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的生理性心脏起搏概念,指恢复正常的房室顺序激动收缩和根据机体的代谢需求,自动调节起搏次数以保证足够的氧供应。随着各种单、双腔、多功能程控生理性心脏起搏器在临床应用的日益增多,及各种生理起搏器血流动力学效应比较研究的不断深入,正常心室激动顺序、在维持心功能处于最适状态的意义,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但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现就正常心室激动顺序在生理性心脏起搏中的重要性作如下综述。 1心室起搏改变正常心室激动顺序正常室上性激动经快速而分布广泛的希-浦氏纤维网,几乎同步地激动室间隔、左右心室,心电图上表现为持续时间约0.06~0.1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与右室心尖部(RVA)和右室流出道(RVOT)起搏比较,探讨右室流入道间隔部(RVIS)起搏对血流动力学和心室激动顺序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需行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且心功能正常和无室内传导阻滞的患者。在RFCA成功后,置入漂浮导管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用心室起搏电极以同一频率随机顺序起搏RVIS、RVOT和RVA,分别测定和比较各部位起搏时的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楔嵌压(PCWP)以及体表心电图上QRS波时限、JTc间期(经心率校正后的JT间期)和额面平均心电轴的变化。结果①RVIS、RVOT和RVA起搏时CO、CI、mPAP和PCW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无差异(P>0.05)。②与正常窦性心律时QRS波时限比较,各部位起搏时QRS波时限均延长(P均<0.001),其中RVIS起搏时QRS波时限延长程度最小,RVA起搏时延长程度最大,各部位两两比较P均<0.05;JTc间期的变化有类似趋势,但各起搏部位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正常窦性心律时的额面平均心电轴比较,RVIS起搏时接近正常,RVOT起搏时电轴呈右偏趋势,RVA起搏时呈左偏趋势。结论①对心功能正常者RVIS起搏较RVOT和RVA起搏未表现出更佳的急性血流动力学效应。②RVIS起搏与RVOT和RVA起搏相比,能够保持相对正常的心室激动顺序。  相似文献   

3.
对11例SSS患者安置了生理性起搏器,其中7例应用彩色三维超声心动图比较了心房按需型起搏(AAI)、房室顺序起搏(DVI)与单心室按需起搏(VVI)三种不同起搏方式的血液动力学改变。结果显示AAI、DVI起搏较VVI起搏每搏量明显增加分别达37%、20%(P<0.01)。通过程控调测、胸壁抑制试验、DCG等定期随访患者心律失常及房室传导阻滞变化情况,在平均20多个月的随访中尚未发现新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原有的房性心律失常也得到较好控制。认为SSS患者的生理性起搏与VvI起搏比较可产生较好的血液动力学效果,新的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及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较低,因此对有适应症的SSS患者应尽量选用。  相似文献   

4.
右室心尖部起搏的心室激动顺序对心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正常的心室激动顺序是保持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先决条件。而传统的右室心尖部起搏 ,不但丧失房室的同步性 ,而且改变了心室正常的激动顺序 ,对血液动力学和心功能产生多方面的不良影响。本文简述右室心尖部起搏的心室激动顺序对心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 ,以说明保持正常心室激动顺序的重要意义。1 心室激动顺序对心功能的影响正常窦性心律时 ,心室激动沿希氏 浦肯野系统迅速扩布 ,几乎均匀地同时扩布到左、右两心室。然而右室心尖部起搏时 ,右室心尖部首先激动 ,经心肌间的直接传导 ,沿室间隔向上分别激动左、右心腔 ,使整个心室收…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心室起搏管理(management ventricular pacing,MVP)功能与精确心室起搏(refined ventricular pacing,RVP)功能减少右心室起搏的百分比的差异。方法 50例患者按照随机表1:1分成两组,每组25例,分别为MVP组和RVP组。MVP组为植入美敦力Adapt ADDR01起搏器,术后关闭MVP功能1个月;RVP功能组为植入Vitatron双腔起搏器TA1系列或CA3系列,术后关闭RVP功能1个月。1个月后开启MVP功能或RVP功能,术后1、3、6个月采用起搏器程控仪测试各项起搏参数,比较不同起搏功能下的心室起搏百分比。结果两组3个月后、6个月后心室起搏百分比中位数显著低于同组1个月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VP组:0.20vs.75.30,P〈0.01;0.10vs.75.30,P〈0.01。RVP组:6.00vs.88.40,P〈0.01;26.00vs.88.40,P〈0.01)。术后3个月、6个月MVP组的心室起搏百分比中位数低于R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20vs.6.00,P=0.02;0.10vs.26.00,P〈0.01]。结论 MVP功能在减少心室起搏百分比方面优于RVP功能,能够更有效的减少右心室起搏累计百分比。  相似文献   

