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肺腺癌和肺鳞状细胞癌中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TGF-βRⅡ)、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及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TAMs)计数的研究,探讨三者与肺腺癌和肺鳞状细胞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TGF-βRⅡ蛋白、NF-κB蛋白及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在肺腺癌和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与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进行比较. 结果 ①TGF-βRⅡ蛋白的表达在肿瘤组织中明显降低(P<0.01),其表达下调与肺癌的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均P<0.05).②NF-κB蛋白的表达在肿瘤组织中明显增强(P<0.01),其表达增强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P<0.01,P<0.05).③TAMs在肿瘤间质内浸润数量明显增多(P<0.01),并与肺癌的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P<0.01).④TGF-βRⅡ蛋白与NF-κB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NF-κB蛋白的表达与TAMs的浸润数量呈正相关(P<0.01).结论 TGF-βRⅡ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可能促进肺癌的发生、浸润和转移,对肺腺癌发生或进展可能影响更大;NF-κB可能通过下调TGF-βRⅡ的表达、吸引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至肿瘤间质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且这种作用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具有较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益气平悬饮(YQPXB)对小鼠Lewis肺癌组织细胞中白细胞介素(IL-2)、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皮下接种Lewis肺癌的C57BL /6 J小鼠40只,随机分为益气平悬饮大剂量组、小剂量组、环磷酰胺对照组、荷瘤对照组,给药10 d后处死,用逆转录PCR法测定各组Lewis肺癌组织细胞中IL-2、TGF-β1 mRNA表达.结果 YQPXB大、小剂量组Lewis肺癌组织细胞中IL-2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和化疗组(P<0.01),YQPXB大、小剂量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YQPXB大、小剂量组TGF-β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和化疗组(P<0.01),YQPXB大、小剂量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YQPXB能促进小鼠Lewis肺癌组织细胞中IL-2 mRNA的表达,抑制TGF-β1 mRNA的表达.是益气平悬饮抑制Lewis肺癌生长的分子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化瘀解毒方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生长、免疫功能及E-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50只雄性SPF级C57BL/6小鼠随机分组为模型组、环磷酰胺组、环磷酰胺联合化瘀解毒方组、化瘀解毒方高剂量组、化瘀解毒方低剂量组,建立Lewis肺癌移植瘤模型,给药14 d后取肿瘤组织并称质量,计算各组抑瘤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的含量,Western blot法观察肿瘤组织中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环磷酰胺联合化瘀解毒方组、化瘀解毒方高剂量组能抑制肿瘤生长,且血清中IL-2和IFN-γ水平升高,IL-10水平降低,肿瘤组织中E-cadherin表达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化瘀解毒方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能调节免疫细胞因子和E-cadherin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物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大肠癌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31例大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EMT标志物上皮细胞钙粘蛋白(E-cadherin)、β-连环蛋白(β-catenin)、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情况.结果:大肠癌组织E-cadherin、β-catenin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Vimentin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低分化大肠癌组织E-cadherin、β-catenin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高-中分化,Vimentin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高-中分化,不同分化程度大肠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T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痈方对4T1乳腺癌小鼠胸腺上皮细胞表型变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①选用BALB/c小鼠,建立4T1乳腺癌荷瘤小鼠模型。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环磷酰胺(CTX,30 mg/kg)组和乳痈方低、中、高剂量(0.145,0.29,0.58 g/kg)组,每组4只。各组给予相应干预,连续20 d。末次给药后,采集小鼠胸腺、肺、脾、肿瘤、淋巴结组织,计算脏器指数和抑瘤率;观察肺表面结节情况,计算肺转移率。