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介入治疗在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比较各种引流方法及有无后续治疗,生存期有无差别。方法对60例行PTCD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胆管癌20例,胆囊癌8例,肝癌8例,肝转移癌7例,胰头癌17例。结果 60例患者成功实施PTCD。术后患者黄疸、皮肤瘙痒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血清胆红素和转氨酶较术前显著下降。胆道支架组平均生存时间较单纯胆道外引流组平均生存时间延长。行后续治疗组[行动脉插管化疗灌注(TACE)或栓塞术(TAI)]平均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结论 PTCD姑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胆汁瘤形成的原因及治疗策略。方法分析1 840例行TACE治疗患者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临床资料,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插管,常规行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制定TACE方案,使栓塞剂充分充填肿瘤病灶。结果 15例(0.82%)患者出现胆汁瘤,其中原发性肝癌3例,转移性肝癌12例;6例经单纯B超引导下穿刺抽出胆汁后治愈,其余9例在B超引导下穿刺抽出胆汁后复发,7例复发患者经放置引流管引流(12~23 d)治愈,2例经放置引流管引流25 d后仍有一定量的胆汁引流出,经DSA证实胆汁瘤未与肝内胆管相通,注射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后治愈。结论 TACE术后出现胆汁瘤可在B超或CT引导下穿刺抽出胆汁,如果胆汁瘤复发,则应放置引流管引流或在排除胆汁瘤与肝内胆管相通的情况下,应用无水乙醇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对阻塞性黄疸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探讨相关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58例阻塞性黄疸患者,分为A、B两组,在超声及X线双监视下行PTCD术。A组(n=20)采取套管穿刺技术,B组(n=38)采取一步法Seldinger穿刺技术;27例术后接受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或单纯动脉灌注化疗(TAI)术;观察肝功能的改善、并发症的发生,并对并发症做相应的处理;随访并分析生存率。结果PTCD术后1周皮肤瘙痒明显减轻,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碱性磷酸酶(ALP)指标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P均〈0.01),2周后减黄效果趋于稳定;有发热症状者于1-7 d消失,白细胞升高者1周内显著下降(P均〈0.01);发生各类并发症共17例次,包括发热、腹痛、出血、胆漏、胆红素血症、引流管或支架阻塞等,A、B组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获成功处理;PTCD术后接受TACE或TAI者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纯PTCD者(P〈0.01)。结论PTCD在减轻黄疸、改善肝功能及控制感染方面疗效可靠;并发症的发生率与穿刺方法无关,需积极处理以保证引流;PTCD联合TACE或TAI能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4.
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的双介入治疗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胆道支架置放结合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24例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穿肝胆道引流术后,采用置放胆道支架(总计31枚)结合动脉化疗栓塞(总计51次)的治疗方法。分别观察血清胆红素下降程度,手术并发症,并随访患者生存期和胆道支架维持通畅时间。结果24例患者PTCD成功率100%,治疗后总胆红素明显下降,由(201.8±154.7)μmol/L降至(120.8±106.7)μmol/L。引流通畅中位时间6.1个月,全组生存中位时间6.2个月。结论胆道支架置放结合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内胆汁瘤形成的因素及介入治疗方法. 方法 对在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drainage,PTCD)过程中遇到的4例胆汁瘤患者行胆汁瘤造影术,2例与肝内胆管相通或潜在性相通的患者行胆道成行术,1例与肝内胆道不相通的患者行外引流术,1例因患者肿瘤广泛转移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未做处理.并再对2007年2月至2008年9月246例接受TAE(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和/或PEI(经皮肝穿刺癌灶内无水酒精注射术)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进行CT随访回顾性复习,分析TAE(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和PEI(经皮肝穿刺癌灶内无水酒精注射术)治疗与胆汁瘤的关系. 结果 共发现4例胆汁瘤,且均呈囊状扩张.其中2例行胆道成行术,1例外引流术,患者症状明显改善,1例因患者肿瘤广泛转移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未处理. 结论 胆汁瘤是肝胆手术、肝癌介入治疗、外伤等所致的一种并发症.其诊断有赖于影像学检查.肝内胆道成行术、外引流、支架放置和酒精消融是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王志强  李涛  邓兆旭  邓平  谭华绣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7):84-85,F0003
目的探讨应用磁共振(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术后肝转移病灶栓塞敬果进行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17例肝转移瘤患者TACE术后次日行DWI检查,并与DSA结果对照分析。结果TACE术后DSA显示42个病灶,33个病灶碘油沉积较好,9个病灶碘油沉积不完全。DWI显示47个病灶,33个病灶碘油沉积完全,9个病灶碘油沉积不完全,5个病灶未见碘油沉积。碘油沉积区和肿瘤坏死区DWI呈低信号,肿瘤残留区DWI呈高信号。结论MR—DWI在评价TACE栓塞效果上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肿瘤间质治疗肝癌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单纯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肿瘤间质治疗(IT)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其病理变化。方法将40例肝癌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20例行单纯TACE治疗,实验组20例行TACE联合经皮肝瘤内药物注射碘油化疗药物肿瘤间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瘤灶内碘油沉积情况以及术后6个月肿瘤局控率,2年生存率以及中位生存期。术后1个月肿瘤穿刺活检,观察瘤灶病理改变。结果两组瘤灶碘油沉积率、术后6个月肿瘤局控率、2年生存率以及中位生存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瘤灶病理以大量肿瘤细胞凝固性坏死改变为主,实验组则可见大量肿瘤细胞脂肪样变性坏死。结论TACE联合肿瘤间质治疗肝癌,可以显著提高瘤灶碘油沉积率,提高肿瘤局控率,降低TACE术后残留瘤灶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期,减轻介入术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张军华  王华明  马威  肖华锋  李勇武 《热带医学杂志》2011,11(10):1156-1158,1192
