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贺慧为  陈志  卢院华  杨春丽 《江西医药》2014,(12):1383-1385
目的:通过对重症医学科(ICU)中贫血的机械通气患者实施限制性输血及开放性输血,比较两种不同的输血策略对患者的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的需机械通气的贫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限制性输血组(输血指征Hb≤70g/L;目标Hb71-90g/L)和开放性输血组(输血指征Hb≤90g/L;目标Hb91-110g/L)。比较两组的红细胞用量、平均血红蛋白值、机械通气时间、器官衰竭数量、ICU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红细胞用量、干预后的Hb平均值以及机械通气时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患者的器官衰竭数量、ICU住院时间及28d病死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限制性输血组较开放性输血组60d病死率低(P〈0.05)。结论采用限制性输血策略,可以在节约输血成本的同时,增加机械通气患者的60d内无机械通气时间,降低60d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策略对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某院实施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200例老年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保持Hb浓度80~100g/L,对照组保持Hb浓度100~120g/L,并对红细胞输注率以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记录与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羟乙基淀粉输注量、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明显提高(P0.05),但红细胞输注率以及输血前后Hb浓度存在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的肺炎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限制性输血对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的治疗策略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消化道出血(GIB)患者采用限制性输血和开放性输血策略发生输血不良事件的风险及预后的影响比较。方法:选取厦门市第五医院于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GIB患者80例,根据接受的输血策略不同,将其分为限制性输血组42例和开放性输血组38例,记录治疗24h、48h和72h后两组患者的止血率及治疗48h和72h后两组患者的再出血率,统计治疗72h后患者的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率,治疗72h后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及预后情况。结果:限制性输血组患者治疗后24h的止血率为30.95%高于开放性输血组的7.89%(P<0.05);限制性输血组患者再出血率为2.63%低于开放性输血组的21.88%(P<0.05);限制性输血组患者体温升高、细菌感染等输血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2.38%低于开放性输血组的15.79%(P<0.05);治疗72h后,限制性输血组和开放性输血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全血黏度(mPas)、血浆黏度(PV)及红细胞比容(HCT)高于治疗前(P<0.05),且限制性输血组患者的PT、APTT、mPas...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不同性别患者在输血后实验室指标进行收集与分析, 评价输血效果, 为制定更为科学的输血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输血患者808例的临床资料, 根据输血策略和科室分为四组, 外科限制性输血组(A组:男72例、女69例), 外科非限制性输血组(B组:男77例、女118例), 内科限制性输血组(C组:男184例、女126例), 内科非限制性输血组(D组:男110例、女52例), 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组输血后, 女性的血红蛋白为79.0(71.5, 87.0)g/L, 高于男性的75.5(69.0, 82.8)g/L, C反应蛋白为21.3(0.0, 56.0)mg/L, 低于男性的37.0(3.3, 95.5)mg/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8、-1.97, P=0.029、0.049)。B、C、D组输血后男性与女性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红细胞比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 A组输血前后血红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 且女性输血后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探究术中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接受手术中需输血患者1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术中给予开放性输血,观察组患者术中给予限制性输血。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采用血气分析仪对患者的血红蛋白指数及血细胞比容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及对照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及术后拆线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平均输血量及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需要接受手术中输血患者,手术中给予其限制性输血可以帮助节约血资源,有效控制不必要的输血,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2种不同输血方式在不同择期手术老年患者中的预后。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各种择期手术老年患者80例,使用电脑数字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64.82±2.71)岁,为开放性输血,红细胞输注时机为血红蛋白(Hb)<100 g/L;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65.67±3.39)岁,为限制性输血,输血时机为Hb<70 g/L。记录并比较手术前(T0)、手术结束时刻(T1)、术后1 d(T2)及术后7 d(T3)两组患者安全性指标及有效性指标。