6.
生理性起搏的血流动力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八十年代以来,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愈来愈重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心脏起搏领域的反映之一,即是从简单维持患者生命与控制症状的简单的心室按需起搏(VVI),进展到以旨在提高患者运动耐量与生活质量的各种生理性起搏。生理性起搏系指能保持心脏正常电激动顺序和房室机械收缩同步性,并能随机体代谢的需要而自动调节频率的起搏方式。众所周知,心脏具有精细而协调的电和机械收缩功能。具体表现在:①房室收缩顺序的同步性;②频率的可变性,即心搏频率随生理代谢的需求而增减。各种需起搏治疗的心脏病患者突出表现在上述两种功能的丧失,而VVI  相似文献   

7.
胡建  王燕 《山东医药》2006,46(13):31-32
观察生理性与非生理性起搏对103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房颤和心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生理性起搏患者起搏心脏左窒射血分数(LVEF)、E/A比值显著增加(P〈0.05);非生理性起搏患者LVEF明显降低,左窒内径明显增大(P〈0.01),E/A比值下降,左室收缩及舒张期末内径增大(P〈0.05)。生理性起搏患者房颤发生率明显低于非生理性起搏者(P〈0.01)。提示生理性起搏可降低房颤发生率,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心室激动顺序对犬左室舒缩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设立心室激动顺序正常或异常的4种起搏方式,观察心室激动顺序异常引起的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变化。方法选用健康犬10只,随机顺序进行右房-希氏束顺序起搏、右房右室顺序起搏、希氏束近端起搏和右心室起搏,在每种起搏稳定3分钟后测定有关血液动力学参数。结果右房-右室顺序起搏与右房-希氏束顺序起搏比较,心输出量(CO)、等容收缩期左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和等客舒张期左室压力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均降低,左室松驰时间常数(T)增加;右心室起搏与希氏束近端起搏比较,CO、+dp/dtmax和-dp/dtmax均降低,T增加。结论心室激动顺序异常可以影响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在人工心脏起搏治疗中,保持正常的心室激动顺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右心室起搏已被证实同心力衰竭、心房颤动、病死率等有密切关联,促使起搏治疗新一轮的革新。生理性起搏是近来心脏起搏器临床研究的重要方向,目前国内外主要通过优化起搏功能、选择起搏部位最小化心室起搏。以尽可能的生理性起搏,维持整个循环系统的稳定,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指导起搏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心脏起搏对心脏泵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对32例接受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治疗患者进行了血液动力学研究。在PR间期于100~200ms的生理范围内,非同步心室收缩(心室心律,心室起搏)的心输出量较之房室同步收缩(正常窦性心律、心房起搏及房室同步起搏)的心输出量低14~17%。生理性起搏能提高心输出量,因其保留心房泵血机制,这对心脏病患者是重要的。70次/分的起搏可以满足静息状态下的生理需要,太快的起搏对患者无血液动力学益处。  相似文献   

11.
12.
刘晓健 《心电学杂志》2006,25(2):108-110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双结病变型等是植入DDD起搏器的最佳适应证。人体植入DDD起搏器后,就如植入一个窦房结和房室结,心房的电活动可经DDD起搏器设置的A-V间期下传至心室。由于心房激动经体内自身房室结下传更有利于保护心脏的功能,故一般情况下,DDD起搏器将起搏A-V问期程控得比自身P-R间期长,以保证激动尽量经自身房室结下传。研究发现,当P-R间期在120-180ms时心功能较好,故选择合适的AV延迟以及与自主神经(心率)相适应的A-V间期对双腔起搏至关重要。而且,与频率相适应的房室顺序传导,可以产生较好的血流动力学影响。  相似文献   

13.
心室激动收缩顺序对心功能的影响—AAI生理性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不同心脏起搏方式对犬急性血液动力学及心肌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通过采用 5种不同的心脏起搏方式 ,观察房室同步和心室激动顺序对犬急性血液动力学和心肌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用健康犬 10只 ,随机顺序进行右心房起搏 (RAP)、右房 His束顺序起搏 (AHSP)、右房 右室顺序起搏(AVSP)、His束近端起搏 (HBP)和右心室起搏 (RVP) ,在每种起搏稳定 5min后测定有关血液动力学和心肌力学参数。结果 :RAP和AHSP对血液动力学和心肌力学无显著影响 ;AVSP时心输出量 (CO)、等容收缩期左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 (+dp/dtmax)和等容舒张期左室压力最大下降速率 (-dp/dtmax)分别降低了 16 .32 % ,15 .0 1% ,15 .19% ;HBP时平均肺动脉压 (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 (PCWP)、左室舒张末压 (LVEDP)均升高 ,而CO降低了 14.93 % ;RVP时mPAP、PCWP、LVEDP均明显升高 ,CO、+dp/dtmax和 -dp/dtmax分别降低了 2 3.95 % ,2 2 .2 8% ,19.74%。结论 :丧失房室同步活动引起左室前负荷变化 ,影响整体收缩功能 ;而心室激动顺序异常既影响左室收缩功能 ,也影响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5.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起搏治疗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相似文献   

