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育种有着诱变频率高、突变性状多及破坏性小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多种作物诱发突变育种。本研究利用不同浓度的EMS对不同品种的萝卜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后,发现EMS对萝卜的种子发芽率、萝卜苗根部长度及田间性状等指标上的诱变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EMS浓度(0.2%~2%)的增加,种子发芽率急剧降低且萝b苗期根长明显变短,整体呈显著的抑制生长作用。不同品种间对EMS的敏感度依次顺序为短叶-13〉夏抗40〉春白11-58〉双红一号。以半致死浓度为EMS浓度选择标准,确定了EMS处理不同品种萝卜间的适宜浓度为0.4%~0.6%。通过田间性状调查发现0.5%EMS处理短叶13萝卜种子下播大田后,相比对照处理品种表现子叶卷曲及撕裂、真叶增厚及黄化等情况,进一步表明EMS对短叶13萝卜存在的诱变效应。本研究确定了化学诱变剂EMS对萝卜诱变的半致死剂量,初步确认EMS对萝卜早期生长发育性状的诱变效应,将为后期的萝卜诱变育种研究提供研究材料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青头萝卜市场接受度高,本研究通过传统品种形态学比较及分子标记检测等方法比较了不同地方优良青头萝卜品种。形态学及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表明:潍县青萝卜、黄州萝卜和苹果味青头萝卜在植物学形状与其他品种有明显差异,南乡萝卜糠心程度较早;SSR分子标记检测下,潍县青萝卜、武青萝卜和苹果味青头萝卜与其他品类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修文县春播萝卜引种试验及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哲健  刘娟 《中国农业气象》2007,28(2):187-189,194
利用修文县2003-2005年不同品种春萝卜的分期播种试验资料,分析筛选出耐抽薹、冬性强、商品性好、适宜春季播种的萝卜品种,同时确定出当地能够优质、高产和早上市的适宜播期,为春播萝卜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草除灵作用的生理机制及其胁迫下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的耐性差异机制,以浙大619、浙大622为试验材料,对苗期油菜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草除灵,采用生理生化分析方法、叶绿素荧光技术和超显微技术,探究草除灵对甘蓝型油菜苗期生理生化特性以及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2.5 g·L~(-1))的草除灵对2个油菜品种的生长无显著影响,当草除灵浓度大于5.0 g·L~(-1)时,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油菜生长受抑制的程度逐渐增加,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值显著下降,抗氧化酶系统的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加剧,活性氧积累增多,叶绿体、线粒体等叶肉细胞超微结构受损,且浙大619的抗草除灵胁迫能力高于较敏感品种浙大622。因此,本研究明确了草除灵对甘蓝型油菜安全性的影响,这对该除草剂的田间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水稻主要农艺性状和抗倒性的基因型差异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水稻主要农艺性状对其抗倒性的影响,以黄淮稻区最新育成的28个品种为试验材料,按株高进行系统聚类,分析不同株高类型水稻主要农艺性状、茎秆特征和倒伏指数的基因型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28个水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存在极显著基因型差异,株高、穗长、穗鲜重和籽粒产量变异系数分别为11.8%、12.2%、24.4%和9.9%;聚类后不同类群品种穗长、穗鲜重和籽粒产量均随株高增高而增加。所有参试品种倒3、倒4和倒5节位叶鞘长度、节间长度、节间鲜重和倒伏指数等性状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基因型差异,变异系数介于8.8%~40.4%之间,且聚类后不同类群品种对应性状参数均随着株高的增高而增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水稻株高、穗长、穗鲜重及籽粒产量均与基部节间倒伏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线性正相关,相关度依次为株高穗长穗鲜重籽粒产量。说明不同品种水稻主要农艺性状及其茎秆特征存在极显著基因型差异,而这种差异对倒伏指数产生显著影响,其中株高、穗长和穗鲜重影响较大,而产量影响较小。综上,水稻育种过程中可以适当降低株高、减小穗型,通过增加穗数和改善群体质量来实现丰产性和抗倒性的双提升。本研究初步明确了水稻倒伏的基因型差异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为抗倒伏水稻育种和栽培调控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不同萝卜品种对5种重金属响应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萝卜对土壤中镉(Cd)、砷(As)、铅(Pb)、汞(Hg)和铬(Cr)5种重金属的累积特性,采用温室盆栽试验,通过测定9个不同萝卜品种不同部位的重金属含量,结合重金属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以及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综合评价萝卜对上述5种重金属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萝卜地下部对5种重金属富集能力依次为Cd>Pb>Cr>Hg>As,并较易发生重金属的向上转移,地上部较地下部更易累积重金属;萝卜品种和重金属种类均可显著影响重金属累积,且二者交互作用明显。研究发现春不老是一种高产且重金属低累积的萝卜品种。本研究结果为萝卜安全生产及消费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7.
