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乙肝病毒前S2抗原与相关血清标志物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Pre-S2抗原在乙肝隐、显性感染(尤其是隐性感染)中的地位和应用价值。[方法]2002年3~6月,在湖南省永州市选择部分HBV隐性与显性感染者,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和Pre-S2抗原。[结果]检测HBV隐性感染者64人,Pre-S2抗原阳性率为64.06%。Pre-S2抗原阳性率,HBeAg阳性者为93.10%,抗-HBe阳性者为60.00%,抗-HBc阳性者为73.47%,前者高于后二者(P<0.05);乙肝“大三阳”与“小三阳”者分别为92.31%、62.50%(P<0.05);急性乙肝患者(22人)、慢性乙肝患者(26人)分别为90.91%、61.54%(P<0.05)。[结论]Pre-S2抗原在判断HBV感染者尤其是隐性感染者血清的传染性强度方面有较高使用价值和补缺作用,在判断隐性感染者的发展转化和显性感染者的临床转归方面亦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前SI(Pre-S1)抗原在不同HBV血清标志物模式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HB-sAg阳性的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1646例,检测Pre-S1抗原,HBV标志物,HBV-DNA及ALT酶。结果:1646份血清中,Pre-SI抗原的总阳性率达63.3%,其中模式①87.61%,②96.3%,③48.56%,④53.85%,⑤50%,HBeAg阳性模式组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HBV-DNA为阳性的①~④中,Pre-S1抗原检出率依次为92.91%、90%、80%、78.57%,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LT增高的①~④中,Pre-S1抗原的检出率依次为85.84%、92.31%、57.73%、50%,间BeAg阳性模式组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re-S1抗原是反映HBV感染者其传染性,病毒复制,肝细胞损伤,抗病毒治疗的检测崖指标。  相似文献   

3.
肖俊 《中国保健营养》2008,17(9):147-148
目的探讨乙肝PreS1抗原及血清标志物检测在乙肝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2006年9月-2008年4月收治的335例乙肝患者血清进行ELISA法检测乙肝血清学标志物(乙肝三系)和乙肝病毒PreS1抗原。结果335例乙肝患者中HBeAg阳性共181例,Pre-S1抗原阳性158例,阳性率87.3%。HBeAg阴性154例,Pre—S1阳性61例,阳性率39.6%。PreS1在HBeAg阳性和阴性中检出率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PreS1能较好的反映HBV病毒感染及复制情况,联合血清标志物检测互相补充,有妨于临床疾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4.
韩晋昂  戴金华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6):1175-1175,1177
[目的]探讨检测HBV感染者血清前S1蛋白、HBV—DNA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FO—PCR)方法检测HBV—DNA,前S1蛋白及HBV—M采用ELISA法。[结果]336例HBsAg阳性血清中,检出HBV—DNA171例(50.9%),Pre-S1阳性166例(49.4%)。在HBeAg抗原阳性血清中检出率最高,99例中HBV—DNA阳性97例(97.9%)。Pre—S1阳性为93例(93.9%),在237例e抗原阴性中,HBV—DNA阳性74例(占31.2%),前S1蛋白阳性73例(占30.8%)。[结论]传统的依靠e抗原来辨认是否具有传染性是不够的,前S1蛋白及HBV—DNA是比e抗原更敏感的HBV标志物,二者检测对了解乙肝感染者的病情、监测病毒感染状况、以及病毒在体内复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2003~2005年永州市青少年学生乙肝感染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剑  盘小娟  邓辉军  唐荣 《中国校医》2006,20(5):519-521
目的分析近3年来乙肝病毒在不同类群青少年学生中的感染状况及动态变化。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2003-2005年永州市参加中考、高考各类青少年学生共7605名的乙肝表面抗原(船sAg)及“乙肝两对半”指标,参考其他因素和其他城市情况,逐年分组进行分析。结果3年船sAg平均阳性率为11.65%,2003~2005年每年的船sAg阳性率分别为10.20%、11.75%、13.36%,男女生阳性率分别为12.10%、10.28%,城乡学生阳性率分别为10、92%、13.16%,住校生、走读生阳性率分别为12.83%、11.15%,初、高中毕业生阳性率分别为10.88%、12.01%。886例HgsAg阳性学生中乙肝e抗原阳性者占61.52%。结论我市中青少年学生的乙肝感染率不但偏高,而且有不断增高趋势,其中传染性强的人群较大。