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颈椎椎间盘的解剖学测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颈椎椎间盘退变及病变是引起颈肩痛的常见原因之一。近年来许多学者对颈椎椎间盘的形态学及生物力学特征作了较系统的研究。但以往认为颈椎间盘突出症较少见。对颈椎髓核位置、椎间盘前、中、后三部分高度解剖学测量的文献报道较少。本研究在青年新鲜尸体的颈椎上。对颈椎髓核位置、椎间盘前、中、后三部分高度等,做了较为系统的解剖学测量。旨在为人体解剖学积累资料,为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依据;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椎间盘切除术的安全范围。 方法 选取20具成人颈椎标本,分别测量C3/C4至C6/C7各节段左右两侧V点与硬脊膜外侧距离、V点与椎动脉水平及垂直距离、小关节面宽度,并进行统计学比较。 结果 V点与硬脊膜外侧距离为:左(1.31±0.32)~(2.46±0.60) mm,右(1.29±0.35)~(2.75±0.45) mm,各节段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同一水平左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V点与椎动脉水平距离为:左(2.17±0.42)~(5.10±0.93) mm,右(1.99±0.39)~(5.00±0.71) mm,各节段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同一水平左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V点与椎动脉垂直距离为:左(11.05±1.06)~(13.47±1.12)mm,右(11.33±1.20)~(13.61±1.01)mm,同一水平左右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节段间比较C3/C4与C4 /C5无明显差异,其余节段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小关节面宽度为:左(10.79±0.93)~(12.66±0.88) mm,右(10.86±0.68)~(12.54±0.70)mm。 结论 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椎间盘切除术的安全范围宜控制在距V点内侧C3/C4至C6/C7各水平1.20~2.00 mm;磨除范围距V点外侧C3/C4至C6/C7各水平超过2.00~5.00 mm时可能到达椎动脉体表投影处,因此需注意此时的手术进入深度宜控制在:C3/C4~C6/C7各节段距V点11.00~14.00 mm。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脊柱颈段椎间盘入路椎管内减压的相关解剖。 方法 取18具正常成人颈段脊柱防腐标本,通过不同断层,观察硬脊膜、后纵韧带与硬膜外前隙的毗邻关系和结构特点;测量椎间盘平面的硬脊膜厚度、后纵韧带宽度、椎体矢状径长度。 结果 颈段后纵韧带分为深、浅层,两层在中线两侧4~5 mm处分开,浅层与硬脊膜形成潜在的硬膜外前隙,该隙内有Hofmann's韧带连于硬脊膜与后纵韧带之间。深、浅层在硬脊膜前外侧形成一梭形腔隙-后纵韧带间隙; 椎体后面矢状正中线到两侧后纵韧带间隙外侧角的距离约为10 mm。 结论 根据后纵韧带的宽度和毗邻关系,颈椎前路手术经椎间盘达后纵韧带,逐渐由外进入后纵韧带间隙减压,可减少硬膜囊、脊髓或神经根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椎间盘部分切除对颈椎运动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采用三维运动学的测定方法观察了椎间盘部分切除对颈椎运动学的影响。方法为将8个杂种犬新鲜颈椎活动节段标本施加模拟颈椎活动方式时的载荷,观察和记录椎间盘切除前后的三维运动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椎间盘对维持颈椎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椎间盘部分切除可明显地改变颈椎的运动学特性,影响颈椎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椎管与内容物相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30条已防腐的成人脊柱,从椎间盘处横锯,测量了各段椎管与内容物的矢径。椎管内硬膜前组织较薄,一般不超过2.0mm,硬膜后组织,由上向下逐渐变厚。椎管与硬膜囊的比值(矢状径)颈段为1:0.73,胸段1:0.68,腰段为1:0.60。从本组材料看,C_(3-5)椎骨段有50%以上椎管矢径较细窄,蛛网膜下腔亦较窄,故受压后缓冲余地小,易出现症状。腰段由上向下硬膜囊的逐渐变小,周围组织逐渐增多,故不易受压。  相似文献   

6.
