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我国青少年失眠症状与学校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上海市4 966名青少年进行失眠症状和学校表现的横断面调查。采用青少年睡眠障碍问卷(ASDQ)和学业成绩教师评估问卷(TSAF)分别对青少年失眠状况和学校表现进行评估。结果 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15.59±2.04)岁,男性占49.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失眠症状与青少年学校表现相关,具体因素有入睡困难与注意力不集中(OR=1.30,95%CI:1.11~1.52,P=0.001)、学业成绩差(OR=1.24,95%CI:1.06~1.45,P=0.007)及人际交往受挫(OR=1.26,95%CI:1.08~1.48,P=0.003);睡眠维持障碍与注意力不集中(OR=1.25,95%CI:1.06~1.46,P=0.007)和学习自觉性差(OR=1.22,95%CI:1.04~1.44,P= 0.017)相关;再次入睡困难与学习自觉性差(OR=1.20,95%CI:1.00~1.45,P=0.048)相关。结论 青少年失眠症状与学校不良表现具有相关性,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及时进行筛查和干预,以促进青少年睡眠健康和学校表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高校新生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患病率,膳食及生活行为方式(包括体育运动、吸烟、睡眠时间等)与NAFLD的关联。 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9月焦作市6所高校的1 325名入校新生为研究对象,经腹部彩超检查,分为NAFLD组和非NAFLD组,收集其膳食与生活行为方式信息、体格检查等资料,使用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 NAFLD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本调查人群中NAFLD的检出率为7.25%。较少的体育锻炼(3~4次/周:OR=1.452,95%CI:1.032~2.042;1~2次/周:OR=1.667,95%CI:1.255~2.214; 0次/周:OR=2.306,95%CI:1.299~4.094)、较少的睡眠时间(6~8 h/d: OR=1.476,95%CI:1.118~1.949; 4~6 h/d: OR=1.687,95%CI:1.210~2.352;<4 h/d: OR=1.928,95%CI:1.094~3.399)、较高的肉食模式得分(T2: OR=1.424,95%CI:1.090~1.860; T3: OR=3.551,95%CI:1.751~7.201)和较高的主食模式得分(T2: OR=1.340,95%CI:1.005~1.788; T3: OR=1.850,95%CI:1.235~2.770)均是NAFLD患病的危险因素(P<0.05);较高的果蔬得分(T2: OR=0.711,95%CI:0.563~0.898; T3: OR=0.555,95%CI:0.349~0.884)是NAFLD患病的保护因素(P<0.05)。 结论 摄入过多主食、肉类,缺乏体育锻炼及睡眠不足是大学新生患NAFLD的危险因素,而较高的果蔬得分是大学新生患NAFLD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6~8月龄婴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以及危险因素,为下一步制定婴儿贫血干预措施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研究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分层整群抽取项目社区新生儿进行随访,直至其6~8月龄进行血常规检测为止。数据归纳整理后,运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探讨缺铁性贫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西城区、海淀区和密云区16家项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2 243名儿童在6~8月龄时进行血色素测定,缺铁性贫血发病率为19.6%(446/2 243)。Logistic回归显示,父母一方或双方是农业户籍(OR=1.568,95%CI:1.164~2.112),家庭孩子数较多(OR=1.490,95%CI:1.150~1.929),出生时父亲年龄≤25岁(OR=1.660, 95%CI:1.119~2.464),母亲孕前未服用铁剂(OR=1.440,95%CI:1.071~1.936),二级机构出生(OR=1.465,95%CI:1.112~1.931),低出生体重(OR=3.340,95%CI:1.398~7.980),性别为男性(OR=1.285,95%CI:1.025~1.611)以及母乳喂养(OR=2.217,95%CI:1.584~3.102)的6~8月龄婴儿发生缺铁性贫血的风险较高。结论 1)北京地区6~8月龄婴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较高。2)影响婴儿铁水平的因素以及社会经济因素均可导致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阜阳市60岁以上老年人的不同类型睡眠障碍与抑郁情绪的关系。 方法 以阜阳市60岁以上患有睡眠障碍的老年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老年抑郁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分别评估患有睡眠障碍的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使用和日间功能障碍7个维度和抑郁状况。运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老年人的不同类型睡眠问题与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20例睡眠障碍的老年人,抑郁情绪患者459例,占74.03%。