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胸腺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胸腺组织钙黏附蛋白E(E-cadherin)和波形纤维蛋白(Vimentin)的表达。②体外分离小鼠原代胸腺上皮细胞(TECs),通过转染SV40T基因构建永生化TECs(iTECs)并验证。采用不同浓度(0、25、50、100、200、400μg/ml)乳痈方提取液处理iTECs。细胞培养48 h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结晶紫染色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将iTECs分为空白组、TGF-β_1组(10 ng/ml TGF-β_1)、乳痈方低剂量组(10 ng/ml TGF-β_1+50μg/ml提取液)、乳痈方中剂量组(10 ng/ml TGF-β_1+100μg/ml提取液)、乳痈方高剂量组(10 ng/ml TGF-β_1+200μg/ml提取液)。先加入TGF-β_1诱导48 h后,再给予相应浓度的乳痈方提取液干预24 h。免疫荧光和PCR检测细胞表型标志物E-cadherin、Vimentin、α-微管蛋白(α-tubulin)及相关转录因子Zeb 1、Snail 1的表达水平。建立Smad转染的iTECs,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乳痈方对TGF-β_1诱导的转染iTECs细胞Smad通路活化的影响。结果:①与模型组相比,乳痈方低、中、高剂量组的肿瘤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抑瘤率分别为33.45%、31.43%和6.49%;肺转移总数以及直径2 mm转移灶数均明显减少(P0.05,P0.01),肺转移率分别为75%、75%和100%。HE染色观察显示,模型组小鼠胸腺组织皮质和髄质交界模糊,细胞排列紊乱,皮质萎缩;乳痈方各剂量组小鼠的胸腺组织皮质区和髄质边界较明显,皮质区细胞总数较模型组显著增多(P0.05,P0.01),髄质区细胞总数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5,P0.01)。免疫组化检测显示,乳痈方干预后,模型小鼠胸腺组织上皮细胞标记物E-cadherin阳性表达增多,间质细胞标记物Vimentin阳性表达减少。②成功构建iTECs,iTECs与TECs形态相似,且高表达SV40基因和CK5蛋白。MTT检测和结晶紫染色观察显示,100、200、400μg/ml乳痈方干预可促进iTECs增殖(P0.01)。③TGF-β_1诱导后,iTECs逐渐变为长梭形,E-cadherin表达和mRNA水平降低(P0.05),Vimentin表达和mRNA水平上调(P0.05),且相关基因Snail 1和Zeb 1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1)。乳痈方干预可抑制TGF-β_1诱导的细胞形态向长梭形变化,上调E-cadherin表达和mRNA水平(P0.01),下调Vimentin表达和mRNA水平(P0.05,P0.01),且显著降低Snail 1和Zeb 1的mRNA水平(P0.01)。④TGF-β_1诱导可引起iTECs细胞Smad mRNA水平明显上调(P0.01),不同剂量乳痈方作用均可使Smad mRNA水平显著下调(P0.01),且低剂量组的信号通路活化程度较TGF-β_1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乳痈方可有效逆转乳腺癌小鼠胸腺上皮细胞的表型变化,其作用机制与抑制TGF-β_1/Smad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肺复康对Lewis肺癌模型小鼠肿瘤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复制Lewis肺癌小鼠模型,将60只造模后的小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造模后次日开始给药,分别采用肺复康大中小剂量、紫杉醇以及肺复康联合紫杉醇对其进行治疗,观察小鼠的生存状态及肿瘤生长抑制率,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Lewis肺癌移植瘤细胞周期。结果:肺复康大剂量组肿瘤生长抑制率为36%,高于肺复康小剂量组和中剂量组。与紫杉醇合用,肿瘤生长抑制率为60%,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较显著性差异(P<0.01)。细胞周期分析表明肺复康将肿瘤细胞阻滞于G1期。结论:肺复康能明显改善小鼠生存状态,并对Lewis肺癌移植瘤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抗肿瘤作用可能与调控肿瘤细胞周期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中肿瘤相关纤维母细胞蛋白的表达与癌侵袭的关系及TGF-β1是否与其蛋白表达改变有关。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 TM plus法检测60例非小细胞肺癌及相应癌旁非肿瘤组织中纤维母细胞α-SMA、CD34和肿瘤细胞TGF-β1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进行分析。结果 TGF-β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非肿瘤组织(P<0.05),与TNM分期、肿瘤分化、肿块大小有关,(P<0.05);α-SMA在非小细胞肺癌间质中的表达高于癌旁非肿瘤组织(P<0.05); 与TNM分期、淋巴结有转移、肿块大小有关,(P<0.05);CD34在非小细胞肺癌间质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非肿瘤组织(P<0.05);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TGF-β1与α-SMA表达呈正相关(r= 0.435,P = 0.001),与CD34表达呈负相关(r= -0.475,P<0.001),α-SMA与CD34表达呈负相关(r= -0.438,P = 0.001)。结论 与癌旁非肿瘤组织中纤维母细胞相比,非小细胞肺癌间质中纤维母细胞CD34表达缺失,而转变表现为α-SMA (+)的肌纤维母细胞的特征,联合检测两者将可能作为肿瘤相关纤维母细胞较特异的标记;肿瘤相关纤维母细胞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非小细胞肺癌中肿瘤细胞可能通过分泌TGF-β1作用于肿瘤间质,促进CD34(+)纤维母细胞转变为α-SMA (+)肌纤维母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加味黄芪建中汤对脾气虚证肺癌小鼠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趋化因子12(CXCL12)、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苦寒泻下、劳倦、节食的方法建立小鼠脾气虚证小鼠模型,小鼠右腋部皮下接种肿瘤细胞建立Lewis肺癌模型。