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前导蛋白酶(leader protease,Lpro)是FMDV基因组编码具有酶学活性的病毒产物之一。其可被2个串联的翻译起始密码子进行翻译表达,且以第2个翻译起始密码子进行翻译起始的产物居多。Lpro含有球状区域,碳端有一柔性杆状结构,其执行蛋白酶生物学功能的活性集团的氨基酸序列可能是第144位的Lys、148位的His和163位的Asp。保守区氨基酸残基在维持蛋白的空间结构和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此种蛋白酶的C端编码序列区中的同义密码子使用模式在病毒蛋白的翻译过程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Lpro能够剪切病毒编码的多聚蛋白,且使能宿主细胞中特定的蛋白质降解,是FMDV的重要毒力因子。Lpro通过抑制干扰素(IFN)的分泌降低免疫监视系统对FMDV的监视能力,从而逃避感染动物对FMDV侵染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2.
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属于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1 2],为单链正股RNA[3]。T racey认为3C蛋白酶具有病毒加工、宿主蛋白裂解的作用[4]。H ata认为在感染FMDV的宿主细胞内翻译的一条多肽链,11个蛋白酶裂解位点中,9个位点由3C蛋白酶完成裂解过程[5]。目前,对同  相似文献   

3.
口蹄疫病毒P1结构蛋白和3A非结构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蹄疫病毒(FMDV)P1基因所编码的结构蛋白是FMDV衣壳的主要蛋白,是其主要抗原位点所在的区域,决定着FMDV的抗原性,3A非结构蛋白能与宿主细胞结合,其特征性变化与病毒的表型变化密切相关,影响着宿主嗜性和致病力,P1和3A基因都是FMDV研究的热点。论文综述了FMDV P1和3A基因及其所编码蛋白的结构、抗原特性及其生物学功能的研究现状,为后续FMDV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FMDV)编码的前导蛋白,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蛋白酶,而且对于病毒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毒力因子,其能够作用于宿主细胞的特异性蛋白,抵抗宿主细胞所产生的抗病毒效应。本文章简述了口蹄疫病毒前导蛋白酶的基本特性,例如前导蛋白的基因结构与病毒复制的关系,前导蛋白酶活性的具体特点,以及前导蛋白影响病毒毒力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5.
口蹄疫病毒能引起牛、羊等偶蹄动物发生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口蹄疲,该病常常影响着全球畜牧业的发展.FMDV是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的成员,口蹄疫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病毒基因组全长约8.5 kb,基因组分为5'非编码区、3'非编码区和一个开放阅读框(ORF).基因组的中部是一大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一多聚蛋白,多聚蛋白在翻译的同时,经二级裂解后,形成3种病毒结构蛋白(VP0,VP3和VP1)和8种非结构蛋白(L,2A,2B,2C,3A,3B,3C和3D).其中3C全长639 bp,编码213个氨基酸.3C蛋白酶是小RNA病毒的共同裂解酶,在多聚蛋白成熟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且在抗病毒药物打靶方面具有一定研究价值.因此,对3C蛋白酶的结构及功能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口蹄疫病毒(FMDV)3C蛋白酶(3Cpro)能够通过切割翻译起始因子4G(eIF4G)抑制宿主蛋白合成,而宿主多聚胞嘧啶结合蛋白2(PCBP2)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参与蛋白质合成。本研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在FMDV感染BHK-21细胞中PCBP2蛋白水平显著降低。为鉴定FMDV 3Cpro是否具有切割PCBP2蛋白的功能,本研究采用免疫共沉淀试验和激光共聚焦检测显示,FMDV 3Cpro和PCBP2在细胞内存在相互作用,并且共定位于细胞质中。进一步研究显示,FMDV 3Cpro能够切割PCBP2,而且具有剂量依赖性。此外,FMDV 3Cpro活性位点突变(H46Y)试验结果表明,FMDV 3Cpro的蛋白酶活性是切割蛋白PCBP2所必需的。FMDV 3Cpro切割PCBP2靶位点序列的鉴定及FMDV 3Cpro切割PCBP2的生物学意义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是引发猪、牛、羊等偶蹄类动物水泡病的病原。