红谷和长农10号的干种子用60Coγ射线1万、2万、2.5万、3万、4万和5万伦照射。实验结果表明:两个谷子品种在 M1的存活率、苗高和胚根长度随着剂量的增加而下降。染色体畸变率和不育率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在 M2中,长农10号的性状突变与剂量成正相关,突变体的性状稳定快。红谷的性状突变率与剂量关系不显著,突变体的性状不易稳定。在后代的突变体中我们选育出三个品种,比对照增产10—65.5%,现已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应用除草剂氟乐灵处理两叶一心幼苗生长点,进行同源四倍体萝卜种质诱导,对变异植株进行形态、细胞学鉴定和花粉母细胞染色体数目鉴定.结果表明,应用0.2 mmol/L和1.0 mmol/L氟乐灵处理,6个萝卜品种都获得同源四倍体植株,10 mmol/L处理仅在Nau-zhqh得到同源四倍体;其中0.2 mmol/L处理Nau-dy和1.0 mmol/L处理Nau-xbch获得四倍体最高诱导率(40%);四倍体种质与二倍体种质相比,形态性状、气孔大小、保卫细胞内叶绿体数目、花器官大小、花粉粒大小及花粉萌发率都存在显著差异,将形态、气孔鉴定和染色体计数结合可以准确确定变异株的倍性.研究表明利用氟乐灵诱导是进行萝卜同源四倍体种质创新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水稻品种耐盐碱的差异性,选用18个水稻品种(系)进行田间农艺性状耐盐碱鉴定,以不同农艺性状的相对抑制率作为耐盐碱性评价指标,分析产量性状耐盐碱性和其他农艺性状耐盐碱性及其相关关系,筛选出可作为水稻耐盐碱鉴定的指标,建立以产量为主、其他农艺性状为辅的田间耐盐碱鉴定体系。结果表明:盐碱胁迫对水稻的产量、抽穗期、株高、分蘖数、穗长、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农艺性状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品种间耐盐碱性差异显著;盐碱胁迫对水稻不同农艺性状的抑制程度有所不同,对单株平均穗数影响最大,对抽穗期抑制作用最小;通过简单相关分析筛选出株高相对抑制率、分蘖数相对抑制率、穗粒数相对抑制率、千粒重相对抑制率4个与产量相对抑制率显著相关的指标,可作为水稻品种耐盐碱鉴定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谷子品种产量性状和碾磨品质性状的相关性,以150份谷子品种为材料,采用相关分析、通经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7个产量性状(穗长、穗粗、码数、码粒数、单穗重、穗粒重和千粒重)和3个碾磨品质性状(脱壳率、出米率和整精米率)之间的关系,明确影响谷子整精米率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山西谷子品种产量性状和碾磨性状的变异系数为3.74%~38.57%,单穗重变异系数最大,脱壳率变异系数最小。整精米率与脱壳率(r=0.780)、出米率(r=0.796)及穗粗(r=0.218)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长(r=-0.296)和单穗重(r=-0.283)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穗粒重(r=-0.176)和码粒数(r=-0.163)呈显著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穗长、穗粗、单穗重、穗粒重、脱壳率和出米率是决定整精米率的主要因子。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粗、出米率和脱壳率对整精米率产生了直接正向效应,穗长和单穗重对整精米率产生了直接负向效应,穗粒重主要通过单穗重对整精米率产生较大的负向效应。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0个性状可归为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7.897%;其中,第1、第2主成分的贡献率较高(32....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观赏向日葵品种资源表型性状多样性,改良现有观赏品种,筛选出有市场前景的观赏向日葵新品种,对30份观赏向日葵种质资源的11个质量性状和7个数量性状进行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采用系统聚类组间聚合的方法根据欧式距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观赏向日葵种质的表型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质量性状中, 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舌状花颜色(1.408 7),舌状花杂色的分布频率为40.00%。数量性状中,变异系数从大至小依次为舌状花宽、舌状花瓣数、舌状花长、株高、花朵数、SPAD值、分枝长。基于表型性状,在遗传距离为10处将供试的30份种质划分为3个群组,第I群组共包含有12个种质,第II群组共包含14个种质,第III群组有4个种质。  相似文献   

12.