颈椎椎间盘角和椎间盘-关节突角的X线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提供放射解剖学参数值.方法志愿者43人.其中男性24人(22~43岁,平均年龄31.04岁),女性19例(23~39岁,平均年龄30.16岁).测量中立位颈椎侧位片C3~C7椎问盘-关节突角,C2-3C3-4C4-5C5-6C6-7椎间盘角,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C3~C7摊问盘.关节突角冉分别为128.70±0.71°,127.36°±0.21°,130.43°±0.87°,124.78°±0.39°,115.82°±0.52°.C2-3、C3-4、C4-5、C5-6、C6-7椎问盘角分别为9.44°±2.23° 98.48°±2.03° 97.15°±2.27°,6.42°±1.90° 93.86°±1.71°.结论椎间盘-关节突角和椎间盘角是颈椎的重要解剖学参数,本文的X线解剖参数可指导临床更精确地置入假体,有利于术后疗效评估和远期随访观察的量化和标准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颈椎病的临床诊断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31例头颈标本,观测项韧带的位置、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应用游标卡尺测量其长、宽、厚度。结果横断层标本上,颈椎棘突至皮肤间自上而下可见项韧带由窄到宽,再由宽到窄的形态学改变;正中矢状切标本上,项韧带长13.24±0.13cm,最宽处5.62±0.11cm,厚1.60±0.16cm,形如尖向下的三角形。结论项韧带形态结构的观测对颈椎病的病因诊断及开展微创手术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腹腔淋巴结影像断层解剖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腹腔淋巴结的临床诊断提供断层影像解剖学资料。方法对6具尸体标本的上腹部横断层、CT、MRI扫描图像进行观察,观察腹腔淋巴结的位置,测量其横断面矢径和横径,辨认在MRI、CT扫描图像中的腹腔淋巴结。结果共观察到8个腹腔淋巴结,单具标本腹腔淋巴结的数目有1~2个;其横断面呈椭圆形或长椭圆形,矢径为(5.27±2.18)mm,横径为(2.35±1.12)mm,组织疏松较软,横断面上可见管腔断面;在MRI扫描图像上能被清晰分辨,在尸体标本的CT扫描图像上与周围结构界线不清。结论腹腔淋巴结与腹腔神经节的鉴别,在断面标本中可通过观察组织是否致密,有无管腔断面进行确定;在CT、MRI扫描图像上主要根据他们的位置关系进行确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C4~5节段PrestigeTM-LP颈椎人工椎间盘植入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手术节段的运动分析。 方法 采用对成年男性的新鲜尸体的颈椎标本进行CT三维扫描方法建立C4~5节段和PrestigeTM-LP人工间盘有限元,模拟完成C4~5人工椎间盘置换手术。测量生理加载下手术节段前屈/后伸、侧弯及轴向旋转运动角度。结果 有限元模型对颈椎的结构,包括椎体间韧带、颈椎关节突关节、钩椎关节等均进行了精确的重建,并较好地模拟手术操作进行PrestigeTM-LP人工间盘植入。运动加载后运动角度,前屈5.7°,后伸3.5°,侧弯5.0°,旋转11.3°,与文献报道结果较为接近。 结论 有限元模型具有精确度高,手术模拟真实的特点,可作为颈椎人工椎间盘生物力学研究的一种较好途径。PrestigeTM-LP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可较好地保留手术节段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临床诊断椎间盘疾患提供参数。方法 对 31例正常男性脊柱第 1腰椎至第 1骶椎间 15 5个椎间盘及其相应的 186个椎体上下面的矢径、横径、斜径进行了测量和比较 ,同时对其周围毗邻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 椎间盘各径均大于其相应椎体各径 ,且自上而下逐渐增大 ,获得了腰骶段周围毗邻结构的观察结果。结论 提示结果与各椎骨间所负体重逐渐增加相适应 ,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视神经管的显微外科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为视神经减压术和进一步探索视神经间接损伤的病理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对 30个成人尸头的 6 0侧视神经管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解剖观测。测量了视神经管的口径 ,管壁的厚度和长度。观察了视神经管的走行特点 ,计算了视神经管横截面积。结果 :视神经管内壁中部是视神经管管壁最薄之处 ,厚度为 (0 .48± 0 .36 )mm ;视神经管最狭窄的部位是中部 ,横截面积为 (17.47± 3 .97)mm2 ;视神经管中轴与颅正中矢状面的夹角为 37.46°± 4.6 6° ,与颅冠状面的夹角为 2 1.0 0°± 3 .46°。结论 :视神经间接损伤后 ,视神经管在管中部对视神经的束缚作用可能最强 ,视神经减压术开放管的中部可能最为重要。