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T0时,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Hb、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及肌酐(Crea)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1、T2、T3时,观察组MAP、HR、PT-INR及Crea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观察组Hb水平为(81.50±12.17)g/L、(101.60±8.33)g/L、(117.45±18.23)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09.00±11.23)g/L、(125.33±9.34)g/L、(136.50±25.55)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0时,两组患者脑动脉血氧含量(CaO2)、脑氧摄取率(CEO2)、乳酸(Lac)及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1、T2、T3时,观察组CaO2、CEO2、Lac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2、T3时,观察组MMSE评分为(24.04±1.91)分、(27.32±2.14)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1.81±2.48)分、(23.51±2.3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输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8±0.26)U、5.00%(2/40),均低于对照组(3.17±0.83)U、15.00%(6/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于老年择期手术患者进行限制性输血,能有效平衡脑氧代谢水平,维持患者循环稳定,并促进认知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术中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医院自2014年7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出血量>400 mL的大、中型手术的104例输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2014年7-12月期间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51例为对照组,实施开放性输血.2015年1-5月期间符合标准的患者53例为观察组,实施限制性输血.对比两组患者的输血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7%,输血总量和人均输血量分别为1014.63个单位红细胞和(2.09±1.05)个单位红细胞;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69%,输血总量和人均输血量分别为1534.43个单位红细胞和(3.14±1.47)个单位红细胞;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输血总量和人均输血量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与开放性输血相比,行手术输血治疗的患者采取限制性输血,不仅能明显节省血液资源,还可降低其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药实践》2020,(2):86-89
目的:分析开放性输血与限制性输血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12月接受骨科手术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性输血方案,观察组实施限制性输血方案。对比两组住院情况、输血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输血相关费用、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红细胞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输血前)红细胞蛋白含量、输血后(离院前)红细胞蛋白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平均输血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伤口感染、肺炎及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性输血方案相比,限制性输血在老年骨科手术中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利于改善骨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限制性输血,有限控制血红蛋白水平,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止血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病房2013年6月1日至2014年6月1日间,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就诊的成年住院患者73例,所有患者住院期间行胃镜检查明确出血病因,按照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分为三组:A组16人(70g/L≤HGB<80g/L),B组28人(80g/L≤HGB≤100g/L),C组29人(HGB为>100g/L),评价各组5d内不同时间点止血效果。结果 1B组第3d止血效果优于A组、C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C组第5d止血效果优于A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限制性输血、控制血红蛋白在合理水平有利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尽早止血。  相似文献   

10.
李丽 《中国医药指南》2013,(23):665-666
目的对危重患者限制性输血进行评估,以供临床参考。方法时间以2011年7月2日至2012年7月2日为准,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成年患者大约有170例,他们基本都在本院的ICU病房接受治疗。纳入标准:患者在ICU的病房进行停留的时间均已超过了3d;排除标准:急性出血症状、缺血性脑卒中症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孕妇病例和既往输血史。血红蛋白的含量≤7g/dL被称为限制性输血适应证。结果基线血红蛋白含量值为(10.2±2.1)g/dL,APACHEⅡ评分的值为(26.7±5.4)。当患者进入ICU第28天,其血红蛋白的含量值为(8.0±1.1)g/dL,与进入前相比较有明显降低(P<0.001)。59例采用输血治疗,接收输血的患者病死率(62%)明显要高于没有接受输血患者(49%)(P=0.03)。而相对于危重的患者而言,输血是一个独立的死亡危险因子(P=0.011;OR:2.7;95%CI:1.3~5.7)。输血组重症的监护时间以及住院的时间都要比非输血组延长(20d比8d,P<0.001;24d比14d,P=0.002)。结论重症监护时间的延长主要表现在患者的血红蛋白减少,而使其预后更差则表现在输血。  相似文献   

11.
