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Planning》2014,(36)
高职报关实务课程是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专业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高职报关实务课程的特点出发,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师实践经验等方面阐述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2):91-96
国际贸易单证实务课程作为高等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极强的实践性,该课程是外贸单证员、报关员、外贸业务员等外贸从业人员工作的起点和基础。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培养新时代国际人才为视角,结合高职开设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对国际贸易单证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究。首先,在教学体系上需要对该门课程的设置进行改革,高职应顺应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要求,完善教学体系,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各门专业课程有效衔接;其次,教师要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再次,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应将单证理论知识与专业外贸英语知识充分结合,增强学生的外贸英语应用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综合制单的水平;最后,重视对国际贸易单证相关国际规则的讲解,扩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21)
本文试图从《国际商务单证理论与实务》课程特色、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手段四个方面出发展示该课程建设现状,以明确未来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4)
国际贸易单证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核心课,课程的重实操和应用、精准对应外贸工作岗位等特点使其成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相比传统的国际贸易单证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白纸"教学法更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能充分调动课堂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性,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变为师生共赢的"和谐式"课堂。在分析国际贸易单证课程的特点和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介绍"白纸"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单证课程中的应用,进而对"白纸"教学法在单证教学、考试改革和专业竞赛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12)
高校国际贸易课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内容包括基础理论和贸易实务,学生通过学习需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技能并具备国际贸易专业素养。而现有的国际贸易课程考核方式单一,考试内容片面,不利于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更不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因此,高校国际贸易课程考试模式改革需逐步推进,从学校、教师、学生三方建立互动模式,探索国际贸易课程考试改革的新方法及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1)
外贸单证实务作为国贸类专业核心实践类课程,长期以来一直沿用静态案例与实训模式。国际商务单证岗位资格考试的取消,给课程考核标准带来了更大挑战。通过探讨POCIB互联网实习平台对课程动态化考评的促进作用,认为该软件给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带来了契机。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4)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外贸企业、报关公司及国际货运代理公司等相关岗位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运用DACUM职业分析法对职业岗位所需能力进行分析,以推动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双对接",为我国高职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2)
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实务类专业前沿选修课是普通高等院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从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专业知识体系创新发展、国际通行做法三个角度分析了普通高校开设此类课程的必要性;从课程体系、师资水平、学生学习态度、教学设施四个方面分析了目前此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以辽宁工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总结论述了此类课程系统的教学改革做法:升级教学理念,提高实务类专业前沿选修课的认识;实行专业前沿选修课的教学系统配套改革;多渠道强化专业教师的实务应用能力;利用虚拟仿真专业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提升教学设施。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1)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外贸人才的培养质量。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和学科竞赛对课程教学改革意义的分析,提出了"课赛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具体研究课赛融合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机制等一系列教学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10)
"专业+语言"是实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经过7年的摸索,玉溪师范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立足滇中,以培养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经贸人才为目标,初步形成了"专业+语言"的人才培养模式。未来应基于社会对专业语言技能的要求,以学生能力形成为核心,着重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师资队伍等方面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9)
随着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本文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原则入手,提出构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6,(8)
实践课程教学是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以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从实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考核制度、师资队伍等方面入手分析该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建设措施和创新成果,为相关院校该专业实践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7)
"旅行社计调与外联实务"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应用型专业课,该课程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适当的考核方式不仅能够使教学目的得以实现,还能够调动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主动性,使学生对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够使教师在考核中得到快速成长。笔者在本文中对"旅行社计调与外联实务"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总结实施过程和实施后可以取得的考核成果,也对目前"旅行社计调与外联实务"课程考试方式的不足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6,(2)
为了充分发挥考试的评价、激励、反馈与导向功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浙江农林大学经管学院在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教学中构建了"334"考核模式,将形成性评价、小组合作研讨学习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让考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课程考核更加合理化,考试改革效果明显。为使"334"考核模式更好地发挥作用,提出加强教务系统改革、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建立教师激励机制与奖惩机制等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20):84-85
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过发展,形成了一定的特色。通过分析了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模式,结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趋势,分析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应用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培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10)
不断提高高职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是高职教育持续发展的关键。以五年制高职教育报关实务课程的实践教学为例,目前仍存在教材资源有限、专任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实践基地建设不足、校企合作力度不够等问题,从高职教育的市场需求出发,提出开发校本教材、为教师到企业实践创造条件、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聘请企业专家授课、加强外贸英语培训等对策建议,以利于提高五年制高职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实践教学效果,培养出适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报关人才。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7,(7)
外贸函电与单证是商务英语专业的一门核心技能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进出口贸易中涉及的各类信函的写作和外贸单证的制作,要求学生既要熟悉进出口贸易的流程,又要掌握一定的英文写作技能和外贸专业术语,能较好地处理各类信函和单证。该研究基于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构建外贸函电与单证课程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并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和访谈探讨任务型教学法在外贸函电与单证课程中的实施效果、教师的角色定位和影响任务型教学法实施效果的因素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3)
我国从改革开放之后经济飞速发展,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交往更加频繁,这些方面都显示出我国的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为了适应多变的世界经济环境,使得我国经济水平更上一个层次,社会迫切需要高校培养出一批具有较强的国际意识,不仅仅熟悉国际经济和贸易运行的规则,而且熟知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联系与区别。这就对高校国贸专业的学生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高校国贸专业应该进行适当的改革,尤其是对《国际贸易实务》的改革。众所周知,这门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提高这门课程的质量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经验,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9)
在分析国际贸易专业演变及特点的基础上,对国内高校国际贸易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类,分别介绍了科研理论型、实践应用型、综合型和按类培养型培养模式。基于对国内农业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模式情况的分析,构建了东北农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按类招生培养模式,并对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培养制度、培养内容、培养评价五个要素进行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7,(1)
土木工程材料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围绕我校"三三三"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推行课程考试改革,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性人才、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我们应该分析土木工程材料传统考核方式的弊端,提出考试改革方案,并进行考试改革实践。实践表明,新的考试方案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能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