16.
生理性起搏     
随着心脏电生理研究和起搏器工程技术的进展,生理性起搏获得越来越多的临床应用。生理性起搏不仅可以用来挽救病人的生命,还可以用来恢复心脏正常同步化功能,纠正不良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生理性起搏的概念不断得到新的诠释,即以最适当的起搏模式、最合理的起搏参数设置、最理想的起搏部位来最大限度地保持心脏房室之间,左、右心房之间,左、右心室之间,左心室内各节段间的同步化和提供机体需要的心率支持。生理性起搏的概念、内涵及其作用机制的探讨研究在不断更新和发展,也同时给起搏工作者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频率适应性心室起搏时患者的运动耐量和血液动力学变化,并与固定频率心室起搏相比较。方法:对19例心动过缓患者植入了体动感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术后随机依次程控为固定频率心室起搏和频率适应性心室起搏方式.分别进行踏车运动试验,超声心动图测量运动前后的每搏量?心排出量,心电图记录心率变化。结果:频率适应性心室起搏时.运动时最快起搏心率选117±23bpm,其运动时间明显长于固定频率心室起搏时(437±45s比323±51s.P<0.01)。尽管两种起搏方式的运动心排出量均明显增加,但频率适应性心室起搏的运动最大心捧出量较固定频率心室起搏增加36%(P<0.05)。与运动前相比,固定频率心室起搏的运动每搏量增加51%,而频率适应性心室起搏的每搏量则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频率适应性心室起搏可明显改善心动过缓患者的运动耐量和心捧出量,其主要机制是增快了运动时的起搏频率。  相似文献   

18.
李孝勇  俞杉 《山东医药》2021,61(5):93-96
生理性心脏起搏是心脏发挥最佳泵血功能的必要条件,寻找更接近生理性的起搏策略是目前治疗症状性心动过缓及其他有起搏适应证疾病的重点所在.随着对心脏传导组织、心脏功能的探索及起搏器工艺的发展,生理性心脏起搏的概念、模式以及应用也日趋完善;其中,希氏束起搏和左束支区域起搏的应用使心室电激动最大化且模拟了正常心室的电激动顺序,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双腔生理性心脏起搏治疗老年人缓慢心律失常 ,改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  1 998~ 2 0 0 1年为老年人植入双腔生理性心脏起搏器 39例 ,起搏器 DDD型 2 6例 ,DDDR型 1 3例。术后平均随访 0 .5~ 3年 ,随访内容为起搏阈值等参数 ,左室射血分数(L VEF) ,心功能 (NYHA分级法 )及常见并发症 (如充血性心衰、房颤及栓塞等 )。结果 同期老年人双腔生理性起搏器植入率达 2 7.5%~ 49.5% ,术后 LVEF由 (40 .2± 1 6.8) %增至 (48.1± 1 7.2 ) % (P<0 .0 0 1 ) ,心功能平均提高 (1 .2± 0 .3)级以上 (P<0 .0 5) ,运动耐量增加 ,未见常见并发症发生 ,与同期老年人非生理性心室起搏比较 L VEF提高 1 8.2 % (P<0 .0 1 )。结论 双腔生理性心脏起搏能改善缓慢心律失常老年人心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何种心脏起搏模式能有效预防病态窦房结 (病窦 )综合征心房颤动 (房颤 )的发作。方法 :对 4 5例安置心房按需起搏器 (AAI)及房室顺序起搏器 (DDD)的病窦综合征房颤患者进行了平均 3.3年的随访观察。结果 :4 5例病窦患者仅 1例出现房颤 (2 .2 % )。对 5个典型病例进行分析的结果提示 ,超速持续心房起搏可以抑制病窦患者房颤的发生。结论 :心脏起搏抑制房颤发生的机制可能与快频率起搏加速心房内传导、抑制了房性期前收缩、消除了窦性心动过缓和心脏长 短间歇有关。双心房或AA起搏方式可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预防房颤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