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基因粮食已研制成功,并进入世界粮食市场,基因粮食对农业生产,粮食贸易和粮食安全将产生一定影响,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西部大开发与粮食优质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以来,我国的粮食生产得到了飞速发展,总产量由1949年的1.13亿吨增加到1998年的4.9亿吨以上,增加了3.34倍。目前我国粮食生产和消费已由过去的长期短缺变成总量大体平衡和结构性短缺与过剩并存,市场供求矛盾开始由数量为主阶段逐渐过渡到数量基础上的质量和结构为主阶段,农产品的优质化问题逐渐或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如何适应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还草、实施“山川秀美”工程,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提高特色产品比重,已成为当前西部农业生产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2010年中国粮食生产变动趋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影响未来粮食生产供给的因素分析1经济体制、政策与粮食生产粮食生产与经济体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1978~1984年粮食总产量增长的50%~60%应归功于农业经营体制的改革。1984年以后,流通体制的改革率先在农业中实施,市场导向机制被逐步引入,...  相似文献   

4.
粮食生产关乎社会稳定与地区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成县粮食生产现状进行分析,详细阐述了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种粮比较效益低、农技推广效果差等问题展开分析,介绍了当地粮食生产发展对策,提出了多样化解决思路,希望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这次全省秋粮购销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在总结上年秋粮购销工作,认真分析粮食生产和市场流通形势的基础上,研究部署今年秋粮购销工作,确保全省农民余粮销售顺畅,并卖上好价钱,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下面,根据省局党组讨论的意见,我讲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粮食生产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加快粮食生产发展是我国农业肩负的重大任务。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的过程,实质是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过程。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长期艰巨任务,事关我国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市场化是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影响不断增强的条件下对经济主体自由权利的建立,实现和保障发挥作用的一系列演变过程,是经济体制的一项整体性制度安排。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的根本特点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相互交织,并由此决定了农业生产具有强烈的季节性和收成的不稳定性。由于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从价格的形成、信号反馈到产品生产,有一定的时间差,再加上众多分散经营的农户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不足,在生产决策上经常处于被动和盲目的状态,使农民尤其是粮农成为市场化中收入最不稳定、损失最大的生产主体,农民的弱势群体特征与农业的弱质性也由此而形成。  相似文献   

8.
本对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的粮食生产及流通方式进行的分析,阐述了具有代表性的突出问题,提出了由“自给自足”转向“立足国内,适当进出”的粮食战略,对当前的粮食生产,流通体制改革及入世的对策有一定启发,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双碳”目标的实现已成为陕西省的长期战略目标,农业既是碳排放的重要源泉,又是实现碳汇的重要力量。本文以低碳视角为切入点,利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法测算陕西省2013-2022年的粮食生产效率。研究表明:陕西省粮食生产年均全要素效率、技术进步效率、技术效率都小于1,且通过多元回归模型测算发现陕西省粮食产量与粮食种植结构非粮化、农用机械落后、低碳技术人员储备不足等因素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中国粮食生产需作战略性调整梅方权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100081到2000年实现5000亿公斤粮食的目标,需要再增产500亿公斤粮食。迫切需要作出重大战略调整,下决心实施"三元结构"工程,走一条提高综合效益的道路。一、战略调整的迫切性1993年全国人民...  相似文献   

11.
正(接上期)四、切莫把简单化"多赶少砍"当良策,避免重蹈覆辙农业粮食生产结构是相对的、动态的,不断合理调整是客观发展规律使然。因时、因地、因情制宜,合理调整农业粮食生产结构,是一条客观规律。适应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条件下的民生需求,农业粮食生产的阶段性目标各不相同。在以解决民众的"温饱问题"为主要任务的时期,及向全面小康生活转变的时代,与之相适应的农业粮食生产结构肯定是不同的。尤其在当下,在  相似文献   

12.
我国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对于推动我国粮食经济水平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主要基于粮食经济的视角,对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几点思考,以推动我国粮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罗马世界粮食首脑大会之后,中国认真履行大会做出的各项承诺,采取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和行动,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国内粮食市场供给有余,库存稳定增加,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回顾中国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经验,主要有5个方面。一是稳定农村政策,维护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二是增加农业投入,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三是改善粮食流通,保证粮食市场稳定;四是提高国民收入,增强国民获得粮食的能力;五是保护资源环境,实现粮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肇东市农业生产以“旱作农业”为主要特征。自2008年全市开展推进农业开发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开始,肇东粮食生产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章系统全面地介绍了肇东市以“水利化、机械化、科技化、集约化、生态化”五个方面为立足点,发展壮大现代农业的历程,为推动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5.
博采     
湖北省粮食局采取切实措施促进农民增收确保粮食安全  全国农业和粮食工作会议精神及湖北省农业和粮食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之后,湖北省粮食局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精心组织,采取切实措施抓好落实,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确保粮食安全。一是积极宣传政策,鼓励农民种粮,恢复发展粮食生产。二是大力开展订单农业,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三是做好粮食供应,确保粮食市场稳定。四是及时抓好地方储备粮计划的分解和落实,完善管理办法。五是积极落实粮食“直补”政策。六是研究制定粮食应急供应预案,做好粮食应急供应准备。七是…  相似文献   

16.
优质农业生产管理体系(GAP)概念提出的目的在于确保烟叶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可以将GAP定义为:在保护、维持或增强土壤、水源、空气、动植物生命和环境的同时,在确保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推行一系列农业措施,生产出一定产量和质量的优质农作物.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四川考察工作时强调,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仍然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各地区各部门要继续落实好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巩固宏观调控成果,切实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调整结构、深化改革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实现今年的各项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8.
<正>黑龙江,昔日荒草甸,今日北大仓,千里沃野,万顷良田。这里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也是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的先行区。一直以来,黑龙江坚持把发展粮食生产摆在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以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为载体,积极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不断提高农业发展质量,走出了一条具有龙江特色的现代化大农业发展之路,成为了全国农业生产的领头羊。2013年底,李克强总理在黑龙江视察时,鼓励黑龙江两大平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发展经历了历史性的转变。粮食生产在解决数量问题后向讲求品质质量方向转变:农业生产由单一粮食生产实现了向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多业经营转变;农业由粗放式经营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是现阶段现代农业建设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粮食供求已由长期短缺变为相对过剩。这个根本性转变,给粮食生产、销售和储备带来了较大影响,使粮食安全面临着许多新情况,特别是实行市场经济和加入WTO对粮食生产、流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和压力。我们必须把握“粮食安全”在新形势下的新思路,客观分析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探索确保粮食安全行之有效的对策和措施。一.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与水平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连续跨越4个台阶——3.5、4.0、4.5、5.0亿t。目前,中国粮食安全的整体水平虽低于加拿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