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具有典型表现的过敏性紫癜诊断不难.但有少数病人足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过敏性紫癜.就很难及时诊断。易造成误诊。现将近4年内我院收治的此类患儿2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对腹型过敏性紫癜并发消化道出血病人进行急性出血期护理、腹痛护理、皮肤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认为积极的科学治疗,仔细的鉴别诊断,认真的观察病情,正确的心理疏导,以及做好病人的饮食护理和健康指导,是病人身心得以迅速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微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亦称免疫性血管性疾病。临床上分为皮肤型、关节型、腹型、肾型及混合型,以皮肤型多见,好发于学龄前及学龄儿童。以腹痛、恶心、呕吐、便血为首发症状的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少见,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若皮肤紫癜晚于腹部症状出现,早期极易误诊。我科收治1例腹型过敏性紫癜伴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后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研究儿童过敏性紫癜(HSP)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HSP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出现消化道出血将其分为HSP合并消化道出血组(n=30)与HSP无消化道出血组(n=60).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影响儿童HSP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多... 相似文献
6.
李莉 《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5,2(2):184-184
过敏性紫癜(anaphylactoid purpura)亦称许-享氏血管炎(Schonlein-Henoch vascuoitis),是学龄期儿童比较常见的疾病,其中2/3的患者出现消化道症状,因而称为腹型过敏性紫癜,表现为严重腹部绞痛,伴呕吐、血便。笔者回顾分析了10例以急腹症就诊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并行CT和US扫描的过敏性紫癜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探讨CT和US对儿童过敏性紫癜消化道损害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胃镜表现和临床意义:方法:过敏性紫癜患儿共50例,均进行电子胃镜检查,并用内窥镜图像处理系统采集图像,病变部位取活组织检查。结果:过敏性紫癜胃十二指肠黏膜病变表现充血、水肿、出血、糜烂及溃疡,典型表现为斑片状略高出黏膜表面的出血斑点,组织学改变为无菌性血管炎,胃镜改变以十二指肠降部改变最为显著,在临床各型紫癜病例均有发生,以腹型发生率最高;过敏性紫癜内镜改变可早于皮肤紫癜。结论:过敏性紫癜胃镜改变以十二指肠降部为主,尤以腹型改变显著;胃镜检查结合病检有利于过敏性紫癜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儿童过敏性紫癜消化道病变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30例过敏性紫癜消化道病变患儿为分析组,另选择同时间段内的30名健康体检儿童为参照组。比较分析组和参照组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比较分析组幽门螺杆菌感染和非感染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其他部位受累情况。结果分析组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非感染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其他部位受累总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感染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过敏性紫癜患儿消化道病变的主要诱因之一,临床需针对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查,以明确病因,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小儿过敏性紫癜内镜下改变47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内镜检查在小儿过敏性紫癜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该院47例小儿过敏性紫癜行内镜检查并分析其特征。结果内镜下可见胃和/或肠黏膜损伤33例,占70.21%,胃镜下可见病损的27例,占57.44%。结肠镜下可见病损的30例,占63.83%。病损以黏膜糜烂、出血为主要特征。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半数以上胃肠黏膜损伤,病变多同时累及胃、十二指肠和结肠,内镜检查对诊断小儿过敏性紫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Henoch紫癜是过敏性紫癜中的一种,主要累及胃肠道,以腹痛、恶心、呕吐、腹泻、便血为主要表现。1995年至1998年,我们遇到6例Henoch紫癜致下消化道出血,均做了纤维结肠镜检查,对其内镜特点做一总结。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6例中,男4例,女2例,发病年龄最小14岁,最大32岁。诱发因素:发病前明确诱因4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3例,食虾过敏1例,不明原因2例。1.2 临床表现全部均有典型的皮肤瘀点,瘀斑,见于下肢和臀部,呈对称性,皮损散在,有些融合,出血、凝血时间、血小板数均正常,有2例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6例均有腹痛,以脐周 相似文献
11.
