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为了探讨胆囊壁改变与不同临床类型肝病的关系 ,我们对 1996~ 2 0 0 0年收治的 2 64例不同类型肝病患者的 B超所示胆囊壁改变结果进行分析 ,并与非肝病患者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男 198例 ,女 66例 ;年龄 16~ 69岁 ;病程半个月~ 5年。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 2 7例 ,肝硬化 77例 ,肝硬化伴腹水 90例 ,病毒迁延型肝炎 70例。选择同期的 2 12例非肝病患者作为对照 ,男 172例 ,女 40例 ;年龄 17~ 72岁。均应用AL OKA-62 0型超声诊断仪检测 ,探头频率 3 .5、5 MHz。常规扫查肝胆区 ,了解肝胆系统情况 ,并测量胆囊壁厚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分析散发性戊型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7例散发性急性戊型肝炎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分别比较年龄20岁~40岁、41岁~60岁和≥61岁组及戊型肝炎与酒精性肝病合并戊型肝炎患者血生化指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年龄≥61岁组ALT高,Alb低;老年戊型肝炎重型肝炎发生率为25%;酒精性肝病合并戊型肝炎患者Alb低于戊型肝炎,重型肝炎发生率高于戊型肝炎。结论老年戊型肝炎病情重,表现为低蛋白及高胆红素血症。酒精性肝病合并戊型肝炎病情重,重型肝炎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HBV感染者胆囊病变情况。方法150例HBV感染者,包括慢性乙型肝炎轻度、中度、重度、重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采用B超检查以了解胆囊改变情况。结果不同临床类型的HBV感染者均见有胆囊的异常改变,以肝炎肝硬化患者胆囊炎和胆结石的发生率最高,与其他各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胆囊病变者均以男性为主,男女构成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感染者可发生胆囊的异常改变,其发生率的高低与肝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B因子作为补体旁路途径的主要成分。本文对133例肝病患者及57例正常人作了血清B因子测定,观察各种肝病时补体旁路活化途径的情况,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一)病例选择;肝炎病例根据1984年南宁会议修定的诊断分型标准;肝癌的诊断系综合临床资料,辅助B超,AFP及CT;个别患者经手术病理活检证实。(二)实验组:病人133例中急性肝炎36例,慢性肝炎17例,重症肝炎7例,肝炎  相似文献   

5.
肝病的胆囊声像图临床分析——附537例报告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常见肝脏疾病与胆囊病变的关系。应用AlokaSSD-620超声仪探测537例病毒性肝炎、 原发性肝癌、肝吸虫病以及非肝病人群的胆囊,并进行胆囊声像图的比较分析。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病(病毒性肝炎、原发性直癌)胆异常率明显高于肝吸虫病组,尤以重肝、肝炎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组发生率高,均为100%,且胆病变重;肝吸虫病组胆囊异常率低,病变轻,与非肝病人群组无明显差异。追踪发现94%患者胆囊声 与原发病  相似文献   

6.
肝炎后肝硬变与胆囊病变50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本文旨在肝炎后肝硬变与胆囊病变之间从临床相关资料中探讨分析相互关系.以求了解其规律助于临床诊治.方法我院从1991/1996经确诊的肝炎后肝硬变患者50例,同时对胆囊进行以B超为主的检查.结果统计结果显示,胆囊大小均正常,而胆囊壁增厚改变的37例占74%,最厚达10mm,其余无明显改变.24例腹水患者均有明显的胆囊壁增厚表现,为双边征.厚度在7mm以上,合并结石6例占12%.因此,我们认为肝炎后肝硬变胆囊改变是以胆囊壁增厚为主的改变,并以肝功能减退而显著,可能是与免疫反应有关的非特异性改变?临床上诊断肝炎后肝硬变合并“胆囊炎”须慎重.结论关于肝硬变并发胆结石发病率较常人为高,是否与肝炎后肝硬变时胆囊本身改变有关,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慢性肝病、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病,其对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国内外已有报道。传统的概念认为胆囊的运动似一"慢泵",最近国外学者提出胆囊在餐后和消化间期均有快速变换的储存和排空,类似"风箱样"运动,依据国外学者的观点,我们对20例正常人和30例慢性肝病、肝硬化病人进行脂餐前后胆囊运动的动态观察,结果表明,病理组和对照组脂餐前后分别对比P值均<0.05有明显差异。资料和方法30例患者均系我院病人,实验室检查及肝组织活检明确诊断为慢肝、肝硬化,年龄30-55岁;男女各15例。均有肝炎病史,3个月至5年不等。仪器采…  相似文献   

8.
肝硬变与胆囊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们对165例肝炎后肝硬变患者胆结石检出及胆囊壁改变情况结合临床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并与308例无肝病常规体检者对照.1临床资料观察组165例,男121例,女45例,年龄平均52岁(28岁~79岁).对照组308例中,男241例,女67例,年龄平均49...  相似文献   

9.
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192例不同肝病患者的空腹血清总胆汁酸(TBA),进行了比较,以了解TBA对肝病的临床诊断、病情发展及预后的评估意义。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健康体检者50名(对照组),肝病患者192例(肝病组),其中急性肝炎82例,慢性肝炎43例,重型肝炎12例,  相似文献   

10.
卢志信  杜盛隆 《山东医药》1996,36(12):12-12
B超观察209例肝病患者的胆囊改变山东省荣军医院(250013)卢志信,杜盛隆我们用B超对209例肝病患者的胆囊进行观察,发现几乎所有胆囊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资料与方法:209例肝病患者均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而确诊。其中急性病毒性肝炎(AH)5例;慢性...  相似文献   

