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测定杀飞克、拜虫杀、爱克宁对德国小蠊的药效。方法 采用强迫接触法,测定三种杀虫剂对德国小蠊的药效及60天和120天后的残效。结果 当施药剂量分别在杀飞克10—30mg a.i.mg/m~2,拜虫杀5—20mga.i.mg/m~2,爱克宁5—20mga.i.mg/m~2时在玻璃板和瓷砖板上有较好的击倒和致死作用,120天后72小时死亡率达90%以上,三种杀虫剂在油漆板面上效果均较差,应用时应适当增加施药剂量。  相似文献   

2.
大劣按蚊是海南省山林及山麓地区的主要传疟媒介,1991年6月-1992年6月,连续13个月在保葶县罗葵地区什故村对大劣按蚊成蚊进行了调查,发现当地大劣按蚊构成比为60%(207/345),4、5、6、7、8月份均有,5月为密度高峰;平均密度为2.4只/人工小时;半通宵观察平均叮人率为2.96;经产蚊比率为0.646,日存活率为0.88;预期寿命为7.8天;恶性疟原虫孢子增殖需要11.3天;传染性蚊  相似文献   

3.
应用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技术分析了大劣按蚊初羽化以及饲血后0天,5天,10天5天不同生长时期9种元素。结果表明,大劣按蚊蚊体中元素的含量随蚊虫的发育而明显变化,并随其不同生长期而有明显肖长趋势,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由于斯氏按氏(ArophelesStephensi)对人疟原虫很敏感,可传播人疟,用此蚊种作疟疾研究,具有一定的危险,因此在国内蚊种中找出对约氏疟原虫敏感的实验媒介,即摸索建立约氏疟原虫——大劣按蚊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实用价值。我们从1990年5月起开始用大劣按蚊感染约氏疟原虫进行了试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在实验室用嗜人按蚊对杀飞克水乳剂SOlfa⑧EW050(其有效成分氟氯氰菊酯Cyfluthrin)进行了敏感性持效测定。结果表明:杀飞克对嗜人按蚊的杀灭效果,取决于其有效剂量,接触时间及处理方法,加大剂量或增加杀虫剂与嗜人按蚊接触时间均可提高杀灭效果,但相同的实验阶段,同样长的接触时间,相同的材料,水洗比不水洗效果差,不同的材料,罗纹纱布比尼龙纱布效果差。  相似文献   

6.
7.
大劣按蚊成蚊cDNA文库的构建与质量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构建大劣按蚊成蚊cDNA文库 ,为进一步筛选、克隆按蚊免疫及疟原虫发育相关基因奠定基础。方法 分离大劣按蚊成蚊mRNA ,用Stratagene公司的ZAPExpress文库构建试剂盒构建cDNA文库并鉴定其质量。结果 所建文库滴度达 2 1× 10 6pfu/ml,重组效率达 98%以上 ,插入片段长度平均为 1kb以上。结论 采用ZAPExpress文库构建试剂盒可以成功构建出较高质量的大劣按蚊成蚊cDNA文库  相似文献   

8.
杨霞  王善青 《海南医学》1996,(3):144-146
本文作者在实验室内对大劣按蚊卵和幼虫在不同浓度盐水中的孵化率和发育情况进行了观察,发现低浓度盐水对大劣按蚊的孵化影响不大.但随着浓度的增加,孵化率依次降低.在0.5%及以下浓度的盐水中,大劣按蚊幼虫均可发育,浓度越低,幼期死亡率也越低,在1.0%及以上浓度的盐水中,幼虫不能存活,只有在0.1%及以下浓度的盐水中,幼虫才能发育为成虫.  相似文献   

