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1998年华南暴雨科学实验期间香港风廓线雷达的高时空分辨率资料考察了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6月8日到9日香港特大暴雨个例的风场模拟结果。研究表明MM5模式输出的风廓线和风廓线雷达的观测结果有很好的相似性,进一步确认了利用模式输出研究中尺度对流系统结构和机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风廓线雷达测风和气球测风资料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简述风廓线雷达及气球测风原理的基础上,把风廓线雷达探测资料与当地探空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风速风向一致性较好.利用大理风廓线资料与云南5部探空雷达资料对比发现,风廓线资料与丽江探空雷达资料最为接近,利用风廓线与丽江探空逐日U风、V风资料对比分析发现在700 hPa以上基本一致,说明风廓线雷达资料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3.
近地层风廓线与垂直湍流强度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改进Prandtl混合长理论,得出近地层风廓线形式εu/εz为u*/k1z其中k1(σw/u8)(1-k/2);在中性层结下k1为0.4,风廓线与传统形式完全相同。分析认为Karman常与垂直湍流强度有关,其量值的弱不确定性是由于“中性”及“近地层常用量假定”不符合实际大气情况所致;所建立的垂直湍流强度与无量纲风廓线关系可以合理地描述在稳定边界层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以渤中8号采油平台为基地,对海上大气表面层的风速、温度和湿度廓线进行了同步测量。据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确定了较好适用于渤海中部大气表面层的大气稳定度函数模式(不稳定状态),从而确定了一种海上大气表面层风湿廓线的参量化模式。依此模式,可由实测风温湿廓线数据计算海-气动量、感热和水汽通量。  相似文献   

5.
风负载是船载雷达天线设计计算时的一项重要内容.对风力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合船载雷达设备重点对风速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并介绍减小风负载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海面风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7.
利用16个探空站近6年的高分辨率探空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和数值积分等方法,分析了对流层、对流层顶和平流层下层的温度层结特征,主要得出以下结论:①对流层顶温度年变幅最小,对流层上层和平流层下层(包括对流层顶)与对流层中低层具有相反的温度变化趋势.②不同地区对流层顶高度表现为随纬度升高而降低的规律,平均每升高1°对流层顶高度下降44 m,同纬度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高于平原地区.③各站对流层平均温度总体表现为单峰型结构,与地面温度的季节变化特征相同,只是年较差小于地面.④对流层顶高度与对流层平均温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流层增温时对流层顶高度升高,对流层顶高度主要取决于对流层热力状况.  相似文献   

8.
近地面层中通量廓线关系的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本文采用了三种不同地表条件下的实测风速廓线资料,分别进行了近地面层中通量廓线关系的适用性检验,从中选择了适合本试验条件的通量廓线关系。结果表明:(1)在稳定大气层结条件下,风速廓线曲率β<0.9时,Yamamoto′s模式最适合,而当β≥0.9时,Lettau′s模式最适合;(2)在不稳定大气层结条件下,当风速廓线曲率β<1.05时,Dyer′s模式最适合,而当β≥1.05时,Webb′s模式最适合。  相似文献   

9.
利用TP/WVP-3000型地基微波辐射计12通道亮温观测资料,发展了一套大气温湿及液态水廓线反演算法.首先对近20年历史探空数据进行数据转换、插值等处理后,分无云和有云两种类型,运用MWMOD微波辐射传输模式,计算无云情况下的微波亮温集,根据相对湿度廓线,利用模式的绝热液水含量分析方法,模拟计算出液态水廓线及对应的微波亮温数据集,利用改进BP神经网络计算模型,通过神经网络学习训练,获取代表该地区的神经网络系数,用于反演计算大气温度、水汽密度、相对湿度和液态水廓线.与GPS探空数据对比,反演的大气温度廓线在7 km以下误差均在3 K以内,水汽密度廓线在6 km以下误差均在3 g/m2以内,部分底层廓线的反演值与GPS探空观测接近,获得了较好的反演结果.同时,通过模式分析出云水廓线,弥补GPS探空不足,利用微波辐射计观测进行验证,估算雷达路径积分衰减,用于试验降水雷达反演分析.  相似文献   

