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远程医疗     
第一部分——引言及概念 医生为病人进行常规的诊断和远程医疗是有很大区别的。远程医疗中专家和患者可以不是同处一室的,这种异地进行会诊在现实生活中有吗?有,这就是所谓的远程会诊,这是数字技术与医疗技术发展的结晶,也是远程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远程医疗就是一个能远距离传送医疗信息,能让专家和医生在异地对病人进行病情诊断、处理、治疗,甚至进行手术和紧急救助,使一些不具备医疗条件下的急救病人得到及时治疗。 陈志军:简单地说,远程医疗就是基于现代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在异地之间进行的远程医疗…  相似文献   

2.
移动医疗产业机遇与瓶颈并存 目前国内医疗行业现在已经开展了移动方面的应用,很多地方医院手机挂号都已经实现了。老百姓可以通过手机预约挂号。随着3G技术在医疗行业逐渐应用,主管部门需要有运行机制上的设计,包括钱由谁出这样的问题。以前卫生部针对一些病人搞心脏监测,通过有线网络传输给医生很麻烦,现在有了移动网络和传感器之后,病人的信息就可以很方便传到医生那儿了。  相似文献   

3.
坐在家里去“看病”,在郊区医院获得千里之外的医疗专家的诊断,多个医院专家实现异地医疗会商……当远程医疗的方式得到应用,以上这些都将成为现实。远程医疗是使用Internet、远程通信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将电子医务数据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从而实现异地医疗诊断等服务。从远程医疗的作用来看,主要包括开展异地专家会诊,开展远程医疗保健、健康教育,实现远程术后随访、远程医疗监护、远程医疗急救等等。而随着我国网络建设的飞速发展,远程医疗这种基于Internet的应用有了广泛的生存基础。例如,在解放军总医院,远程会诊就已经成…  相似文献   

4.
80岁的陈大爷近日在江东区白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拍了心电图。与此同时,网络已将检查图谱传送至宁波市第一医院心电图科,由专家进行会诊,做出诊断,再及时将检查结果传回给检查点,辅助指导医生给病人进行相应治疗。这是宁波市正在着力打造的“智慧医疗”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5.
当今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刷新了人们过去对空间和时间概念的认识。身在新疆,请远在上海的医学专家看病,这在过去是多少患者可想而不可及的事情。现在我们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远程医疗专家会诊系统”可实现与上海中山医院的医学专家“面对面”的进行可视对话、病例讨论和医学影像资料的传递,从而使患者在本地就可以适时接受国内一流医院有关专家的会诊及其指导下的治疗和护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在1996年10月开通了与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的远程医疗专家会诊系统,通过几个月来对我们进行的十余次远程会诊的情况和远程医疗专家会诊系统在新疆应用的意义谈一点感想。“远程医疗专家会诊系统”作为国家正在实施的“金卫”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我国医疗卫生系统的  相似文献   

6.
如何使高级医疗专家为身处边远地区的患者服务,及时为患者会诊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一直是近年来很多医疗单位及高科技公司探讨的课题。当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使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的建立成为现实。目前,实现远程会诊所采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借助于互联网络和运行于28.8~33.6kbps普通电话线上的可视电话系统(如Cre-ative公司的Share Vision PC3000及Intel Business Video  相似文献   

7.
如何使一流水准医疗专家为生长在辽阔疆土上的普通百姓服务,已经成为我国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医疗保障的一项新课题。为此,一些高科技公司纷纷与各医院合作,尝试着应用现代高科技通讯工具实现远程医疗会诊系统。 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均配备了远程会诊系统,并在使用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电子商务世界》2008,(2):95-97
病人到医院看病,经常会碰到花很长时间排队的情况,尽管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很高,可这个问题依然没有缓解。在医生给病人诊疗时,无法对病人的以往病史全面了解,给治疗和用药带来一些麻烦。如何实时监控每位病人的主要体征信息,一旦出现情况恶化,立即以最快捷方式告知主治医生,使病人得到及时的治疗?如何降低用药的错误风险?如何更好地维护管理医疗器械,使得病人在第一时间用上所需使用的设备,尽最大能力挽救生命?诸如此类的问题如何解决,管理者和IT人员都在思考。这些情况实际上都在管理环节,应该使用高度自动化的信息管理模式替代现有的主要由人工管理的方式,切实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强度,减少出错率。本刊从本期开始连续刊登两篇有关“移动医疗”的稿件,分别从无线临床信息系统和医药设备耗材及医院物资管理系统的角度阐述自动识另《技术在医疗信息化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病人到医院看病,经常会碰到花很长时间排队的情况,尽管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很高,可这个问题依然没有缓解。在医生给病人诊疗时,无法对病人的以往病史全面了解,给治疗和用药带来一些麻烦。如何实时监控每位病人的主要体征信息,一旦出现情况恶化,立即以最快捷方式告知主治医生,使病人得到及时的治疗?如何降低用药的错误风险?如何更好地维护管理医疗器械,使得病人在第一时间用上所需使用的设备,尽最大能力挽救生命?诸如此类的问题如何解决,管理者和IT人员都在思考。这些情况实际上都在管理环节,应该使用高度自动化的信息管理模式替代现有的主要由人工管理的方式,切实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强度,减少出错率。本刊从本期开始连续刊登两篇有关“移动医疗”的稿件,分别从无线临床信息系统和医药设备耗材及医院物资管理系统的角度阐述自动识另《技术在医疗信息化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看病——轻症无须到医院,医生可远程对病人进行诊疗;重症病人无须出远门,就可以请北京、上海的专家“空中会诊”。  相似文献   

