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家气功养生十六字真传:儒佛道气功养生十六字诀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士勋 《气功》2000,21(1):6-9
《尚书·卷一·虞书·大禹谟》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宋朝人把这四句话称为“十六字真传”。《尚书》为儒家的经典著作,有《今文尚书》与《古书尚书》之分。部分学者对《古文尚书》持怀疑态度,认为是伪书。《大禹谟》系《古文尚书》中的一篇,旧传...  相似文献   

2.
《内经》一书,通借字颇多,这给阅读与理解经文带来了不少困难。现列举《灵枢》《素问》以及《太素》中所见通借字十则,试释如下,以供参考。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傍人事以养五藏”。傍通旁,旁,借作方。《说文》:“旁,溥也,从二阙,方声”。“旁”以“方”为声符,故得借“旁”作“方”。《仪礼·士丧礼》“牢中旁寸”句,郑玄注曰:“今文旁为方”。《尚书·吕刑》:“庶戮方告无辜于上”,《论衡·变动》引作“庶僇旁告无辜于天帝”。是皆“旁”、“方”通借之例。  相似文献   

3.
爻,音摇(yáo)。构成《易》卦的长短横道,每三爻合为一卦,可得八卦。《伤寒论·伤寒例》曰:“是故冬至之后,一阳爻升,一阴爻降也。”刈,音意(yì),割之意。《素问·汤液醪醴论》:张隐庵注“稻薪至秋而刈,故伐取得对。”糺,音纠(jiū),缠绕。《本草纲目·草  相似文献   

4.
卦象与藏象     
卦象是《周易》的核心。从某种意义上说,《易》就是“象”。《周易·系辞传》说:“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就是说,《易》就是“象”,“象”就是取象、比象。《周易》的比象、取象是通过卦来实现的。用“卦”来取类比象是《周易》最重要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5.
“生病起于过用”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薇  杨剑 《中医研究》2001,14(5):3-4
《素问·经脉别论第二十一》中提出“故春秋冬夏 ,四时阴阳 ,生病起于过用 ,此为常也”。“过用”本指超越常度 ,在该段文字中指因五脏过劳而致病。从整个《黄帝内经》来看 ,“过用”是“生病”最常见的病因 ,是人体致病的普遍规律。而“生病起于过用”作为发病学中的一句名言 ,至今仍具有普遍意义 ,本文就此做一点初步的探讨分析。1 思想文化渊源《黄帝内经》受先秦儒家的影响较大 ,“中庸”———中和的思想是儒家提出的。“中”指不偏不倚 ,无过之无不及的平衡状态。这种思想方法成为后世认识事物、解决矛盾的重要方法论。它不仅在政治…  相似文献   

6.
《周易》是我国古代自然哲学典籍,对祖国医学影响深远,故素有“医易同源”之称。拙文仅就《周易》乾元与中医阳气的同理关系,及其在临床中的运用略论如次。一、一理相贯浅说《易·说卦》云:“乾为天”,“坤为地”。《类经附翼·医易义》日:“人身小天地,真无一毫相间矣。”又说:“天地之易,外易也;身心之易;内易也。”大指宇宙有乾坤,人身也有乾坤。因人之生命活动与自然变化同理,即“人与天地相参”。宇宙的乾元是一种至健至刚的大气,也即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在《内经》的理论体系中,阴阳五行学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黄老思想亦占有重要的地位。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故其民曰朴。”“朴”是道家术语,可见于《老子》五十七章:“故圣人云……而我无欲而民自朴。”又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被发缓行,以使志生。”“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灵枢·通天》:“阴阳和平之人,居处安静,无为惧惧,无为欣欣,婉然从物,或与不争,与时变化……”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黄老思想。不仅如此,《内经》有些句子,甚至是直接摘自《老子·道德经》。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故美其食,安  相似文献   