FMDV为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成员,基因组包含1个长的开放阅读框,其编码的多聚蛋白前体经过一系列切割和加工最终形成4种结构蛋白和10种非结构蛋白。FMDV感染宿主能够引发显著的免疫抑制。FMDV对天然免疫应答的抑制是早期感染过程中病毒能够快速复制的一个重要原因,而FMDV的多个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已被证实参与了对天然免疫信号通路活化的抑制。FMDV蛋白水解酶Lpro和3Cpro是最早被发现的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病毒蛋白。近年来,随着FMDV的其他蛋白也被发现具有免疫抑制功能,一些新的免疫抑制和免疫逃逸机制不断被解析。本文对目前已报道的FMDV蛋白抑制天然免疫应答的机制进行综述,希望为FMDV致病机制的进一步阐明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口蹄疫基因工程疫苗的改造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A型口蹄疫病毒(FMDV)AV88(L)和XJ99株的P12X基因和AV88(L)3C基因的阳性克隆质粒为模板,用PCR扩增各基因片段,酶切后分步定向亚克隆至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BABE-puro上经PCR、酶切鉴定及测序。结果表明,获得了2个含不同RGD基序的A型FMDV衣壳蛋白和蛋白酶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BABE-AV88(L)P1 2X3C和pBABE-XJ99 P1 2X3C,为研究安全、高效、低成本的FMDV空衣壳亚单位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FMDV)感染引起偶蹄动物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严重危害我国及世界畜牧业发展。为突破宿主免疫应答,FMDV通过自身编码的多种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拮抗宿主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以达到免疫逃逸的目的。FMDV结构蛋白VP1是一种具有结合宿主细胞、诱导体液免疫应答和引起细胞凋亡的多功能蛋白。宿主肿瘤进行性位点2(TPL2)是一种重要的宿主免疫调节蛋白,可以调控宿主干扰素和细胞因子的产生,在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感染偶蹄兽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FMDV有7个血清型,加之病毒传播迅速,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发展。FMDV为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的唯一成员,其基因组编码4种结构蛋白和10种非结构蛋白。FMDV感染宿主后利用自身蛋白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来影响宿主天然免疫应答,从而有利于FMDV复制的微环境。这些策略包括FMDV参与细胞自噬、内质网应激和应激颗粒形成的细胞过程,破坏多种宿主蛋白的功能,如劫持、裂解宿主蛋白或干扰宿主蛋白的表达、去除宿主蛋白的泛素化以及抑制宿主蛋白的磷酸化。这些逃避天然免疫的策略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基于现有的研究结果,作者总结了近几年FMDV蛋白在抑制宿主天然免疫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FMDV的研究与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传染性动物疫病.口蹄疫病毒有多种机制对抗宿主的先天性免疫应答,在这个过程中病毒的前导蛋白酶(Lpro)发挥了关键作用.Lpro可切断宿主细胞帽子依赖性的蛋白翻译,抑制干扰素蛋白的合成;Lpro通过破坏核转录因子-κB (NF-κB)的完整性或减少干扰素调节因子3/7(IRF3/7)的表达,从而抑制IFN mRNA的产生;Lpro还会参与维甲酸诱导基因Ⅰ(RIG-Ⅰ)、TANK结合激酶1(TBK1)、TNF受体相关因子3(TRAF3)和TRAF6的去泛素化,从而影响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的活化.  相似文献   

12.
鉴于现有疫苗和抗病毒药物在治疗口蹄疫方面存在的局限性,寻找新型抗病毒策略势在必行,而RNA干扰正是一种有益的尝试。RNA干扰通过沉默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基因表达,可有效的阻断口蹄疫病毒在宿主体内的复制。论文以口蹄疫病毒引起宿主细胞病变、RNA干扰的机制及RNA干扰抑制FMDV在宿主细胞内复制为内容,探讨如何更加有效地防控口蹄疫。  相似文献   