11.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广泛,本文旨在概述糖皮质激素在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重型肝炎及药物性肝损害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血清甘胆酸测定对肝病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甘胆酸测定对肝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42例各型病毒性肝炎、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及7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空腹血清甘胆酸测定。结果在重型肝炎时血清甘胆酸明显升高,与急性黄疸型肝炎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梗阻性黄疸和淤胆型肝炎时,甘胆酸升高与γ-GT呈正相关系,并与急性黄疸型肝炎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测定血清甘胆酸有助于肝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载脂蛋白B(ApoB)与肝病的关系,我们对81例肝病患者和74例正常人进行了血清ApoB含量测定。1.临床资料:本文正常人(下称对照组)男44例,女30例;均无肝病。肝病组中,肝硬化60例,慢性肝炎21例,均根据1984年南宁肝炎会议标准确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肝活组织穿刺检查对疑难肝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临床不能确诊的疑难肝病患者行肝活组织穿刺检查,分析其临床与病理组织学特点。结果48例疑难肝病患者中,肝脏占位性病变24例(其中肝细胞癌7例,转移性肝癌7例,胆管细胞癌2例,肝脓肿3例,慢性肝炎重度1例,肝结核1例,肝海绵状血管瘤1例,未能确诊2例;慢性肝炎与肝硬化鉴别困难者12例(慢性肝炎轻度3例,慢性肝炎中度4例,慢性肝炎重度1例,早期肝纤维化1例,肝硬化3例);隐源性肝炎5例(急性淤胆型肝炎1例,慢性肝炎中度4例);隐源性肝硬化3例(结节性肝硬化1例,特发性门静脉高压2例);慢性肝炎中度伴结节性肝硬化1例;急性淤胆型肝炎1例;自身免疫性肝病1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脏寄生虫病1例。病理组织学确诊46例。结论疑难肝病中以肝脏占位性病变多见,其中以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最常见。对疑难肝病行肝活组织穿刺检查可明显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肝炎合并急腹症问题探讨,菲立磁增强MRI对局灶性肝病的检出价值,免疫组化法检测非甲.非庚型肝炎患肝组织中输血传播病毒,熊去氧胆酸治疗肝病的疗效观察,帕罗西汀佐治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评价,鞍山市2003年病毒性肝炎疫情分析,血清总胆汁酸在测定肝脏疾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血清抗线粒体抗体在各种肝病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慢性重型肝炎既有慢性肝病的病理基础,又有亚急性重型肝炎的病理改变。临床上发病率较高,也是慢性肝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至今仍是治疗的一大难题。胸腺肽是免疫调节剂,具有促进T淋巴细胞转化的作用,能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促肝细胞生长素可促进肝细胞的再生。我们采用两药联合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吕文良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教授、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近30年,在临床治疗中,强调深究病机、三因制宜、法时用药、重视火候等治疗原则,对各种类型慢性肝病、萎缩性胃炎、不明原因发热及内科疑难杂病的治疗均有较好疗效,尤其在乙型病毒性肝病治疗方面,通过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能有效阻断乙型病毒性肝病“肝炎—肝硬化—肝癌”的疾病发展三部曲,疗效卓著。药对又称“对药”,是临床相对固定且常用的一种配伍形式,能够加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药物性肝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等分析,加深对药物性肝病的认识,为预防和早期治疗该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对我院76例药物性肝病的住院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引起药物性肝病最主要的药物为中药制剂、抗结核药、抗生素、化疗药物、解热镇痛药及抗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一般在用药后1~4周内起病;临床主要表现以肝细胞型最为常见;早期发现后积极治疗多数预后良好;疗程3周至数月不等。结论药物性肝病尤其要注意中药制剂导致的肝病,主要以肝细胞型最为常见;早期发现、及时停用肝损害药物是治疗的前提;绝大部分药物性肝病预后良好,少数病例可发展为重症肝炎或肝硬化。  相似文献   

19.
792967 129例病理证实的五种肝病血清蛋白电泳的改变计叔钧等临床肝胆病杂志2(2):98~99,1986 五种肝病包括急性肝炎24例,慢迁肝22例,慢活肝57例,门脉性肝硬化14例,原发性肝癌12例,以醋酸纤维薄膜法电泳测定血清蛋白。结果:白蛋白降低以肝癌及肝硬化最多,急性肝炎最少,其顺序为肝癌>肝硬化>慢迁肝>慢活肝>急性肝炎,急性肝炎与慢活肝比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肝癌与急性肝炎、慢活肝相比P<0.02及<0.025。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比较慢性胆囊炎与慢性肝病患者胆囊CT表现的差异。方法 2014年11月~2017年10月我科诊治的慢性肝病患者52例(慢性乙型肝炎2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26例,原发性肝癌5例)和慢性胆囊疾病患者32例(慢性胆囊炎20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7例,急性胰腺炎合并胆囊炎3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1例,坏疽性胆囊炎1例),接受多排螺旋CT增强检查。结果 慢性胆囊疾病患者囊壁厚径显著大于慢性肝病患者[(4.5±0.5)mm对(3.7±0.4)mm,P<0.05],囊壁强化、胆汁密度增高、邻近肝组织一过性强化显著多于慢性肝病组100.0%对75.0%、31.3%对5.8%和18.8%对0.0%,而胆囊周围粘连和胆囊周围积液发生率显著低于慢性肝病组[9.4%对75.0%和9.4%对28.9%,P<0.05]。结论 胆囊炎和肝病性胆囊改变的CT表现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胆囊改变、胆汁密度上升、胆囊周围积液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