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表面分子完整肽聚糖(whole peptidoglycan,WPG)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大肠癌Love细胞,应用MTT法、流式细胞术观察WPG对大肠癌Lovo细胞的增生抑制作用及对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结果 经WPG处理过的大肠癌Lovo细胞生长被抑制,且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早期凋亡细胞明显增加,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WPG能够抑制大肠癌Lovo细胞的增生,其机制与诱导癌细胞早期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表面分子完整肽聚糖(Whole Peptidoglycan,WPG)诱导人大肠癌Lovo细胞的凋亡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体外培养大肠癌Lovo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WPG对大肠癌Lovo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对凋亡信号分子NF-kB的影响.结果 WPG 处理后的大肠癌细胞早期凋亡增加且NF-kB活化受到抑制,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双歧杆菌WPG具有诱导Lovo细胞凋亡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凋亡信号分子NF-κB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肺炎克雷伯菌与双歧杆菌裂解物的免疫调节作用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肺炎丸雷伯菌与双歧杆菌裂解物的免疫调节作用做对比研究。方法:上述2种菌经培养后,采用超声破碎法获得其细菌裂解物。对细菌裂解物采用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溶血空斑试验检测具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0.625g/L肺炎克雷伯菌和双歧杆菌裂解物对T细胞和B细胞的激活最显著,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别(P<0.01)。结论:肺炎克雷伯菌裂解物具有良好的免疫增强作用,在感染性疾病的防治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双歧杆菌及其发酵液的免疫及抗肿瘤作用,探讨其抑瘤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观察两种肿瘤细胞荷瘤小鼠的生存期。右腋下荷瘤后,进行病理切片观察。MTT法计算给予不同方法后的抑瘤率,并计算淋巴细胞转化率。流式细胞仪和TUNEL技术检测凋亡情况。制备电镜标本,观察其超微结构。[结果]双歧杆菌能够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病理切片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死菌液、活菌液作用后肿瘤细胞凋亡率分别(11.36±3.20)%和(8.08±2.00)%为均高于对照组(1.80±0.50)%(P<0.01),TUNEL技术检测,对照组髓过氧化物酶(MPO)染色阳性率(0.8±0.3)%显著低于活菌液组(1.2±0.4)%(P<0.05)。[结论]双歧杆菌死菌液、活菌液在体内外均有较好的抑瘤作用,发酵液并未显示出抑瘤作用,说明双歧杆菌的抗肿瘤作用主要来源于菌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与乳酸杆菌在慢性肾衰大鼠胃、空肠、回肠、升结肠和降结肠黏膜的定植情况,及其对肌酐(Cr)、尿素氮(UN)、尿酸(UA)的分解作用.方法:SD大鼠40只分为4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10只行肾脏假手术,30只大鼠作5/6肾切除后分成B组为病理对照组,C组和D组为治疗组,分别喂饲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1周后处死动物留取胃肠黏膜作细菌计数,并测定各段消化液及血中尿素氮、肌酐、尿酸浓度.结果:B组大鼠胃、空肠、回肠、升结肠和降结肠黏膜双歧杆菌与乳酸杆菌定植数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两组黏膜双歧杆菌与乳酸杆菌定植数高于B组和A组(P<0.05),且胃肠道各段黏膜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计数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黏膜细菌数最少,降结肠黏膜细菌数最多;C,D两组各段消化液尿素氮、肌酐、尿酸水平低于B组(P<0.05),各段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两组血清尿素氮、肌酐、尿酸水平低于B组(P<0.05).消化道各段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的定植数与血液及消化液中尿素氮、肌酐和尿酸均呈明显负相关.结论:消化道不同部位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定植及各段消化液小分子尿毒素浓度存在差异;喂饲这两种细菌能降低肾衰大鼠血中小分子尿毒素浓度.  相似文献   

6.