农村学生、男生、住校生为乙肝重点感染人群,需给予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区,全国乙肝平均发病率为50/10万,人群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约10%~15%,乙肝病毒(HBV)感染率60%~70%;慢性HBsAg携带者中,绝大多数同时e抗原(HBeAg)阳性,而e抗原阳性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因此,控制我国乙肝高流行状态需要2~3代人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成都市区健康体检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标志(HBVm)阳性结果、分布情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增强人们对HBV感染的认知能力,合理干预,提高人们对乙型肝炎的自觉免疫意识。方法对2007—07—01/2008—06—30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108685名成都市区人群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HBe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及肝功能进行检测,同时调查HBV感染过去史、家族史、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史。结果HBVm阴性31063人,占28.58%;HBsAg、HBeAg、HBcAb均阳性者4637人,阳性率4.27%;HBsAg、HBeAb、HBcAb均阳性者5250人,阳性率4.83%;HBsAg、HBcAb均阳性者527人,阳性率0.48%;单纯HBsAb阳性51228人,阳性率47.13%;HB—sAb、HBeAb、HBcAb均阳性者1921人,阳性率1.77%;HBsAb、HBcAb均阳性者13200人,阳性率12.15%;其他(HBeAb、HBcAb阳性、单纯HBeAb、单纯HBcAb阳性)共859人,阳性率0.79%;肝功异常(单项转氨酶和/或两项转氨酶增高)共计896人,异常率为0.82%;乙肝疫苗预防接种33779人;接种率31.08%。结论成都市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总人数或阳性率与全国水平接近,而乙肝疫苗接种率较低。加强乙肝保健知识健康教育,强化乙肝疫苗接种是进一步降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的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思明区人群乙肝病毒(HBV)感染状况及免疫水平,分析影响HBV感染的危险行为因素。方法依据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以1~59岁居民为调查对象,共调查732人。问卷调查乙肝疫苗免疫史和危险行为因素,并采集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乙肝5种抗原抗体水平。结果人群HBsAg总携带率为9.84%,其中1~4岁,5~14岁、15~59岁分别为0.83%、4.44%和14.62%。人群抗一HBs总阳性率为59.29%,其中1~4岁、5~14岁和15~59岁分别为76.03%、61.11%和53.83%。1~4岁、5~14岁和15~59岁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分别为100%,94.44%和24.59%。接种乙肝疫苗人群HBsAg携带率和小三阳感染者(HBsAg+,抗一HBe+,抗一HBc+)比例均低于无接种人群(X2=30.19,36.50;P〈0.01)。口腔诊疗史OR值为1.65,95%CI为1.01~2.70。结论思明区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l%的控制目标已实现,但人群HBsAg总携带率仍较高。乙肝免疫接种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口腔诊疗史是HBV感染的危险行为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长春大学2004~2006年新生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现状,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HBV标志物[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Anti-HBs)、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Anti-HBe)、乙肝病毒核心抗体(Anti-HBc)].结果 共检测10 696人,HBV血清标志物均为阴性的占54.62%,HBsAg阳性率为5.57%.2004 2006年新生HBsAg阳性率分别为6.09%、4.86%、5.78%;男女新生HBsAg阳性率分别为6.96%、4.11%;HBsAg、HBeAg、Anti-HBc均为阳性的占HBsAg阳性总数52.01%,HBsAg、Anti-HBe、Anti-HBc均为阳性的占HBsAg阳性总数36.08%;接种过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的新生HBsAg阳性率为4.15%,未接种过HepB的新生HBsAg阳性率为7.31%.结论 长春大学2004~2006年新生54.62%对HBV易感,新生HBsAg阳性率男生高于女生,接种过HepB的新生HBsAg阳性率低于未接种过HepB的新生,建议对HBV血清标志物均阴性的新生接种HepB,提高新生对HBV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0.
