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和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12例血液病患者经allo-HSCT及4例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allo-HSCT后均获得造血重建,且经荧光原位杂交(FISH)或短串联重复-聚合酶链反应分析证实均为完全供者型造血,中性粒细胞(ANC)≥0.5×109/L的平均时间为11(10-19)天,血小板≥20×109/L的平均时间为22(12-44)天。5例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2例慢性CVHD。巨细胞病毒(CMV)感染2例,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肝静脉阻塞综合征(HVOD)。4例allo-HSCT后出现复发后经用DLI治疗,3例又达完全缓解。12例中9例现仍持续完全缓解(移植后45-350天)。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血液病的有效方法,尤其对于复发难治性恶性血液病有一定的疗效,移植后复发应尽早进行DII。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1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施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其中自体HSCT(auto-HSCT)9例,异基因HSCT(allo-HSCT)4例。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造血重建。auto-HSCT和allo-HSCT后中性粒细胞恢复≥0.5×109/L,中位时间为16(9~29)d,PLT恢复≥20×109/L,中位时间为62(12~298)d;发生急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分别为4、3例;auto-HSCT复发2例,死亡1例,alloHSCT死亡1例。结论:HSCT可以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非血缘供者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非血缘供者异基因骨髓移植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并对移植相关并发症作了详细观察和处理.预处理方案为标准BuCy,马利兰(Bu)4mg/(kg.d)×4;环磷酰胺(Cy)60mg/(kg.d)×2.2例供者均来自台湾慈济骨髓捐赠中心,HLA基因配型(SSOP法)与患者完全配合.采髓量分别为1230ml和1010ml,其中植入的单个核细胞为2.13×108/kg和2.38×108/kg;CD34+细胞为2.3×106/kg 和2.8×106/kg;CFU-GM 4.6×105个/kg 和5.3×105个/kg,BFU-E 1.2×105个/kg 和1.7×105个/kg,CFU-GEMM 3.6×105个/kg 和4.5×105个/kg.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采用环胞素A+氨甲蝶呤+人体丙种球蛋白.结果:在移植后+24和+16天患者中性粒细胞恢复达≥0.5×109/L,在+64和+45天血小板≥2.0×109/L,+30天骨髓染色体核型分析,2例均达90%以上供者嵌合,+100天达完全嵌合,Ph1染色体(-),血型转变为供者血型,DNA可变数目重复序列检测(VNTR)证实供者源造血重建.结论:HLA相合非血缘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获得成功,重建了患者造血功能;移植相关并发症的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是保证移植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效果。方法10例恶性血液病病人进行Allo-HSCT治疗,供者中9例为HLA完全相合的同胞,1例为HLA半相合的同胞。预处理方案包括:马利兰-环磷酰胺、马法兰-足叶乙甙-阿糖胞苷-环磷酰胺、氟达拉滨-阿糖胞苷-马法兰-环磷酰胺、卡莫司汀-足叶乙甙-阿糖胞苷-环磷酰胺。结果全部病人均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L、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是14.51、8.3 d;5例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6例发生慢性GVHD,4例血型不合者均于移植后3个月内血型转为供者型。10例病人28 d时DNA图谱均转为供者型。随访4~23个月尚无复发及死亡病例。结论Allo-HSCT虽然会发生GVHD等严重并发症,但仍然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最有效的方法。HLA半相合同胞Allo-HSCT的开展解决了供者来源少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Zhang B  Huang W  Da W  Zhang Z  Yao S  Gao C  Han X  Wu X  Wang Q  Yu L  Zhang M  Jin H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123-126
目的 分析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DA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在确诊后 1年内进行第 1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以足叶乙甙或阿糖胞苷 +环磷酰胺 +分次全身照射进行预处理 ,其中 9例加用卡氮芥 ;第 1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 4~ 10个月进行第 2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处理方案为足叶乙甙或阿糖胞苷 +环磷酰胺 +马法兰。结果 所有患者两次移植后均获造血重建 ,第 1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造血重建速度快于第 2次 ,无1例移植相关死亡。中位随访时间 10 78(5 79~ 382 1)d ,存活 12例 (6 3 2 % ) ,复发、死亡 7例 (37 5 % ) ,DAHSCT后 3年无病生存率为 6 3%± 10 % ;其中急性白血病患者第 2次移植时骨髓原始幼稚淋巴细胞或原始粒细胞百分比高于第 1次移植的患者易于复发。结论 DAHSCT移植患者相关死亡率低 ,无病生存率较高 ,可作为恶性血液病治疗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血缘性(无关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方法HLA配型不相合非血缘脐血移植治疗儿童白血病3例(ALL,CR2),无关供者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人白血病1例(M6,NR),输入的脐血有核细胞(4.98~6.68)×107.kg-1,CD34+(2.24~4.93)×105.kg-1。输入的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7.04×108.kg-1,CD34+1.08×106.kg-l。