《农业信息探索》2011,(2):25-25
春萝卜―辣椒―丝瓜―青蒜四种四收栽培模式,一年纯收入8800元,技术不复杂,是一种很好的蔬菜复种模式。技术要点如下。春萝卜品种选择选产量高、品质好、耐寒、耐抽薹的优良萝卜品种,如韩国的特新白玉春。整地施肥:选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地块,同时要精细耕作并施足底肥,然后整地作畦。  相似文献   

13.
华南型黄瓜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华南型黄瓜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以69份黄瓜自交系为试材,对其24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19%~73.89%,各性状至少与其他1个性状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相关。选取累积贡献率为73.597%的前7个主成分,其包含的17个农艺性状是黄瓜种质评价的主要指标,其中14份材料综合表现较优(F1.5)。进一步系统聚类,可将黄瓜种质分为4类:第Ⅰ类下胚轴较长,第1雌花节位低,瓜呈短圆筒形、具点状黄色斑纹,可用于早熟品种选育;第Ⅱ类下胚轴和节间短、第1分枝节位低,叶片小,第1雌花节位较低,瓜小、具点状黄色斑纹,综合性状与近缘野生种接近,可用于早熟、稳产、抗逆品种的选育;第Ⅲ类下胚轴和节间长,瓜皮白绿、具点状白色斑纹,可用于白皮品种选育;第Ⅳ类节间长、主蔓粗、第1分枝节位高,叶片大,第1雌花节位高,瓜大、呈长圆筒形、具点状白色斑纹,可用于黄瓜高产育种。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华南型黄瓜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适用于黄瓜优异资源的挖掘及品种选育。本研究结果为华南型黄瓜资源利用和新品种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4个豇豆品种进行品比试验,分析其生物学特性、鲜荚产量、商品性状和抗病性等特征。结果表明,农望新杂二号产量最高,综合性状优良,商品性好,经济效益明显,且抗病性较强、持续采收时间长,适合在锦屏县种植。  相似文献   

15.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地方品种具备了对当地自然生态条件的较强适应性和与之相对应的生产潜力.因此,从地方小麦品种中挖掘产量、品质、抗病虫及耐逆等优良基因资源,扩大当前小麦育种亲本的遗传基础,历来受到小麦遗传育种学家的高度重视.本研究通过对64个四川小麦地方品种进行了2年3个环境的表型精准鉴定,并利用231个小麦产量与品质相关性状的一致性QTL区段中的SSR标记,通过关联分析揭示四川地方品种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的遗传特征.表型鉴定结果显示,这些地方小麦品种具有多花多粒、分蘖能力强、成穗率高等特性,总体上属于中筋或弱筋小麦,且有效分蘖数、株高、小穗密度、穗长、可育小穗数、沉降值等性状遗传力较高,达50%以上.关联分析鉴定出18个多环境下稳定表达的SSR位点,与产量和品质性状极显著关联,其中1个(Xgwm372)同时与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关联,4个(Xwmc112,Xcfd5,Xwmc317和Xgwm372)最为稳定,3个(Xcfd5,Xgwm328和Xbarc181)关联到新的产量性状.相关分析表明,穗长与小穗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且有2个共同关联标记(Xgwm328和Xcfd5).还鉴定出2A染色体上的Xgwm448-Xgwm328-Xgwm3 72区段(8.0 cM)在多环境下与穗长显著关联.上述SSR标记位点和区段为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手段利用和发掘四川小麦地方品种产量和品质优异相关基因或区段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引种国内外的9个茄子品种(广佳紫红、万寿龙、春晨红、黑娇子、黑笼、长竹丝、宇航绿、白雪公主、黑钸莉),通过比较其农艺性状、果实性状、营养物质及产量,筛选出适宜在天津地区温室大棚栽培的优良茄子品种。试验结果:品种黑娇子、黑笼的产量较高,667 m~2产量分别为1 862.09、1 834.55 kg,显著高于万寿龙和长竹丝,VC和可溶性糖含量也较高;白雪公主的产量和营养物质含量也较高,品质相对较好,667 m~2产量达1 885.70 kg,VC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3.77 mg/100 g、2.75 mg/100 g;万寿龙和长竹丝的产量、VC含量较低,不适宜推广;综合考虑,黑娇子、黑笼、白雪公主表现较好,适宜在天津地区温室大棚内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暖对我国乃至世界小麦育种和生产有很大影响。