8.
“凤丹皮”乃牡丹皮中之佳品。《中药大辞典》记载,牡丹皮以“安徽铜陵凤凰山所产的质量最佳,称为凤丹皮”。其实,不惟凤凰山,整个铜陵均产丹皮。铜陵丹皮作为优良的地道药材素来享有盛誉。据清·乾隆《铜陵县志·古迹》载,西晋葛洪在铜陵种过牡丹。《铜陵县志》卷九载,北宋、铜陵人,尚书员外郎盛度得皇帝赏赐陕西名贵牡丹一本,  相似文献   

9.
一、中医古籍中“其人”之含义成书于先秦至两汉时期的《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指出:“非其人匆教,非其人勿授.”而《黄帝内经·灵枢·官能》篇又指出:“得其人乃传,非其人勿言.”都在强调“其人”作为中医事业传人的重要性.古时医家对于传业授医、选择可授人均持有非常慎重的态度.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注>序》云:“虽复年移代革,而授学犹存,惧非其人,而时有所隐.故第七一卷,师氏藏之;今之奉行,惟八卷尔.”意思是说因为找不到“其人”,《黄帝内经·素问》九卷之第七卷被师氏隐藏了,后世所奉行的,只有八卷罢了.影响之大,可见一斑.那么,何谓“其人”呢?兹试从医学史上举例分析之:  相似文献   

10.
“坐”字在《伤寒论》中凡五见,各家注解不一,笔者体会,有如下数种:(一)作动词,用坐字本意,《说文》“坐,行止也。”“坐”作行止解,与站立相对。如《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论语·先进》“冉有公西华侍坐。”等皆用此意。《伤寒论·平脉法》中说:“坐而伏者,短气也;坐而下一脚者,腰痛也。”对此二个“坐”字,各家都以动词作解,并无疑意。如成无已、张隐庵,章虚谷等皆持  相似文献   

11.
一、益心气、养心阴是治疗心脏病的根本大法《素问·痿论》说:“心主身之血脉。”《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脉者,血之府也。”《灵枢·经水篇》说:“经脉者,受血而营之。”又《六节藏象论》说:“心者,其充在血脉。”说明心与血脉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通过血液运行,把各种养料送到各个部门去,以营养各个组织,所以《本神篇》说:“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心得血而养,血  相似文献   

12.
儒家中和养身之说──我国传统养生学理论之二杭州大学翁士勋我国传统养生学理论在儒家的一些经典著作中早有精辟的论述。古老的《书经·大禹漠》说:“厚生惟和。”(周易·艮》也说:“时止则止,[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孔子在养生方面强调有动有静,劳逸...  相似文献   

13.
关于《内经》中“肾主外”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主外一说 ,出自《灵枢·师传》篇 ,其曰 :“肾者主为外”。《灵枢·五癃津液别》又说 :“肾为之主外”。二者文字略有差异 ,但主要意义即“肾主外”。对以上两句经文的“外”字 ,不同医家有不同的解释。河北医学院编著的《灵枢经校释》注释 :“《太素·卷第二十九·津液》外作水” ;郭蔼春的《黄帝内经灵枢校注语释》注释 :“外是水的误字 ,应据《太素·卷第二十九·津液》改” ;张介宾《类经·十六卷五十八》注 :“心总五脏六腑 ,为精神之主 ,……肾主骨而成立其形体 ,故为心之主外也。”笔者认为 ,肾主外是正确的。“外”不应改为“水”…  相似文献   

14.
《内经》中五气一词出现在很多篇章中 ,但名同义异。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含义 :1 木、火、土、金、水五运之气  《素问·天元纪》说 :“五气运行 ,各终期日 ,非独主时也。”《素问·至真要》说 :“五气交合 ,盈虚更作。”《素问·六节脏象》说 :“五令更立 ,各有所胜。”《素问·五运行》说 :“正五气之各主岁尔 ,首甲定运。”以上诸篇所言五气是指五运之气。五运之气是《内经》中运气学说的一个概念 ,除了上述篇章中直称五气外 ,另外关于五运之气的内容还见于《素问》之《六微旨》、《气交变》、《五常政》、《六元正纪》等 7篇大论中 ,…  相似文献   