抚州地区医学新生HBV感染调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了解我院学生HBV感染状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1994~1997年间新入学的医学大专生1262名采用ALT改良赖氏法和反向间接血凝法进行肝功能检测和HBsAg筛选,对肝功能异常和HBsAg阳性者采用酶免法检测乙肝“两对半”。结果:肝功能异常20例(阳性率1.58%),HBsAg阳性225例(阳性率17.83%),其中男生阳性车22.56%,女生阳性年13.74%。检测乙肝两对半,发现学生中以“HBsAg、HBeAg\HBcAb”和“HBsAg、HBeAb、HBcAb”和“HBsAg、HBeAb、HBcAb”两种感染模式为主,前一感染模式占男生感染者的43.94%(58/132)和女生感染者的27.96%(26/93)。e抗原检出率男生(77/132)显著高于女生(40/93),而e抗体阳性率女生(48/93)显著高于男生(46/132)。结论:HBV感染是我院医学生肝功能异常的主要原因;男生HBV感染预后较女生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进一步探讨前S1抗原(PreS1Ag)测定在乙型肝炎诊断疗效和预后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ELISA法检测218例HBsAg阳性的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PreS1Ag和血清标志物(HBVM),同时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HBVDNA,并对其中20例经拉米夫定治疗的急性患者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HBeAg阳性组,PreS1Ag阳性率为87.2%,HBeAb阳性组为59.8%,HBeAg、HBeAb均阴性组PreS1Ag阳性率为79.7%,PreS1Ag与HBVDNA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PreS1Ag的测定可动态观察乙刊肝炎病毒复制情况,可作为临床常规检测项目,是对乙肝病毒前C区突变时HBeAg的补充,在乙型肝炎的诊疗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Pre-S1Ag)与HBV五项指标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对2005~2009年到泰安市中心医院健康体检者4 500人血清标本检测HBV五项指标。[结果]检测4 500人,HBsAg阳性者370例,阳性率为8.22%。在370例HBsAg阳性者中,HBeAg阳性率为41.08%,PreS1-Ag检出率为71.35%。其中,152例HBsAg(+)、HBeAg(+)、HBcAb(+)检测模式中,Pre-S1Ag阳性率为89.47%;125例HBsAg(+)、HBeAb(+)、HBcAb(+)检测模式中,Pre-S1Ag阳性率为63.20%。HBeAg阳性标本中Pre-S1Ag检出率显著高于HBeAg阴性标本,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re-S1Ag可以完善HBV五项指标的检测,是一项新的HBV血清标志物检测指标。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e抗体(HBe-Ab)和核心抗体(HBcAb)五项血清学标志物,同时对370份HBsAg(+)和110份HBsAg(-)血清标本进行Pre-S1Ag指标检测。  相似文献   

13.
广州地区部分企业职工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部分企业职工乙肝病毒感染情况.方法对2001~2003年在我院作健康体检的广州地区部分企业职工的乙肝"两对半"体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调查3117例(男1860,女1257)企业职工,全部静脉抽血作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两对半"(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5项)检查,其中HBsAg和HBsAb均阴性606人(19.44%),HBsAb阳性2 047人(65.67%),HBsAg阳性464人(14.89%).而HBsAg和HBsAb阴性的606人中HBeAb或HBcAb阳性,或两者同时阳性56人(1.80%).结论本调查职工HBsAg阳性率为14.8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HBsAb阳性率为65.67%;HBsAg和HBsAb均为阴性占19.44%,易感者比率较高,有必要及早采取注射乙肝疫苗等有效干预措施,降低受感染的危险性,减少乙型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与HBeAg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评价其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315例HBsAg阳性患者血清标本进行乙型肝炎(HBV)标志物Pre-S1、HBeAg检测,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在乙型肝炎的三种血清学模式①(HBsAg、HBeAg、HBcAg)、②(HBsAg、HBeAb、HBcAg)、③(HBsAg、HBcAb)中,Pre-S1的阳性率分别为96.55%、74.19%和42.3%。结论:联合检测Pre-S1和HBeAg在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孕妇进行产前的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病毒等的检测,了解孕妇生产前的传染病的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2 160例孕妇进行了乙型肝炎病毒5项(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以及苍白密螺旋体(TP)等8项相关特异性抗原或抗体检测,并进行分析.结果 2 160例孕妇中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HCV、HIV、TP的阳性率分别为5.00%、38.33%、1.11%、11.71%、8.38%、0.56%、0%、2.22%.结论 在孕期产前进行感染性指标检测,及早制定阻断措施,对减少母婴垂直传播,降低新生儿感染疾病的发生,提高优生优育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乙肝病毒前S2抗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2抗原(Pre-S2)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53例乙型肝炎患者标本用酶联法(ELISA)检测Pre-S2、乙型肝炎病毒(HBV)标记物,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结果HBeAg阳性组Pre-S2、HBVDNA阳性率各为95.3%、97.6%;抗-HBe阳性组Pre-S2、HBVDNA阳性率各为58.1%、31.2%;e系统阴性组Pre-S2、HBVDNA阳性率各为74.7%、45.3%。结论乙型肝炎患者Pre-S2与HBeAg、HBVDNA呈伴随关系,是HBV复制活跃和疗效观察的良好指标;抗-HBe阳性及e系统阴性乙型肝炎患者Pre-S2检出率偏高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17.
