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手术切口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术后视力及角膜曲率的变化规律,并评价手术效果。方法将681例白内障患者随即分为A组B组,A组行6mm反眉式巩膜隧道切口,B组为12mm长角膜缘大切口。测量术前术后一周一月三月的角膜曲率及术后一天一周一月的视力。结果术后平均角膜曲率及裸眼视力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别。结论以6mm反眉式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术后早期可获得良好而稳定的裸眼视力,而且手术费用低廉,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切口白内障手术后的效果。方法 分别对连续白内障病例82眼行5.5mm巩膜隧道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小切口组)及74眼行10mm~11mm角膜缘切口的ECCE并植入IOL(大切口组)。比较二者之间术后视力,术后散光及术中并发症等临床效果。结果 小切口组术后视力明显优于大切口组且术后散光也明显低于大切口组(P<0.05)。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可减少手术源性角膜散光,能早期有效提高裸眼视力。  相似文献   

3.
周振平  付新元  唐靖 《农垦医学》2006,28(4):282-283
目的:探讨小切口治疗白内障的手术方法.减少白内障术后的散光,提高白内障手术复明效果,降低自内障手术费用。方法:总结2005年8月-2006年3月收治的150例白内障患者,在巩膜隧道内行手法碎核的小切口ECCE。结粜:手术费用较缝线的方法低,术后散光低,视力恢复快,效果显著。结论:巩膜隧道内碎核法在小切口ECCE中的应用,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更加适合在大规模手术治疗白内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7 mm巩膜切口晶状体囊外摘除术和3.5 mm巩膜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术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22例行7 mm巩膜切口晶状体囊外摘除术者作为7 mm-ECCE组,28例行3.5 mm巩膜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术者作为3.5 mm-Phaco组,比较两组术后角膜散光程度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始比较7 mm-ECCE组和3.5mm-Phaco组手术引发的角膜散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缺少超声乳化装备的条件下进行7 mm巩膜切口晶状体囊外摘除术对于过熟期高龄白内障患者是一种优越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透明角膜与角巩膜隧道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PMMA晶体植入术后手术源性散光(surgicallyinducedastigmatism,SIA)度数及其变化规律,并评价其手术效果.方法在上方角膜缘或透明角膜缘处作5.0mm梯形隧道切口,将566例(566只眼)白内障分成A、B两组,行超声乳化吸除并植入人工晶体,测量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角膜曲率,计算SIA度数及其方向,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的平均SIA度数及结果.结果平均SIA度数和裸眼视力,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并发症B组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以5.0mm角膜隧道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SIA度数小且稳定,早期可获得良好而稳定的裸眼视力;而透明角膜切口手术便捷,术后1个月散光与角巩膜切口基本相似且稳定,可获得与角膜隧道切口几乎同样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巩膜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对88例白内障患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采取不同方法处理晶体核。并与同期41例超声乳化手术组比较。结果:术后1周两组视力及角膜散光存在显性差异,术后3个月两组无显性差异,且此术式并发症少。结论:巩膜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投资少,手术费用低,易掌握,远期效果好,便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直线型巩膜隧道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与常规角膜缘大切口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效果。方法160例(194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8例(88眼)和对照组82例(106眼),分别行7mm直线型巩膜隧道小切口与常规角膜缘大切口摘除白内障,比较两组术后视力和散光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术后1周和术后3个月观察组视力恢复快,散光少。结论直线型巩膜隧道小切口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散光少,视力恢复快,不需要昂贵设备,便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 (ECCE)术并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0 2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 (12 0只眼 ) ,在上方角膜缘后 1.5~ 2mm处切口做长约 4mm巩膜隧道 ,行ECCE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 1d、1周、1个月和 3个月裸眼视力≥ 0 .5者分别占 70 .2 % ,88.5 % ,89.5 %和 90 .2 %。术后 1周、1个月和 3个月平均角膜散光与术前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术后角膜水肿和前房炎性反应轻微 ,瞳孔形态保持良好。结论 :该手术疗效满意 ,术后恢复快 ,可稳定眼屈光状态及视力。  相似文献   