双歧杆菌对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减少对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抗生素脱污染造成肠道双歧杆菌数量减少,溶血空斑实验测定抗体生成细胞的数量并测量的重量.结果:实验组小鼠肠道内双歧杆菌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脾细胞悬液的溶血空斑细胞数量及脾脏的重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双歧杆菌数量与溶血空斑细胞数和脾脏重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双歧杆菌减少可降低机体体液免疫功能,双歧杆菌对机体体液免疫功能的调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口服双歧杆菌对NOD小鼠1型糖尿病和胰岛炎发生情况的影响以及口服双歧杆菌后胰岛Fas和FasL表达的情况。方法将4周龄雌性NOD小鼠40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只)给予双歧杆菌0.25mg/g体重/天(制备成活菌悬液0.5ml),对照组(20只)给予等容积的磷酸盐缓冲液(PBS)。4周龄开始给药至30周龄,于15周龄时各组分别处死6只小鼠,取胰腺组织HE染色进行胰岛炎评分,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口服双歧杆菌后NOD小鼠胰岛组织Fas和FasL的改变情况。其余小鼠30周龄时观察发病率,同时观察胰岛炎、Fas和FasL的变化。结果双歧杆菌明显减轻NOD小鼠胰岛炎,减少糖尿病的发生(P<0.05),双歧杆菌组胰岛Fas的表达少于对照组(P<0.01);FasL的表达也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早期应用双歧杆菌可以减少NOD小鼠胰岛炎和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其机制与Fas/FasL系统介导的胰岛β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不同的双歧杆菌标准品制备法,筛选适用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的双歧杆菌标准品。方法 以双歧杆菌标准菌株作为实验菌株,分别采用菌株DNA法、PCR产物扩增纯化法、质粒DNA法制备梯度浓度标准品,运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实时荧光定量PCR 技术进行检测,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3种不同的双歧杆菌标准品制备法的标准曲线均 r 2 >0.990;不同制备法的双歧杆菌标准品DNA浓度和纯度检测比较,质粒DNA制备法所制的双歧杆菌标准品浓度和纯度较另外两种方法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双歧杆菌质粒DNA制备法制备的标准品质量较高,适用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可以为双歧杆菌分子生物学检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腹泻患儿治疗中联用双歧杆菌乳杆菌活菌胶囊与蒙脱石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常规处理联合蒙脱石散治疗)与研究组(31例,对照组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活菌胶囊)。比较两组症状消失时间、临床疗效与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脱水纠正耗时、体温恢复耗时、止泻耗时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出现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泻患儿治疗中联用双歧杆菌乳杆菌活菌胶囊与蒙脱石散可加快患儿症状消失速度、改善治疗效果,且不会明显增多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双歧杆菌治疗重度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4例确诊为重度急性胰腺炎的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肠内营养联合双歧杆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和治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第7天两组患者血糖、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后14 d观察组患者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取肠内营养联合双歧杆菌治疗急性胰腺炎不但可以加快腹痛缓解、减少并发症,也能够改善患者肠道营养状况,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椰汁体外对4株双歧杆菌生长的促进作用.方法 利用4株常见的双歧杆菌作为受试菌,以菌液D(600)值、pH值、活菌计数以及发酵牛乳凝乳时间和乳液pH值等为指标,来研究椰汁对4种双歧杆菌增殖和活性的促进作用.结果 按照25% (V/V)添加椰汁时,4株双歧杆菌菌体浓度(光密度值及活菌计数)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其中两歧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以及长双歧杆菌甚至高于双歧因子阳性对照组(P<0.05).4株双歧杆菌发酵含有椰汁的牛乳后,两歧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和长双歧杆菌的凝乳时间均较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婴儿双歧杆菌却未出现凝乳现象,但4株双歧杆菌pH值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P<0.05).结论 椰汁有可能成为一种良好的双歧因子,并可作为双歧杆菌的天然培养基.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手术对胆囊切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经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患者手术前后周围静脉血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急性期反应蛋白(CRP)及腹腔内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方法:术前抽取周围静脉自凝血2ml,应用全自动分析仪测定IgG、IgA、IgM、CRP;抽取周围静脉防凝新鲜血2ml测定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术后12h再次抽取周围静脉血检测上述指标。术中留取腹腔血性渗液测定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并与术中测定的周围血相应值比较。结果:周围血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术后12h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CRP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腹腔内的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明显降低(P<0.01)。结论:腹腔镜手术可使胆囊切除患者免疫功能减弱。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调脂积冲剂对痰瘀互结证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4月1日-2017年3月30日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收治的痰瘀互结证MS患者57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调脂积组27例和西药组30例,调脂积组采用调脂积冲剂治疗,西药组采用西药二甲双胍片治疗,同时选择健康志愿者30例为空白对照组。荧光定量PCR法定量分析3组人群肠道主要菌群结构的变化。 