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118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李志平  范士志 《重庆医学》1998,27(3):153-154
本文报告了我院自1965年9月 ̄1997年12月手术治疗纵隔肿瘤118例,完全切除105例,部分切除5例,探查8例,切除率为89%,本组以胸腺瘤最为多见(55例占46.6%),其次为神经源性肿瘤(23例占19.5%)及畸胎类肿瘤(14例占1.9%),全组无死亡。文中总结了胸腺瘤并发重症肌无力的围手术期处理,讨论了巨大纵隔肿瘤手术特殊情况的对策,对半蛤壳状切顺前上纵隔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总结1992~1995年因子宫肌瘤致子宫大于妊娠12周而行子宫切除术共72例,其中巨大肌瘤占47.2%,以农民患者多见,占70.6%。发病年龄以30~50岁为主,占84.7%。以肌壁间肌瘤最多,占72.2%,临床症状以月经改变或腹部包块伴腹痛、压迫为主。肌瘤继发变性30.5%,并发其他妇科疾病50%,无一例恶变或恶性肿瘤。手术方式结合文献主张≤40岁单纯行次全子宫切除,41~49岁行全子宫切除,保留一侧以上卵巢,50岁以上则行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52例肺中叶病变行外科治疗,其中支气管肺癌27例,肺转移癌3例,氏构瘤2例,痕性病变20例。恶性肿瘤占57.7%。中叶肺癌从发现病变到确诊时间平均为4个月,最长达1.5年。中叶肺切除占67.3%,中叶部分切除或单纯肿瘤切除占13.5%,中叶合并其它肺叶切除占15.4%,右全肺切除占3.8%。作者认为中叶病变复杂,需综合分析方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总结1992~1995年因子肿瘤致子宫大于行娠12周而行子宫切除术72例,其中巨大肌瘤占47.2%,以农民患者多见,占70.6%,发病年龄以30~50岁为主,占84.7%,以肌壁间肌瘤最多,占72.2%,临床症状以月以改变或腹部包块伴腹痛,压迫为主,肌瘤继发育变性30.5%,并发其他妇科疾病50%,无一例恶变或恶性肿瘤手术方式结合文献主张≤40岁单纯行次全子宫切除,41~49岁行全子宫切除,保留一  相似文献   

5.
报道结肠癌并肠梗阻55例,占同期结肠癌的53.4%。右侧结肠占83.3%,与国内外文献均不一致。C、D期占74.5%。急症手术27例,一期切除率48.1%,一期切除组手术死亡率及吻合口瘘发生率均为7.7%。作者认为对结肠癌并肠梗阻急症手术者只要病人情况允许,病灶尚能切除者应以一期切除为首选。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米非司酮配伍卡前列甲酯栓终止早孕,146例中完全流产133例,完全流产率为91.09%,继续妊娠刮宫5例,占3.42%,不全流产刮宫7例,占4.8%,因出血时间长刮宫1例,占0.69%。临床效果好,无严重不良反应。今后须进一步提高完全流产率及缩短阴道出血时间。  相似文献   

7.
我科1988年6月至1994年6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获得随访者共94例。其中合并侧隐窝狭窄44例,占46.8%;中央椎管狭窄4例,占4.3%。手术方式:开窗切除88例,半椎板切除4例,全椎板切除2例。手术优良率91.5%。  相似文献   

8.
膝关节滑膜丰富,滑膜切除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型结核等疾病的有效方法。我院自1974年-1993年底,共手术切除滑膜治疗膝部疾病405例。通过长期随访观察,对其关节功能以良、好、可、差四级作为评定标准进行了评价。良者264例。占74.58%;好者56例,占15.82%;可者21者,占5.93%;差者13例,占3.67%。  相似文献   

9.
我科1988年6月至1994年6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获得随访者共94例。其中合并侧隐窝狭窄44例,占46.8%;中央椎管狭窄4例,占4.3%。手术方式:开窗切除88例,半椎板切除4例,全椎板切除2例。手术优良率91.5%。  相似文献   