9.
凌宇  付鹏 《华夏医学》2013,26(1):31-36
目的:探讨透明角膜切口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角膜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的325例(384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200例(238眼),B组125例(146眼),A组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B组行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通过分析比较两种不同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后不同时间点泪膜功能、角膜散光、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从而探讨这两种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角膜的影响。结果:①两组患者术后早期泪膜功能均降低,部分患者有较明显的干眼症状,术后3d、1周、2周泪膜破裂时间(BUT)均较术前明显缩短(P<0.05),且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BUT与术前比较和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术后3d、1周、2周、1个月和3个月术眼散光度数均较术前增加,其中术后3d、1周、2周、1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A、B两组进行组间比较发现A组患者的散光度较B组大,差异显著(P<0.05)。术后3个月与术前相比及两组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术后3d、1周和2周术眼中央区和切口附近角膜厚度较术前均增加,且A组切口附近角膜厚度较B组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和3个月术眼中央区和切口附近角膜厚度较术前及A、B两组间差异均不明显(P>0.05)。④两组患者术后3d、1周和2周术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边形细胞百分率较术前有较明显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B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和六边形细胞百分率逐渐增加,到术后1个月时基本上升到正常水平。两组进行组间比较发现B组较A组下降程度更大,恢复的速度稍慢。结论: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与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相比,具有对泪膜功能、角膜散光、角膜厚度、角膜内皮影响小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更值得推广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切口方式。  相似文献   

10.
温利辉 《华夏医学》2001,14(6):908-909
手术切口是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进入前房完成眼球内各项手术步骤的通道 ,为了探讨手术切口长度对人工晶体术后散光的影响 ,笔者自 1998年 6月至 2 0 0 0年 1月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中的反眉弓隧道切口对照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大切口对角膜散光情况进行了 6个月动态观察 ,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全部受试对象为我院收治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 87例 10 8眼 ,术前视力为手动 /眼前 - 0 .6 ,术前散光 <2 D。按均衡原则分 2组 ,每组 5 4眼 , 组为 6 mm反眉弓巩膜隧道式切口 , 组为 12 mm角膜缘切口组 ,2组患者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位置切口对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选取杞县人民医院2014年4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白内障74例共134眼,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37例(67眼)。A组于上方巩膜隧道做切口;B组于颞侧透明角膜做切口;均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裸眼视力变化及角膜散光改善情况。结果术后1周A、B组视力均较术前提高,且于术后1个月趋于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术后1周、1个月A、B组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不同时刻两组角膜散光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即刻角膜散光度较术前升高,术后1周呈降低趋势,于术后1个月趋于稳定,且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视力,并改善其角膜散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分析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中切口分别位于颞上方、鼻上方及正上方时手术源性散光情况.方法 按随机原则将100例(105只眼)6 mm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硬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分为3组,每组35只眼,A组采用颞上方切口;B组采用鼻上方切口;C组采用正上方切口.随访各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角膜散光度及轴位,矢量分析法计算并比对分析手术源性散光情况.结果 手术源性散光轴向分析术后各阶段C组产生的全部为逆规性散光,对比A、B组有统计学差异;A、B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A组各阶段手术源性散光度数较B组、C组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上方手术切口全部产生逆规性手术源性散光,颞上方及鼻上方切口产生的散光以顺规性较多.颞上方切口产生的手术源性散光度数最小.  相似文献   