预处理主要为:阿糖胞苷,马利兰,环磷酰胺,甲基环已亚硝脲,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结果4例患者完全植入,+15~+25天白细胞(WBC)>1.0×109L-1,+35天~+51天血小板(PLT)>20×109L-1。例1移植后+12及+51天出现可疑为急性GVHDI度,例4于+16天出现肝静脉闭塞综合征(轻型)(VOD),+17天出现急性消化道GVHDI度,+30天出现出血性膀胱炎(HC),例2于移植后六个月复发,放弃治疗而死亡。余3例正常生活或工作。结论无关供者或对于HLA不相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方法,且可以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A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 方法 用 AHSCT治疗白血病及恶性淋巴瘤患者共 5 8例 ,年龄 31.9± 10 .5 (14~ 5 8)岁。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 L ) 30例 (CR1 2 4例 ,CR2 5例 ,CR31例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 L ) 18例 (CR1 13例 ,CR2 3例 ,CR32例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 ) 3例 (均获血液学缓解 ) ,恶性淋巴瘤 7例 (CR4例 ,PR3例 )。预处理化疗方案选用以下药物中任意两种或三种联合 :阿糖胞苷 3~ 4g/ m2 ,环磷酰胺 4~ 6 g/ m2 ,鬼臼乙叉苷 (VP- 16 ) 0 .5~ 1.0 g/ m2 。除 5例联合全身骨髓照射 (剂量为7~ 8Gy) ,其余均单用化疗。 结果 所有患者移植后均重建造血 ,移植相关死亡 1例 (1.72 % )。ANL L、AL L CR1期移植者 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 5 2 .4%± 4.2 %和 46 .1%± 3.5 % ,复发率分别为 37.7%± 4.5 %和 40 .5 %±6 .7%。 10例 CML 和恶性淋巴瘤患者中 ,除 1例 期恶性淋巴瘤患者复发 ,余均获持续完全缓解。 结论 为降低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的复发率 ,提高患者的无病生存期 ,无造血干细胞供者的 CR1 期白血病及恶性淋巴瘤患者应积极行 AHSCT。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作为甲磺酸伊马替尼(IM)耐药的费城染色体阳性(Ph+)白血病挽救性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06年8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住院的14例IM耐药Ph(+)白血病患者行异基因(allo)-HSCT的效果,其中复发/难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例,慢性髓性白血病加速期(CML-AP)1例,慢性髓性白血病急变期(Bc)10例;7例行HLA配型完全相合同胞间移植,7例行HLA配型不相合亲缘移植;采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的骨髓(BM)加外周血干细胞(PBSC)混合移植8例,单用PBSC移植6例;10例患者给予预防或治疗性rhG-CSF动员后的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结果 所有病例均达到完全供者型造血重建,移植后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活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6 d和13 d;发生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7例,Ⅲ度aGVHD 2例,局限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4例,广泛型cGVHD 6例;血液学复发9例;无早期移植相关死亡.结论 联合应用多种方法预防白血病复发,HSCT可作为IM耐药Ph(+)白血病患者重要的挽救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9.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5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其中亲缘异基因移植40例,非亲缘移植12例。预处理方案髓系白血病为改良BUCY;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的髓系白血病以全身照射(TBI)+环磷酰胺(CTX)为主的化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以氟达拉宾、CTX及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方案。40例亲缘异基因移植均采用环胞菌素A(CSA)加短程氨甲喋呤(MTX),12例非亲缘移植采用骁悉(MMF)、CSA加MTX联合方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 均较顺利地完成预处理及移植治疗。移植后15 d(中位时间)造血重建。GVHD发生率急性Ⅰ~Ⅱ度30%,Ⅲ~Ⅳ度13.4%。随访2~17个月,荧光标记STR-PCR定量检测,75%患者供体细胞嵌合率(DM)>90%。50例非复发状况移植,至今存活40例,生存率(OS)达80%,移植相关病死率20%。结论 allo-HSCT能有效地治疗或根治恶性血液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及其长期造血重建。 方法 急性再障患者 ,2 0岁 ,供者为其胞弟 ,HL A配型完全相合。供者造血干细胞动员方案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4 5 0 μg/d× 5 d(8.8μg· kg- 1· d- 1 )。预处理方案 :环磷酰胺 5 0 mg· kg- 1· d- 1× 4 d,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1 5 mg·kg- 1 · d- 1 × 3d。移植有核细胞数 5 .1 0× 1 0 8kg- 1 ,CD34 + 3.0 1× 1 0 6 kg- 1 ,粒单系克隆形成单位 4 .2 0× 1 0 5kg- 1 。 结果 移植后 1 5 d造血重建。短片段串联重复序列 (STR)检测证实供者干细胞在受者体内植活。随访 1年 ,血髓象均正常 ,未发生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结论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有效治疗急性再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开展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方法:采集经动员的供者外周血干细胞对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移植。结果:移植后患者的造血功能恢复迅速,DNA检测证实为供者型。