小鼠分为正常组、脾气虚组、肺癌组、脾气虚肺癌组、脾气虚肺癌黄芪组,其中脾气虚肺癌黄芪组用中药加味黄芪建中汤灌胃,其余各组均用0.9%NaCl溶液灌胃;连续灌胃9 d。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肿瘤组织CXCR4、CXCL12、TGF-β的mRNA表达。结果:与肺癌组比较,CXCL12 mRNA水平明显增高(P0.05);与脾气虚肺癌组比较,脾气虚肺癌黄芪组CXCL12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肺癌组、脾气虚肺癌组和脾气虚肺癌黄芪组的CXCR4、TGF-β的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气虚肺癌黄芪组和脾气虚肺癌组CXCL12 mRNA与CXCR4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加味黄芪建中汤抑制了肿瘤微环境中的趋化因子CXCL12基因的高表达,影响CXCL12/CXCR4通路,可能通过解除肿瘤微环境免疫抑制网络的形成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组织中E-cadherin、Vimentin表达与EGFR突变的关系。方法:收集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检测患者肿瘤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E-cadherin、?Vimentin表达情况,分析EGFR基因突变、E-cadherin、?Vimentin与患者临床参数的关系;Pearson相关系分析E-cadherin、?Vimentin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突变的危险因素。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突变6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与患者性别、肿瘤组织类型、患者吸烟有关(P<0.05)。与EGFR基因野生型患者相比,EGFR基因突变者肺组织中E-cadherin表达显著升高,Vimentin表达显著降低(P<0.05)。E-cadherin、?Vimentin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分期相关(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cadherin与Vimentin呈显著负相关(r=-0.483,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cadherin高表达,Vimentin低表达与EGFR突变患者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肺腺癌患者计算机断层扫描(CT)征象表现及与抑癌基因(P53)、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行手术切除的97例肺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P53、E-cadherin、TGF-β1蛋白表达情况,术前采用德国西门子64排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分析CT征象与P53、E-cadherin、TGF-β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肺腺癌组织P53、TGF-β1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E-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性组织(P<0.05);有棘突征、毛刺征和分叶征CT征象的肺腺癌组织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棘突征、毛刺征和分叶征CT征象者(P<0.05);有棘突征、毛刺征CT征象的肺腺癌组织中E-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无棘突征、毛刺征CT征象者(P<0.05);有血管集束征、毛刺征、分叶征CT征象的肺腺癌组织中TGF-β1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无血管集束征、毛刺征、分叶征CT征象者(P<0....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肿瘤相关纤维母细胞蛋白的表达与癌侵袭的关系及TGF-β1是否与其蛋白表达改变有关.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60例NSCLC及相应癌旁非肿瘤组织中纤维母细胞α-SMA、CD34和TGF-β1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进行分析.结果 TGF-β1蛋白在NSCLC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非肿瘤组(P<0.05),与TNM分期、肿瘤分化、淋巴结转移、肿块大小有关(P<0.05);α-SMA在NSCLC间质中的表达高于癌旁非肿瘤组(P<0.05); 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肿块大小有关(P<0.05);CD34在NSCLC间质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非肿瘤组(P<0.05);NSCLC组织中,TGF-β1与α-SMA表达呈正相关(r=0.435,P=0.001),与CD34表达呈负相关(r=-0.386,P=0.003),α-SMA与CD34表达呈负相关(r=-0.329,P=0.011).结论 与癌旁非肿瘤组织中纤维母细胞相比,NSCLC间质中纤维母细胞CD34表达缺失,而转变表现为α-SMA (+)的肌纤维母细胞的特征,联合检测两者将可能作为肿瘤相关纤维母细胞较特异的标记;肿瘤相关纤维母细胞与NSCLC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NSCLC中肿瘤细胞可能通过分泌TGF-β1作用于肿瘤间质,促进CD34(+)纤维母细胞转变为α-SMA (+)肌纤维母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腺癌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标识基因钙黏附蛋白E(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Snail和SlugmRN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术后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肺腺癌患者117例,抽提肺腺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RNA并逆转录,以GAPDH为内参,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E-cadherin、Vimentin、Snail和SlugmRNA表达水平,对比癌组织与癌旁组织表达水平,并分析癌组织各基因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含微乳头结构(MPP)成分及肿瘤分期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肺腺癌组织E-cadherinmRNA表达水平下调,Vimentin、Snail、SlugmRNA表达水平均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癌组织E-cadherinmRNA表达水平下调者所占比例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而Vimentin、SnailmRNA表达水平上调者所占比例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均P<0.05)。