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介绍了一种用于计算镁/ 聚四氟乙烯(PTFE) 药柱燃烧时红外辐射强度的计算方法。首先建立了镁/ 聚四氟乙烯药柱在恒面和减面燃烧条件下红外辐射强度的计算模型,通过一系列实验测定了药柱的比辐射能、线燃烧速度以及冷却时间,最后计算了药柱燃烧时的红外辐射强度,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镁铝合金/聚四氟乙烯(Mg4Al3/PTFE)红外诱饵剂的配比对燃烧速度、辐射强度和质量辐射能量的影响。经过试验发现:当镁铝合金与聚四氟乙烯的配比为70:30时,中、远红外的辐射强度最大;当镁铝合金的质量百分比为40%~50%时,比辐射能最大;随着镁铝合金含量的增加,燃烧速度迅速增加。通过分析确定了导温系数是影响燃烧速度的主要因素,而碳和碳化铝是影响红外辐射强度的主要物质。  相似文献   

3.
碳纤维对镁/聚四氟乙烯燃烧速度和红外辐射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明华  马桂海 《激光与红外》2008,38(10):1008-1010
为了研究燃烧速度对镁/聚四氟乙烯红外诱饵剂辐射强度的影响,首先对不同配比镁/聚四氟乙烯红外诱饵剂的燃烧速度、辐射强度和质量辐射能量进行了测定和计算,确定了在镁与聚四氟乙烯的配比为50∶ 50时,燃烧时的红外辐射强度最大;然后在镁与聚四氟乙烯混合物中加入不同含量的碳纤维,实验发现随着碳纤维含量的增加,燃烧速度和红外辐射强度迅速增加;通过分析确定了导温系数随着碳纤维含量增加而提高,进而使燃烧速度加快,使得红外辐射强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王冰  陈宗胜  汪家春  时家明  陈旺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9,48(10):1004002-1004002(6)
为研究氧化剂和还原剂的配比对四氧化三铅/镁粉/聚四氟乙烯(Pb3O4/Mg/PTFE)混合诱饵剂效能的影响,保持氧化剂的配方不变,改变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比例,设计了5种不同的药剂配方。使用压片机将混合均匀的药剂粉末压制成药柱。用7.5~14 m远红外热像仪测量药柱燃烧过程,计算出每个样品的燃烧时间、质量燃速、辐射面积、辐射亮度、辐射强度。结果表明:随着还原剂的比例升高,样品质量燃速先变大后变小,当氧化剂与还原剂比例为1:1时,质量燃速最大,为5.03 g/s;样品燃烧的温度随着还原剂的比例升高先变高后降低,当氧化剂:还原剂=1:2时,样品燃烧的最高温度达到最小,为754.29℃;辐射亮度和强度随着还原剂的比例升高先变大后变小,且当氧化剂:还原剂=1:1时,辐射亮度最大,为1 869.21 Wm-2sr-1,辐射强度也达到最大,为97.61 Wsr-1,可见在7.5~14 m波段,当氧化剂:还原剂=1:1时,样品的远红外辐射特性最好。  相似文献   

5.
本文收集了镁、聚四氟乙烯和氟橡胶组成的红外诱饵的燃烧过程数据和燃烧产物数据,编制了燃烧数据处理分析软件,对燃烧数据进行了计算、分析,绘制了各种关系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光红外诱饵组份中镁的含量为33%时,燃烧温度最高,燃烧率随着鲜的含量增 加而增大。红外诱饵的设计并不是追求热燃烧反应温度最高。  相似文献   

6.
Mg4Al3 /PTFE红外诱饵剂的辐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镁铝合金/聚四氟乙烯(Mg4Al3 /PTFE)红外诱饵剂的配比对燃烧速度、辐 射强度和质量辐射能量的影响。经过试验发现:当镁铝合金与聚四氟乙烯的配比为70∶30时,中、远红外的辐射强度最大;当镁铝合金的质量百分比为40% ~50%时,比辐射能最大;随着镁铝合金含量的增加,燃烧速度迅速增加。通过分析确定了导温系数是影响燃烧速度的主要因素,而碳和碳化铝是影响红外辐射强度的主要物质。  相似文献   

