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舒缓疗护对社区居家晚期肿瘤病人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上海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某居委会管辖内的晚期肿瘤病人5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居家舒缓疗护"蒲公英护理团队",评估病人及家属需求,根据需求每月提供1次或2次上门个体化护理,每周1次电话随访,为期6个月。运用舒适度调查表、团队服务满意度调查表及家属焦虑自评量表(SAS)对研究对象进行服务前后效果评价。[结果]护理干预后晚期肿瘤病人舒适度提高(P0.05),家属焦虑程度下降(P0.05),对蒲公英护理团队的服务满意度达到100.00%。[结论]对社区晚期肿瘤病人开展居家舒缓疗护能有效提高晚期肿瘤病人舒适度、减轻家属焦虑程度、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吴燕  郑秀 《中华护理杂志》2019,54(12):1782-1787
目的 组织康复期癌症志愿者参加晚期癌症患者安宁疗护,改善入住安宁疗护示范病房的晚期癌症患者的优质死亡结局。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住安宁疗护示范病房的69例晚期癌症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康复期癌症志愿者参与试验组的安宁疗护活动,活动内容包括读国学经典、满足1个心愿、心灵的声音主题活动、节日家文化等。两组都由医务工作者组成的安宁疗护小组给予病情评估、安宁疗护计划、中医症状管理、灵性照护之关爱时间等干预措施。采用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价量表、灵性安适量表和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价两组的生活质量、灵性安适程度和焦虑抑郁情绪。结果 试验组在生活质量的社会/家庭状况维度、灵性安适程度和焦虑抑郁情绪方面都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试验组生活质量的身体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3个维度和生活质量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灵性安适程度、焦虑抑郁情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相比于完全由医务工作者组成的安宁疗护小组,有康复期癌症志愿者参与的安宁疗护活动,能更好地改善晚期癌症患者的优质死亡结局。  相似文献   

3.
【】 目的 调查晚期癌症患者及家属对舒缓疗护的接受度及影响因素 ,为有针对性的舒缓疗护服务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及舒缓疗护服务接受度调查表对门诊晚期癌症患者50例及其陪伴家属76名, 以问卷方式进行调查。 结果 66.0%的晚期癌症患者愿意接受舒缓疗护、27.6%的患者家属愿意接受舒缓疗护。 结论 为晚期癌症患者及家属提供舒缓疗护服务还存在认知偏差,主要是忌讳“临终”和讨论“死亡”,尤其是患者家属的认知,为了更好地为晚期癌症患者及家属该类人群服务,应积极开展死亡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核多元"团队照护模式在晚期肿瘤患者安宁疗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安宁疗护病房收治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采用以"全人照护"为核心的医、护、患及家属多元主体协同的团队照护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控制程度及社会支持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在疼痛、疲乏、恶心、嗜睡、食欲、气短的躯体症状方面、抑郁和幸福感心理状态方面较对照组有所改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家庭支持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一核多元"团队照护模式有助于减轻晚期肿瘤患者部分不适生理症状,舒缓患者抑郁、焦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社会家庭支持水平,提高患者安宁疗护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安宁疗护对恶性肿瘤晚期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70例恶性肿瘤患者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照顾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主要照顾者仅做常规宣教;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安宁疗护。比较两组主要照顾者干预前后抑郁、焦虑评分以及家属应激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主要照顾者抑郁、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主要照顾者抑郁、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主要照顾者家属应激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主要照顾者家属应激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恶性肿瘤晚期患者接受安宁疗护,可显著改善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应激、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建立舒缓爱心家园对社区晚期肿瘤患者家属应对能力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入住上海市浦东新区迎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舒缓疗护病房的晚期肿瘤患者家属(主要照顾者)60例为研究对象,组建舒缓爱心家园服务团队,并进行评估家属需求、举办爱心家园活动等为期6个月的干预,采用晚期肿瘤患者疾病相关知识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在干预前后对对晚期肿瘤患者家属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后,晚期肿瘤患者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均优于干预前(均P0.01);干预前后,晚期肿瘤患者家属的SAS及SCSQ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社区建立舒缓爱心家园,能有效提高晚期肿瘤患者家属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及应对能力,提升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基于家庭医生制服务开展社区居家舒缓疗护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家庭医生制基础上开展社区居家舒缓疗护服务的效果。