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及动脉导管末闭(PD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3~64岁)中ASD 19例、PDA 31例,按常规在局麻或全麻下完成心导管检查及造影.ASD封堵时先用测量球囊测ASD直径及选取Amplatzer封堵器,经传送装置将封堵器推送至左房,先后释放左、右侧盘,心脏超声证实ASD封堵完全、无残余分流、不影响二尖瓣活动时,再将Amplatzer封堵器完全释放.PDA患者先行主动脉弓降部侧位造影,测量PDA直径及选择Amplatzer蘑菇伞封堵器,经传送装置将封堵器置于未闭的动脉导管内,重复主动脉造影证实无残余分流时释放封堵器.结果①19例ASD患者球囊测得的ASD直径为23±6(13~31)mm,所用封堵器直径为17~40mm,均一次性封堵成功.②31例PDA患者中30例用Amplatzer蘑菇伞封堵成功,1例PDA内径达12 mm者用直径17 mm的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封堵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ASD及PDA具有操作简便、疗效肯定、创伤小、适晦症广及并发症少的特点,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国产封堵器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国产封堵器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2例符合介入治疗适应证的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患者,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封堵治疗,予即刻造影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观察疗效。结果22例均封堵成功,成功率为100%,无并发症发生;术毕PDA和VSD杂音消失,即刻造影和TTE随访均无残余分流;ASD术后即刻TTE示有2例微量残余分流,2例微量二尖瓣反流,随访3~6个月时2例残余分流和1例二尖瓣反流消失。结论国产封堵器封堵PDA、ASD或VSD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近期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PDA 1例,ASD 3例,VSD 2例)均在X线透视及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置入封堵器治疗PDA、ASD和VSD。结果全组封堵成功率83.3%,1例未做封堵。所有封堵成功的患者均于术后48小时、1月和6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无残余分流。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是治疗PDA、ASD和VSD的一种操作方便、成功率较高、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在经胸超声心动图和X线透视下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ASD)、动脉导管未闭(PDA)和室间隔缺损(VSD)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共19例病人,其中房间隔缺损12例,动脉导管未闭5例,室间隔缺损2例,均在心脏超声和X线指引下用国产封堵器进行封堵.结果19例病人均封堵成功,术后超声显示无残余分流,术后1月、3月、半年复查,均未见残余分流及其他并发症.结论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创伤小,安全性高,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指导Amplatzer封堵器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及室间隔缺损(VS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例PDA、7例ASD及1例VSD经TTE引导行经导管Amplatzer封堵器封堵。结果12例患者9例封堵成功,其中PDA4例、ASD5例,2例ASD及1例VSD封堵失败,封堵成功率75%。成功者术后无残余分流。结论TTE在引导Amplatzer封堵器封堵PDA、ASD及VSD的术前病例选择、术中监测、封堵器型号选择与术后疗效评价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6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智  张庆  饶莉  梁玉佳  张立 《四川医学》2002,23(3):223-226
目的:评价Amplatzer封堵器在继发也型房间隔缺损(OSD)和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介入治疗中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采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38例OSD与30例PDA患者,术后24小时,1,3,6月及1年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封堵效果及无并发症。结果:37例(97.4%)OSD患者成功置入Amplatzer封堵器,其中34例(91.9%),显示即刻封堵完全,3例(8.1%)存在微-少量残余分流。1例28岁男性术后第4天发生无Q波心肌梗死。随访中,未见封堵器移位及再通,右心房、室有不同程度缩小,2例残余分流消失;PDA最窄处直径为2.5-12(平均5.3)mm。29例用PDA封堵器,1例有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粗大PDA采用Amplatzer房封堵器治疗。19例(63.3%)显示即刻封堵完全,所有病例术后24小时(1例48小时)的彩色多普勒检查均未见残余分流。1例发生机械性溶血。随访期中,未出现封堵器移位,、残余分流及再通。结论: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OSD和PD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外科手术方法,操作简便,创伤小,成功率高。超声心动图在术前、术中、术后均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期疗效满意,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房间隔缺损(ASD)、动脉导管未闭(PDA)及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1例继发孔型ASD、12例管型PDA和4例膜周型VSD,均选用Amplatzer封堵器进行治疗,超声心动图在术前、术中及术后进行诊断、监测、评价疗效和随访。结果27例患者在超声心动图指导下即刻成功封堵,1例ASD封堵失败。封堵成功者术后立即观察分流消失,术后复查无残余分流,无血栓形成,各瓣膜口无返流及心腔大小的变化。结论超声心动图在先心病介入封堵治疗的术前病例选择、术中监测引导以及术后随访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经胸彩色超声心动图在保证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封堵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19例,动脉导管未闭(PDA)11例,室间隔缺损(VSD)5例,均采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周围血管插入导管介入治疗。术前经胸彩超确定适应证。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1年对患者进行彩色超声心动图复查,观察封堵器是否固定、有无心包积液、残余分流,是否影响瓣膜功能及心功能情况。结果:19例ASD、11例PDA,5例VSD均成功封堵。其中1例ASD封堵术后封堵边缘有少残余分流,术后3个月复查彩超分流消失,其余封堵术分流立即消失。结论:在介入手术中,彩超检查术前可以确定先心病封堵术的适应证,术中指导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封堵器型号、准确显示封堵器位置、检查有无残余分流,术后可实时地反复随访观察其远期效果。尤其在房缺及室缺等封堵术上,彩色超声心动图在术前检查及术中监测已成为不可缺少或替代的必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应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SD)及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1例患者经心脏彩超证实为先天性心脏病,其中继发孔型ASD 13例,PDA 8例,均采用国产封堵器进行封堵.结果 21例患者均封堵成功,术后心脏缩小,心功能改善,3例ASD有少量残余分流,1个月后复查已无分流.定期随访无严重并发症产生.结论 在严格选择适应证和熟练操作技巧的条件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是一种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国产封堵器价格适中,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胸彩色超声心动图(TTE)在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前选择病例和术中及术后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应用TTE检查,选择适合行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患者37例,其中20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10例膜周部型室间隔缺损(VSD),7例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均采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封堵器选择大于TTE测值的2~4 mm。术中在X线和TTE监测下观察封堵器的释放过程。术后1天、1周、1个月及6个月应用TTE观察封堵伞有无脱落,房、室间隔及大动脉水平有无分流,心脏大小变化。结果:20例ASD封堵成功19例,10例VSD封堵成功10例,7例PDA封堵成功7例。术后1天复查,1例ASD患者有少量残余分流,1例VSD患者三尖瓣瓣下见少量返流,2例VSD封堵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传导阻滞。随访1~6个月,均未发现有残余分流。结论:TTE在封堵术前选择合适病例,以及选择封堵器的大小,术中监测封堵器的位置是否准确,术后观察有无残余分流,疗效评价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