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的建设要求、建设内容、组建方式、实训教学体系。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按照工厂车间模式进行布局,把校内实训基地构建成集教学实训、社会培训、技能考证等多功能的教育实践场所。  相似文献   

2.
夏颖 《福建电脑》2010,26(1):176-176,174
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困惑、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必要性,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与实训模式,以及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等几个方面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3.
沈音乐 《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13,(27):6172-6174,6177
高职计算机软件信息专业作为重点建设和引领专业,急需一种对教学质量的考核评价体系。设想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在校内实训基地采用企业的管理模式、企业标准和实际需求相结合来规范学生,将企业工作流程引入课程设置,与企业共同制定高职院校计算机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实时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为高职类工科专业的考核评价提供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阐述计算机专业建立校内模拟企业的优势,并介绍建设校内创业实训基地的模式。指出"校内创业实训基地"建设不仅仅惠及高校的创业者,还可以附带多种教学职能,成为专业教育的一项重要手段。指出利用这种实训基地可以非常有效地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同时也能拓展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该文在研究校内实训基地——校园客运站和校园火车票营销服务中心运营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针对校内实训基地信息化建设进行阐述与分析,构建校内实训基地信息化建设体系结构,分析其实现的有效途径及保障措施,为培养信息化人才提供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6.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实训基地包括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强调生产性、体现教学做一体,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适应工作岗位的职业素质:校外实训基地结合就业岗位,使学生亲历职场,在校期间得到上岗能力训练。校内校外相结合,缩短学生与就业岗位对人才需求的差距。实训基地建设中,获得适合的校外实训基地难,是高职院校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同样地,校内实训基地也存在如何建设才能符合教学要求的问题,需要深入探讨。下面以天津职业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嵌入式系统)专业为例,着重探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内容与途径。  相似文献   

7.
李第秋  黄富佳 《福建电脑》2010,26(6):25-25,57
软件开发技术是实践性、技能性很强的技术,只有通过真实的生产环境才能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而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因此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就显得尤其重要。本文从分析传统软件人才培养特点出发,探讨建设软件开发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探讨生产性实训项目的来源;还有实训基地"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开创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论述如何建立面向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以及保障实训基地运行的注意点,通过对外技术服务、基于实际项目的顶岗实习等运行机制,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专业是高职院校开设规模最大的专业之一,而网络技术是所有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核心课程。课程组通过教学探索和高职教学理念变革,通过与国内主流网络设备供应商建立密切合作关系,消化和吸收他们的职业培训课程,全面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与学习模式。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的建设是课程组的一个重点内容。完善校内网络基础工程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同步大力发展校外实习基地,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多途径多举措促实训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10.
实训教学是高职高专教育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软件技术这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来讲,校企合作进行实训教学改革,建立一个符合软件企业开发流程、开发规范的实训环境;对于培养出合格的软件工程师意义重大。本文从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教学体系建设方面介绍了首批国家高职师范院校建设重点专业——软件技术专业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进行的探索与实践,在创建适合高职高专教学的实训教学体系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郭健辉 《计算机教育》2010,(17):143-145
针对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与企业岗位需求不接轨的问题,在分析相关职业岗位和高校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以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观点。结合本校软件开发实训室的建设实际,阐述实训制度、实训项目、实训管理、技能培养等方面进行的改革及取得的效果,为高职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改革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制下,以提高学生工程应用能力为核心,引入OBE教育理念,提出了《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整体方案,该方案以学生为主体,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库和评价体系四个方面进行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项目设计开发能力。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辅助汉语教学系统中语音评价体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探讨和研究计算机辅助汉语教学系统中语音评价体系的组成与实现方法。采用标准普通话语音示教数据库和非特定人大词汇量标准普通话汉语语料数据库,建立标准普通话示教语句特征模板库。采用Kohonen自组织神经网络进行学习者语音信号的分类与识别,经过汉语语音教学效果评价系统的处理,获得相应的量化评价结果。初步给出了计算机辅助汉语教学系统中语音评价体系的总体框架及其实现方法。通过实验验证了本语音评价体系的设计方案是合理的、可行的。它基本上能够满足计算机辅助汉语教学系统在线评价学生语音学习效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软件工程专业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软件工程专业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文章在总结办学经验的基础上,从选择合作企业、共建课程体系、构建面向能力培养的实践体系、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了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突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王金  韦存存 《福建电脑》2021,37(2):28-32
本文以《大数据基础与应用》课程为例,探索了1+X证书背景下教学资源的立体化构建与应用实施.通过将师资资源、企业实训基地资源、1+X证书资源等均融入教学资源,拓展了立体化教学资源内涵.此外,本文还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创新.在本文中,首先阐述了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内涵;其次重点探讨了立体化资源的构建以...  相似文献   

16.
从Windows Server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现状出发,提出了在Windows Server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中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及设计原则,并阐述了此模式下具体的教学环节设计,为Windows Server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技能训练与职业能力培养方面提供了新的视角,具有一定的实用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教学训练效果,弥补装备教学训练中实装不足、装备损耗大、教学训练成本高等实际问题,设计并实现了某型雷达虚拟维修训练系统。该虚拟维修训练系统包括系统主界面和系统集成框架两大部分,具有装备结构展示、装备操作训练、装备维修训练、训练效果评估、数据支持等多项功能,有效解决了上述装备教学训练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目前,该系统已应用到相关专业的装备构造与维修、装备综合实践等多个课程当中,取得的很好的教学训练效果,系统的设计开发可为其他装备虚拟维修训练系统的开发提供参考与借鉴。论文首先介绍了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结构,然后详细论述了系统模型的开发过程,最后给出了虚拟训练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18.
王兵 《软件》2014,(3):216-218
综合实训作为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对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文分析了综合实训在设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改革方法,并以计算机应用专业为例说明了怎样在综合实训系统中完成实训目标和实训成绩的评定。  相似文献   

19.
WebQuest模式的教学目标与高职院校的培养方向是一致的,就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实践能力的技术人才。为了有效探索教育模式,本文选择数据库技术课程作为改革试点,采用WebQuest模式进行教学实践,针对数据库技术课程在教学资源、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师队伍等方面进行改革,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专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The development of an audiovisual pronunciation teaching and training method and software system is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The method is designed to help children with speech and hearing disorders gain better control over their speech production. The teaching method is drawn up for progression from individual sound preparation to practice of sounds in sentences for four languages: English, Swedish, Slovenian, and Hungarian. The system is a general language-independent measuring tool and database editor. This database editor makes it possible to construct modules for all participant languages and for different sound groups. Two modules are under development for the system in all languages: one for teaching and training vowels to hearing-impaired children and the other for correction of misarticulated fricative sounds. In the article we present the measuring methods, the used distance score calculations of the visualized speech spectra, and problems in the evaluation of the new multimedia to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