韦善求  万永富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2):1807-1808
目的:探讨二级医院临床红细胞类输血控制及对输血指南的实施状况。方法:采用本院血库资料,将已受血者输血申请单上填报的Hb水平及其实际输血量作为观察指标。结果:5年来,内科限制性输血(Hb<60 g/L)次数及量分别为42.2%、46.1%;Hb≤70 g/L的输血次数占67.1%,输血量占69.8%,。外科限制性输血(Hb<70 g/L)次数及量分别为22.0%、25.8%;手术及创伤输血达到指南要求(≤100 g/L)的输血次数占65.0%,输血量占68.0%。全院符合指南要求的输血次数及输血量分别为65.7%(392/592)和69.3%(1045/1507.5)。结论:我院近5年输血控制基本符合卫生部规定的输血指南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阐明危重病人贫血的潜在风险以及输血治疗可能的益处 ,进行了一些随机对照性临床研究 ,来判断对于经初期治疗后血容量正常的危重病人 ,将血红蛋白维持在 7 0~9 0mg/L的限制性输血方法与维持在 10 0~ 12 0mg/L的开放性方案疗效是否相同。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取 2 0 0 1年 7月至 2 0 0 3年 3月我院收住的2 93例危重病人 ,所有病人在 2 4~ 72h内查血红蛋白 (Hb)均低于 9 0mg/L ,但经初治疗后血容量恢复正常。应用限制性输血方法 14 1例 ,其中男 83例 ,女 5 8例 ;应用开放性输血方案 15 2例 ,其中男 79例 ,女 73例。详见表 1…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烧伤初期输血治疗的具体方法,评估其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66例大面积烧伤患者,通过住院号奇偶数分为研究组(偶数)和对照组(奇数),每组33例。研究组实施烧伤初期输血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研究组不同时间点成分输血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及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合并感染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小板计数、HCT、Hb、红细胞计数分别为(125.42±2.03)×109/L、(0.43±0.11)、(100.53±2.03)g/L、(4.56±1.09)×1012/L,均高于对照组的(95.25±2.24)×109/L、(0.29±0.12)、(88.05±2.05)g/L、(3.22±1.10)×1012/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研究组患者输注红细胞、血浆量逐渐增加,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烧伤后第7、14、21天,研究组患者输注血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创伤性手术的用血实施限制性输血措施的影响进行调查研究,为提高合理用血的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由于创伤入院接受外科手术的3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按照限制性输血与足量输血分别分为观察组(151例)和对照组(161例)。主要调查记录并比较病患的年龄、性别、血小板数量(Plt)、术前血红蛋白(Hb)及出院前Hb、术前一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术中出血量、感染情况以及平均住院天数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输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其而对照组患者的Hb水平显著下降。观察组的平均住院天数为(17.4±11.2)d,对照组则为(22.6±18.9)d,差异比较显著(P<0.05),二组的术后感染率差异比较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创伤性患者的输血用量,一方面能够显著减少用血量,节约血源;另一方面,对患者的安全性影响不大,临床创伤性手术可实施限制性输血措施。  相似文献   

15.
项雪琴 《中国基层医药》2014,(11):1694-1696
目的 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在骨科手术中的血液保护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脊柱切开椎管内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或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患者6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组(Ⅰ组)、单纯急性等容血液稀释(Ⅱ组)、单纯回收式自体输血组(Ⅲ组),每组各20例.术中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监测采血前、采血后、术中、回输血前、回输血后30 min、术后24h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血浆总蛋白(TP)、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观察记录手术中失血量、自体血回输量、异体血输注量、输血反应.结果 三组各时点HR、MAP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间Hb、Hct、Plt、TP术前、回输血前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比较明显下降[Hb(g/L):79.3±8.3,79.7±8.0,77.5 ±8.0;Hct(%):28.5±1.8,28.8 ±2.2,27.2±1.7;Plt(×109/L):137.8 ±19.1,134.7 ±18.1,138.6±23.6;TP(g/L):49.8 ±4.0,49.4±3.6,48.5±3.0](Hb:t =36.12,24.72,24.60;Hct:t =32.87,21.46,20.90;Plt:t=10.57,16.43,22.58;TP:t =20.10,29.47,36.69,均P<0.01),回输血后30 min(Hb(g/L):105.1 ±9.7,92.5±8.3,84.2±6.5;Hct(%):35.2±1.1,31.1±2.1,28.6±1.2;Plt(×109/L):201.7±17.2,181.6±29.4,166.7 ±23.8;TP(g/L);60.4 ±4.8,54.6 ±5.4,52.4±5.0)(Hb:t =3.90,5.60;Hct:t =7.54,20.31;Plt:=2.88,6.32;TP:t =5.55,5.42及术后24 h显著回升(Hb(g/L):114.3 ±8.5,97.4±8.6,88.8±7.4;Hct(%):36.6±1.1,32.1±1.9,29.6±1.2;TP(g/L):61.0 ±4.7,54.9±5.2,52.7±5.0) (Hb:t =5.69,10.10;Hct:t=10.26,18.64;Plt:t=3.73,8.08;TP:t =5.81,5.57)P <0.01)Ⅰ组高于Ⅱ、Ⅲ组;三组PT及APTT在回输血前均较术前明显延长,回输血后30 min,Ⅰ、Ⅱ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大量输血时血浆与红细胞输注比例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35例严重创伤需大量输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24 h内输入血浆和红细胞的比例分为低比例组(65例,血浆:红细胞=1∶2~1∶1)和高比例组(70例,血浆:红细胞>1:1)。