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于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调查实施机械通气治疗的15例确诊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机械通气方式分为无创机械通气组和有创机械通气组,其中无创机械通气(NIPV)组10例,有创机械通气(IPPV)组5例,比较两组患者基本的临床资料以及机械通气前后的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之间的基本临床资料以及机械通气前后的临床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的抗病毒治疗联合合理的呼吸支持治疗可以改善新型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源性过度呼吸患者给予早期和延迟应用机械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收集经过机械通气治疗的中枢性神经源性呼吸过快的患者,筛选符合标准的病例,分为早期机械通气治疗组和延迟机械通气治疗组,通过观察临床指标,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早期机械通气治疗组在72 h内的PO2、LAC、浅快呼吸指数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延迟机械通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早期机械通气治疗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则明显短于延迟机械通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枢神经源性过度呼吸的患者采取早期行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缺氧和呼吸状态,并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建议早期行机械通气治疗。  相似文献   

3.
吴巧彬  梁燕娟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152-152,154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通过机械通气治疗的急危重症患者6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65例患者成功脱机,患者撤机后的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O2)较机械通气前明显改善,与机械通气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治疗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反复机械通气在COPD治疗中的作用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09年收治的60例COPD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资料。观察机械通气的临床效果,并与56例呼吸衰竭未予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对照。结果 COPD患者60例中,经机械通气治疗后的动脉血氧分压明显升高(P〈0.01),二氧化碳的下降差异无显著性(P〉0.05)。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下降(P〈0.01)。结论对COPD患者,正确掌握机械通气的指征,及时建立人工气道,是抢救COPD急性加重期的有效措施。机械通气为治疗患者的原发病争取了时间,可减少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丙泊酚对重症病房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作用的临床探讨,寻求一条快速、有效治疗重症病房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临床方法。方法将于2008.10-2010.10入住我院重症病房的26例经过机械通气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经过机械通气之后采用丙泊酚进行镇静治疗,并观察及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重症病房机械通气患者经过丙泊酚的镇静治疗之后见效较快,患者在用药之后,各项指标均趋于正常和稳定,如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呼吸频率等指标(治疗前后,上述各指标均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即P<0.05)。结论对于重症病房机械通气患者而言,将丙泊酚用于患者的临床治疗之中,能够迅速达到重症病房机械通气患者所需的镇静要求,并据此对其进行镇静的时间以及深度进行及时地调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临床抢救急性中毒所致呼吸衰竭中的治疗作用。方法临床观察2005年1月-2010年7急诊科收治的急性中毒且合并呼吸衰竭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在入院采用洗胃、补液、利尿、解毒药物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机械通气治疗,通过观察通气前后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等的变化及临床症状的改善结果,分析机械通气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机械通气治疗后,30例患者中有25例病情好转,2例死亡,3例自动出院。通气治疗后患者的呼吸困难表现明显改善,机械通气前后血气分析PaO2差异显著。结论重视合理的机械通气能降低急性中毒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症状,是抢救急性中毒呼吸衰竭的有效辅助措施,同时机械通气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4):18-20
目的 分析中枢神经源性过度呼吸患者给予早期和延迟应用机械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收集经过机械通气治疗的中枢性神经源性呼吸过快的患者,筛选符合标准的病例,分为早期机械通气治疗组和延迟机械通气治疗组,通过观察临床指标,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早期机械通气治疗组在72 h 内的PO2、LAC、浅快呼吸指数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延迟机械通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早期机械通气治疗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 治疗时间则明显短于延迟机械通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枢神经源性过度呼吸的患者采取早期行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缺氧和呼吸状态,并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建议早期行机械通气治疗。  相似文献   

8.
给予机械通气的患者镇静治疗是临床常用的方法,镇静能使患者更容易耐受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均会增加患者显性和隐陛疼痛,应给予镇痛治疗却常被忽视.本文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需机械通气的患者的镇静或联合镇痛治疗进行观察,以明确临床选择哪类治疗对患者更有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无创性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2例确诊为急性左心衰且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在继续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无创性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气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治疗,无不耐受患者.经过无创性机械通气治疗2 h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血气分析各项指标也有明显改善.未发生与机械通气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无创性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具有起效快、疗效好、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30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给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结果:经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后,24例患者临床症状及各项体征明显改善,动脉血气分析中氧气分压明显升高,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例患者经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无效,改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结论:对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应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可迅速纠正患者缺氧症状,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