女性、丧偶、独居以及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抑郁情绪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 回归结果显示,入睡时间(OR=1.054, 95%CI:1.009~2.737)、睡眠时间(OR=1.624, 95%CI: 1.380~3.026)、睡眠障碍(OR=1.138, 95%CI: 1.023~2.941)以及日间功能障碍(OR=1.217, 95%CI: 1.190~2.461)是患有睡眠障碍的老年人发生抑郁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 结论 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以及日间功能障碍与抑郁情绪密切相关。应对患有睡眠障碍的老年人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少抑郁情绪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学龄前儿童运动与睡眠质量的关系,探讨影响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的生命早期因素。方法 2018年3-6月以上海市登记注册的4所幼儿园833名3~6岁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对750名有效样本运动及睡眠状况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运动时间和运动项目与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的关系。结果 学龄前儿童学习日、休息日运动时间较少比例分别占72.7%(545/750)、27.2%(204/750),参与散步者占73.5%(551/750)。睡眠质量好、中等、差分别占23.9%(179/750)、65.2%(489/750)、10.9%(82/750),调整是否独立睡眠、睡前是否接接触电子产品、是否定时睡觉起床、学习日运动时间、运动项目参与率等因素的相互影响后,学习日运动时间较少(OR=0.430,95%CI:0.205~0.904,P=0.026)、未参与散步(OR=0.399,95%CI:0.175~0.908,P=0.028)与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差成正向关联。结论 学习日运动时间较少与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差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学龄前儿童运动与睡眠质量的关系,探讨影响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的生命早期因素。方法 2018年3-6月以上海市登记注册的4所幼儿园833名3~6岁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对750名有效样本运动及睡眠状况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运动时间和运动项目与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的关系。结果 学龄前儿童学习日、休息日运动时间较少比例分别占72.7%(545/750)、27.2%(204/750),参与散步者占73.5%(551/750)。睡眠质量好、中等、差分别占23.9%(179/750)、65.2%(489/750)、10.9%(82/750),调整是否独立睡眠、睡前是否接接触电子产品、是否定时睡觉起床、学习日运动时间、运动项目参与率等因素的相互影响后,学习日运动时间较少(OR=0.430,95%CI:0.205~0.904,P=0.026)、未参与散步(OR=0.399,95%CI:0.175~0.908,P=0.028)与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差成正向关联。结论 学习日运动时间较少与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差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全面了解我国中学生健康素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健康教育工作提出重点及方向。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2月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东省、吉林省、河北省三省22所中学5 000名初中一、二年级,高中一、二年级学生,分别使用《初中生健康素养评价工具》和《高中生健康素养评价工具》进行健康素养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健康知识、健康理念、健康技能和健康行为5个部分。结果 三省中学生健康素养平均得分为(69.67±10.04)分,具备基本健康素养的比例为11.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来自吉林省(OR=4.15,95%CI:3.03~5.69)及河北省(OR=2.18,95%CI:1.61~2.96)、学校位于郊区(OR=1.25,95%CI:1.01~1.56)、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OR=1.26,95%CI:0.99~1.60)和大专及以上(OR=1.98,95%CI:1.53~2.57)、喜欢接受健康教育(OR=1.99,95%CI:1.45~2.71)的中学生具备基本健康素养的比例更高;高中生(OR=0.50,95%CI:0.40~0.63)以及仅从学校(OR=0.62,95%CI:0.45~0.85)或家庭(OR=0.73,95%CI:0.53~1.01)接受健康教育的中学生具备基本健康素养的比例更低。结论 我国中学生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家庭和学校需要在健康教育中承担相同的责任,健康教育应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描述上海市松江区自报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分析相关因素,为防治高血压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6—2017年在上海市松江区4个华东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研究项目街镇招募20~74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其区域临床诊疗数据,采用SPSS 16.0进行数据分析,不同特征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血压控制的相关因素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共调查11 849名自报高血压患者,平均年龄(61.56±7.84)岁,其中女性占54.47%;血压控制率为38.69%,标化率36.4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136,95%CI:1.029~1.254)、40~59年龄组(OR=1.831,95%CI:1.209~2.772)、60~74年龄组(OR=2.066,95%CI:1.367~3.124)、体重过低(OR=1.717,95%CI:1.083~2.721)、戒烟(OR=1.264,95%CI:1.054~1.515)、现在吸烟(OR=1.240,95%CI:1.104~1.393)是血压控制率的有利因素。