9.
目的 克隆大劣按蚊(Anopheles dirus)含硫酯键蛋白1(thioester-containing protein 1,TEP1)的cDNA,并分析其序列.方法 根据已报道的冈比亚按蚊等多种昆虫的TEP1氨基酸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以大劣按蚊血淋巴细胞总RNA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对目的 片段纯化回收,经TA克隆后测定其核苷酸序列.利用DNASIS程序分析该序列,并推导其氨基酸序列,最后利用BLAST和DNASIS等进行不同昆虫TEP1氨基酸序列的比对.结果 RT-PCR扩增出一约770 bp的条带,TA克降后DNA测序发现,阳性克隆的核苷酸序列长774 bp,推导其氨基酸序列长258 aa.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序列与冈比亚按蚊、阿拉伯按蚊、斯氏按蚊TEP1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达72%、72%和59%,与冈比亚按蚊的TEP4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59%.结论 从大劣按蚊血淋巴细胞中成功克隆出了TEP1的cDNA部分序列.  相似文献   

10.
大劣按蚊(A,dlruS)是海南岛山林地区的重要传疟媒介。多年来的防制实践证明,DDT和杀螟松室内滞留喷洒对该蚊仅起降低密度和缩短寿命的作用,不能完全阻断疟疾传播,所以山区的疟疾发病仍然较高。因此,寻找以大劣按蚊有效的防制方法,是当前海南岛防疟工作急需解决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1983年我们曾对大劣按蚊(Anopheles dirtls)的扩散范围进行了初步的实验观察。为了进一步了解该蚊种的扩敞活动,此次实验改用全面设置固定回收站的办法,通宵观察一夜的扩散范围,对今后制定规削防制区域界限提供更为充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用200p■p■m 六磷胺(Hempa)水溶液浸泡Ⅳ龄大劣按蚊幼虫,取24小时后雄性蛹,在两个实验地区的孳生地或附近定点羽化释放,三批共释放不育雄蚊15,482只,结果证明先以223杀虫剂先行喷洒后再释放不育雄蚊的效果较单纯释放不育雄蚊为优,有10.8%的捕获雌蚊所产的卵完全不育,平均卵的孵化率从释放前的84.8%下降为26.2%,与对照组比较,x~2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x~2=10.70 p>0.05)。两个实验点均未发生新发病例。  相似文献   

13.
李明馨  李善干  梁启昌  杨霞 《海南医学》1995,6(4):211-212,210
用溴氰菊酯25mga.i/m2和二氯苯醚菊酯500mga.i/m2浸泡两种孔形的棉纺纱大网孔窗帘布.方形孔径为4×4mm和4×7mm,圆形孔径为4×5mm。药帘横贴在试验笼的通道笼与诱饵笼之间,然后放进实验室饲养的大劣按蚊,观察其行为反应和药效作用。结果,两种药浸泡帘布后30-385天12次试验,大劣按蚊平均死亡率为94%以上,最后一次试验死亡率为84%以上。大劣按蚊吸血率对照笼为75%,实验笼溴氰菊酯为5.5%,二氯苯醚菊酯为9.4%。校正防止吸血率分别为92.8%和88.0%(P>0.05)。两种孔形的帘布浸药后对大劣按蚊均具良好的防护作用,可在现场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当地主要传疟媒介大劣按蚊叮人吸血规律,为今后制定抗疟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人饵通宵诱捕。结果:大劣按蚊叮人吸血高峰在22:00—2:00。结论:应加强个人防护及管理传染源等措施来阻断疟疾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光敏生物素标记DNA探针检测海南大劣按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斌  陆晓林 《医学争鸣》1996,17(1):79-80
光敏生物素标记DNA探针检测海南大劣按蚊刘斌陆晓林刘忠湘(第四军医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西安710033)关键词大劣按蚊光敏生物素斑点杂交中图号R391.1同位素32P标记的质粒pAD-320是一株特异性、敏感性均较好的海南大劣按蚊探针.但是,由于同位素...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溴氰菊酯浸泡蚊帐现场防制大劣按蚊的适宜剂型和剂量,分别用乳剂与可湿性粉剂15、20和25mg/m2三种剂量,处理棉纱蚊帐,悬挂于不同场所供群众使用,逐月用驯化大劣按蚊进行药帐持效生物测试,结果显示20mg/m2剂量持效在300d以上;乳剂比可湿性粉剂的特效延长30~140d;同时发现挂帐房间的环境条件,对药帐持效也有明显影响,挂在瓦房的特效时间比挂在草房的时间延长。推荐现场应用:按不同剂型和不同结构的房屋,以15~20mg/m2剂量每年一次浸帐为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实验室大劣按蚊自然交配繁殖种群,为同类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将野外捕捉并在实验室人工交配繁殖至第61代的大劣按蚊,按不同雌雄比例先后顺序置于大、中、小三种不同型号的蚊笼中喂养、驯化、观察产卵情况并计算产卵数和孵化率。结果 在大、中、小蚊笼内的分别驯化至第15、10和18代时成蚊卵的孵化率各达到82%、83.4%和80.7%,成功建立小蚊笼自然交配的大劣按蚊种群。结论 经实验室驯化的大劣按蚊能够自然交配、产卵、繁殖,有助于建立实验室自然种群。  相似文献   