10.
我们回顾1981~1993年本院外科13例原发性肠系膜肿瘤(PMT)。13例均经手术探查,其中10例(76.9%)切除肿瘤。PMT十分少见,且术前确诊困难,常需手术探明诊断。PMT临床表现为腹块和腹部疼痛。13例中累及小肠系膜者7例,结肠系膜者5例,累及大、小肠系膜者1例。良恶性之比为1:1.6。本组实性肿瘤中80%为恶性,且切除率不高(62.5%)。切除病例90%需合并肠襻或其它脏器切除。预后与原发肿瘤性质有关。纤维瘤易复发,恶性淋巴瘤预后最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小肠间质瘤 (smallbowelstromaltumors,SBST)Ki6 7和p5 3免疫组织化学的表达 ,探讨两者在肿瘤良恶性划分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CD117阳性的SBST 33例进行光镜观察 ,用EnVisionTM+二步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Ki6 7和 p5 3蛋白在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并与形态学进行比较。 结果 :33例SBST患者 ,男 2 0例 ,女13例 ,年龄 2 1~ 71岁 ,发生于十二指肠 5例 ,空肠 2 2例 ,回肠 6例。肿瘤最大径的范围在 1.5~ 2 0cm之间。在光镜下出现肿瘤内坏死的有 11例。肿瘤核分裂象计数每 5 0个高倍镜视野 0个有 6例 ,1~ 2个 5例 ,≥ 3个的有 2 2例。 33例中良性 4例 ,交界性 4例 ,恶性 2 5例。随访时间为 3~ 180个月 (平均 73.3个月 ) ,结果为良性组 4例均无瘤生存 ;交界性组 2例无瘤生存 ,1例失访 ,1例在无瘤生存 18个月后失访 ;恶性组无瘤生存有 7例 ,带瘤生存者及死亡有 16例 ,2例失访。Ki6 7染色阴性 2例 ,均为良性 ;其余 31例阳性中 ,增殖指数 (阳性细胞数 )大于 5 %的有恶性 16例 (94 .1% ) ,交界性 1例。在免疫组化p5 3染色中 ,恶性组 2 5例均呈阳性表达 (平均阳性细胞数 4 2 .9% ) ,其中 12例阳性细胞数大于 5 0 %。当Ki6 7和 p5 3均为阴性或两者阳性细胞数分别是 <1%和 <10 %时 ,肿瘤呈良性经过 ,预后  相似文献   

12.
心脏肿瘤外科治疗经验总结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Hu SS  Wang XQ  Xu JP  Sun LZ  Liu YL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1):766-770
目的总结心脏肿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近30年494例心脏肿瘤的资料,年龄43岁±16岁(4个月~78岁),其中黏液瘤432例,非黏液性良性肿瘤27例,恶性肿瘤35例。结果黏液瘤手术死亡11例(病死率2·5%),非黏液性良性肿瘤无死亡,恶性肿瘤手术死亡3例(病死率8·6%)。对1990年1月到2004年7月黏液瘤手术患者241例进行随访,失访17例,随访率为92·9%,平均随访70个月±36个月;远期死亡10例,5例死于复发,5例原因不明。恶性肿瘤完整切除10例(28·6%),大部分切除15例(42·9%),因广泛浸润转移仅做活检者10例(28·6%);平均随访时间为21个月±12个月(4~38个月);死亡18例(51·4%),均在3个月至2年内死于复发或转移;5例失访。结论外科治疗心脏良性肿瘤具有很好的近期和远期效果,恶性肿瘤外科治疗效果极差。  相似文献   

