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液晶纤维     
王煦怡  覃俊  何勇 《国际纺织导报》2010,38(10):8-8,10-12
液晶高分子是在一定条件下能以液晶相态存在的高分子,它兼有液晶和高分子两类物质的特性。根据液晶形成的条件,可分为溶致液晶高分子和热致液晶高分子两大类。溶致液晶高分子已有不少种类开发成高性能纤维。对现有液晶纤维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对中国液晶纤维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DSC、TOT、WAXD等方法对合成的全芳族热致液晶共聚酯的液晶相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聚酯具有向列型热致液晶性、低熔点和宽液晶相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热致性液晶聚合物的纺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引言 液晶聚合物包括溶致性液晶和热致性液晶两种类型。热致性液晶聚合物的先驱性研究是由 Carborundum公司的Economy、Eastman  相似文献   

4.
针对热致液晶聚芳酯(TLCPAR)初生纤维结构不稳定、强度不高的问题,对其进行热处理以提高纤维分子质量,进而提高纤维的强度。将处于松弛状态的TLCPAR纤维置于热处理箱中,在不同的热处理温度和时间下进行热处理。借助广角X射线衍射仪、纱线强伸度仪测试与分析纤维的结晶度、晶粒尺寸、晶区取向以及纤维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热处理后TLCPAR纤维的(110)晶面和(211)晶面的晶粒尺寸显著增加,230 ℃热处理48 h后纤维的结晶度增加了37.1%,取向度仅下降2%,说明TLCPAR纤维中大分子链的堆砌更有序、更紧密;热处理后结构变化使TLCPAR纤维断裂强度增加了86.8%,弹性模量增加了20.9%。  相似文献   

5.
6.
沈德兴  黄彬 《纺织学报》1990,11(1):19-22
本文首次报道了芳纶Ⅱ-4型纤维一步法成形的新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张力销后,纤维的模量可提高30~50,且纤维的强度也略有提高,优于以往采用的张力热处理的方法。施加张力销后,使纺丝张力增加,从而改善了纤维力学性能,并存在一个最佳位置。该位置随分子量的大小及纺丝速度而变。此外,随纺丝速度增加及聚合物分子量增大,也可以提高纤维的模量,这些都是具有很高实用价值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8.
以国外资料为主,综述了热致液晶聚酯的熔体纺丝工艺及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给出了含有Vectra复合纤维的热处理条件与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9.
蜘蛛丝蛋白的生物技术生产及其纤维的成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蛋白质作为结构和功能材料——生命的基本元素  原纤蛋白 ,可能指那些生活在热带的一些大蜘蛛的丝或是桑蚕 Bombyx mori的丝 ,它具有迄今为止合成材料所不具备的特殊的性能和形状。尤为特别的是 ,特殊的蜘蛛丝的不到 1 0μm的完好单丝不仅具有大的能量损耗能力 ,而且具有较高的干、湿模量。除此之外 ,还可以观察到这些丝在干、湿态下同时具有高拉伸强度和高延伸度。这些生物结构材料几乎完全由蛋白质组成 ,它们具有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和可回收性。众所周知 ,蛋白质具有多种使用价值 ,不但用作功能材料 (如酶 ,免疫体系中的传感器…  相似文献   

10.
刘敏 《国外丝绸》2002,(3):27-35
尽管蜘蛛丝的纺丝过程与周围温度和压力有密切联系,在以水为溶剂时,它仍显示出优异的机械性能。蜘蛛通过适当地控制主要蛋白质组成的组合和结晶实现了良好的纤维加工性能,同时通过增加辅助复合物形成了一种具有明确的分级结构的复合材料。因为这种“纺丝液”是一种液状晶体,蜘蛛可以使用最小的力将  相似文献   

