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苦参碱胶囊的初步稳定性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慧  祝经平  马竹卿 《中成药》2000,22(7):527-528
根据《新药(西药)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汇编》要求对苦参碱胶囊的初步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方法:分别进行了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及室温留样考察。结果:结果表明,高温和高湿是影响本品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在包装中加入干燥剂,并用100g的医用保险瓶密封,规定须在阴凉处保存,经加速试验和室温留样考察表明,本品在此包装条件下稳定性较好,有效期可达a。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复方灵草益肺胶囊,对其质量标准进行研究,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以原料药材粉末直接灌装制备胶囊,考察性状,对其成分进行鉴别,并检查水分、重金属、砷盐、崩解时限、重量差异及微生物限度,同时通过加速试验、室温留样观察试验考察制剂的稳定性。结果:本品各项检查均符合要求,且在采用模拟上市包装条件下,加速试验6个月和室温留样观察24个月,各项考察指标与0月比较,均基本上无明显变化。结论:本品制备工艺简便、可行,质量可控,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喉炎糖口服液的稳定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喉炎糖口服液的稳定性进行考察。方法:采用强光照试验、高温试验、加速试验及室温留样考察对三批喉炎糖口服液的内控指标进行测定,考察其稳定性。结果:上述实验条件下,该品种内控指标无显著变化。结论:喉炎糖口服液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银杏总内酯控释小丸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清飞  周莉玲 《中成药》2004,26(5):349-352
目的:考察银杏总内酯控释小丸的稳定性.方法:进行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以及室温留样考察,用相似因子法评价释放度的稳定性.结果:小丸的各项指标均在要求范围内,释放度相似因子f2均较大.结论:可初步认为控释小丸的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祝经平 《中成药》1998,20(1):6-7
从37℃加速试验、经典恒温法预测保存期及室温留样观察三方面考察苦参碱注射液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该产品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6.
心泰片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加速试验和留样观察2种方法对心泰片进行了稳定性考察,依样品中总黄酮含量变化求得室温下有效期(t0.9)为5.0a。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青芩滴眼液的稳定性,确定其有效期。方法采用恒温加速和常温留样法,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的变化,并对该制剂的色泽、PH、含量、卫生学指标进行了考察。结果常温留样考察和恒温加速实验的结果一致,在室温(25℃)条件下,青芩滴眼液的有效期为1.9年。  相似文献   

8.
以苦参碱为指标,薄层层析、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采用室温留样测定含量法、加速试验法预测室温下益肝丸的有效期.采用室温留样观察法按益肝丸的质量标准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前两种方法测得的有效期与室温留样观察法测得的有效期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罗红霉素分散片的稳定性。方法通过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室温留样试验,观察其质量变化情况。结果罗红霉素分散片经过上述各种试验后,其质量未见明显改变。结论罗红霉素分散片室温放置2 a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0.
复方活性钙片剂的制备及其备注恶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制备复方活性钙片剂,评价其稳定性。方法: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处方筛选与优化,制备复方活性钙片剂,通过加速试验与室温留样考察其稳定性。结果:以优选处方制备的片剂可在15 min之内迅速崩解, 在各种试验条件下的性质稳定。结论:本品处方合理,质量稳定,在预防和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疾病方面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HPLC-MSn法分析复方苦参注射液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倩  张宏桂  刘永刚  郑玉胜 《中成药》2006,28(10):1488-1491
目的:明确复方苦参注射液(苦参白土苓)的化学成分,建立含苦参的复方制剂HPLC-MSn鉴定方法。方法:应用HPLC-ESI-MSn方法,其中,液相色谱采用梯度洗脱,质谱用正离子模式检测。结果:从复方苦参注射液中分离鉴定了11种化学成分。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可用于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清肝化瘀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黄芩、苦参、半枝莲、莪术等组成药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中君药黄芩、苦参的主要成分黄芩苷及苦参碱的含量。结果:确立了颗粒中黄芩、苦参、莪术、半枝莲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在选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下,建立了本颗粒中黄芩苷、苦参碱的测定方法,其方法学均符合药典要求。结论:本实验建立的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本颗粒质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护肝拔毒软膏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辉  毛春芹  狄留庆 《中成药》2003,25(11):882-884
目的:建立护肝拔毒软膏(苦参、鲜青蒿、黄芪、赤芍等)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用TLC法鉴别制剂中的苦参、青蒿、黄芪、赤芍,用TLCS法测定制剂中苦参碱的含量。结果:鉴别方法专属性强,苦参碱平均回收率为97.11%,RSD为2.50%。结论:所建方法为制剂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转化对苦参提取工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考察苦参不同提取工艺过程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相互转化的影响。方法采用RE-HPLC测定不同提取工艺中的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结果在选择的几种提取工艺中,氧化苦参碱有向苦参碱转变的趋势。结论在苦参的提取过程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转化对苦参提取工艺造成了影响。  相似文献   