超重(OR=0.817,95%CI:0.745~0.896)、肥胖(OR=0.683,95%CI:0.599~0.778)、并发糖尿病(OR=0.883,95%CI:0.808~0.965)、血脂异常(OR=0.872,95%CI:0.804~0.944)是血压控制的不利因素。 结论 上海市松江区自报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不高,在采取药物控制措施同时应注意体重控制、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等并发症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云南省德宏州傣族居民血脂异常的流行现状及其危险因素,为科学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于2013年抽取1 861名15岁及以上傣族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测,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傣族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 结果 德宏州傣族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40.57%,高胆固醇(TC)血症、高甘油三酯(TG)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症患病率分别为8.72%、11.43%、23.86%、16.53%。经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OR=1.58,95%CI:1.29~1.93)、30~岁(OR=1.37,95%CI:1.07~1.76)、45~岁(OR=1.81,95%CI:1.35~2.43);60~岁(OR=1.63,95%CI:1.15~2.32)、超重(OR=1.54,95%CI:1.22~1.95)、中心性肥胖(OR=2.78,95%CI:2.21~3.51)、高血压(OR=1.58,95%CI:1.23~2.03)是血脂异常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2013年德宏州傣族居民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男性、30岁以上、超重、中心性肥胖、高血压是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海警医院、嘉兴市第二医院接受诊治的54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150例正常人员作为对照组。通过自制调查表收集两组人员基本资料,分析突发性耳聋患者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54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中男性309例(56.80%)、女性235例(43.20%);发病年龄<60岁的患者,占比57.72%(314/544);94.67%患者伴耳鸣、眩晕等耳部症状;突发性耳聋分型多见平坦下降型209例(38.42%)、全聋型149例(27.39%);冬季172例(31.62%)、春季151例(27.76%)是高发季节。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高血脂(OR=5.295,95%CI:2.527~11.095)、高血压(OR=7.519,95%CI:3.010~18.780)、糖尿病(OR=4.260,95%CI:1.821~9.964)、每天睡眠时间<8 h(OR=3.071,95%CI:1.933~4.880)、情绪不稳定(OR=3.442,95%CI:2.362~5.014)、睡眠质量差(OR=2.243,95%CI:1.565~3.214)、病毒感染(OR=3.102,95%CI:1.938~4.965)为突发性耳聋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突发性耳聋多见为中青年群体,且多于冬季和春季发病;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每天睡眠时间<8 h、情绪不稳定、睡眠质量差、病毒感染等是突发性耳聋发病的危险因素。针对高危人群,应开展全身系统评估,改善不健康生活方式并积极治疗相关疾病,从而降低突发性耳聋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广东省中老年人群睡眠状况与高血压患病的关联性,为高血压防控“关口前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2018年广东省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数据”,按照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纳入5 636名≥45岁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运用SAS 9.4软件进行Rao-Scott 检验和基于复杂抽样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睡眠状况与高血压患病的关系。运用R 4.0.5软件绘制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分析睡眠时间与高血压患病风险的量效关系。结果 广东省中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是37.93%,平均睡眠时间是(7.36±1.61)h; 其中男性平均睡眠时间多于女性,而女性睡眠问题比例显著高于男性。