11.
香米香气成分在香米中存在形式及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碱解、酶解和透析法等手段,分析了香米中香气成分存在的形态,确定了香气成分在精米中存在的位置,初步探索了米饭香气的来源,并为日后研制大米增香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前体物含量对杂环胺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牛、猪、羊、鸡、鸭和鹅肉分别在200℃下煎烤10 min,分析其原料肉中前体物的含量与加工肉制品中杂环胺的形成量,以探讨不同动物原料肉中杂环胺的形成量及原料肉中前体物的含量对杂环胺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原料肉中前体物含量差异较大,肌酸与葡萄糖的摩尔浓度比在0.89~9.84之间。加工肉制品中共检测出10种杂环胺,其中9H-吡啶并[3,4-b]吲哚(Norharman)与1-甲基-9H-吡啶并[3,4-b]吲哚(Harman)在加工肉品中含量最高,分别在10.90~24.16 ng/g与4.64~14.04 ng/g之间。而2-氨基-3,8-二甲基咪唑并[4,5-f]喹喔啉(MeIQx)在牛肉中形成量较高,达3.55 ng/g,2-氨基-1-甲基-6-苯基-咪唑并[4,5-b]吡啶(PhIP)在禽肉中易于产生,其中鸡肉中含量最高,达15.26 ng/g。PhIP与肌酸和葡萄糖的摩尔浓度比存在相关性(P<0.05),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高,PhIP的形成量减少。  相似文献   

13.
畜禽产品加工过程中容易形成致癌性、致突变性的杂环胺. IQ型杂环胺通过非酶褐变形成,即包含肌酸、氨基酸、糖的美拉德反应;氨基咔啉主要是通过氨基酸和蛋白质在高于300℃的温度下热解产生. 研究表明,随着加工温度的升高和加工时间的延长,杂环胺含量显著上升. 一些天然植物提取物以及抗氧化剂对杂环胺的形成有一定抑制作用. 介绍了杂环胺的结构、分类、含量、影响因素等,重点对杂环胺的形成机制及抑制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杂环胺是一类极易在烧烤类肉制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物质,过量摄入具有致癌或致突变风险。本文综述了肉制品加工过程中杂环胺类物质(包括氨基-咪唑-氮杂芳烃和氨基-咔啉类)的形成机制;分析了影响肉制品加工过程中杂环胺类物质形成因素,包括加工条件(温度与时间)、烹饪方法、前体物质含量和原料肉中水分含量;重点综述了杂环胺类物质的控制技术,如改善加工方式(微波加热预处理、包裹隔热食品辅料、酒类腌制)、添加外源抑制物如植物性天然抗氧化物(香辛料、茶叶提取物、果蔬及果蔬提取物)、保水性物质(纤维素、壳聚糖、淀粉)等,为加工肉制品中杂环胺的控制技术研发与应用提供理论指导与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多环芳烃是一类对环境和食品极具危害的污染物。早期对环境中多环芳烃的检测、安全评价、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污染及产生的机理和控制方法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本文重点对多环芳烃形成的化学机制及食品加工过程中多环芳烃的产生机制进行综述,并对研究现状进行简要总结,以期为食品中多环芳烃控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汉麻纤维的性能,针对汉麻纤维整齐度差,可纺性不好的困难,采用紧密纺工艺流程,从投料控制混纺比、汉麻纤维及微孔聚酯涤纶的预处理、以及生产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方面阐述了纺制汉麻/微孔聚酯35/6516.4texK紧密纱的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7.
熟肉制品中杂环胺的形成与抑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杂环胺是熟肉制品中最常见的危害物,其种类繁多,形成途径复杂,抑制机制也不尽相同。本文介绍了2 类杂环胺的结构,主要阐述喹啉和喹喔啉类、2-氨基-1-甲基-6-苯基咪唑[4,5-b]吡啶、β-咔啉类(1-甲基-9H-吡啶[4,3-b]吲哚(1-methyl-9H-pyrido[4,3-b]indole,harman)、9H-吡啶[4,3-b]吲哚(9H-pyrido[4,3-b]indole,norharman))以及结合态杂环胺的形成途径,归纳减少杂环胺形成的措施及机理(控制加工条件和前体物、添加外源物质清除自由基和中间体、抑制美拉德反应等),并对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概括。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三角形涤纶纤维、阳离子涤纶纤维和粘胶纤维开发了涤粘混纺多彩闪色纱。介绍了原料的选配、纺纱工艺流程、各工序的主要工艺参数选择和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梳理细特涤纤棉结增加的原因 ,并通过 2套配套针布的试验 ,说明了针布配套使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煎炸是最常用的烹调方法之一。肉类食品在煎炸过程中能产生杂环胺、多环芳香烃等强致癌物,对人体健康存在极大的危害。本文就影响煎炸肉制品中杂环胺及多环芳香烃化合物形成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