11.
许海林 《计算机》2002,(21):22-22
医院是普通百姓接触最多的地方之一,上医院看病是否快捷方便、医疗人员是否服务好、医疗账务是否清晰明了对医院和病人来说显得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医疗急救车在病人生理数据实时采集、传输和分析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文章将智能物联网技术引入到医疗救护车系统的功能升级与设计中,给出一个具有较高实用开发性的医疗救护车智能物联网系统设计方案。该智能物联网的医疗救护车是利用3G/4G网络,将救护车上自动采集到的病人生理数据实时发送到医院急救中心以及医生客户端,医院急救指挥中心的值班医生根据救护车监视系统里传来的数据对病人病情做出初步诊断,并可将处理方法发送给随车医护人员以进行急救指导,同时,根据实时的病人生理数据,以及各种分析结果,在医院进行各种手术和其他治疗目的的针对性准备。  相似文献   

13.
目前很多医院病人输液呼叫依赖于病人或者病人家属以及医护人员,这很大程度依赖于病人及家属的主观注意力以及医护人员的输液管理,会经常出现点滴打完没有及时呼叫和处理的情况,这具有一定风险,会给病人及家属增加负担和压力,同时也给医生和护士带来麻烦。本文对医生、病人及家属的需求进行分析,研究设计一款计算机控制的医疗输液呼叫设备,进而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远程医疗是指通过现代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现代远程通讯技术来实现异地医疗服务的系统平台,它以计算机和网络通信为基础,包括远程诊断、专家会诊、远程教育、信息服务和远程交流等几乎所有的医疗活动。当前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健康,但由于优质的医疗资源多集中于大医院,于是许多小伤小病的患者也涌向大医院,造成看病越来越难。而远程医疗正是解决此问题的办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走近 FTP 你的公司是否需要定期向总公司传输营业资料和人事资料?怎样快速地传输跨国界犯罪侦破所需要的图片、文字和声音资料?跨国的医疗专家会诊该怎样传递信息?电脑发烧友怎样通过 Internet下载自己钟爱的电脑软件?   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一种文件传输方式来解决。   在 Internet上的计算机多种多样,有 PC,有工作站,有 MAC(苹果机 ),有大型机…… 而这千百万个通过 Internet连在一起的计算机可能运行着不同的操作系统,有的运行 UNIX,有的运行 DOS、 Windows,还有的运行 MacOS,等等。所有这些系统之间的文件交流…  相似文献   

16.
最近,我院投资10余万元,引进国内先进的多媒体远程医院会诊系统。所谓的多媒体远程会诊系统,简单地说,就是用现代高科技的技术,通过专用电视,使当地病人或医生与千里之外的专家、名医“面对面”看病或共同诊病的一种诊疗方法。该系统与全国各大医院联网,如同名医落户在我院。某些特殊病例还可以在国际间进行研究讨论。通过我院对十几例疑难病症的会诊,感到有如下好处: 1、能够有效地提高本院医生的诊疗水平本院医生虽基本都是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到此后,再出去进修一年或半年,也就一直固定于本院。有些年龄较大的医生,还是当年的赤脚医生出身,从这一点看,本院的医疗水平,有了一个无法突破的框框,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病人在医疗会诊中多重复杂的问题,提出了用群体决策的方法调度多专家为病人进行远程医疗会诊。该算法分析了多专家会诊调度的特点,把调度问题转换为图论问题,建立了数学模型,采用贪心算法求得目标函数值,进行迭代扫描,逐步求出最优的多专家会诊调度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很好地解决了用较少等待时间来实现较多集体会诊的问题,也很好地解决了每次集体会诊的专家成员数最优问题,为多专家调度会诊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行性的解。  相似文献   

18.
网络医院已走近我们的生活,它使你不出家门就可以求医问药。 美国人率先实现远程医疗计划,他们是通过Internet来实现的。网络医院不仅建立了新型的医患关系,也使医生之间的交流更为便捷。加入Internet后,乡村医生与医学权威、专家可以互通信息、研讨病例,犹如一个始终活跃着的“空中会诊团体”。网络医院的成功开办将给世界医学带来了福音。 中国人口众多,医疗条件相对落后,开办网络医院,可以缓解人多医院少的矛盾。这一设想已在一些省市开始尝试。  相似文献   

19.
随着各医院网络的普及和网络医疗管理系统的完善,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进行医生查房、病人监护、药剂师配药和分发、设备的管理和实时监控,以及药品库存管理,病人档案、病历管理,医疗装置控制,已成为各医院工作人员日常工作必不可缺的重要工具。目前,很多医院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中,计算机都是放置在各个部门的固定位置,如挂号部门、结算部门、药品发放部门、护士站、医生站、行政办公室等,甚至在病房中架设计算机,然后通过计算机综合布线联网。但是,如何利用计算机网络来更有效地提高管理人员、医生、护士及相关部门的协调运作,仍旧是各医院在  相似文献   

20.
医疗联盟     
黄浩 《中国信息化》2012,(24):48-49
三甲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院冷冷清清,是很多患者看病时最直观的印象,不过这个现象在今后有望得到改观。11月,北京市首个医疗联盟正式成立,包括北京朝阳医院在内的11家三级、二级和社区医院将实现内部资源共享。这意味着在医疗联盟内部的会员单位可以实现“双向转诊”。除此之外,联盟内还将开设化验检查直通车,优先安排成员单位患者检查化验,三甲医院的专家也将定期到成员单位出诊、查房。这种联盟方式将给百姓看病就医带来多大的改变?有了好政策的硬性支持,患者是否能对一二级医院和社区医院的“软硬件”做到真正放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