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同煤集团四老沟矿极近距离煤层下分层回采巷道合理位置的研究,确定了下分层回采巷道的合理错距,成功的维护住了巷道顶板,减少了煤柱损失,提高了煤炭采出率。这对极近、近距离煤层下分层工作面回采巷道合理位置的确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杜飞雄 《煤》2022,31(4):50-53
针对泰安煤业12102回风巷外错煤柱5 m掘进期间巷道顶底板及两帮出现大变形的问题,采用现场实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提出采用“锚网索”支护方案对巷道进行支护,并设计了支护参数。现场应用结果表明:12102回风巷道内错煤柱5 m掘进期间,巷道顶底板和两帮相对移近量最大值分别为146.25 mm和92.04 mm,且无冒顶、片帮和底鼓现象发生,巷道围岩变形得到较好控制。  相似文献   

3.
我国煤炭开采逐渐由浅部转向深部,而在深部开采近距离煤层时,受上层采空区影响,需要对下层煤工作面的巷道布置位置进行综合确定。以某矿9#煤层和10#煤层为例进行研究,首先,用"砌体梁"结构模型分析9#煤层老顶断裂的受力,结合采空区及两煤层间夹层的自重应力,计算出10#煤层上的应力分布情况;其次,将9#煤层老顶断裂后的关键岩块受力结构近似为简支梁模型,用Bossinessq竖向附加应力计算方法计算出10#煤层上的总应力,将其同10#煤层的许用应力进行比较,从而计算出10#煤层开采工作面的巷道位置;最后,结合现场施工条件综合确定巷道的具体位置,并在10号煤首采面回采平巷进行实践,结果表明,该力学模型计算结果满足现场生产的需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苑杰 《江西煤炭科技》2021,(1):34-36,40
西铭矿下组煤8#、9#为极近距离开采煤层;以9#煤层49403工作面回采巷道布置方式选择为工程实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9#煤层回采巷道三种不同布置方案进行详细分析;根据数值模拟结果,作对比分析后认为内错距离为中对中7 m煤柱的布置方式最为合理;回采巷道拟采用锚网索联合支护方式.  相似文献   

5.
四台矿极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开采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四台矿极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开采设计进行分析,并通过生产实践总结出一套可靠的采掘安全保障系统,形成了一套极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开采技术,对近距离煤层开采具有指导作用,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极近距离下煤层顶板受上煤层开采挤压破坏、回采巷道支护难度大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下煤层受上煤层采动影响后围岩应力分布情况,掘进和回采期间回采巷道在采空区、煤柱下方及超前工作面区域的架棚受力情况,合理确定了架棚支护参数及加强支护的具体范围,巷道围岩变形符合设计要求,棚腿未出现弯曲现象。  相似文献   

7.
8.
近距离煤层综放回采巷道合理位置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距离煤层开采下部煤层回采巷道布置这一难题,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等手段对上位煤层开采后造成的底板破坏深度、残留煤柱在底板的应力分布以及巷道在非均布载荷下易于破坏的原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煤层开采引起的侧向支承压力对底板造成的最大破坏深度为25.3m,已经波及到下位煤层巷道所在水平;在煤柱两侧边缘出现一定范围的应力降低区,煤柱正下方出现一定范围的应力增高区,煤柱底板的应力分布具有明显的非均匀性;下位煤层巷道在非均布荷载作用下,更易出现局部拉应力过大,从而造成巷道变形破坏。采用主应力改变量Δσ表示应力不均衡程度,考虑最大限度回收资源,结合数值模拟主应力分布特征,确定下位煤层回采巷道布置在距煤柱水平距离14 m。  相似文献   

9.
《煤炭技术》2017,(12):71-73
针对4-2煤层回采巷道布置这一难题,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残留24 m煤柱的稳定性及其在底板的应力传递规律。研究表明:因4-1煤和4-2煤相距极近且24 m煤柱承受较大集中应力,故在煤柱下方3 m的水平截面上,处于煤柱正下方的垂直应力较大,应把4203主运顺槽布置在水平方向远离煤柱的应力降低区,即距煤柱中心线18 m的位置;最后,考虑支承压力传递影响角,确定4203主运顺槽巷帮距4-1煤煤柱边缘的距离为6 m,并经回采实践证明了回采巷道布置方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浅谈四台矿极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开采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福 《煤矿开采》2004,9(3):25-26,30
介绍了四台矿404盘区的巷道布置,分析首采面8423工作面极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开采的难题,提出了在开采过程中采取的有效措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极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的开采技术。  相似文献   

