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肾外伤的影像学检查选择(附74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肾外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的选择和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我院74例肾外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评价静脉尿路造影、B超、CT对肾外伤的诊断价值。结果 静脉尿路造影、B超、CT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9%(43/49)、80%(55/68)和100%(51/51)。结论 静脉尿路造影方法快捷,B超无创且廉价,CT检查准确。  相似文献   

2.
肾母细胞瘤影象学检查与手术及病理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手术及病理检查相关分析了解B超、CT和静脉肾盂造影诊断小儿肾母细胞瘤的价值。方法 :对 6 2例肾母细胞瘤影像学检查 (B超、CT和静脉肾盂造影 )结果与手术及病理检查进行对照分析。患者年龄 6月~ 8岁 ,平均 2岁。结果 :研究显示B超、CT和静脉肾盂造影诊断符合率分别为 95 5 % ( 5 9/6 2 ) ,90 % ( 9/10 )和6 3 6 % ( 35 /5 3)。 10例肾母细胞瘤被误诊为肾外肿物 ,病理检查发现肿瘤位于肾上极或肾下极 ;肾实质明显被推移但破坏较轻。结论 :与CT和静脉肾盂造影相比B超诊断肾母细胞瘤的符合率较高 ,应为诊断小儿肾脏肿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10例均行凹和B超检查,部分病例摄腹部平片和(或)静脉尿路造影。结果 肿瘤内脂肪组织是CT、B超诊断的主要依据,10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1例(直径15mm)术前误诊为肾癌可能。结论 在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中,CT和B超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具有较大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4.
付伟伟  董涛 《齐鲁医学杂志》2008,23(1):33-34,37
目的 探讨上尿路上皮癌合适的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08例上尿路上皮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CT对肾盂癌阳性诊断率分别为 63.8%、52.4%、79.0%,对输尿管癌的阳性诊断率分别为 53.6%、26.3%、90.0%,其中2例病人由CT尿路造影(CTU)诊断,2例由输尿管镜诊断,3例由磁共振诊断,2例由腔内B超诊断.结论 在上尿路上皮癌的诊断过程中,超声可用于初步筛选检查,静脉尿路造影应为常规检查方法,根据病人情况可选择性进行CT、CTU、磁共振尿路造影(MRU)、腔内B超和输尿管镜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气肿性肾盂肾炎病人的影像学表现,评价各种检查方法的优缺点,选择最敏感的检查手段.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气肿性肾盂肾炎,分析其腹部平片(KUB)、静脉尿路造影(IVP)、B超及CT表现,并进行比较.结果KUB及IVP诊断率为40%(4/10),B超20%(2/10),CT 100%(10/10).CT特点表现为肾区大量气体与残存低密度肾组织并存.结论CT是诊断气肿性肾盂肾炎最快捷、准确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延缓片是在常规静脉尿路造影(IVP)不满意时适时延长造影时间的一种特殊检查方式,对泌尿系统疾病,尤其是尿路梗阻病变的诊断临床应用前景广阔,与B超、CT甚至磁共振尿路成像(MRU)等泌尿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比较仍具有了解肾脏功能、对肾盂肾盏的微细改变的显示、观察泌尿系全貌等诸多优势[1].为评价延缓片在静脉尿路造影中的诊断价值,本文对常规静脉尿路造影不满意时加摄延缓片50例病例进行综合评价,阳性检出率为92%.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培峰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3):3071-3072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25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无特异性表现,B超的确诊率为76%,螺旋CT检查的确诊率为84.0%。结论:B超和CT检查是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最佳方法。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10月到2010年10月收治的36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上尿路逆行造影顺利的病人,通过CT、静脉肾盂造影或B超检查,对输尿管癌和肾盂癌的病灶处都能准确定位。CT、静脉肾盂造影(简称IVP)、B超对输尿管癌的诊断率分别是88.9%,16.7%,61.1%。B超和静脉肾盂造影相互结合,定性诊断率为72.2%。结论临床上IVP结合B超检查可以作为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常规检查方法。对IVP检查不显影的患者,上尿路逆行造影可以进行辅助检查,进一步的检查措施可选择CT。治疗本病的最佳方法是进行肾输尿管全切+膀胱袖套状切除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诊断和鉴别诊断输尿管癌的价值与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输尿管癌2例,均行静脉肾盂造影、逆行尿路造影、B超、CT、MRI检查。结果:输尿管癌2例在静脉肾盂造影、逆行尿路造影显示输尿管内充盈缺损和管腔变窄,梗阻近端输尿管及肾盂轻度积水扩张;B超显示肾盂轻度积水扩张;CT扫描显示软组织密度肿瘤影,梗阻处以上输尿管及肾盂积水扩张;MRI检查显示肿瘤在Tl加权为等信号,12加权为略高信号或等信号。结论:静脉肾盂造影、逆行尿路造影、B超、CT、MRI检查在显示输尿管癌病变各有特点,CT和MRI对诊断输尿管癌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并能对其准确分期,B超可行初步筛查,静脉肾盂造影、逆行尿路造影为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肾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超、静脉肾盂造影与CT的肾结核表现及其对肾结核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4例肾结核患者行B超、静脉肾盂造影与CT检查,分别从肾脏形态改变、肾实质、肾盂肾盏、输尿管、肾功能、有无钙化等方面对肾结核做出诊断;其中21例经手术治疗的中晚期肾结核患者,分别用3种影像学方法对其显示的典型肾结核特点(包括空洞、肾盂输尿管壁增厚和不规则钙化)结果进行分析。