结论:移植后患者的造血功能恢复迅速,DNA检测证实为供者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移植前肺部感染对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8月-2012年3月我院21例血液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出现肺部感染经治疗后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20例,1例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前肺部感染均为深部真菌感染或混合感染,抗真菌治疗后病灶消失或缩小至稳定时进行移植,肺部还有残存病症移植期间持续抗真菌治疗,病灶消失的预处理后给予抗真菌次级预防。结果 21例移植后28 d骨髓均增生活跃,骨髓像完全缓解,其中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嵌合体均为100%供者型。移植后14例未出现新的肺部感染,其中1例因白血病复发死亡;7例肺部感染加重,考虑为侵袭性深部真菌感染,经抗真菌治疗1~2个月后痊愈2例,显效3例;肺部感染恶化死亡2例,其中1例白血病复发。结论肺部感染的血液病患者经有效抗感染治疗,依然可以行造血干细胞移植;肺部真菌感染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ABO血型不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2例报告附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ABO血型不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HSCT)的造血问题。方法 :对 2例患者分别进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及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CBSCT) ,用血细胞分离机或 6 %羟乙基淀粉去除移植物中的红细胞 ,定期检测受者血型 ,根据情况输注血细胞。结果 :2例患者全部获得造血重建 ,未出现溶血反应。结论 :ABO血型不合可以进行Allo -HSCT ,去除供者移植物中的红细胞能有效地防止急性溶血反应的发生 ,定期检测受者血型 ,及时调整输血方案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分别对2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自体骨髓移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或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对8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坚持定期化疗。结果:25例患者均获造血重建,随访6-91月,5例死亡,20例仍长期无病生存。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仍坚持定期化疗,可使其移植后复发率明显降低。造血干细胞进目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最佳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的造血重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情况及其疗效。方法对我院13例allo-PBSC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供者均系患者的同胞兄弟姐妹,12例HLA完全相合,1例HLA半相合。以G-CSF为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剂,分离单个核细胞(MNC);采用环孢菌素A和短程氨甲喋呤或甲基强的松龙预防GVHD;BU-CY2方案预处理。结果中性粒细胞>0.5×10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治疗白血病的疗效,同时比较ABO血型相合与不相合移植以及两种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方法:用Allo-PBSCT治疗白血病50例(急性29例,慢性21例),其中ABO血型相合30例,不相合20例.PBSC动员采用G-CSF或G-CSF+GM-CSF皮下注射5 d;预处理采用CTX+VP16+TBI或CTX+TBI方案;GVHD预防采用常规环孢素A(CsA)+短程甲氨蝶呤(MTX)和霉酚酸酯(MMF)联合CsA+短程MTX两种方案.结果:本组患者经Allo-PBSCT均获得造血功能重建.ABO血型相合移植与不相合移植比较,后者血红蛋白恢复较慢(P<0.05),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恢复两者无差异(P>0.05).本组发生aGVHD 20例(40%),其中Ⅱ度以上9例(18%).生存6个月以上者发生cGVHD 22例(66.67%),其中广泛性11例(33.33%).MMF联合CsA和MTX方案与常规CsA联合MTX方案相比,前者可减少aGVHD发生率(P<0.05),虽两者cGVHD总发生率无差异(P>0.05),但前者广泛性cGVHD明显减少(P<0.05);本组患者中位随访30个月存活33例,移植后3年无病生存率为66%;GVHD合并感染和间质性肺炎是主要死因.结论:ABO血型不合不影响移植,但移植后血红蛋白恢复较慢;Allo-PBSCT中aGVHD发生率并不高,但cGVHD发生率明显升高;MMF联合CsA和MTX方案预防GVHD较常规CsA联合MTX方案为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X-linked adrenoleukodystrophy,ALD)是一种严重的遗传性疾病,导致神经系统迅速恶化和过早死亡,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仍然是唯一能阻止该疾病神经症状的治疗方法。然而,许多患者缺乏合适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匹配相关供体,必须依赖替代供体作为干细胞来源,故本研究探讨采用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患儿。方法 2014年12月至2018年12月, 8例无HLA完全相合供体的ALD儿童接受了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预处理方案主要用药为马利兰(9.6 mg/kg)、环磷酰胺(200 mg/kg)和氟达拉滨(90 mg/m 2),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药物包括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环孢菌素A、霉酚酸酯和短疗程甲氨蝶呤。 结果 8例患儿均接受父亲来源的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患儿中位年龄为8岁(范围5~12岁),供者中位年龄为36(32~40)岁。干细胞来源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动员的骨髓联合动员后的外周血采集物,总有核细胞中位数为10.89 (9.40~12.16)×10 8/kg, CD34 +细胞中位数为7.06(0.74~7.80)×10 6/kg。中性粒细胞植入发生在移植后11 d(范围8~13 d),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为移植后10 d(范围8~12 d), 所有患儿在植入时均获得完全的供体细胞嵌合。4例患儿患有Ⅱ~Ⅳ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例患儿患有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均无重度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 GVHD)发生。所有患儿中发生2例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血症,2例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血症。总体来看,7例患儿无严重相关移植合并症发生且均生存,1例患儿移植后125 d癫痫后脑疝死亡。 结论 初步观察表明,采用这种新方案的单倍体异基因干细胞移植能成功地实现ALD患者的完全供体嵌合;根据我们的经验,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白血病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Huang X  Wang F  Guo N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22):1348-1351