15.
处方用药有八法 ,针刺也绝非只有补泻。细读《内经》不难发现针刺还有调、推、引、积等法。《内经》尤其重视调法的运用 ,《灵枢·根结》说 :“用针之要 ,在于知调。调阴与阳、经气乃光。合形与气 ,使神内藏。”具体到调法的要领 ,《素问·离合真邪论》还提出 :“气之盛衰 ,左右倾移 ,以上调下 ,以左调右 ,”《灵枢·卫生失常》还提出 :“随变而调气”,《灵枢·四时气》也提出 :“按其所过之经以调之”。可见针刺效能在于调。所谓调 ,实质是调整阴阳气血的虚实 ,因此它包容了补泻和“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的其它针法。《灵枢·九针十二原》说 …  相似文献   

16.
释医字     
医,古义有二。一指“医生“:《说文》“治病工也”。一指“饮料”:《周礼·天官·酒正》“辨四饮之物,一曰清,二曰医,三曰浆,四曰酏”;《韵会》“饮也”;《五音集韵》“梅浆也”。字从酉,酉,《说文》谓“就(熟)也,八月黍成可为酎酒,象古文酉之形”。饮料固然属酉,而“医之性得酒而使”,“酒所以治病也”,故亦从酉。  相似文献   

17.
关于药对学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药对学和中医学的其他学科一样,有着自己发展的历史,又有着自己独特的组成原则。因为它在临床运用上,有着较高的实用价值,所以它在中医学体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因此,它是从事中医学工作的同志不可少知的一门学问。 什么叫做“药对”? 对者,《说文》谓:“应无方也”,《尔雅·释言》谓:“对遂也”;《诗·大雅》又云:“帝作帮作对”,其《注》曰:“言择其可当此国而君之也。”故对者又谓配也;《汉书·外戚传》又说:“宫人自相与为夫妇,谓之对食。”《左传疏》云:“少姜是妾,非敌身对偶之人也。”故可知,此对又谓双也。 药对,就是…  相似文献   

18.
<正> 方通放(fàng).放发.《周礼·夏官》方相氏狂夫四人.”郑玄注:“方相犹言放想.”《庄子·天地》释文:“方亦作放.〔例〕《素问·诊要经终论篇》:“正月二月,天气始方,地气始发.人气在肝.”揣通团(tuán).积聚貌.马融《长笛赋》:“冬雪揣封乎其枝.”〔例〕《针灸甲乙经·足太阳阳明手少阳脉动发目病》:“故阴阳合揣而精明也.”定通正(zhèng).正在,正当;端正正.《尚书·尧典》:“以闰月定四时”,《史记·五帝本纪》作“以闰月正四时.”〔例〕《素问·诊要经终论篇》:“三月四月,天气正方,地气定发,人气在脾.”倞通劲(jìng).强,有力.《说文解字》:“惊,强也.”朱骏声《通训定声》谓倞,假借为“勍”.按“勍”  相似文献   

19.
“消息“一词,见于《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篇,曰:“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宋本387条)。历代注家,对此条多随文顺释,而对“消息”二字则很少辨析,如成无己、柯韵伯等是。近顷编辑出版的一些中医学院《伤寒论》教材,释“消息”多以“斟酌”解,如《伤寒论讲义》、《伤寒论选读》等皆然。仔细推敲,似有语意来尽之感。“消”,《说文》:“尽也。又灭也”,《易泰卦》:“小人道消”,引申为减;“息”,《说文》本作喘息,庄子  相似文献   

20.
《周易》是我国古代哲学典籍,富含辩证法思想,影响深远,渗透于各个学科。张仲景为医中之圣,官居长沙太守,学识渊博,对《周易》造诣颇深。仲景在《伤寒论序》中说:“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其中《阴阳大论》一书,米伯让研究员认为很可能是《周易》之别名,这在古籍中亦可找到佐证。《礼记·礼运》:“孔子曰……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吾得坤乾焉。”郑玄注:“得殷阴阳书也,其书存者有归藏。”可见乾坤为阴阳之意,归藏之卦以坤为首,周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