方法选择本社区服务中心18例临终患者在家庭医生制基础上开展居家舒缓疗护,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对该服务的满意度。并针对居家舒缓疗护实践过程遇到的现实问题提出合理建议。结果在社区开展以家庭医生制为基础的居家舒缓疗护模式,社区居民更容易接受。可以提高临终患者生命质量,也能帮助其家属和家庭平稳地度过居丧期,凸显了人文关怀。结论在家庭医生制基础上开展社区居家舒缓疗护切实可行,值得推广。但仍面临社区舒缓疗护人员队伍建设不足、资金匮乏、居民认知度低等问题,需加大队伍建设和培训、资金的更多合理投入和社会的多方支持、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Delphi法构建社区舒缓疗护的架构,体现国内舒缓疗护的服务特点,确立舒缓疗护的准入标准。方法通过文献回顾研究法并根据研究主题遴选28名专家进行两轮Delphi专家咨询。于2014年9—11月采用自制的问卷进行电子邮件征询调查,主要包括专家基本情况;舒缓疗护准入标准,其中一级指标5项(服务对象、状态评估、社会心理、症状与体征及多维评估),二级指标18项和三级指标49项;专家对问卷内容熟悉程度评价表。结果两轮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的积极性好,权威程度处于较高水平,专家的协调程度良好。完善后的舒缓疗护准入标准共确立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21项、三级指标61项。结论应用Delphi法构建的社区舒缓疗护准入标准,筛选的条目符合社区舒缓疗护切合实际,可为我国社区开展舒缓疗护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安宁疗护联合人类适转理论在晚期恶性淋巴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5月1日收治的106例晚期恶性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安宁疗护,观察组给予安宁疗护联合人类适转理论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肿瘤病人及家属的社区照护需求,以期为同行开展舒缓疗护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上海市静安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舒缓疗护病房的晚期肿瘤病人及其主要照顾者(均为家属),应用"上海市肿瘤病人及家属社区照护意愿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病人最为需要的是"家人的理解、支持和鼓励""自己万一离世后有人能关心家属""指导正确评估和表达自己的疼痛""缓解便秘、缓解疼痛"和"提高食欲的办法";而家属最为需要的是"联系社区医院的床位""癌症食补、保健品使用知识""指导如何协助病人活动""指导如何协助病人正确评估疼痛""与病人、家庭成员、医护人员有效沟通""提供癌症诊断、检查、治疗及预后的最新信息"。病人及其家属在对癌症诊断、检查、治疗及预后最新信息以及病人锻炼活动指导方面的需求程度存在差异(P0.05)。[结论]社区肿瘤病人及其家属需求排序揭示了社区舒缓疗护的工作重点和内容拓展方向,而两者的需求差异则提示社区舒缓疗护工作的侧重对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尊严疗法对住院晚期癌症患者生活满意度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122例肿瘤科住院晚期癌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62)和对照组(n=60),对照组接受常规照护,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尊严疗法。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干预前、干预15天及30天时两组的生活满意度、焦虑、抑郁及尊严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的生活满意度、焦虑、抑郁和尊严得分的组间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焦虑、抑郁和尊严得分的时间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生活满意度、焦虑、抑郁和尊严得分的干预与时间因素存在交互效应(P0.05)。结论:尊严疗法能有效提高住院晚期癌症患者生活满意度及尊严水平,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上海市嘉定区嘉定镇社区舒缓疗护病房患者生活质量及卫生服务的需求。方法对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入住嘉定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舒缓病房的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调查。结果患者生活质量核心得分中功能领域得分为(48.64±14.88)分,症状领域得分为(51.49±12.95)分,总健康水平得分为(58.23±10.82)分;KPS功能状态评分为(32.67±16.08)分,KPS体力状态评分为3.09分;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为(61.05±10.28)分,其中轻度焦虑占33.72%,中度焦虑占60.47%;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为(61.08±17.31)分,其中轻度抑郁占52.33%,中度抑郁占45.35%。结论舒缓患者生活质量核心得分普遍较低,其中症状领域得分最低,改善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满足患者卫生服务需求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前提,干预患者自尊感、焦虑感与疼痛等不适感方面,能使患者以较好地身心状态度过人生的最后阶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析安宁疗护在恶性肿瘤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晚期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取安宁疗护。分别在干预前后采有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SF-36生存质量量表评价两组的疼痛、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结果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护理后VAS、SAS以及SD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观察组护理后VAS、SAS以及SDS评分降低显著,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安宁疗护可以明显减轻恶性肿瘤晚期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其不良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临床广泛应用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文护理模式在社区舒缓疗护护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对入住社区舒缓疗护病区的61例癌症临终患者实施人文护理模式,即营造人文服务环境、倡导人文服务模式、丰富人文服务内涵。效果:临终患者的心理状况改善、满意度及生命质量提高。结论:通过护士实施人文护理模式,减轻了临终患者的身心痛苦,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5.
