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郑州市白庙水厂混凝沉淀除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的水厂中,藻类去除一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通常采加氯杀藻,但随之带来的是水质的味觉超标,特别是在原水高藻类爆发时,尤为严重。采用聚铁硅酸钠与高分子电解质联用的方法,强化混凝沉淀,在藻类爆发时,出厂水的味觉得到较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王琳 《化工时刊》2014,(5):23-27
通过对混凝沉淀的原理及工艺参数等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混凝沉淀预处理工艺,对淀粉废水一类高浓度有机废水,具有明显的处理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聚合氯化铝(PAC)作为混凝剂对废水进行处理效果最佳,当进水pH为7~8时,COD、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36.2%和71.0%。  相似文献   

3.
原水浑浊度及含沙量是影响水厂混凝沉淀工艺设计和运行维护成本的重要因素。文中分析了嘉陵江下游河段含沙量和浑浊度变化情况,分析对比了单级和两级混凝沉淀工艺在高浑浊度期间的减产率和药剂消耗情况,针对新的水质条件下水厂混凝沉淀工艺进行了论证,分析结果表明嘉陵江下游河段的水文水情已经由以往河道型水质逐步转变为水库型水质为主,采用单级混凝沉淀工艺技术可行且风险可控。将以上结论用于指导重庆某水厂三期工程的设计工作,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嘉陵江下游原水将呈现稳定低浊和高峰削弱的特点,沿岸水厂采用单级混凝沉淀工艺能够在保障水质达标的同时显著减少占地,节约建设费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泥渣回流强化混凝工艺对再生水原水的效果,并确定了最佳的运行条件.中试试验结果表明,当PAC投加量为10mg·L-1(以Al2O3计,含量29%)、泥渣回流剂量在300 mg·L-1,回流泥渣浓度在10000~16000g·L-1、泥渣回流于混合池,混合速度梯度在31.8~52.6 s-之间时,对TP、PO43-P、浊度、色度、UV254的去除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5.
通过混凝试验考察不同配比的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和硫酸铝(AS)对王小郢污水厂二沉池出水中磷的去除效果,同时研究了在固定配比下不同投加量对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最后得PAC 30%+AS 70%为最佳投药配比。当原水总磷质量浓度低于0.8 mg/L时,保证出水中TP的质量浓度低于0.2 mg/L的最佳投药量为6 mg/L;当进水中TP的质量浓度为0.8~1.25 mg/L时,最佳投药量为8 mg/L;若进水TP质量浓度为1.3~1.5 mg/L时,最佳投药量即为10 mg/L。  相似文献   

6.
府河低温低浊水混凝沉淀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显标 《湖北化工》1997,14(4):32-33
根据府河低温低浊水质特点及其对混凝沉淀的不良影响因素,从改进运行操作方法入手,提出了此类低温低浊原水的混凝沉淀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滨州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出水总磷浓度不稳定的情况,设计了加药混凝沉淀除磷试验。通过烧杯试验,考察了污水处理厂格栅出水和二沉池出水采用不同混凝剂(聚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等)单独或组合使用以及加药量等对除磷效果的影响,并确定最佳参数值。结果表明,相同药剂投加量下,宏海PAC与博山PFS联用处理格栅出水的除磷效果最好,去除率达91.1%,处理二沉池出水时,PAC的对磷的去除效果最好,平均去除率为95.33%。  相似文献   

8.
石灰沉淀-混凝沉淀处理含氟废水的试验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单纯的石灰沉淀法不能把高浓度含氟废水降到较低水平,Ca(OH)2 Al2(SO4)3(或PAC)是处理100mg/L左右的含氟废水的有效方法。其中,PAC的处理效果优于Al2(SO4)3,在pH值范围6.0~7.0时,PAC投加400mg/L的条件下,出水可达10mg/L以下,满足了回用及排放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上海联合利华肥皂厂生产废水的混凝沉淀实验研究,确定了该废水混凝沉淀最适宜的混凝剂种类、最佳的混凝反应运行条件及最优的药剂投加量。经最优投药量实验比较可知,采用无机混凝剂与有机絮凝剂复合运用的方法,不仅能节省混凝剂的投加量及工程运行等费用,而且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水的混凝沉淀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0.
铝盐混凝沉淀除氟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凌波 《水处理技术》1990,16(6):418-421
  相似文献   

11.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处理对象,比较了常规混凝沉淀工艺和预氧化-混凝沉淀工艺不同预氧化剂对再生水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以KMnO4为预氧化剂能够取得最佳的处理效果:当KMnO4的投加量为1.8 mg/L、原水pH值为7~8、且达到相同的常规混凝沉淀浊度去除效果时,絮凝时间缩短12 min,沉降时间缩短15 mi...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生物炭-臭氧工艺对生活污水进行深度处理.通过实验研究分析了该工艺的原理、特点及最佳设计参数.工程实践表明,生物炭-臭氧工艺应用于中水处理中,当臭氧投加量(以污水计)为5g/m3、接触时间为10min时,系统出水水质稳定,不仅得到优质的中水,而且其出水色度、臭味等指标优于中水水质指标,且运行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13.
ZrO2-聚砜复合膜在中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分离技术是进行中水回用的有效方法之一,但膜容易被污染,造成通量下降.报道了自制的耐污染ZrO2-聚砜复合膜和聚砜膜在中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研究了操作压力、水温、操作时间和膜清洗对水通量的影响;对产水水质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复合膜的水通量随着操作压力的提高而增大,在相同操作压力下,复合膜的水通量要高于聚砜膜的水通量;复合膜在操作24 h后水通量仍可保持在较高水平;随着水温的升高,复合膜的水通量逐渐加大:适当的清洗工艺可以使复合膜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其产水水质达到了生活杂用水的水质标准(CJ 25.1-1989).  相似文献   