13.
Foot-and-mouth disease (FMD) is an acute, hot, and highly contagious infectious disease caused by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FMDV) infection of cloven-hoofed animals. FMDV has seven serotypes and it spreads rapidly,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FMDV is the prototype member of the Aphthovirus genus within the Picornaviridae family, and its genome encodes 4 structural proteins and 10 non-structural proteins. After infecting the host, FMDV uses its proteins to affect the host innate immune response through a variety of pathways and methods,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microenvironment of FMDV replication. These strategies include FMDV involvement in autophagy,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and stress granule formation of cellular processes, subverting the functions of various host proteins, such as hijacking, cleaving host proteins or interfering with the expression of host proteins, removing ubiquitin from host proteins, and inhibiting the phosphorylation of host proteins, which are also the focus of current research. Based on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we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FMDV protein in suppressing the innate immunity of host in recent years, intending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and prevention of FMDV.  相似文献   

14.
BHK21 (clone 13S) cells of high (BHK-SH) and low (BHK-SL) passage number were infected with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FMDV) subtypes A24, A25 and C3. While the amount of virus specific RNA produced in BHK-SH cells was 25% of that in BHK-SL cells and the virion production was 27% (C3) to 53% (A24) lower, the synthesis of viral proteins was comparable, associated with an accumulation of procapsids in BHK-SH cell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changes in viral infection pattern with increasing BHK21 cell passage number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FMDV vaccine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5.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主要侵袭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口蹄疫病毒为微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成员,存在7个不同血清型,病毒VP1蛋白抗原性差异是病毒血清型划分依据,而其编码基因(1D)核苷酸序列差异是同型病毒拓扑型(Topotype)或基因型鉴别依据。采用O/A/C/Asia-1多重RT-PCR技术,对2006年自云南边境地区采集的120份动物组织样品,进行口蹄疫病原监测,检出O型口蹄疫病毒阳性样品15份。对阳性样品中病毒VP1基因全序列进行扩增、纯化后,克隆至pMD18-T载体测序,并与已知代表性毒株进行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发现:云南边境O型口蹄疫病毒阳性样品VP1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介于77.3%~98.7%,可划分为3个不同的拓扑型或基因型:中东-南亚型(ME-SA)或泛亚型(PAN-Asia)、古典中国型(Cathay)、东南亚型(SEA)。部分样品VP1蛋白表位43位、154位关键性氨基酸位点存在变异。  相似文献   

16.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 FMD)是发生于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疫病,曾多次在世界范围内暴发流行。FMD致病原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FMDV)于感染后利用多种策略操纵宿主免疫机制和逃避抗病毒反应,以利于其感染复制。现对最近几年来影响调控FMDV感染与复制的多种因素从不同角度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旨在探究宿主蛋白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0(programmed cell death factor 10,PDCD10)通过抑制Ⅰ型干扰素表达进而促进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的复制。首先,本研究验证了过表达和沉默PDCD10对FMDV复制的影响,接着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探究PDCD10对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活化的影响,最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探究PDCD10对Ⅰ型干扰素通路下游刺激基因(IFN-stimulated genes,ISGs)转录的影响。结果表明,过表达PDCD10显著促进FMDV的复制,沉默PDCD10显著抑制FMDV的复制。与对照相比,过表达PDCD10后感染仙台病毒(Sendai virus,SeV)的细胞培养液上清液显著促进FMDV复制,进一步,PDCD10显著抑制SeV诱导的IFN-β启动子以及NF-κB的激活且呈剂量依赖性,并且PDCD10负调控Ⅰ型干扰素通路信号分子转录,最后还发现PDCD10负调控Ⅰ型干扰素下游ISGs转录。本研究结果为深入探究PDCD10在抗病毒天然免疫中的作用积累了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