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建立中医证候模型的实验研究已初显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制模因素如何接近传统中医病因?模型的定性指标怎样选定?以主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证候,其模型如何建立?等等。本文旨在归纳当前建立证候模型基本方法的基础上,着重对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出路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通过综述左金丸和反左金方证相应动物模型建立的过程,提示方证研究思路要以“因证识药”、“因证论效”、“方证对应”、“方因证立”等理论指导,将辨证论治的中医药理论与药效学研究有机结合,使方药研究具有中医特色,为方证相应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动物模型是动物实验研究的首要因素 ,而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塑造是实现中医现代化的关键环节。现就建立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在病因学、实验动物、评判标准以及病证结合方面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动物模型复制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及病证结合方法造模,根据症状、体征和指标变化,及祛瘀化痰中药反证以判断模型成功与否。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血府逐瘀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低、高剂量组(中药低、高剂量组);正常组基础饲料喂养,每日予以等容积生理盐水灌胃;其他组均饲以高脂饲料和脂肪乳液(10 mL.kg-1.d-1),中药低、高剂量组分别以12、24 g.kg-1.d-1剂量灌服血府逐瘀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悬液,模型组灌服等容积生理盐水,连续7周,并于第35天施冠状动脉结扎术。观察各组造模前、后的心电图改变;检测血脂、心肌酶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处死动物后取心脏,称质量计算心脏指数。【结果】模型组心电图显示心肌严重缺血,而中药可改善心肌缺血;模型组胆固醇、甘油三酯、肌酸激酶、全血比粘度、红细胞压积及心脏指数均比正常组升高(P<0.001),而中药低、高剂量组上述指标均比模型组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01)。【结论】采用高脂饮食加冠状动脉结扎术方法复制的动物模型与人类痰瘀互结证的冠心病特征相似,并以祛瘀化痰药物治疗有效,说明模型复制成功;该造模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适用于对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建立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动物模型是动物实验研究的首要因素,而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塑造是实现中医现代化的关键环节,现就建立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在病因学、实验动物、评判标准以及病证结合方面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6.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作为现代中医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 ,它在传统中医学向现代中医学发展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代中医学包括生物中医学、实验中医学和基础中医学。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作用首先在于它避开了人体实验 ,而进行动物实验 ,毕竟动物实验更易实现实验目标 ;其次它对促进现代中医实验研究的完善也发挥了独特的作用。1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是现代中医学研究的基础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是中医动物实验的核心。它要在受试动物身上体现中医的理论和证候的特点。目前中医动物模型应用范围已覆盖几乎所有中医辨证领域。如在…  相似文献   

7.
浅议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制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医证候模型是模拟各种中医证候而复制出的实验动物模型 ,它是运用现代科学手段从基础方面研究中医理论 ,对于探索中医“证”的本质 ,阐明中药方剂对“证”的治疗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1 复制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理论基础和意义  从生物学观点看 ,人和动物都是由单核细胞生物进化而来 ,人与动物之间既有差别也有共性 ,正因为人与动物之间存在共性 ,所以复制动物实验模型对研究人类的各种疾病证候是有参考价值的。我们可以根据研究需要复制各种证候模型 ,严格控制实验条件 ,并可重复实验 ,进行多种指标的观察 ,这是动物实验的优点。  …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60年代初肾阳虚证动物模型问世以来,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制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独特的研究方法。如独特的理论体系:“辨证论治”;独特的评价标准:证、病、症;独特的处理措施:中药、针灸、养生措施;独特的观察指标:舌、脉、汗、神、色;独特的认识特色:审证求因等。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以中医基础学和实验动物学为基础,中医基础学指导着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制的实施。因此,可以这样理解,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学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中医基础学与实验动物学有机结合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是在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运用脏象学说和中医病因、病机理论,把人类疾病原型的某些特征在动物身上加以模拟复制而成,且具有与人体疾病症状和病理改变相同或相似证候的动物。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已有近50年的历史,自从1960年邝安望教授研制了首例中医阳虚证动物模型以后,国内学者开始致力于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各类“证”的动物模型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0.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制备方法概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动物(模型)实验,在古代一是为了将动物解剖的知识应用于人体;二是对动物治病本能的观察,以及对动物施加某种人为因素后的观察。中兽医则一直在家畜体上实践中医的证候理论。在现代则首先开始于中药药理研究,针灸经络上的运用则是其继起者。作为当代中医动物实验重点的证候模型,1960年开始有散在研究,1977年后发展较迅速。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的意义首先在于避免人体实验而且动物实验更易于实现实验目标;其次,对中医而言,中医动物模型研究还有建立基础医学学科,引进实证方法论和理性生物观,引进实验方法等意义;第…  相似文献   