15.
苦参不同炮制品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含量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江海燕  陈勇  张辉 《中成药》2001,23(3):185-187
目的:探讨炮制对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对苦参不同炮制品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苦参不同炮制品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与生品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炮制温度、辅料、酒和米醋使苦参炮制前后的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含量产生变化。  相似文献   

16.
石博  徐慧 《环球中医药》2012,(10):721-724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泪腺腺样囊性癌ACC-2细胞增殖、凋亡及Caspases-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泪腺腺样囊性癌ACC-2细胞,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V/PI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ELISA法检测Caspases-3蛋白表达。结果复方苦参注射液对ACC-2细胞的体外增殖具有抑制作用,量效关系显著,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84g/ml。经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复方苦参注射液能使ACC-2细胞G0-G1期逐渐增加,G2-M期和S期逐渐减少,并且随着剂量的增加,ACC-2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或P<0.01)。复方苦参注射液能增强ACC-2细胞Caspases-3蛋白的表达(P<0.05或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能有效抑制人泪腺腺样囊性癌ACC-2细胞Caspases-3蛋白表达,诱导ACC-2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7.
苦参碱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纵览苦参生物碱抗肿瘤活性的研究进展 ,近年研究发现苦参碱可抑制部分肿瘤细胞的增殖与转移 ,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和分化 ,同时又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升高白细胞活性。研究结果提示苦参碱有可能在抗肿瘤机制中发挥独特效用 ,为人类攻克肿瘤提供更加有益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用正交试验法考察苦参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用正交试验对苦参提取、精制工艺条件进行考察,以苦参碱为定量指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不同工艺条件苦参碱含量变化的动向参数,结果表明水提醇沉法损失最大,醇提水沉法损失次之,2%明胶除鞣损失最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加工与传统方式加工苦参饮片的抗炎与解热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试验,观察2种苦参饮片水提物的抗炎消肿作用;采用酵母致热大鼠模型,比较2种苦参饮片水提物的解热作用。结果:与空白组比较,2种苦参饮片水提物均可降低小鼠耳肿胀度,但以一体化加工苦参饮片的抗炎消肿作用更为显著,各剂量组抑制率均40%。一体化加工苦参饮片3个剂量均能降低发热大鼠体温,且作用时间可持续4 h,解热作用优于传统加工的苦参饮片。一体化加工苦参饮片中槐果碱、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及氧化苦参碱等5种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均高于传统方式加工的苦参饮片,其总量约为传统苦参饮片的1.3倍。结论:一体化加工与传统加工方式生产的苦参饮片在抗炎及解热等主要功效方面具有较好的相似性,而且一体化加工方式从源头规范了苦参的饮片生产,在确保饮片质量的前提下缩短了生产周期,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中药饮片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优选苦参-甘草药对的提取工艺,并对其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以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甘草酸的转移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和液料比对苦参-甘草药对提取工艺的影响。利用UPLC-Q-TOF/MS对苦参-甘草药对提取物化学成分进行在线鉴定。结果:苦参-甘草药对的最佳提取条件为加8倍量6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 h,提取前浸泡1 h;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总转移率93.92%,甘草酸转移率99.23%。苦参-甘草药对提取物共鉴定出49个成分,其中28个来自于苦参,21个来自于甘草。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苦参-甘草药对配伍提取具有相互促进溶出的作用,为阐明其他药对的药效物质基础及配伍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