11.
吴中明 《煤》2012,21(6):4-7
基于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对某矿上位3号煤层开采时对底板(下位4号煤层顶板)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并进一步对下位4号煤层回采巷道的不同位置进行了模拟分析,最终确定了回采巷道的布置方式及合理错距.研究结果表明:3号煤层的开采严重破坏了两煤层之间岩层的完整性,并对4号煤层回采巷道的布置产生较大影响,综合考虑应力分布特征、顶板下沉位移量、破坏区分布及支护方式,最终确定巷道采用外错式布置,巷道的外错距离为16~20 m较为合适,经现场实践检验,能够满足现场支护要求,取得了较好的支护效果.研究结果对于我国极近距离煤层开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李军军 《煤》2020,29(1):12-14
木瓜煤矿现阶段开采的10号煤层上部为9号煤层采空区,为提高10号煤层的采出率,解决矿井采掘接替紧张的问题,设计在10煤层的首采工作面应用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技术,通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结合10-100工作面具体的地质条件,研究确定了留巷巷旁充填体的参数,并确定留巷期间加强支护和顶板管理方案,现场应用期间通过围岩位移监测得知,留巷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倪超 《中国矿业》2021,30(2):177-182
本文以淮北矿业集团袁店一矿82采区极近距离煤层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计算分析煤层及夹矸临界厚度,结果表明该采区极近距离煤层满足放顶煤开采条件.通过岩石力学试验及钻孔勘探分析下煤层顶板力学性质及完整性,表明下煤层顶板为软弱破碎岩层.借助离散元数值模拟软件3D EC模拟沿下煤层回采,分析上覆顶板及顶煤的冒放性,结果表明顶煤冒...  相似文献   

14.
近距离煤层群下行开采中,上位煤层开后造成下位煤层采场围岩力学环境发生改变,回采巷道的合理布置是下位煤层安全高效开采的关键。因此,本文以甘沟煤矿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现场实测等手段,对上位煤层开采后,残留煤柱对底板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滑移线理论确定B4-2号煤层开采后对底板影响的最大深度为18.7 m,选取内错式布置,内错距不小于6.03 m;采用UDEC数值模拟软件对B4-2煤层的残留煤柱下方底板应力分布规律分析,得到煤柱影响下的底板应力演化特征,煤层开采后残留煤柱造成底板破坏深度达20 m左右,理论部分计算符合;通过对不同内错距下塑性区域分布进行分析,得到内错距为15 m时,对下位煤层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5.
夏君 《煤矿安全》2012,43(11):71-73
运用弹塑性理论和滑移线场理论,推导出极近距煤层间距计算判据公式。确定了极近距下部煤层顶板的分类与工作面载荷计算方法,提出了"两硬"条件下极近距煤层工作面顶板的分类指标,分为夹石假顶、碎裂顶板和块裂顶板3类。根据矿区两硬极近距离条件下上部煤层顶板岩层垮落特点,将工作面采空区顶板垮落分为充分垮落顶板和非充分垮落顶板2类,并分别推导出其载荷强度,为确定下部煤层开采时上覆载荷提供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河东煤矿近距离煤层群开采巷道合理布置方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不同巷道布置方式对近距离煤层群开采的对比研究,得出河东煤矿9号、10号煤层联合开采时巷道的合理布置方式,以及各煤层巷道合理煤柱尺寸。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分析了开采工作面采动岩层底板移动与超前破坏区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提出了近距离煤层群联合开采常规错距开采模型。从理论上给出近距离煤层群联合开采下的工作面合理错距计算公式,避免因上、下煤层工作面间距设置不合理,造成上下采场不能正常开采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基于极近距离煤层开采条件,应用弹塑性理论及弹性力学理论分别对上位煤层开采后对底板的屈服破坏深度及残留煤柱在底板的应力分布情况进行力学分析计算。通过对煤层塑性煤柱临界宽度的计算,确定上位残留煤柱的稳定性,其在底板的非均布应力对下位回采巷道的合理布置至关重要。经过综合分析确定出下位回采巷道合理的内错距,此方法可为极近距离煤层开采回采巷道的合理位置的确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采用综合实验室测试、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等方法研究塔山矿特厚煤层沿底巷道顶板离层演化特征。结合3DEC软件模拟和现场实测结果得出,采动过程中超前工作面距离对回采巷道顶板影响:超前工作面160 m以内为采动影响区域;160 m以外为无采动影响区域。  相似文献   

20.
极近距离遗留煤柱下方煤岩层受采动影响破坏严重,给下煤层开采带来困难.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和试验的方法,分析了极近距离遗留煤柱底板变形破坏机理,将底板岩层破坏区分为三个区域:主动应力Ⅰ区、过渡Ⅱ区以及被动应力Ⅲ区,基于此,开发了极近距离遗留煤柱下锚网索主动联合支护技术,现场矿压监测结果验证了技术参数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