比较两组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指标[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入院24 h内输血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输血前,两组患者的Hb、HCT、PLT、PT、APTT、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24 h后,两组患者Hb、HCT、PLT、PT、APTT、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24 h后,低比例组和高比例组的Hb、HCT、PT、APTT水平与本组输血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前,低比例组PLT、FIB分别为(167.63±99.60)×109/L、(1.72±1.05)g/L,高比例组分别为(142.27±9...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回收式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在手术大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阳江市人民医院2016年9月-2018年10月收治的手术大出血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自体输血组和异体输血组,各50例。自体输血组采用回收式自体输血,异体输血组患者采用常规异体输血。比较两组输血前和输血后第3天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血细胞比容、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结果术前两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血细胞比容、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自体输血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血细胞比容、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高于异体输血组,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异体输血组(P<0.05)。结论与异体输血相比,回收式自体输血能促进手术大出血患者相关指标的快速恢复,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患者采用回收式自体输血和同种异体输血的术后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中出血量800 mL或以上的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输血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回收式自体输血,对照组为同种异体输血方式,每组18例;对两组用血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住院期间平均输血量之比为8∶9,术后3 d观察组平均血红蛋白下降14.2%,对照组平均血红蛋白下降17.8%;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是观察组患者的1.35倍;对照组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概率为观察组的11.1倍(观察组无输血不良反应)。结论回收式自体输血在患者手术安全,术后疗效,经济实用方面均优于异体输血,建议此输血方式在髋关节手术中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3种输血方式对高危产妇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高危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输血方式,分为自体组、混合组(同时输自体和异体血)和异体组,每组40例。比较3组产妇一般情况以及手术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水平的差异。结果 自体组产妇手术前后CD4+/CD8+差值为(0.18±0.08),混合组为(0.43±0.16),异体组为(0.78±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组产妇手术前后免疫球蛋白G水平差值为(0.42±0.13)g/L,混合组为(3.52±0.96)g/L,异体组为(6.14±1.78)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组产妇手术前后免疫球蛋白A水平差值为(0.17±0.08)g/L,混合组为(1.02±0.28)g/L,异体组为(1.32±0.30)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组产妇手术前后C3水平差值为(0.49±0.23)g/L,混合组为(0.22±0.14)g/L,异体组为(0.04±0.0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3种输血方式中,自体输血对高危产妇围术期免疫功能影响最小,建议临床采用此输血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在抢救产科DIC中的合理有效应用。方法对36例产科DI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35名DIC患者分为成分输血组(15例)和输全血组(21例),比较两组输血后血液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成分输血组中的HGB、HC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D-D等指标与输全血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LT、部分激活的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FGB的改善优于输全血组(P<0.05)。结论产科DIC的抢救应以血液学指标检测为依据制定成分输血方案,成分输血在治疗产科DIC的患者较输注全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