13.
不同位置切口对小切口白内障术后散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手术中不同切口位置对术后散光的影响。方法:选择术前散光≥75°的白内障78例(92眼)分为两大组,其中根据术前角膜地形图:A组为顺规性散光组,作上方巩膜隧道切口;B组为逆规性散光组,作颞侧透明角膜切口,分别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加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3天,1、3月、6月的角膜平均散光和裸眼视力情况。结果:两大组在术后不同时间内角膜散光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视力情况相似。术后1月散光基本稳定,裸眼视力>0.5比例最高。结论:结合患者术前散光轴选择适当的切口位置可以有效控制术后散光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切口对白内障手术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3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96例(108眼),随机将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54眼.A组患者实施颞侧巩膜隧道切口,B组患者实施上方巩膜隧道切口.对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度以及角膜内皮细胞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施上方巩膜隧道切口的患者术后角膜散光度明显提高,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均明显降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上方巩膜隧道切口手术,对于提高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角巩膜缘切口超声乳化术对老年白内障患者的疗效,分析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方法 回顾性选取三门峡市中医院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并接受手术治疗的192例老年白内障患者,根据手术切口位置分为角巩膜缘切口组(A组,102例)与角膜切口组(B组,90例)。记录患者切口恢复相关指标,对比手术前后裸眼视力和散光度,分析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A组患者角膜切口修复时间和上皮修复时间短于B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逐渐降低,散光度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时间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A组裸眼视力值与散光度均低于B组(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并发症,A组出现4例(5眼)角膜水肿,3例(3眼)眼干燥症,B组出现3例(3眼)角膜水肿,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角膜切口相比,角巩膜缘切口超声乳化手术可以加快切口部位愈合,更快改善老年白内障患者的裸眼视力和散光情况,提高患者术后康复速度。  相似文献   

16.
李强  孙力  徐俊辉 《广东医学》2012,33(2):228-229
目的评价梯形巩膜隧道切口技术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50例硬核白内障采用梯形巩膜隧道切口技术进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患者的手术外切口弦长均小于5.5 mm,术后1周矫正视力>0.5者125眼(88.3%);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5者138眼(92.0%),平均散光度为(0.89±0.53)D。术中少见并发症,术后并发症轻微。结论梯形巩膜隧道切口技术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3种不同方式的切口在白内障囊外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并评价角膜切口的安全性。方法:将95例(108只眼)白内障患者,分别以角膜切口(A)、巩角膜切口(B)、巩膜隧道切口(C)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记录术后视力及并发症,测量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角膜屈率,以B组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角膜散光术后1周、1个月A组高于B组(P<O.05),术后3个月A、B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O.05);术后各随访时间C组明显小于B组(P<0.05)。术后1个月矫正视力C组较好,A组较差。A、B组术后并发症有所不同,A组后弹力层撕脱发生率高于B组(P<0.05);C组并发症较少。结论:角膜切口是可行的,但安全性及疗效不如后两种,对有条件者推荐采用巩膜隧道切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切口对白内障手术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96例(108眼),随机将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54眼。A组患者实施颞侧巩膜隧道切口,B组患者实施上方巩膜隧道切口。对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度以及角膜内皮细胞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上方巩膜隧道切口的患者术后角膜散光度明显提高,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均明显降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上方巩膜隧道切口手术,对于提高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巩膜隧道式切口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及视力的影响。方法 :对 33眼采用巩膜隧道式切口行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30眼采用角膜缘阶梯状切口行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比较术后角膜散光及视力的变化。结果 :巩膜隧道式切口术后 5 d平均角膜散光 ( 3.1 5± 1 .5 4 ) D,术后 3个月 ( 1 .1 9± 0 .4 8) D;对照组为 ( 5 .1 2± 2 .1 3) D和 ( 3.2 5± 1 .5 8) 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术后 5 d裸眼视力≥ 0 .5者 2 6眼 ,占 78.8% ;对照组 1 0眼 ,占 33.3%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结论 :巩膜隧道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视力好、散光小 ,是一种经济、有效的白内障复明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巩膜隧道小切口手法挽核治疗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38只眼白内障行巩膜隧道小切口手法挽核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与45只眼行常规大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患者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小切口手术组术后视力恢复明显优于大切口组,无严重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目前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是一个重大进展,但我们认为熟练的操作技术、精细手术、巩膜隧道小切口手法挽核亦可达到同样的手术效果,在基层医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