13.
杨宝华  胡亚娟 《河北医学》2012,18(9):1244-124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良、恶性病灶诊断中的应用。方法:168例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观察二维超声图谱特征、普勒血流成像(CDFI),与病理学的结果进行对照,统计误诊率等。结果:本研究168例病例当中,良性肿瘤为110例,占65.5%;恶性肿瘤为58例,占34.5%。在110良性肿瘤当中,与病理诊断符合的共有98例,误诊12例,符合率89.1%;58例恶性肿瘤中,正确诊断48例,误诊10例,符合率82.8%,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误诊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3,P>0.05)。CDFI结果表明,良性肿瘤Ⅰ级发生率明显高于恶性肿瘤Ⅰ级(X2=4.07,P<0.05)。对于Ⅱ级,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X2=1,P>0.05)。良性肿瘤Ⅲ级发生率明显低于恶性肿瘤,结果有统计学意义(X2=4.07,P<0.05)。乳腺肿块二维声像图谱特征显示,与恶性肿瘤相比,良性肿瘤形态更为规则(X2=62.67,P<0.01)、肿瘤包膜更为多见(X2=69.56,P<0.01)、内部回声更为均匀(X2=85.16,P<0.01)、斑点钙化情况更少(X2=116.17,P<0.01)、探头加压后变形率更高(X2=75.86,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对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较高,其能够快速、准确且全面的反应血管的分布及血流情况,与二维超声结合可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附244例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PT)的最佳诊断和治疗手段。方法 对经病理学证实的244例PRPT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影像学检查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①PRPT中的主要症状为腹部包块(61.3%)和腹痛(25.8%);无症状早期病例21例(8.6%);②恶性腹膜后肿瘤以平滑肌肉瘤、脂肪肉瘤和纤维肉瘤最多见,良性中以畸胎瘤最多见;③影像学检查腹部平片阳性发现率仅为28.2%,消化道钡餐或钡剂灌肠检出率68.7%,B超检出率为86.9%,CT检查阳性发现率为92.1%;④良性肿瘤手术完全切除率为91.5%,恶性肿瘤为51.2%,无症状的恶性PRPT为85.7%。结论 PRPT早期诊断困难,B超和CT是诊断PRPT的最好方法,手术切除是治疗PRPT的主要手段,对复发性PRPT应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于咽、喉及颈段气管的小涎腺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原发于咽、喉及颈段气管的小涎腺性肿瘤。所有病例手术中采用快速冰冻病理切片检查以明确肿瘤的良恶性。2例较大的咽旁间隙多形性腺瘤和2例喉多形性腺瘤采用颈侧切开肿瘤切除术;2例咽肌上皮瘤和2例较小咽旁间隙多形性腺瘤采用口内咽侧切开肿瘤切除术。3例喉腺样囊性癌,1例声门上型T1N0M0患者行水平半喉切除术.2例声门下型喉癌行全喉切除术;2例颈段气管肿瘤患者低位气管切开术加行气管节段切除端端吻合术+术后放疗。结果13例原发性于咽、喉及颈段气管的小涎腺性肿瘤,男女之比为1:2,良、恶比例为2:1。肿瘤的位置:咽部占50.0%(6/12)、喉部占33.3%(4/12),颈段气管占16.7%(2/12)。良性肿瘤8例.其中多形性腺瘤6例(咽部4例,喉部2例),肌上皮瘤2例(均位于咽部);病程最短为10天,最长为2月。恶性肿瘤4例.其中腺样囊性癌4例(喉部3例,颈段气管1例),粘液表皮样癌1例(位于颈段气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均无并发症,痊愈出院。良性肿瘤随访2~12年,失访2例,1例死于其它疾病,余5例无复发。5例恶性肿瘤患者,随访2年~11年,失访1例,余均健在。结论 原发于咽、喉及颈段气管的小涎腺性肿瘤有独特的特点,早期症状不典型或无症状.逐渐增大时才影响所在部位的功能。良性肿瘤被覆的粘膜无破溃,色质无改变.边界清楚,大多呈球形或类球形或分叶状.均不影响神经功能.症状均无突然加重现象。恶性组中均位于喉部及颈段气管,肿瘤表面不光滑,淡红色,边界不清。均可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邹雪鸣  孙芳芳  徐立江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6):108-110,113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检查中的准确度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3月~2012年7月在浙江省慈溪市坎墩医院就诊并做彩色多普勒乳腺超声检查的患者34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做乳腺钼靶X线检查的患者34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种检查方式与手术病理结果的对照.结果 对照组34例患者,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良性乳腺肿块20例,其中,乳腺囊肿9例,乳腺纤维腺瘤5例,乳腺脂肪瘤4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恶性肿瘤4例,其中,髓样癌1例,导管原位癌2例,浸润性导管癌1例;非肿瘤10例.