14.
纳米微孔硅藻精土水处理技术在中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硅藻改性使硅藻表面不平衡电位能中和悬浮离子的带电性,加上硅藻巨大的表面积和较强的吸附力,使污水中细微和超细微物质吸附到硅藻表面,形成链式结构,凝集成较大的絮花,使污染物质和细菌迅速下沉与水体分离,在专用设备的作用下自然形成柔性过滤层,从而达到将污水处理为清水的目的。该技术占地少,投资小,运行费用低,耐冲击、出水水质稳定可靠,只需简单消毒即可达到中水回用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采用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为回用水源,对常规化学混凝和泥渣回流强化混凝工艺处理效果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泥渣回流强化混凝工艺对COD的去除率比常规混凝处理工艺提高4%~6%,浊度去除率平均提高约7%,TP去除率提高8%~31%。泥渣回流强化混凝工艺处理二沉池出水的效果优于常规混凝处理工艺。并通过优化泥渣回流量和速度梯度G值,探索出泥渣回流强化混凝工艺处理回用水的最佳运行条件:泥渣回流量为2.91L/h,G为22~52.6s-1。  相似文献   

16.
混凝沉淀-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染整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采用混凝沉淀-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染整废水。运转结果表明:CODCr及BOD5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4.7%和97.1%,最终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污水一级排放标准,该工艺在染整废水处理中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分别针对沉淀池进水、沉淀池中部水样、沉淀池出水开展了超滤中试试验,研究了在不同混凝沉淀段位耦合时超滤膜出水水质的变化情况以及超滤膜的污染特性。结果表明,对于浊度、CODMn、UV254等水质指标而言,不同段位混凝沉淀-超滤的耦合工艺对水质的净化作用基本相当。但从膜污染上看,耦合段位设置在沉淀池进水端时,超滤膜的污染非常严重;而设置在出水端则可明显减缓膜污染;将耦合段位设置在沉淀池中部时,膜污染速率虽略有升高但幅度不大,同时可以显著减小水厂的占地面积。  相似文献   

18.
针对祁东矿选煤厂循环水浓度高,分选效果差,压滤机排料周期长,原煤入选量减少等问题,采用不同种类、用量的絮凝剂和助滤剂分别进行煤泥水絮凝沉降试验和尾煤压滤试验,并对现场加药系统和加药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絮凝剂TLT8634添加量为6 m L时,煤泥水沉降时间最短为8 s,煤泥压缩高度为100 mm,上清液澄清度为15,满足生产需要;助滤剂TLT5140用量为300 g/t时,抽滤时间与空白样相比缩短53.44%,水分降低2.58%。选煤厂絮凝剂加药点改为三点加药,点与点间隔0.5 m;助滤剂改为在煤泥管道三点加药,药剂混合更加充分。煤泥水系统优化后絮凝剂和助滤剂的药剂成本由1.96元/t降至1.4元/t,每年可节省药剂费用约110万元,循环水质量浓度保持在1g/L以下,实现了煤泥水闭路循环。  相似文献   

19.
微波再生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微波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物化处理手段已广泛应用于环境领域,微波处理溶液中的污染物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用微波辐射含有污染物的溶液,采用微波场助化学反应的方法加速污染物的降解;另一种是先将污染物吸附到活性炭或其它吸附剂上,然后置于微波场中辐射,使污染物降解,也即微波再生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探讨了物质在微波辐射中发生的变化,再生的机理,并对目前在废水处理领域中,微波再生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微波再生活性炭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概括。  相似文献   

20.
混凝沉淀法处理含铅矿坑涌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婷婷  徐晓军 《化工进展》2015,34(6):1799-1803
实验采用常见的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聚丙烯酰胺(PAM)通过烧杯混凝实验进行除铅, 比较了3种絮凝剂对矿坑涌水中铅的去除效果;进而比较了3种絮凝剂分别组合之后对铅的去除效果, 筛选出既高效又经济的混凝剂组合, 并最终确定混凝剂组合为PFS和PAM。并且考察了投加顺序和pH值对组合混凝剂除铅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在最佳PAC、PFS投药条件下与PAM混用, 对含铅矿坑涌水的处理效果要比单独使用PAC、PFS任何一种絮凝剂效果好, PAM有利于提高PAC、PFS对铅的去除率。PFS与PAM组合除铅最佳工艺条件为:pH值为9.5, PFS投加量200mg/L, PAM投加量1mg/L, 投加顺序为快速搅拌时投加PFS, 慢速搅拌时投加PAM, 混凝反应时间14min, 静沉15min, 含铅矿坑涌水经该工艺处理后, 铅去除率可达99.05%, 出水铅浓度降至0.238mg/L, 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