为了研究我国不同生态麦区小麦品种(系)农艺性状适应气候变化调控机理,本研究以黄淮冬麦区北片和南片及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20个当前大面积推的小麦品种、新审定品种和新选育品系为试验材料,在黄淮冬麦区北片河北省石家庄市种植,在返青期前对其抗旱抗冻性、根冠比和叶片干重与鲜重比进行调查;收获后对株高、穗长、穗下节间长、分蘖数、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单株生物量、单株粒重、经济系数等10个农艺性状进行了考种和相关、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麦区小麦品种(系)苗期的抗旱抗冻性为黄淮冬麦区北片黄淮冬麦区南片长江中下游冬麦区。三大生态麦区的单株粒重与分蘖数、穗粒数、单株生物量、经济系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黄淮冬麦区南片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呈显著和极显著的农艺性状相对较多,说明这两个生态麦区的品种有很大的相似性;但不同生态麦区其他农艺性状正负相关各有一定差异。在欧氏距离20处,20个小麦品种(系)被聚类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南片品种(系)(第Ⅰ类)及黄淮冬麦区北片品种(系)(第Ⅱ类)两个大的生态型;在欧氏距离6处,Ⅰ类又分为分别以‘百农207’‘济麦22’和‘西农979’为代表的3个亚类,Ⅱ类是以‘长旱58’为代表。产量、穗长、株高和经济系数4个主成分因子对10个农艺性状表现型变异累计贡献率为76.39%。‘济麦22’等黄淮冬麦区北片的品种(系)综合得分在前20株中占95%。以上研究结果为小麦适应气候变暖育种和引种示范推广提供了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8.
γ射线诱发水稻长粒型突变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用 35 0Gyγ射线辐照Ⅱ 32B干种子 ,诱变后代筛选出长粒型突变体LGⅡB。经考察 ,LGⅡB除谷粒细长外 ,还降低垩白率 ,而其它主要农艺性状和稻米品质性状均与原Ⅱ 32B品种相似。LGⅡB的长粒突变性状为显性单基因控制。LGⅡB仍保留了Ⅱ 32B对印水型不育细胞质的保持能力和强配合力特点。用LGⅡB转育成新不育系 ,有望能改良原Ⅱ优系列杂交稻稻米的外观品质性状  相似文献   

19.
采用"油菜+萝卜"机混播种植模式,可高效利用土地,增加土地产出和种植效益。油菜和萝卜同期播种,二者共生期短,在油菜开盘期前后即可收获萝卜,对油菜苗架影响较小。油菜苗期混种萝卜不仅阻止杂草生长,免去油菜除草工作,又可获得一季萝卜收入,同时,未采收的萝卜与油菜一起继续生长,成熟期一起收获,种子筛分后萝卜籽可作为中药出售,进一步增加种植收益,是一种费省效宏的生产方式。为大力推广该模式,特从品种选择、播种、肥水管理、病虫防治、收获等方面归纳总结出"油菜+萝卜"机混播轻简高效栽培技术,方便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干旱条件下小麦水旱地品种回交后代群体农艺性状改良效应,本研究以旱地品种‘长6878’为供体亲本、水地品种‘济麦22’为轮回亲本获得的回交二代(BC2)后代材料,对其株高、穗长、穗下节间长、分蘖数、小穗数、穗粒数、单株生物学产量、单株粒重、千粒重、经济系数等10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回交后代材料在株高、穗长、穗下节间长、分蘖数等性状偏向于轮回亲本‘济麦22’,同时在小穗数、穗粒数、单株生物学产量、单株粒重、千粒重、经济系数等性状中存在超亲效应。相关分析表明,经济系数与单株粒重显著正相关,而单株粒重又与株高、穗长、分蘖数、小穗数、穗粒数、单株生物学产量、千粒重等7个性状达极显著正相关水平。在欧式距离40处,BC2群体分为4类,以轮回亲本‘济麦22’为核心的第Ⅱ类占BC2代总数的30.5%,供体亲本‘长6878’单独划为第Ⅳ类;在欧式距离45处将第Ⅰ类(占BC2代总数的58%)和第Ⅱ类合并成一个新的类群,即群体中88.5%的BC2单株和轮回亲本划分为一类。主成分分析得到5个主成分因子对BC2代农艺性状变异累计贡献率为85.51%,并筛选出综合得分高的10个株系,可作为后代重点选育。综合以上结果,在BC2代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农艺性状定向遗传改良效应,为回交定向改良小麦抗旱水分高效利用和选育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