观察组34例患者,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良性乳腺肿块20例,其中,乳腺囊肿9例,乳腺纤维腺瘤5例,乳腺脂肪瘤3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3例;恶性肿瘤5例,其中,髓样癌1例,导管原位癌2例,浸润性导管癌2例;非肿瘤9例.观察组良、恶性乳腺肿块的大小、病灶边界、病灶形态、内部回声、有无钙化灶等超声声像图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乳腺钼靶X线初诊共诊断出良性乳腺肿块患者12例,确诊率为60.0%;恶性肿瘤患者7例,确诊率为57.1%;非肿瘤患者15例,确诊率为66.7%.观察组彩色多普勒超声初诊共诊断出良性乳腺肿块患者21例确诊率为95.2%;恶性肿瘤患者5例,确诊率为100.0%;非肿瘤患者8例,确诊率为88.9%;两组确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乳腺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检查准确度,值得在乳腺疾病患者检查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周敏  赵丽华  田秀娟  冷维春 《吉林医学》2012,33(31):6735-6737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卵巢肿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分析其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以经手术确诊的90例≥65岁的老年女性卵巢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及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0例患者中38例有腹胀,腹痛,31例自我触及腹部包快,8例有不规则阴道流血,8例有下腹部不适等非特异性症状,5例无症状;恶性肿瘤66例,占73.3%,交界性肿瘤10例,占11.1%,良性肿瘤14例,占15.6%;恶性和交界性肿瘤CA-125、AFP、CEA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0.05),恶性肿瘤超声表现多为囊实不均混合回声,形态欠规则,边界欠清晰,大多伴有腹水。结论:老年女性卵巢肿瘤恶性率比较高,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并结合肿瘤标记物和妇科彩超等影像学特征,作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多层螺旋CT(MS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GISTs术前MSCT表现特点,观察GISTs发生的部位、大小、生长方式、形态及强化程度。结果本组18例病例中,发生于胃部14例,十二指肠2例,小肠系膜2例;极低或低危险7例,中度危险3例,高危险8例;7例低危险和2例中度危险边界清晰,呈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均匀强化,8例高危险及1例中度危险边界多不清晰,多呈不均匀强化,其中有2例可见瘤内积气。本组定位准确率为83.33%(15/18),定性准确率为88.89%(16/18)。结论 GISTs的MSC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SCT对其定位、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李丹萍  罗瑞山 《河北医学》2012,18(7):922-924
目的:探讨超声学检查在乳腺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单发乳腺肿块患者109例,所有患者术前均于我院行超声学检查,术后均行病理学检查明确肿块性质。以病理学结果为标准,观察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符合率。比较良、恶性乳腺肿块的超声学特征及血流特点。结果:①超声对良、恶性肿块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4.9%和93.5%。②恶性乳腺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晰、包膜不完整、内部回声不均匀、纵横比≥1、后方回声衰减、伴有对周围组织侵润及腋窝淋巴结肿大的比例均明显高于良性乳腺肿块(P<0.01)。③恶性乳腺肿块平均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约为(20.8±3.9)cm/s,阻力指数(RI)均值约为0.9±0.3,均明显高于良性乳腺肿块(P<0.05)。结论:超声学检查诊断准确率高,在乳腺肿块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颅内血管母细胞瘤头颅CT、MRI影像特征以及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方法对10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血管母细胞瘤进行临床、影像学分析及手术疗效总结。结果:囊腔结节型脑血管母细胞瘤典型表现为囊腔大、结节小及结节显著异常强化;实质性脑血管母细胞瘤信号强度在T2W2明显增高,增强后显著强化。瘤内或瘤周可见血管流空信号。102例手术119次,切瘤126枚,肿瘤全切除114枚,治愈率81.4%,合并VHL术后复发率60.0%(6/10)明显高于散发性5.4%(5/92)。结论:CT和MRI是诊断脑血管母细胞瘤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多轴位成像及增强扫描可避免肿瘤及壁结节漏诊。合并VHL病及多灶病变较散发性脑血管母细胞瘤易复发,易产生新病灶且预后差,应终身随访和定期影像学检查,以便发现新病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