视神经管走行的特点是视神经间接损伤常合并于颞额部钝挫伤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A cadaveric study was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sc degeneration and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intervertebral foramen of cervical spine, including the effect on the nerve root. Seven fresh frozen human cadavers were dissected from C1 to T1, preserving the ligaments, capsules, intervertebral disc and the neural structures. The specimens were scanned with MRI and then scanned through CT scan in the upright position. Direct mid-sagittal and 45 degree oblique images were obtained to measure the dimension of the intervertebral disc height, foraminal height, width, area and segmental angles. Disc degeneration was inversely correlated with disc heigh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disc degeneration and foraminal width (p<0.005) and foraminal area (p< 0.05), but not with foraminal height. Disc height was correlated with foraminal width but not with height. The segmental angles were decreased more in advanced degenerated discs. There was a correlation between nerve root compression and decreased foraminal width and area (p<0.005). This information and critical dimensions of the intervertebral foramen for nerve root compression should help in the diagnosis of foraminal stenosis of the cervical spine in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cervical spondylosis and radiculopathy.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第三脑室区域临床影像学诊断和肿瘤的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在15具成人尸体头部的固定标本上,采用MJ—346B型电动带锯每隔0.5cm作第三脑室横断、冠断和矢状断连续切片,观测了第三脑室的形态、大小、位置、毗邻关系和手术入路的径线值等。结果:第三脑室横径为1.9±2.7mm,上下径即穹窿体下缘中点至下丘脑沟中点间距为14.1±2.7mm,前后径即室间孔至中脑水管上口间距为23.9±2.7mm,其外侧壁的表面积为276~677mm2;松果体位于四叠体池内,长×宽×高约为7mm×7mm×3mm,略偏向左侧。结论:第三脑室前部入路优于后部入路,丘脑所占第三脑室侧壁面积大于下丘脑,下丘脑沟以上术中操作相对安全;第三脑室在三维断面上均能良好显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X线片相关指标与椎间盘突出导致的颈脊髓压迫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4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诊治的60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男性,年龄42~65岁,平均(54.8依9.3)岁。在颈椎MRI矢状位成像上按照颈脊髓受压的比例( E值)分为Ⅰ组、Ⅱ组及Ⅲ组。在颈椎MRI横断面成像上测量并计算颈髓横切面积( S1)与有效椎管横切面积( S0)的比值,以此判断椎间盘突出程度;在不同体位颈椎X线摄片上测量责任椎间隙的活动度值(B值)、椎间隙前缘高度( D值)、颈椎C2~7 Cobb角及椎间孔面积( M值)等相关指标。采用直线相关回归分析颈椎间盘突出程度与各观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组间S1/S0值、E值、B值、D值、C2~7 Cobb角和M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4.187、112.789、7.232、3.778、3.232、15.813,P值均<0.05)。随着S1/S0值的增加,E值、B值、D值、C2~7 Cobb角和M值均逐渐减小,提示责任椎间隙E值、B值、D值、C2~7 Cobb角、M 值与 S1/S0值均呈负相关性( R 值分别为-0.821、-0.581、-0.378、-0.419、-0.576,P值均<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B 值、D 值、M 值是 S1/S0的3个独立影响因素, S1/S0值的预测方程为^Y=118.955-1.348X1-2.850X2-0.541X3(复相关系数R=0.742,决定系数R2=0.550,F=22.841,P<0.01),回归模型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体位颈椎X线摄片的相关指标B值、D值、M值是影响脊髓型颈椎病椎间盘退变突出程度的独立因素,对评估单节段脊髓型颈椎间盘突出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诊断价值;采用D值、B值及M值为3个自变量指标,可对椎间盘突出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5.