11.
中医胃病证动物模型研究揽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上病证结合是中医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特色,而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也是中医临床与基础研究的桥梁。中医胃病证的研究也应尽可能选择符合或类似中医胃病证的模型。近年来有关胃病证模型的造模方法可概述如下:胃脘痛病因学模型、胃溃疡证病结合模型、慢性胃炎证病结合模型、慢性萎缩性胃炎证病结合模型、胃癌及癌前病变模型、寒性呕吐模型等。  相似文献   

12.
从肺癌动物模型的选择及常用制作方法、中医不同证候实验动物造模方法、建立病证结合肺癌动物模型的意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中医肝郁证的动物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肝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药物造模法和情志刺激造模法及药物 情志刺激造模法;概述了肝郁动物模型的病理改变,包括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及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病理改变。评析了肝郁动物模型研究存在的问题。认为建立符合中医肝失疏泄病理特点的慢性心理应激肝郁模型及肝郁模型评价标准,对动物模型病理改变进行多系统、多病种、多指标及多证型之间的比较观察,将是今后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中医体质证候概念及其意义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对中医证候的深入剖析 ,将其区分为体质证候与疾病证候 ,提出中医体质证候概念 ,阐述其特征及诊察方法 ,论述其在中医临床研究、中医动物模型等实验研究、体质研究及预防学研究等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现状及特点的剖析,指出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应值得注意的问题:1)造模时须精心选择动物,2)优化造模因素,尽可能选用多因素造模,3)建立不同证候动物模型的诊断标准,4)进一步深化病证结合模型研究,5)动物模型的研究急需规范化。  相似文献   

16.
用比较医学思想构建中医证候动物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东西方医学体系中比较医学思想的特点及比较医学思想对中医证候动物研究的意义,探讨了用比较医学思想构建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医学中的某些证候,特别是脏腑相关的证候,类似于"临床综合征",是中医学对两组或两组以上相继出现的、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证候(即综合征)的理论概括.中医学证候学中丰富的医学理论,是研究综合征及疾病本质的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8.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中的几个误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是指根据中医病因病机理论,利用特定的致病因素,在动物身上复制出与人体疾病症状和病理改变相同或相似的证候。它是开展中医证候实验研究的一个必要条件,也是阐明、创新中医理论的一个重要工具。近年来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制的不少,但能够成功复制人体证候的不多,且方法雷同,鲜有创新,这是因为动物模型的研制者或多或少地陷入了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制中的误区。笔者在此略陈管见,与同道商榷。1 缺乏中医理论体系的指导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是中医临床证候的具体体现,它应该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遵循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9.
引进循证医学研究方法,促进中医临床科研进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当前中医临床科研所存在的问题,并从诊断和治疗两个方面提出了中医临床科研的对策。认为应利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开展证的宏观客观化研究,了解证型分布及演变规律,分析危险证型;引进循证医学方法进行大样本、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研究,明确中药及中成药的适应症、禁忌症等。  相似文献   

20.
中医脾虚证动物模型实验研究的近20年概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钢  李志明 《医学综述》2000,6(1):43-45
<正>1979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在国内首家报道了脾虚证动物模型研制成功的消息。继之,中医界对此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的展开。本文冀求对脾虚证动物模型研究的现状有一个较为广泛的系统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