栾花 《全科护理》2021,19(20):2747-2751
目的:探究身心灵全人健康理念下的安宁疗护模式对晚期肺癌化疗病人希望水平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晚期肺癌化疗病人115例,依据建档顺序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身心灵全人健康理念下的安宁疗护模式.比较护理前、护理6周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中文版Herth希望(HHI)量表、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评分、Kolcaba的舒适状况量表评分、肺癌病人生存质量量表(QLICP-LU)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6周后观察组SDS评分、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6周后希望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6周后观察组PTGI评分、Kolcaba舒适状况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6周后观察组共性症状和副作用、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特异模块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83%)高于对照组(73.68%)(P<0.05).结论:身心灵全人健康理念下的安宁疗护模式可提高晚期肺癌化疗病人希望水平,改善病人焦虑、抑郁状态,增强病人创伤后的成长,增加病人舒适度,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奥瑞姆理论的分级照护方案在安宁疗护病房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宁病房2020年12月—2022年9月住院的150例晚期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72例和观察组7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奥瑞姆理论为指导,拟定安宁疗护分级照护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疼痛评估量表(BPI)、McGill生活质量量表(MQOL)、中文版死亡焦虑量表(T-DAS)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BPI、MQOL、T-DAS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BPI评分、T-DAS评分低于对照组,M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奥瑞姆理论的分级照护方案在安宁疗护病房中的应用,能减轻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其死亡焦虑,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舒缓疗护模式结合人生回顾干预对癌症晚期患者应对方式、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70例晚期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舒缓疗护模式结合人生回顾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护患沟通对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 以某综合医院2008年1个月不同科室住院患者为干预对象,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比较干预前后护患沟通对住院患者焦虑、抑郁得分的影响.结果 调查患者544人,干预后焦虑、抑郁平均得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减轻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状况.  相似文献   

19.
阚亦非 《全科护理》2021,19(4):496-499
目的:探讨安宁疗护对晚期肿瘤病人生命尊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肿瘤科收治的94例晚期肿瘤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肿瘤科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通过成立安宁疗护小组对病人实施安宁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不良情绪、生命尊严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生命尊严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病人生活质量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宁疗护能有效减轻晚期肿瘤病人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病人生命尊严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舒缓护理在原发性肺癌患者呼吸困难症状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原发性肺癌呼吸困难症状患者200例,将舒缓护理前原发性肺癌呼吸困难症状患者100例设为对照组,将舒缓护理后原发性肺癌呼吸困难症状患者10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给予健康宣教、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指导等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接受舒缓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和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方式和态度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方式和态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舒缓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程度,明显减少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