眶尖区的断层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眶尖区影像诊断提供断层解剖学资料。方法 应用 5 0侧成人头颅湿标本制成 0 5mm的火棉胶连续切片 ,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 3 6侧冠状位标本上的眶尖结构进行测量。结果 视神经管眶口处面积最小 ,管内段视神经从颅端到眶端逐渐变细 ,眼动脉进入神经经管从视神经内下方向外下方走行 ,眶上裂被Zinn腱环分为外侧区、中央区、下区 3部分。结论 冠状位是观测眶尖结构的理想层面 ,对眶尖部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对邻近节段椎间盘活动度的影响。方法观察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颈椎病患者19例(25个节段),选取行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的颈椎病患者(钛板固定)19例,手术前和手术后1年拍摄颈椎的前屈后伸位、左右侧屈位X线片,测量邻近节段的活动范围(ROM)。结果手术前椎间盘置换组与椎间融合组邻近上端椎间隙节段ROM分别是7.35±2,32和7.65±2.58,差异无显著性,邻近下端椎间隙节段ROM分别是6.42±2.54和6.58±2.67,差异无显著性;手术后1年置换组邻近节段ROM明显小于融合组,邻近上端椎间隙节段ROM分别是7.59±1.92和10.44±3.15,邻近下端椎间隙节段ROM分别6.15±2.33和8.05±3.37,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置换组手术前后邻近节段活动范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椎间盘置换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的生理活动度可以保留,预期能预防邻近节段椎间盘的退变。  相似文献   

17.
颈部血管和神经与颈椎的关系及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测颈部血管、神经与颈椎的关系,为颈椎手术提供帮助。方法在40侧成人标本上,观测颈部血管、神经的长度及起止点与相邻颈椎间的距离。结果面动脉与舌神经伴行,起点距相邻C3椎体为(18.5±7.2)mm。舌动脉与舌下神经伴行,起点距相邻C2~3椎体为(19.7±8.4)mm。甲状腺上动脉与喉上神经外支伴行,起点距相邻C3椎体为(17.0±5.7)mm,止点距相邻C5椎体为(18.2±2.5)mm。喉上动脉与喉上神经内支伴行,起点距相邻C3椎体为(15.7±6.7)mm,止点距相邻C3椎体为(19.7±5.8)mm。甲状腺下动脉起点距相邻C7椎体为(17.3±5.5)mm,止点距相邻C7椎体为(11.3±3.4)mm。结论颈上部有数支动脉起至C2~3高度,此处显露喉上神经尤为重要。颈中部尽量减少对颈内脏鞘和颈动脉鞘的牵拉。颈下部则熟悉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的关系。手术途径选右侧为宜,以避免胸导管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下颈椎观测对颈椎前路手术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下颈椎前方入路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测量广东地区出土成人干燥下颈椎(C3~C7)标本40套。测量项目包括椎体的前高、中高、后高、上矢径、中矢径、下矢径、上横径、中横径、下横径以及钩突间距。结果下颈椎椎体上横径平均为19.2mm,中横径21.1mm,下横径22.2mm;椎体上矢径平均为15.3mm,中矢径14.9mm,下矢径16.1mm。结论本文的测量数据为改进下颈椎前路手术及减少手术并发症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背景:目前为止,椎间盘退变源性腰痛的发病机制研究并不十分清楚明了,对于其治疗的手段也多种多样,但效果不一。目的:综述近年国内外椎间盘退变机制及修复的研究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至2014年11月为止 PubMed数据(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http://www.cnki.net/),以“椎间盘退变因素,椎间盘源性腰痛,椎间盘退变治疗”等为检索词,共检索到78篇相关文献,排除重复研究,共30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结果与结论:综合大量国内外科研人员对椎间盘退变的研究,目前比较推崇的退变因素包括形态学上的改变、炎性递质和细胞外基质的变化、生长因子的作用等,治疗上仍处于对其形态学的修复方面,其中经皮穿刺椎间盘减压、椎体融合、人工椎间盘置换、动态稳定系统等手术治疗方法对椎间盘退变引起的症状有确切的疗效。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