目的 探讨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治疗高危白血病的疗效。方法 25例高危白血病患者,中位年龄34(5.5~52)岁,接受了HLA配型相合同胞供者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其中急性白血病(AL)15例,(第一次完全缓解1例,为Ph染色体阳性,第二次及以上完全缓解期7例,复发7例,包括2例异基因骨髓移植(BMT)后复发;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4例;(第2次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BMT后复发各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6例,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采用经典环孢霉素(CsA)加氨甲蝶呤(MTX)。结果 所有患者均植活,中性粒细胞数恢复至≥0.5×109/L和血小板数≥2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4(10~18) d和11(7~45) d。发生II度及以上急性GVHD13例,包括1例III度GVHD,未发生IV度急性GVHD。23例可评估患者中16例(70%)诊断慢性GVHD。移植相关死亡率为16%,复发6例,4例经回输供者淋巴细胞获得再次缓解。19例患者无病存活,中位随访时间为304(94~1 963) d。2年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及复发率分别为64%、58%及25%。结论 allo-PBSCT可治疗高危白血病患者,降低移植后复发率,延长无病生存。对有高危因素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选择PBSCT替代骨髓移植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 :分别对 2 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自体骨髓移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或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对 8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坚持定期化疗。结果 :2 5例患者均获造血重建 ,随访 6~ 91月 ,5例死亡 ,2 0例仍长期无病生存。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仍坚持定期化疗 ,可使其移植后复发率明显降低。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最佳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s are an accepted treatment for several malignant and nonmalignant hematologic diseases. Recently, the peripheral blood, after mobilization of stem cells with growth factors, has become the source of choice for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We report on a series of patients who received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s at the Instituto Nacional de Cancerologia (INCAN) in Mexico City. METHODS: Between May 1995 and December 1999, 33 patients received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s to treat hematologic diseases. Sixty percent of our patients had 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 (CML). All had a matched related donor. Patients were conditioned with one of five different conditioning regimens and subsequently received one of two different graft-vs.-host disease prophylaxis regimens. Stratified Wilcoxon rank-sum, chi square, and Mann-Whitney test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results. RESULTS: In our series, median time to achieve a total neutrophil count of 0.5 x 10(9)/L was 14 days and to achieve a platelet count of 20 x 10(9)/L, 15 days. Acute graft-vs.-host disease occurred in seven patients. Chronic graft-vs.-host disease occurred in 69% of surviving patients. Survival for low-risk patients was 67% and for the high-risk group, 9%. CONCLUSION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s produce a faster hematopoietic recovery. The rate of acute graft-vs.-host disease is not increased using the peripheral blood as source of stem cells; however, chronic graft-vs.-host disease continues to be a significant problem. Donors tolerated the procurement procedure without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