结果 MS组患者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丁酸盐产生菌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肠杆菌、硫酸盐还原菌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肠道总菌含量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含量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肠杆菌、硫酸盐还原菌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丁酸盐产生菌、肠道总菌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脂积组患者乳酸杆菌含量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肠杆菌含量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双歧杆菌、丁酸盐产生菌、硫酸盐还原菌、肠道总菌含量较西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S患者的肠道菌群的结构发生了改变,调脂积冲剂能通过促进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的生长,抑制硫酸盐还原菌和肠杆菌的生长,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发挥其治疗MS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麻黄多糖对绵羊红细胞所致小鼠溶血素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麻黄多糖对绵羊红细胞所致小鼠溶血素生成的影响(比色法),以了解麻黄多糖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运用免疫实验方法检测了正常小鼠空白组和实验组在脾指数、胸腺指数和溶血素水平等方面的测定.结果:麻黄多糖大剂量(132 mg/kg)组小鼠胸腺指数下降,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黄多糖3个剂量组均能使正常小鼠的半数溶血值(HC50)下降,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麻黄多糖对正常小鼠体液免疫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合成多价抗原肽,观察其体液免疫效果,并初步评估其抗生育潜力.方法 选择人滋养层细胞促融合表位模拟肽与一种通用辅助T细胞表位(PADRE)作为骨架,合成多价抗原肽(MAP)结构的免疫原,与等量弗氏佐剂混悬后免疫雌性C57BL/6小鼠,观察体液免疫反应的特点及抗血清干扰滋养细胞融合的效果.结果 在431A 固相自动肽合成仪上成功地合成了MAP多肽, 并经HPLC纯化、质谱鉴定证实其纯度达95%以上;其在小鼠血清中诱导出的特异性抗体的滴度最高达1∶1 024,且可以特异识别滋养层细胞相关抗原表位;在1∶10 稀释的抗血清存在时,forskolin诱导的人绒癌细胞(BeWo)间融合显著减少(P<0.01).结论 由含有人滋养层细胞促融合表位模拟肽、具有特异性氨基酸序列的新抗原所制备的抗血清可识别滋养层细胞相关天然抗原表位, 并在小鼠体内激发出较理想的特异性体液免疫, 同时,抗血清对BeWo细胞间融合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INTRODUCTION CpG oligodeoxynucleotide is a newly emerging powerful adjuvant inducing a broad array of immune responses to a wide variety of antigens. Previous studies showed that CpG motifs activate B cells and dendritic cells (DC), trigger immune cascade…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gene radiotherapy combining injection of recombinant plasmid pNEgr-mIL-12 with local X-irradiation on cancer growth and to elucidate the mechanisms of tumor inhibition. Methods Alkaline lysis was used to extract the plasmid and polyethylene glycol 8000 (PEG 8000) was applied for further purification of plasmids.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IL-12 protein. C57BL/6J mice were subcutaneously inoculated with B16 melanoma cells and the plasmid was injected directly into the tumor. Gene-radiotherapy combining pNEgr-mIL-12 recombinant plasmid with X-irradiation was given three times to C57BL/6J mice bearing B16 melanoma. Changes in immunologic parameters of tumor-bearing mice were detected with relevant immunologic assays. Results Results showe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umor growth rate (P<0.05-0.001) after 3 times of gene-radiotherapy with IL-12 and X-irradiation. Immunologic studies 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CTL and NK cytolytic activity (P<0.05-0.001) and an up-regulated secretion of IFN-γ and TNF-α (P<0.01-0.001). Moreover, the expression of mIL-12 in B16 melanoma cells of the treated tumor-bearing mice was found to be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Conclusion pNEgr-mIL-12 plasmid combined with X-irradiation can increase tumor control and the mechanism of increased tumor inhibition is related to the enhancement of anticancer immunity in tumor-bearing mice.  相似文献   

18.
猴头菌提取物颗粒治疗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10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猴头菌提取物颗粒治疗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106例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48例)和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猴头菌提取物颗粒,58例),比较两组治疗的总体疗效、治疗前后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增高(96.6%vs70.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明显改善患儿体液免疫功能,治疗后IgG、IgA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有效改善患儿细胞免疫功能,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猴头菌提取物颗粒能够明显改善感染后脾虚综合征患儿免疫功能,提高治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脂磷壁酸(LTA)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体外吞噬功能和NO释放的影响.方法 将无菌收集培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为RPMI 1640完全培养液组和地塞米松处理组(终浓度为100"g/m1),分别向每组培养孔内加入不同终质量浓度的LTA,于培养4 h和24 h后,分别用中性红法和Griess Reagent试剂盒检测并分析LTA对巨噬细胞体外吞噬和NO释放的影响.结果 终浓度为5、10、20、40 ptg/ml的LTA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体外吞噬功能和NO的释放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并且可以有效拮抗地塞米松的抑制效应(P<0.05).LTA的上述作用与其浓度呈一定的梯度关系.结论 LTA不但可以显著激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体外吞噬功能和促进NO的释放,还能有效拮抗地塞米松对巨噬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