小儿过敏性紫癜1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点、肾损害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28例HSP患儿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及肾损害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常规治疗(对照组)60例,治疗组6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西咪替丁治疗,比较二组的疗效。【结果】128例均有皮肤紫癜,88例合并消化道症状(68.7%),78例合并关节症状(61%);肾损害57例(44.5%),其中男性(64.9%)高于女性(35.1%)(P<0.05),紫癜复发者(61.53%)高于初发者(32.89%)(P<0.01);同时发现紫癜合并其他系统症状越多,肾损害发生率越高(P<0.01)。治疗上加用西咪替丁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HSP发病以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春冬季节发病为多,原因以感染为多见,男性及反复复发者、合并多系统症状者肾损害发生率较高。加用西咪替丁能明显提高疗效且价格便宜,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拟的调查表,回顾性调查对本院住院的305例儿童过敏性紫癜(HSP)惠儿的多项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并对这些指标与HSPN发生的相关性进行单因素x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儿童HSPN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影响因素为紫癜反复发作、关节并发症、含肝素的治疗方案.[结论]HSPN发生与部分因素相关,紫癜反复发作、关节并发症为HSPN的危险因素;而含肝素的治疗方案有利于避免HSPN.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征和误诊情况。【方法】收集本院2000-2008年诊断的过敏性紫癜病人60例,根据有无消化道症状分为腹型组及非腹型组,对两组病人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进行比较,分析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征及误诊情况。【结果】腹型组与非腹型组过敏性紫癜患者在发病年龄、性别、诱发因素、合并肾脏及关节损害、蛋白尿、血尿等方面均无差异,但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白细胞升高及白蛋白降低更为明显。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临床表现为皮疹(100%)、腹痛(100%)、消化道出血(72.9%)、呕吐(32.4%)和腹泻(35.1%)等,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误诊率高(51.4%)。【结论】腹型紫癜患者白细胞升高及白蛋白降低较非腹型组更为明显,消化道症状重,而体征轻微,以腹痛为首发表现者极易误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素在预防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9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分为肝素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肝素组给予肝素钠100~150 U加入5%葡萄糖100~200 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连用5~7天,以后每两周查尿常规1次,至少观察3个月或以上。结果:肝素治疗组发生肾炎3例(6.1%),对照组发生肾炎11例(22.4%),肝素治疗组肾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01〈P≤0.05)。结论:肝素对预防紫癜性肾炎的发生有效,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氨磷汀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高龄患者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8,他引:2
为了研究氨磷汀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近期疗效,对3例用氨磷汀治疗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瘕的高龄患者进行了观察。患者的年龄分别为88、75和65岁。治疗方案为氨磷汀400毫克/天,每周连续5天静脉滴注后,休息2天,连用4周。结果表明:治疗4周以后3例患者均出现很好的近期疗效,2例患者血小板数在治疗开始后第1周恢复正常,1例在治疗2周后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在治疗停止4个月后血小板数仍保持在正常水平.不需要激素、丙种球蛋白等其他治疗措施,且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氨磷汀治疗高龄ITP患者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提示氨磷汀在ITP治疗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对其长期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大剂量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疗效,并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方法 按入院先后顺序将49例(包括8例成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分为对照组(24例)和治疗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每天口服泼尼松1mg·kg^(-1)·d^(-1),氯苯拉敏(8mg,每日三次),环磷酰胺(2mg·kg^(-1)·d^(-1));每日静脉注射维生素C4~6g及10%葡萄糖酸钙10ml。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静脉注射低分子肝素钙150U·kg^(-1)·d^(-1)4周,其后皮下注射50U·kg^(-1)·d^(-1),时间4周。观察皮肤紫癜复发次数、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肝功能、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观察时间为2月。结果 治疗组2、4、6周时尿红细胞及尿蛋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皮肤紫癜及血尿蛋白尿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可以明显减少其复发,并明显减少血尿和蛋白尿,而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在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应用,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利用腹腔镜技术在CO2气腹情况下对8例ITP患者行脾切除术,并对手术前后患者一般情况的改善,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并发症的出现与否及恢复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8例有1例中转开腹,7例成功完成腹腔镜切脾。该7例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20min,术中失血100ml,术后胃肠蠕动恢复时间为12~24h,平均住院时间为5天,无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是安全可行的,只要掌握好脾切除术的手术指征及腹腔镜下的操作技巧,它就是脾脏手术的最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107例小儿消化道出血胃镜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组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和合理的胃镜检查时间。方法:对107例临床疑似上消化道出血的患儿进行纤维胃镜检查。结果: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的79例(十二指肠溃疡61例,胃溃疡7例,食道静脉曲张3例,食管炎1例,贲门粘膜撕裂症3例,十二指肠憩室2例,脑疝2例),小肠出血6例(3例小肠憩室、2例克隆氏病,1例小肠结核) ,咽血综合症3例,未检查出病因19例。结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是年龄较大儿童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是婴幼儿消化道出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患儿在出血48h内纤维胃镜检查阳性率最高,小儿上消化道出血急症胃镜检查是一种快速、准确、较安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