浸润性腺癌组VimentinmRNA表达水平上调者所占比例高于原位腺癌+微浸润腺癌组(P<0.05)。含MPP成分组癌组织E-cadherinmRNA表达水平下调者所占比例高于不含MPP成分组,而Vimentin、Snail、SlugmRNA表达水平上调者所占比例高于不含MPP成分组(均P<0.05)。与I/II期肺腺癌组相比,Ⅲ/Ⅳ期肺腺癌组癌组织E-cadherinmRNA表达水平下调者所占比例较高,而Vimentin、Snail、SlugmRNA表达水平上调者所占比例较高(均P<0.05)。结论肺腺癌组织EMT相关标识基因表达水平改变,且与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肿瘤分期相关,提示其可能是评估肺腺癌预后的新指标及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3.
梁祥森  陈铭伍  洗磊 《广西医学》2012,34(2):151-153
目的 探讨E-cadherin基因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NSCL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检测41例NSCLC组织、9例癌旁组织、9例良性病变肺组织中E-cadherin mRNA表达的相对水平,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组织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E-cadherin mRNA在NSCLC组织表达水平为(9.97±4.25),低于癌旁组织的(11.77±1.91)及良性疾病组织的(23.11±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NSCLC组织中E-cadherin mRNA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 E-cadherin mRNA表达下调与非小细胞肺癌的浸润和转移可能呈负相关,是评价NSCLC进展的一个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HGF和TGF-β1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中及3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HGF及TGF-β1的表达;分析HGF及TGF-β1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73例肺癌组织中HGF的阳性表达率为67.1%,在30例癌旁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16.7%,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HGF的表达与肺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病理组织类型及肿瘤的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P均>0.05)。73例肺癌组织中TGF-β1的阳性表达率为49.3%,在3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16.7%,两者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 P<0.05);TGF-β1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均<0.05),而与病理组织类型无显著相关(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 HGF与TGF-β1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340,P<0.05)。结论在NSCLC中存在HGF与TGF-β1的高表达,两者的高表达可能促进了肿瘤的恶性增殖及淋巴结转移;联合检测HGF及TGF-β1对判断NSCLC恶性程度、转移潜能及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TGF-β1及蛋白激酶Cα(PKCα)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选取42例胰腺癌及癌旁组织,构建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三步法检测TGF-β1和PKCα在胰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TGF-β1在胰腺癌及癌旁组织的表达分别为80.9%(34/42)、19.1%(8/42);PKCα在胰腺癌细胞胞膜和胞质表达分别为59.5%(25/42)、52.3%(22/42),而在癌旁组织细胞胞膜和胞质表达分别为4.76%(2/42)、83.3%(35/42);相对于癌旁组织,癌组织中的TGF-β1的表达明显增强(P<0.01),PKCα的膜表达明显增强(P<0.01),PKCα的膜表达与TGF-β1的表达正相关(P<0.01).结论:胰腺癌中TGF-β1的过表达可能与PKCα的膜转运有关,而PKCα的膜表达在多药性耐药中发挥重要作用,检测胰腺癌组织中TGF-β1及PKCα的表达可能有助于对胰腺癌的化疗效果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6.