经多因素回归模型控制后,睡眠时间不足或过多(OR=1.280,95%CI:1.128~1.452; OR=1.300,95%CI:1.038~1.627)、入睡困难(OR=1.286,95%CI:1.018~1.626)、中间觉醒≥2次(OR=1.239,95%CI:1.036~1.483)和服用安眠药(OR=1.567,95%CI:1.086~2.261)均使高血压患病风险升高。结论 广东省中老年人群的睡眠时间不足或过多、入睡困难、中间觉醒≥2次和服用安眠药均与高血压患病显著正相关,应对该特征的人群进行干预,旨在降低高血压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早产儿院内细菌感染败血症可能的主要危险因素和病原菌分布,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08年5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87例院内细菌感染败血症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发生院内细菌感染败血症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进行分析。结果 早产儿院内细菌感染败血症的发生率为1.20%(87/7 221)。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占70.8%,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 (33.3%) ;革兰阴性菌占29.2%,主要为肺炎克雷伯杆菌(42.3%)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极低出生体重(OR=1.9,95%CI:0.9~5.3,P=0.013)、留置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OR=3.3,95%CI:2.5~8.3,P=0.006)、气管插管(OR=2.3,95%CI:1.7~5.7,P=0.001)和双胎(OR=1.5,95%CI:0.7~4.2,P=0.009)是早产儿院内细菌感染败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 表皮葡萄球菌是早产儿院内细菌感染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极低出生体重、留置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气管插管和双胎是早产儿院内细菌感染败血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北京市早产儿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提高早产儿保健管理水平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对北京市16个区所有助产机构2011-2016年74 994例早产儿的分娩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1-2016年北京市早产总发生率5.49%,男女性别构成比1.27∶1,胎龄<34周14 146例(18.9%),≥34孕周60 848例(81.1%)。多因素分析发现多胎(OR=2.519, 95%CI:2.433~2.611), 女婴(OR=1.348, 95%CI:1.307~1.387), 温暖季节 (OR=1.055~1.074, 95%CI:1.012~1.119) 和高危儿(OR=47.619, 95%CI:43.478~50.000)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结论 北京市早产儿发生率低于发达国家,但有逐年递增趋势,应重视对出生体重影响较大的因素,为降低早产儿的发生率和改善早产儿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3~18个月婴幼儿头颅畸形的头颅形态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婴幼儿头颅畸形的预防和干预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 于2022年1月选取2019年1—12月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健康体检时诊断为头颅畸形的228名婴幼儿为病例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性别、年龄匹配的394名头颅形态正常婴幼儿为对照组。分析病例组婴幼儿头颅形态特征,并通过比较两组间基本信息、母亲孕产史、睡眠姿势、骨密度等差异分析头颅畸形的影响因素。结果 1)3~18个月头颅畸形患儿头颅形态特征:头颅畸形组中男性占比高于女性;6月±7 d的占比最高,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头颅畸形占比呈下降趋势;短头畸形的检出率最高,且不同类型头颅畸形在年龄(χ2=34.409)和严重程度(χ2=11.404)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头颅畸形组和正常组在单/双胎(χ2=4.724)、新生儿期头部损伤史(χ2=8.430)、睡眠姿势(χ2=23.881)和骨密度(t=2.771)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幼儿散光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方法 2017年7-8月,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滁州市2所儿童保健机构门诊中462名1~3岁儿童(924眼)为筛查对象,采用美国伟伦视力筛查仪筛查散光状态,并对幼儿饮食、居住等生活环境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不散光与散光幼儿生活环境相关因素的差异。 结果 本次共筛选出379名非散光与83名散光幼儿。与不散光幼儿相比,散光幼儿经常吃胡萝卜(89.2% vs. 95.3%)、硬质食物(85.5% vs. 95.5%)、家庭采光好(74.7% vs. 86.8%)、每日户外活动30 min以上(92.4% vs. 97.4%)、喜欢看色彩艳丽的画册(79.5% vs. 87.9%)的比例明显较低,而开灯睡觉(22.9% vs. 11.9%)、看电视时眼睛与电视不同水平(47.1% vs. 32.6%)的比例明显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常吃硬质食物(OR=0.419,95%CI:0.180~0.977)、家庭采光好(OR=0.502,95%CI:0.270~0.935)、每日户外活动30 min以上(OR=0.238,95%CI:0.088~0.644)是幼儿散光的保护因素。 