18.
用食蟹猴疟原虫B株子孢子感染3只恒河猴,虫现前期分别是8、10和11d,虫血症高峰时间在14-25d,3只猴均有两个以上高峰,原虫密度波动于0.03%-59.6%。初次抗疟原虫抗体反应於感染后13-17d测得,抗体高峰在感染后16-20d。在虫血症显著期供46批大劣按蚊血餐,获得好的感染蚊30批,平均为10批,好的感染蚊批的血餐时间分布在抗体滴度高峰期前为23.33^,高峰期为33.33%,平均为  相似文献   

19.
大劣按蚊AdPPO2、AdPPO3基因cDNA克隆与组织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克隆大劣按蚊PPO基因家族新成员的cDNA部分序列,并对所克隆基因进行蚊体组织定位研究.方法根据已报道的多种昆虫PPO的保守氨基酸序列设计简并引物,以大劣按蚊总RNA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目的片段克隆入T载体,然后,用PCR方法筛选新的PPO克隆并测序;以RT-PCR方法分析AdPPO2和AdPPO3在蚊血淋巴、蚊胃和唾液腺的分布情况.结果 AdPPO2和AdPPO3基因cDNA部分序列长均为597 bp,编码199个氨基酸;它们在血淋巴、蚊胃和唾液腺均有分布.结论从大劣按蚊成功克隆获得2种新的PPO基因家族成员的cDNA部分序列,为进一步克隆其全序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分析约氏疟原虫感染斯氏按蚊与大劣按蚊前后中肠前酚氧化酶(prophenoloxidase,PPO)的分布及其变化,探讨中肠PPO与按蚊抗疟原虫感染免疫防御反应的关系.方法解剖分离约氏疟原虫感染前和感染后3、5、7、11和15 d斯氏按蚊与大劣按蚊的中肠.利用烟草天蛾PPO抗体分别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和免疫印迹分析.结果斯氏按蚊与大劣按蚊在未感染约氏疟原虫前的中肠循环管道内均已存在PPO,而感染后循环管道内的PPO扩散到中肠组织间隙并聚集成片状、块状或条索状,大劣按蚊中肠PPO的聚集程度大于斯氏按蚊;在感染前和感染后不同时期免疫印迹均可检测到斯氏按蚊与大劣按蚊中肠PPO蛋白带,分子量约为67×103,感染后的PPO蛋白带型比感染前明显增强,而且大劣按蚊中肠PPO蛋白带型比斯氏按蚊尤为明显.结论约氏疟原虫感染前按蚊中肠循环管道内存在的PPO可能是经与血淋巴相通的循环管道扩散而来,感染后导致的中肠内PPO不同分布及其变化可能与疟原虫感染按蚊密切相关,并可能具有重要的生理学意义以及与激活按蚊抗疟原虫感染的免疫防御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