青蒿素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生长和淋巴管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抗疟药青蒿素对Lewis肺癌生长和淋巴管生成的作用.方法:通过接种(sc)Lewis肺癌细胞建立C57BL/6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模型,灌胃给予50 mg/kg的青蒿素,1次/2 d,连续给药2 wk;游标卡尺观察给药后肿瘤体积变化. 接种后第30 d处死动物,收集肿瘤组织和双肺组织,并称质量. 免疫组化检测瘤内和瘤周VEGFR-3和LYVE-1表达,计数LYVE-1阳性淋巴管并计算微淋巴管密度,HE染色肺组织计数肺转移结节数,观察荷瘤小鼠的存活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青蒿素组瘤内LMVD,肺湿重,肺转移发生率和肺转移结节数均较低(P<0.05);青蒿素治疗组与对照组移植瘤生长没有明显差异(P>0.05);青蒿素治疗组小鼠存活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P<0.01).结论:青蒿素可有效抑制Lewis肺癌淋巴管生成和肺转移,并提高小鼠存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人参瓜萎莪术汤对lewis肺癌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模型,分为模型对照组、环磷酰胺对照组和人参瓜萎莪术汤高、低剂量组.在计算抑瘤率的基础上,运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LISA)检测瘤组织细胞核抗原(PcNA)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表达.结果 人参瓜萎莪术汤对小鼠Lewis肺癌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以中剂量组效果最为明显,抑瘤率可达47.88%;人参瓜萎莪术汤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瘤组织细胞PCNA的表达(P<0.01),中、高剂量组的抑制作用显著强于低剂量组(P<0.01);同时,人参瓜萎莪术汤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瘤组织细胞CyclinD1的表达(P<0.05),中剂量组效果最为显著,并明显强于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P<0.01).结论 人参瓜萎莪术汤具有抑制小鼠Lewis肺癌生长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肿瘤组织Cyclin D1的表达,抑制瘤细胞的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标记物E-cadherin及Vimentin对大肠癌侵袭和转移的影响。方法对91例大肠癌组织(实验组)和32例癌旁组织(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EMT标志物进行检测。结果 (1)大肠癌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而Vimentin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组织(P0.05)。(2)E-cadherin的表达与癌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Vimentin表达则相反,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E-cadherin和Viment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结论大肠癌浸润及转移过程与EMT相关,可以为大肠癌的精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陕西医学杂志》2016,(11):1462-1465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转录因子Twist调控TGF-β/Smad3的表达,促进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SCLC组织样本中Twist、TGF-β/Smad3以及EMT中代表性分子E-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并统计分析二者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Twist、Smad3、Vimentin蛋白阳性着色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内,Ecadherin蛋白阳性着色定位于细胞膜。Twist、Smad3、E-cadherin、Vimentin蛋白在NSCLC中阳性率分别为72.3%(120/166)、71.1%(118/166)、54.2%(90/166)、69.9%(116/166),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wist与Smad3、Smad3与E-cadherin、Vimentin在NSCLC不同分化程度及不同TNM分期均呈显著相关。结论:NSCLC中Twist可能通过TGF-β/Smad3信号通路促进EMT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吴丹  刘寻  谢塞飞  朱可可  谭劲 《西部医学》2024,36(6):826-831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33(IL-33)介导M2巨噬细胞在口腔黏膜上皮-间充质转化(EMT)中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将25只雄性BALB/c小鼠分为口腔黏膜成纤维化(OSF)组(20只)和对照组(5只)。OSF组通过槟榔碱刺激建立OSF小鼠模型,对照组使用PBS注射液在相同部位给药。观察口腔黏膜组织巨噬细胞表型、IL-33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通路表达水平;培养人口腔黏膜细胞并与M2巨噬细胞相互作用体外模型,使用IL-33添加剂和TGF-β受体抑制剂,观察EMT标志物表达水平。结果 HE染色和Masson染色证实了口腔黏膜纤维化模型建立成功,与对照组比较,OSF组口腔黏膜组织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水平降低,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水平升高(均P<0.05)。此外,观察到IL-33和TGF-β水平升高以及TGF-β1/Smad通路激活,巨噬细胞在口腔黏膜组织中聚集且表型为M2巨噬细胞。与空白对照组比较,IL-33组E-cadherin水平降低,Vimentin的表达增高(均P<0.05);LY-2109761+IL-33组与IL-33组相比,E-cadherin的表达增高,Vimentin的水平降低(均P<0.05)。Western blot检测TGF-β、p-Smad2和Smad2的表达水平提示,与IL-33组相比,LY2109761+IL-33组IL-33对TGF-β有促进作用(P<0.05);IL-33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Smad2水平显著提高(P<0.05);LY-2109761+IL-33组与IL-33组相比,p-Smad2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IL-33通过介导M2巨噬细胞调控TGF-β1/Smad通路促进口腔黏膜上皮间质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