7.
从镁/聚四氟乙烯/氟橡胶(MTV)红外诱饵的燃烧辐射机理入手,描述了镁/聚四氟乙烯/氟橡胶(MTV)红外诱饵的红外辐射特性,给出了光谱辐射特性曲线,对MTV红外诱饵的对抗特性及其不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拓展光谱辐射范围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8.
低燃温红外诱饵剂设计及其燃烧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镁/聚四氟乙烯红外诱饵配方为基础配方,用红磷和硫酸锶分别替换基础配方中的氧化剂和可燃剂,设计了几种不同的红外诱饵剂配方,利用差热分析仪、红外测温仪和红外辐射度计等仪器对各配方的性能进行测试研究。设计结果表明,红磷和硫酸锶均可以使反应的起始分解温度和结束温度降低,红磷的降低效果较硫酸锶更为明显。基础配方的最高火焰温度为1013.7℃,最大辐射强度为0.0023 W/sr,红磷的加入可以有效提升配方的辐射强度。随着替换成分质量分数的增加,最高火焰温度逐渐降低。质量分数为20%时,红磷配方的最高火焰温度为427.7℃,最大辐射强度为0.1522 W/sr,安定性下降,燃烧出现不连续现象;硫酸锶配方为818.6℃,辐射强度变化不大,燃烧过程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镁/聚四氟乙烯(Mg/PTFE)诱饵剂燃烧温度高的问题,通过添加红磷/氧化铜(P/CuO)高热剂制备一种具有低燃温薄膜型诱饵材料。将P/CuO高热剂作为添加剂,通过工艺与配方设计制成薄膜型箔片,实现了低温点火与低温稳定燃烧,并对样品的燃烧速度、辐射强度、燃烧温度等参数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添加P/CuO高热剂后,150 mm15 mm0.2 mm的0.5 g箔片,点火温度可从520℃下降到390℃;燃烧温度可从1 500℃下降到850℃,且能够稳定燃烧;大于1.0 Wsr-1持续时间从1.2 s增长到1.6 s。从点火温度、稳定燃烧与辐射的性能分析,基于P/CuO高热剂改性的Mg/PTFE薄膜型诱饵剂适合于抛散引燃型离散面源诱饵的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高热剂的红外辐射特性,设计并制备了6种不同组分的高热剂,并对其红外辐射亮度开展了实验研究.实验发现在4.15~5 μm波段内Al+Fe3O4和Mg+CuO的最大红外辐射亮度分别达到了66934和43718 W·m-2·sr-1;在2.5~3.1 μm波段内Al+Fe3O4和Al+ CuO分别达到了15097和13365W·m-2·sr-1;高热剂都在8~14 μm波段内也具有较好的红外辐射,其中Mg+Fe3O4和Al+CuO的最大红外辐射亮度值分别达到了691.5和611.8 W·m-2·sr-1.结果表明高热剂是高效的红外诱饵添加成分.  相似文献   

11.
杨彦  刘新进 《红外技术》2005,27(1):39-41
选用组分均匀的碲镉汞Hg1-xCdxTe晶片(x=0.170-0.300 mole CdTe),在室温下用红外光谱仪测量晶片在不同厚度的透射光谱,取透射比为5%对应的波数值,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了碲镉汞晶体组分与透射比为5%对应的波数值和晶片厚度之间的经验关系式(简称经验式).结果表明:用本文的经验式得到的组分值不受晶片厚度的影响,准确而可靠.本文拟合的经验式适用于红外透射法测量任意厚度碲镉汞材料的组分计算,同时还可用它研究Hg1-xCdxTe晶片组分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12.
设计了一种用于窄带红外发射光源和窄带探测器的金属/介质/金属光栅的红外发射/吸收结构.采用有限差分时域(FDTD)方法,模拟了一维Ag/Si3N4/Ag光栅的反射谱.模拟结果表明,此结构对于TE模和TM模都支持很窄的中红外发射/吸收锋,在很宽的角度范围内发射/吸收中心波长处的发射率可以达到98%以上.此结构的独特发射/...  相似文献   

13.
大气红外辐射模型与实用算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从算法适用的大气高度角度综述了大气红外辐射传输模型和实用算法的研究进 展,介绍了LOWTRAN(MODTRAN) 、SHARC 和SAMM软件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讨论了这些算法的优缺点和其适用范围。指出由于SHARC 和SAMM本身的优点,它们必将引起国内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邵帅  高云国  郭劲  宣明 《红外技术》2008,30(7):406-408
地基红外系统对热辐射比较敏感,除了来自系统外部的杂散热辐射会影响系统的性能,系统内部的热辐射也会降低系统的灵敏度.而目前,对系统内部热辐射的分析与控制方面,尚未有深入系统的研究工作.通过对某地基红外系统的热控设计,探讨了地基红外系统内部热辐射的分析与控制方法.最后通过试验,说明地基红外系统内部热辐射对系统成像质量和辐射测量精度有很大影响,必须在设计初期就进行详细严谨的分析计算,并采取有效的热辐射控制措施,减小其对系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从舰载防空导弹研制的实际需求出发,深入研究了低空来袭的海军攻击导弹(Naval Strike Missile, NSM)的红外辐射特性,并建立了NSM反舰导弹物理模型。用ICEM软件对NSM反舰导弹模型进行了网格划分,然后通过CFD软件仿真得到了NSM反舰导弹的温度和红外辐射亮度分布。最后采用反向蒙特卡洛法分析和计算了不同探测角度下NSM反舰导弹的红外辐射强度,为舰载防空导弹不同角度下拦截能力的评估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16.
纳米TiO2陶瓷粒子对改善纺织品发射远红外线性能的测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赵大庆  杨锋 《红外技术》2002,24(5):55-57
将陶瓷微粉添加入纺丝纤维可以提高织物的远红外发射性能.通过将纳米TiO2粒子添加入聚乙烯醇薄膜进行远红外发射性能测试,研究了纳米TiO2粒子含量对纺丝纤维远红外发射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在纺丝纤维中添加陶瓷微粉,织物的远红外线发射性能随陶瓷微粉含量增加呈线性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