肖晗  吴旗  艾洪武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5):5683-5685
目的:检测乙肝感染孕妇的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及所产新生儿脐血清HBV-DNA,探讨孕妇乙肝感染状况与新生儿宫内感染的关系,寻找有效阻断乙肝宫内感染的措施。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02例乙肝感染孕妇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用Realtime-PCR法检测新生儿脐血清HBV-DNA。结果:"大三阳"和"小三阳"孕妇分别占64.90%和21.19%,"大三阳"组孕妇的新生儿脐血清HBV-DNA阳性率为46.88%,明显高于"小三阳"组的1.02%。孕妇血清HBeAg阳性组的新生儿脐血清HBV-DNA阳性率为46.27%,远高于阴性组的1.28%。结论:孕妇乙肝感染状况与新生儿宫内感染率密切相关,孕妇血清HBeAg可作为宫内感染发生的预测指标;HBeAg阳性妇女待HBeAg转阴后再妊娠,可大大减少宫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肇庆市1~59岁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为制订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抽取678人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用固相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taSA)夹心法进行相应项目检测。结果678份血清中HBsAg阳性率为10.77%;HBsAb阳性率为64.75%;HBeAg阳性率为3.54%;HBeAb阳性率为7.23%;HBcAb阳性率为33.78%;男、女性人群HBsAg阳性率分别为11.55%、10.03%,城、乡人群HBsAg阳性率分别为7.12%,14.37%;在HBsAg阳性人群中,HbeAg、抗-HBe标化阳性率分别为32.88%和67.12%;而HBsAb阳性人群中,单HBsAb阳性的占68.34%,HBsAb和HBcAb都阳性的占31.66%,单HBcAb阳性的占3.87%;小于15岁与大于15岁人群HBsAg阳性率、HBV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肇庆市HBsAg阳性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近,而流行率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肇庆市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10余年,15岁以下儿童HBV感染率已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测定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不同临床阶段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定量,同时探究其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和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将未经抗病毒治疗的774例慢性HBV感染患者按照临床特征分为六组:慢性HBV携带组(102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211例)、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236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114例)、HBeAg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52例)、HBeAg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59例),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清HBsAg定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患者血清中HBV DNA定量,血清HBsAg和HBV DNA需要经常用对数转换后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HBsAg定量由高到低分别为慢性HBV携带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HBeAg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和HBeAg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7.80(6.69 ~ 8.32)、7.11(5.42~8.27)、6.57(5.66 ~ 7.53)、6.38(4.39~ 7.40)、6.22(4.84~ 6.91)、6.13 (5.48~7.01)].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HBsAg定量与HBV DNA呈正相关(r=0.714和0.390,P<0.01).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HBsAg的定量与年龄呈负相关(r=-0.416,P<0.01);监测年龄≥40岁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的血清HBsAg定量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结论 慢性HBV感染后不同临床阶段患者血清HBsAg定量不同,血清HBsAg定量与患者HBV DNA水平和年龄相关,临床上应重点监测年龄≥40岁非活动性HBsAg携带患者血清HBsAg定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