目的研究腹腔干动脉狭窄后肝癌患者经侧枝循环行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1例腹腔干动脉狭窄后肝癌患者应用RH、Cobra配合微导管技术进行治疗。结果 2例经腹腔干插管至肝段水平行化疗栓塞。7例经肠系膜上动脉插管至肝段水平,并行化疗及栓塞治疗,插管成功率为77.8%(7/9);4~6周复查,CT显示肿瘤缩小,碘油沉积致密。2例插管至肝固有动脉行灌注化疗。结论腹腔干动脉狭窄后肝脏可形成丰富的侧枝循环,其中肠系膜上动脉供血尤为常见,应用RH、Cobra导管配合微导管技术,多能顺利插管至肝段水平对肝癌行TACE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讨论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CE)后行螺旋CT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的意义和必要性.方法 6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前和术后4周行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或多普勒超声检查,重点观察瘤体大小、坏死或复发、碘油沉积程度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等与临床生存期密切相关因素.比较术前术后影像指标,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并评价影像学检查对临床的指导意义.结果 两组68例肝癌患者共发现139个瘤体,术后瘤体有不同程度缩小、坏死,出现8个肝内转移灶,27个瘤灶碘油完全沉积,有14个瘤灶几乎无碘油充填.在判断肿瘤内碘油沉积类型上,两组检查方法有统计学差异,CT优于超声学检查.CT检查通过三期动态增强扫描间接了解TACE术后肿瘤血供,而超声多普勒可直接观测肝脏、肿瘤内部和周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论 经导管动脉化疗碘油栓塞术(TACE)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方法.TACE术前、术后有必要进行螺旋CT和(或)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影像学变化,为下一步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在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利用CT强化扫描的随访价值。方法分析了968例患者TACE后的CT扫描片,并与TACE造影片进行对照。结果968例患者TACE后,CT片上肝瘤内碘油沉积情况以及周围有无新的病灶生成分为三种表现:扫描示肝瘤内碘化油沉积较均匀,呈团块状,充满整个瘤体,病灶较前明显缩小为375例,占38.7%;扫描示病灶内碘油呈不规则的片状分布,部分缺损,多位于周边部分,病灶无明显增大者为512例,占52.9%;扫描示病灶仅有少量斑点状,片状碘化油积聚,周围有新病灶供血形成或病灶面积较TACE前增大者81例,占8.4%。结论CT随访观察可较直观地评价TACE的疗效,可根据扫描结果选择再次TACE的时间,提高了诊疗水平,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对后续治疗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回顾性分析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经动脉注射25~40 mI碘化油栓塞病例的判断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47例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经动脉注射25~40 mI碘化油栓塞,记录术前肿瘤最大径、肝功能、肾功能、肝硬化程度(Child分级),术中造影情况、碘化油剂量及术后随访肿瘤最大径、碘化油沉积情况、肝功能、肾功能、肝硬化程度(Child分级)和并发症。结果 本组病例术前肿瘤最大径为(13.02±10.52)cm,所有患者均为Child A。47例DSS均显示门静脉主干通畅;碘化油用量平均为27.84 mL(范围25~40 mL)。术后2周后随访肝、肾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4周后均可恢复。术后4周复查CT测量肿瘤最大径为(5.17±0.45)cm (P=0.000 0),肿瘤内碘化油沉积4度为85.1%。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与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有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经严格的术前评估,术中又将导管或微导管超选择至肿瘤供血动脉,对肿瘤进行完全的充填,术后的积极治疗可以避免严重并发症。我们认为对于首次TACE行大剂量碘油栓塞治疗原发性巨块型肝癌患者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意义。方法:在B超或X线引导下,对2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PTCD治疗。结果:22例中,21例成功,成功率为95%。死亡2例,死亡率为9%。单纯胆道造影(PTC)1例,放置引流管引流17例,置入金属胆道支架9例。治疗后黄疸和皮肤瘙痒减轻,总胆红素明显下降,肝功能改善,效果满意。结论:此方法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引流可靠有效,是梗阻性黄疸较好的引流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RI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术(TACE术)疗效评价及其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65例行TACE术治疗的HCC患者临床资料,患者术前1-2天、术后一个月均行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检查,评估MRI对HCC患者TACE术疗效评价及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MRI诊断HCC患者TACE术后残余病灶的灵敏度为91.07%、特异度为69.23%、准确度为84.15%;MRI检查HCC患者TACE术后不同类型碘油沉积共有9例患者碘油沉积复发类型不一致,MRI诊断不同类型碘油沉积复发与DSA诊断的一致性为89.02%(73/82),碘油沉积区ADC值较术前瘤区、肿瘤复发区明显大,术前瘤区ADC值也明显大于肿瘤复发区,差异显著(P<0.05)。结论 MRI在HCC患者TACE术治疗中,可准确地分析术后碘油沉积情况和病灶残留情况,对TACE术疗效评价及其复发预测有明确价值。  相似文献   

14.