结论 幼儿散光与其饮食、家庭采光、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家庭养育环境对幼儿屈光不正的影响因素,为预防滁州市幼儿屈光不正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2017年7月~8月,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滁州市2所儿童保健相关的医院门诊462名1~3岁儿童为筛查对象,采用视力筛查仪筛查屈光状态,并根据相应标准将其分为屈光正常及屈光不正儿童,同时对其抚养人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家庭人文和家庭环境因素。结果 本次共筛选出343名屈光正常与119名屈光不正幼儿。与屈光正常幼儿相比,屈光不正组母亲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64.7% vs. 52.8%)、幼儿被动吸烟(38.7% vs. 25.1%)、晚上开灯睡觉(21.0% vs. 11.4%)、经常哭闹(24.4% vs. 15.2%)、喜欢看亮的灯(59.7% vs. 48.1%)的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105、7.987、7.081、5.182、4.724,均P<0.05),而家庭采光较好(76.5% vs. 87.5%)、每天户外活动不少于0.5 h(92.4% vs. 97.4%)比例较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209、4.513,均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采光好(OR=0.445,95%CI:0.254~0.780)、每天大于0.5 h的户外活动(OR=0.257,95%CI:0.097~0.685)是屈光不正的保护因素,而其母亲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OR=1.354,95%CI:1.074~1.708)、幼儿喜欢看亮的灯(OR=1.580,95%CI:1.004~2.485),被动吸烟(OR=1.638,95%CI:1.025~2.618)是屈光不正的危险因素。结论 幼儿母亲学历、家庭采光、户外活动、看亮的灯、被动吸烟是其屈光不正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加大视力保护宣传,提高抚养人保护幼儿视力的知识知晓和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和分析北京市某城区婴儿母乳喂养困难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促进母乳喂养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在本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常规体检,进行母乳喂养的120例婴儿及母亲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问卷(一般情况、产科史、Via Christi母乳喂养评价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结果 120例研究对象Via Christi量表的平均得分为8.2±1.4,70%的婴儿仅存在轻微或不存在母乳喂养困难,30%的婴儿存在中度母乳喂养困难。量表5个条目中得分最低的两项客观指标分别为“含接到有效吸吮之间持续时间”(1.0±0.9)和“乳头含接”(1.7±0.4)。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显示,出生后1周内进行纯母乳喂养[OR=0.140,95%CI:(0.024~0.802)]和顺产[OR=0.343,95%CI:(0.174~0.879)]是母乳喂养的保护因素(P均<0.05),流动人口[OR=8.679,95%CI:(1.558~48.338)]和早产[OR=5.470,95%CI:(1.216~25.030)]是母乳喂养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母乳喂养过程中发生问题最多的是“乳头含接”和“含接后到有效吸吮”这两个环节;流动人口、出生后1周内混合喂养、早产儿和剖宫产是发生母乳喂养困难的危险因素,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应给予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婴幼儿反复喘息危险因素及其与潮气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2015年3月-2017年3月选择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儿科反复喘息≥3次住院治疗的患儿为观察组, 同时选取同期儿科门诊健康体检儿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危险因素进行研究。 采用CareFusion公司肺功能仪对两组婴幼儿呼吸频率(RR)、 每公斤体重潮气量(TV/ kg)、 吸/呼比(Ti/Te)、达 峰 时 间 比 ( TPTEF / TE) 及 达 峰 容 积 时 间 比( VPEF/VE)进行测定。结果 1)湿疹(OR= 5.86,95%CI:1.72~22.06)、被动吸烟(OR=2.16, 95%CI:1.36~5.29)、父母有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病史(OR=7.83, 95%CI:2.56~30.31)、居住地城市(OR=3.12,95%CI:1.17~12.46)、临近马路(OR=2.05,95%CI:1.08~3.03)是婴幼儿反复喘息的独立危险因素。2)与对照组比较,喘息急性期、缓解期的RR均显著增快(均P<0.05);与喘息急性期比较,喘息缓解期RR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喘息急性期组、喘息缓解期组TPTEF/TE、VPEF/VE均显著降低(P均<0.01);且经积极治疗后,与喘息急性期比较,喘息缓解期TPTEF/TE、VPEF/VE均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 湿疹、被动吸烟、父母有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病史、居住地城市、临近马路是婴幼儿反复喘息的独立危险因素。潮气肺功能是婴幼儿哮喘早期监测的良好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