结果:B超、静脉肾盂造影及CT诊断肾结核的准确率分别为53.3%,62.8%和90.7%。CT对中晚期肾结核空洞、肾盂输尿管壁增厚和不规则钙化的显示明显优于B超和静脉肾盂造影。结论:CT能够对肾结核病变范围、程度、定位做出正确判断,可作为肾结核治疗前进行评价并制定治疗方案的最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提高肾脏良性肿瘤-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对1990年6月至2000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25例AML病例,从影像诊断的角度统计分析。结果 确诊率CT为17例(80.95%),B超14例(66.67%),IVU及肾动脉造影都为0例(0%)。结论 血管造影和IVU对诊断AML意义不大,但CT、B超对AML诊断很有意义。本次统计中CT检查优于B超,脂肪成分少的AML与肾癌的鉴别诊断有困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急诊腹部创伤患者B超与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5年8月门诊收治的46例腹部创伤患者,入院后均分别行常规B超和CT手段进行初步诊断,以手术及病理观察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参照对比分析两种影像手段的诊断效果。结果手术病理结果显示腹内脏器损伤患者比重占93.48%;B超、CT腹内脏器损伤正确诊断率分别为脾损伤(86.36%vs95.45%)、肝损伤(90.00%vs80.00%)、肾脏损伤(1 0 0.0 0%v s 8 0.0 0%)、胰腺损伤(60.00%vs80.00%)、小肠和十二指肠损伤(66.67%vs100.00%)、腹膜损伤(60.00%vs80.00%),B超、CT扫描上述脏器损伤诊断准确率相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B超、CT均是临床诊断腹部创伤患者腹内脏器损伤的有效影像手段,且具有无创简单快捷等优点,可为指导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闭合性肾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46例闭合性肾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行B超、CT、IVU检查分别是42例(91.3%),18例(39.1%)和3例(6.5%);保守治疗35例(76.1%),手术治疗11例(23.9%),其中保肾手术8例(72.7%);治愈45例(97.8%);死亡1例(2.2%)。结论B超和CT检查可诊断并评估肾损伤程度,有利于制订合理保肾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结核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膀胱刺激征和血尿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尿查抗酸杆菌、PCR-TB-DNA、PPD-IgG检查阳性率分别为39.1%、49.1%和64.2%;IVU、B超、CT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70%、29.5%和78.5%.接受药物治疗的病例(占47.1%)均获痊愈,随访15~20个月,62例手术治疗均获痊愈,随访1~5年.结论:联合运用多项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可以明显提高诊断肾结核的敏感性,药物治疗肾结核效果满意,肾结核肾切除应尽可能切除同侧输尿管.  相似文献   

15.
分析63例闭合性肾损伤,并将IVU、B超及CT三者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T的诊断价值优于B超,IVU最差。认为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对治疗肾损伤性出血是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闭合性肾脏损伤的治疗体会,以期达到尽可能保留肾脏或肾单位,减少肾切除率,提高肾脏损伤的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3-09~2009-04间收治68例闭合性肾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2例(76%),女性14例(24%),年龄8~66岁,平均36.4岁。综合应用B超、IVU、CT等诊断为闭合性肾损伤。结果:本组68例患者,保守治疗40例(59%),手术治疗28例(41%),其中肾切除16例,肾部分切除4例,肾修补术8例。本组死亡2例(3%),死于严重的复合伤与休克。66例治愈出院。19例(28%)随访1~6 a,肾性高血压2例,肾萎缩3例。肾功能均正常。结论:对于闭合性肾脏损伤的患者,首先要正确评估伤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大多数可获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陈志明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9):3338-334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输尿管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输尿管梗阻病例(其中输尿管结石19例,炎性狭窄10例,输尿管肿瘤8例,其他先天性异常5例)进行16层螺旋CT检查,并与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结果对照。结果16层螺旋CT能清楚显示输尿管梗阻病变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定位诊断正确率100%,定性诊断正确率为97.6%,明显优于B超检查(74.3%和60.0%)和IVU检查(67.7%和61.3%)。结论16层螺旋CT对输尿管梗阻的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高,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的诊治方法,进一步提高其疗效。方法 对145例肾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诊断以B超,CT为主。行肾癌根治性切除125例,其中20例因肾脏肿瘤较大或有肺转移先行肾动脉栓塞术。5例同时行下腔静脉切开取栓术,手术探查3例。病理结果:透明细胞癌104例(71.7%),颗粒细胞癌18例(12.4%),乳头状肾癌5例,混合型癌18例(12.4%)。135例(93.9%)获得随访。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0.2%(51/70)、56.2%(18/32),27.2%(3/11)。结论 B超和CT检查是目前诊断肾癌的重要手段,根治性肾癌切除术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