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综合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介入综合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例109例,其中男54例、女55例,平均年龄(71±12)岁.所有患者经CT和(或)MRI检查结合临床表现诊断为恶性胆道梗阻.先进行经皮肝胆道穿刺,随后置入引流管胆道引流(PTCD)或胆道内支架.术后1周.38病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结果 109例病例均成功穿刺并置入引流管(55例)或植入支架(54例),成功率100%.PTCD及支架引流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及Child-Pugh分级评分的独立样本t检验,P值分别为0.019、0.002、0.002及0.396.TACE后组间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及Child-Pugh分级评分的独立样本t检验,P值分别为0.834、0.000、0.002及0.002.全组平均生存期26.45(标准误,SE,4.07)周,PTCD及支架治疗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28.19(SE,6.54)和21.38(SE,2.51)周(P=0.713);38例行TACE治疗及71例未进一步治疗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43.71(SE,8.32)和14.38(SE,2.66)周(P=0.000).不同引流方法在减轻黄疸,改善肝功能,延长生存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引流术后,接受了TACE治疗的患者其生存期明显超过未治疗组.结论 胆道支架减轻黄疸的幅度优于PTCD,但黄疸缓解的比例组间无差异;两者短期内对肝功能的改善均无明显作用.在胆道引流术后短期,无论是否行TACE治疗,整体的总体胆红素水平都有继续下降,但行TACE治疗可明显加大胆红素水平下降的幅度,同时能改善整体的肝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15.
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18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经皮穿刺肝胆道引流术(PTCD)及胆道内支架置入术(PTIBS)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187例,男112例,女75例,PTCD治疗66例,PTCD PTIBS治疗121 例,穿刺右肝管引流143 例,穿刺左肝管引流29例,双侧肝管同时穿刺引流15例.结果 187 例中,手术成功187例,PTCD成功率100%,发生并发症15例,其中菌血症或败血症 8 例,出血 2 例,胆汁血症 3例,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支架放置失误1 例.所有病例经对症治疗后无后遗症发生.结论 PTCD创伤小,并发症少,成功率高,是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较好的引流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SCT在肝癌TACE术前预测碘化油沉积率的线性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0月我院诊治的79例肝癌经TACE介入治疗病例,根据术前MSCT病灶强化面积是否超过50%划分为研究组(强化面积均≥50%,n=55)及对照组(强化面积均<50%,n=24),探讨两组的肿瘤碘油沉积率和近期疗效之间的差异。结果研究组肿瘤碘油沉积率和近期疗效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的TACE介入术后碘油沉积率Z与术前最大截面长径X均呈显著性负相关,与强化面积比Y呈显著性正相关,研究组回归线性方程式为:碘油沉积率Z=0.555-0.041X+0.458Y。结论 MSCT增强扫描动脉期的肿瘤强化面积与TACE术后碘油沉积率呈正相关,MSCT动脉期表现为富血供的原发性肝癌在TACE术后有较高的碘油沉积率和较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治疗TACE后胆汁瘤合并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TACE后胆汁瘤合并感染患者,采用以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为主的综合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血常规变化。临床症状消失和血常规恢复正常两者均具备为治愈,两者具备之一为有效,两者均不具备或左氧氟沙星耐药为无效。结果7例治愈,其中1例加用青霉素后治愈,1例同时行经皮肝穿刺胆汁瘤置管引流治愈;1例无效。8例患者均无药物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治疗TACE后胆汁瘤合并感染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8.
全毅  何柱光  李祥厦 《重庆医学》2012,41(9):859-860,863
目的探讨采用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TACE)治疗化疗后进展期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5例采用FOLFOX6方案化疗后疗效评估为肿瘤进展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应用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及碘油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观察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1年生存率。TACE前及TACE 1周后抽取患者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TACE 1周后患者外周血丙氨酸转氨酶(ALT)、CD4+较TACE前升高(P<0.05),而CD3+、CD4+/CD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CE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及肝功能损害等。45例患者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4例,稳定21例。结论 TACE可作为治疗一线化疗失败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有效的二线补救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