10.
由单个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反演风矢量场的变分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由单个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反演风矢量场的问题被表述为模式参数识别的问题。利用变分方法和最优控制技术给出风场的最佳估计。总结作者及其合作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讨论了在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自动相关监视系统(ADS-B)和雷达监视系统共同应用的情况,在多雷达跟踪系统的基础上发展了多传感器跟踪系统,讨论了多雷达跟踪系统不同模块的功能以及多传感器跟踪系统不同模块的升级和功能。针对多传感器跟踪系统的数据融合技术,分析了雷达和ADS-B的报告不同步、误差影响和机动检测等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了比较3种单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场反演方法(即VAP方法、UW方法、涡度-散度法)的反演效果和适用性,用这3种方法对几种典型的理想风场进行反演和敏感性对比试验,并对造成反演效果差异的原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这3种方法对均匀风场的反演效果都很好,UW方法的误差最小且计算量较小;3种方法对切变场的反演效果类似,径向速度差值较大的UW方法相似系数却稍大,切变越大时反演误差越大;对于涡旋场3种方法反演效果都不理想,若为径向气流显著而切向气流不显著的涡旋场可以用UW方法来反演.因此,相对而言,可以选用计算量小且相似系数较高的UW方法来反演二维简单风场.而在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应该进一步探讨用假设条件更接近实际情况的反演方法来更准确地反演风场.  相似文献   

13.
提出一种海杂波背景下雷达回波数据处理的设计方案:即不改变原始数据动态特性基础上对其进行预处理,再检验数据的混沌性,最后利用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作为预测器,对目标有无进行判断。通过实验表明,该方案可以提高海杂波背景下雷达的探测能力。  相似文献   

14.
由于扫描跟踪雷达使用的天线波束在空间中的扩展特性,一个目标可被顺序扫描的波束或同时照射的堆积波束观测到;类似地,雷达信号模糊函数的扩展特性使得理想点目标的回波经过匹配滤波后的输出在时延-多普勒平面上是扩展的,这种空、时、频的扩展特性使得,与同一目标有关的多个波束的多个时延-多普勒采样单元都包含了目标信息,这种效应可以用采样单元的参数、目标参数以及模糊函数、方向图描述.传统的雷达信号处理对这些信息的利用非常有限,为此通过建立原始数据的幅度分布模型描述这些信息,并以此为基础研究基于雷达原始幅度数据进行跟踪的后验克拉美罗限(posteriorCramer-Raobound,PCRB).分析表明,与传统的先估计目标参数后跟踪的方式相比,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跟踪可以改善跟踪性能.粒子滤波是实现这种跟踪方式的一种可行算法;针对传统实现方法中将回波幅度作为目标状态的一维并对之采样造成的运算量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避免幅度维采样的跟踪算法,仿真表明,该算法能以较低的运算量获得较好的跟踪性能.  相似文献   

15.
雷达与GPS的数据关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基于模糊类原理的雷达与GPS数据融合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模糊C均值算法计算航在联的隶属度,并由此构成自适应的相关检测函数;通过直接将GPS子波估计航迹作为聚类中心,避免了聚类划分的迭代运算,使算法十分简便。实验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得到可靠的航迹产联性能。  相似文献   

16.
1 Introduction Variability of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EASM) has been detected by considering roles of El Nino and 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 cycle, snow cover over Eurasia and Tibetan Plateau, and signals from the soil (namely, the soil temperatur…  相似文献   

17.
双(多)基地多普勒天气雷达适于构建局域探测网,对于需进行气象保障的局部区域的对流性降水探测尤为重要。利用双(多)基地多普勒雷达网监测其强降水以及风场结构,通过风场反演了解其风场结构,能够更好地认识中小尺度天气的演变机理,改进短临预报。研究了双基地雷达的合成风场反演方法,通过仿真试验,可获得大气的辐合辐散、旋转以及上升或下沉等三维风场特征。借助福建厦门和泉州的两部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实测资料,构成仿真的双基地雷达探测,分析了"莫兰蒂"台风的降水强度与径向风场回波特征,并反演了二维和三维的合成风场。结果表明,双基地雷达的合成风场方法,可以有效地反演台风的二维和三维风场,为监测台风的精细结构和演变提供了丰富信息。  相似文献   

18.
According to the frequency property of Phasedarray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PGPR), this paper gives a frequency point slice method based on Wigner time-frequency analysis. This method solves the problem of analysis for the PGPR‘s superposition data and makes detecting outcome simpler and detecting target more recognizable. At last, the analytical, results of road test data of the Three Gorges prove the analytical method effici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