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立足于高校IT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结合当前大数据行业实际应用背景,阐述大数据技术、计算思维与IT专业实践教学的关联,从指导思想、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方面讨论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目标的IT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出基于大数据技术及物联网技术的IT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2.
李学国 《电脑迷》2018,(1):68-69
大数据技术及应用是教育部在2016年新增专业,该专业主要是培养适应现代大数据产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通过对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流程进行分析,论述了目前大数据产业发展的现状及人才需求,以成果为导向进行大数据技术及应用专业进行构建,设计了大数据技术及应用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3.
李守晓 《物联网技术》2022,(10):142-143
在新工科背景下,国内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设立不久,现阶段社会发展过程中大数据专业人才缺乏,因此探索大数据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已然成为高校建设的重点。本文研究了新工科背景下农业院校大数据专业建设方法,同时结合农业院校的特点提出“三个要素、二个协同育人、二个培养载体”大数据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软件》2020,(1):290-292
"嵌入式"培养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以面向大数据工程师方向人才培养为切入点,对"嵌入式"培养过程中的质量把控、课程体系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三个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与实践。为高校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思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围绕如何面向企业需求进行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计,借力大数据应用技术,分析网络招聘信息,针对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核心问题,介绍课程体系设计的整体思路与设计及实现过程,并以广州商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过程为例,提出高校工程类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计时,可模仿借鉴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6.
围绕如何面向企业需求进行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计,借力大数据应用技术,分析网络招聘信息,针对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核心问题,介绍课程体系设计的整体思路与设计及实现过程,并以广州商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过程为例,提出高校工程类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计时,可模仿借鉴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迅猛发展,企业管理需求不断深化,随之而来的是企业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发生相应变化,同时也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提出新的要求。文章基于大数据时代重新思考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基于SAP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为高校信管类专业建设和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尹波 《计算机时代》2021,(7):98-100,103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是一门典型的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是该专业建设的核心.文章分析了该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目前该专业的课程体系缺少统一标准的现状,依据新工科建设的要求,制定了该专业的课程体系.以长沙理工大学为例,着重介绍其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方向、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教学改革和实践,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大数据产业已上升至国家战略, 建立大数据实验室及实验课程体系是培养大数据技术人才的必要条件. 本文对大数据的知识体系进行了梳理, 分析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和“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及职业定位, 明确了大数据专业的学生应该掌握的关键知识和需要重点培养的专业技能, 介绍了主流的大数据生态系统, 选取了最通用的大数据架构, 提出了在单机环境、单机虚拟化环境、共享大数据集群环境、云计算环境下建设大数据实验室的不同方案, 并设计了大数据实验课程体系及实验项目.  相似文献   

10.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作为一门新兴专业,对我国信息技术发展及综合实力的提高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文章首先指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在师资、科研、教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围绕"新工科","工程认证"等理念,从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两方面作出了实践,制定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给出了针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矩阵方案.  相似文献   

11.
《信息与电脑》2019,(23):233-234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社会对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岗位的需求巨大,培养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迫在眉睫。基于此,笔者针对高职院校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套"专业基础+专业核心+项目实战"大数据课程体系,对大数据课程体系进行了创新和改革,旨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熊斐 《互联网周刊》2023,(17):58-60
随着整个社会对大数据人才需求的井喷,如何培养出契合社会需求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成为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大数据专业的特点,从多个维度对普通应用型本科院校大数据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探究,并指出作为普通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形成以应用为主导的特色大数据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3.
在调研国内外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建设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培养具有行业特色和可持续竞争力的大数据卓越人才的建设目标,阐述如何构建贯通式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校企融合协同育人体系,构建多层次一体化的实验环境,培养师资队伍以及构建教学质量持续改进体系,从而形成多层次、多类型、健全的卓越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4.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坚持的理念主要包括:成果导向(OBE)、以学生为中心并持续改进。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在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广泛使用了OBE理念。北京联合大学作为北京市属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也应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北京的城市定位进行规划与贯彻落实。本文简要说明了初步构建的北京市IT应用型人才需求信息大数据平台,依托此大数据平台、基于OBE模式可以进行城市型、应用型IT产业人才培养研究。本文以软件工程专业建设为例进行了OBE模式教学实践改革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大数据技术尚缺乏完善的课程体系的现状,分析应用型大数据人才的能力需求,提出一种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群建设方案,详细阐述该方案的教学设计、评价方法等相关设置,构建合理有效的应用型大数据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6.
大数据时代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但同时,大数据分析处理中的多学科交叉融合,使专业人才培养面临更多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通过对大数据背景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从稳固专业思想、构建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搭建实践平台,以及提高师资队伍水平等五方面,对现有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完善和提升,这对于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针对新工科背景下大数据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探讨成人高校大数据人才培养改革路径,提出切合产业发展需求和人才岗位能力要求,以成果产出为导向、以人才综合素质培养为中心任务的教学模式,立足4个维度和四类协同搭建专业可持续发展平台,最后通过实践效果说明该培养体系认同度高,能够助力成人高校大数据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资源库建设为依托的信息化教学方式成为高校教学的发展方向。本文充分调查并分析出了当前大数据专业培养的具体实际应用需要,通过大量地对各个行业、企业所在地及部分办学发展水平普遍较高区域的各类应用型高校开展的广泛调研,从行业背景、区域背景、企业人才需求中分析与总结归纳现阶段大数据类专业实际人才培养工作的三个重点方向,从而进一步为本专业教学课程目标设置,以及相关专业课程教学的资源库平台建设方面提供科学指导。最后以《Hadoop分布式基础架构》为例,进行大数据专业资源库建设实践。介绍资源库建设的目标、资源库建设的计划及教学资源结构,最终形成以工程项目整合教学资源,改进教学形式,多维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资源库建设特色。  相似文献   

19.
随着软件在各个行业关键业务中的深入应用,培养具备软件工程和相关学科交叉技术的人才是软件学院的迫切任务。文章结合当今主流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机制研究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研究为依据,重点讨论软件工程与云计算技术交叉,面向移动和大数据应用的相关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建设,并系统讨论课程设置方案和交叉特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技术在各个行业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对于提升行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最高学府,担任着重要的人才培养任务。在高校学科教学中应用智能算法的交互式教学策略,能够为学生专业核心素养的提升提供支撑,也能为培养智能化、信息化思维人才奠定基础。基于此,本文从大数据的角度出发,以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学科为基础,探讨在工科专业人才培养中智能算法的交互式教学策略,以帮助工科专业学生能够高效应用智能算法,更好地解决各类实际数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