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凯  孙丽霞  李雪莉 《黑龙江医学》2002,26(10):778-778
颅脑损伤并发硬膜下积液临床多见 ,硬膜下积液又称硬膜下水瘤。本文自 1996 - 0 1~ 2 0 0 2 - 0 1共收治该病 12例 ,现就其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2例病人中 ,男 8例 ,女 4例。年龄 18~ 5 4岁。 12例均为交通事故伤、钝器伤、坠落伤所致 ,伴发其它脏器复合伤者 3例。入院时意识清醒者 2例、嗜睡 4例、昏睡 2例、浅昏迷 4例。格拉斯哥 (GSC)计分 8分以下 7例。颅内血肿占位致一侧瞳孔散大者 6例 ,偏瘫 5例 ,全瘫 1例 ,去大脑强直 1例 ,巴彬斯基征阳性 7例 ,双眼同向凝视 2例。入院时第 1次CT扫描显示脑挫例伤 11例 ,合并…  相似文献   

2.
硬膜下积液多见于颅脑损伤 ,其中入院CT检查阴性、再次CT复查发现的称迟发性硬膜下积液 ,病人常有一定的症状和体征 ,部分患者需手术治疗。我院自 1 996年 1月—1 999年 1 2月手术治疗外伤后迟发性硬膜下积液 2 7例 ,现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1 一般资料  2 7例中 ,男 2 2例 ,女 5例 ,年龄 7岁~ 65岁 ,平均 43岁 ,>50岁 1 1例。入院CT检查 :少量硬膜外血肿 2例 ,硬膜下或脑内少量出血 4例 ,脑内小片状低密度改变 7例 ,不同程度脑肿胀 6例 ,无明显异常 8例。颅内挫伤及出血性改变多位于额、颞部 ,均未发现硬膜下积液 ,部分病人伴…  相似文献   

3.
迟发性硬膜下积液(delayed subdural hydroma)是指头部外伤后首次影像学检查未见异常,经再次复查后发现的积液,临床上较多见,处理方式因人而异,治疗不当时会导致病情加重.我科自2003年9月~2004年11月收治53例此类病人.总结后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永济市人民医院自 1995年至 2 0 0 2年 5月共收急性颅脑损伤并发迟发性硬膜下积液 15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5例 ,年龄 32~ 74岁 ,平均 5 6 .5岁 ;男性 9例 ,女性 6例 ;入院时格拉斯哥计分 (GCS)小于等于 8分者 10例 ,9~ 15分者 5例 ,原发脑损伤为  相似文献   

5.
李冰  高鹰 《实用新医学》2001,3(11):1000-1000
目的:对照观察自体颅骨修补术前后迟发性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变化,寻求治疗迟发性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对14例因脑外伤首次手术去骨瓣减压术后出现迟发性硬膜下积液的病人在自体颅骨修补术前后进行头颅CT动态观察。结果:10例病人术后硬膜下积液完全吸收,3例明显减少,1例无效。自体颅骨无感染及破坏吸收。结论:自体颅骨修补不仅可以起到整容,保护脑组织的作用,还可以起到治疗迟发性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 迟发性颅脑损伤日益受到临床重视,硬膜下积液是其中一种,通过颅脑CT检查可明显诊断,迟发性者适时进行CT复诊具有一定临床意义。目前该症尚未引起法医界重视,本文通过21例临床CT分析,并对其法医学意义进行探讨。 1 临床资料 收集1994年10月~1998年8月头颅外伤后发生迟发性硬膜下积液病例21例,均经头颅CT平扫证实诊断。男19例,女2例。年龄7岁~65岁,均无颅脑手术治疗经过。其中合并迟发性硬膜下少量出  相似文献   

7.
张学慧 《中国民康医学》2004,16(10):619-619,632
目的 :分析 3 2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迟发性硬膜下积液的形成原因。 方法 :对我科 1996年 1月至 2 0 0 3年 11月发生的3 2例迟发性硬膜下积液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结果 :去骨瓣减压术后迟发性硬膜下积液共 3 2例 ,40侧 ,占同期去骨减压病人的 18 1%。结论 :迟发性硬膜下积液在中重度颅脑损伤病人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率很高 (18 1% ) ,其形成原因主要与去骨瓣减压以后 ,压力填塞效应消失 ,脑肿胀脑水肿消退 ,脑脊液循环受阻等有关 ,其发生率比一般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高 ,严重影响该类重病人的康复 ,需早期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外伤性迟发性硬脑膜下积液是指在伤后发病 ,时间 >3d者。为神经外科常见病 ,其治疗分为保守和手术两种方法。1991年 1月~ 1996年 12月我院收治本病 6 8例 ,其中 5 6例保守治疗 ,12例手术治疗 ,效果较好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5 4例 ,女 14例。年龄 2个月~ 78岁 ,平均2 5岁。病因 :6 8例中 ,车祸伤 5 5例 ,坠落伤 8例 ,跌打伤 5例。1.2 临床表现 昏迷意识障碍加重 30例 ,反应渐迟钝 2 0例 ,头痛 46例 ,呕吐 2 0例 ,对侧肢体肌力减弱 14例 ,不全性运动性失语 2例 ,癫痫 6例。出现积液症状及发现积液均在外伤 3d(包括 3…  相似文献   

9.
10.
笔者报告91例硬膜下积液,发现积液位于额、顶、颞区。婴幼儿多见于化脓性脑膜炎,青壮年多由外伤所致,而老年人半数以上无明显诱因。本病可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甚至肢体麻木等非特异性症状。  相似文献   

11.
等密度硬膜下血肿CT征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提高等密度硬膜下血肿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5例手术证实的等密度硬膜下血肿CT表现,其中男性14例,女性1例。采用GE9000型CT扫描机,扫描条件为120KV,200MA,5S,层厚与层距分别为1cm,先行平扫,在静脉闭注60%的泛影葡胺100ml,60—100s后开始行增强扫描。结摹15例等密度硬膜下血肿均位于颅内板与脑皮质间,密度均匀与脑灰质密度相近,边缘不清的新月形影。皮质及灰白质界面内移,脑沟消失,邻近脑池闭塞,同侧脑室受压变窄或消失,中线不同程度向对侧移位。增强扫描血肿不强化,与强化的脑皮质表面分界清楚。结论头颅CT检查,尤其是增强CT对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定位和定时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自发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自发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CT表现及其发病机理,提高对自发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或cT动态观察证实的17例自发性硬膜下血肿病例,男15例,女2例,其中16例年龄37—77岁,平均61岁,另1例4岁,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CT表现。使用Siemens SOMATOM P1us4型CT扫描机,扫描条件140KV,189MA,自OM线向上连续扫描10-12层,层厚10mm。结亲临床表现:17例患者中,3例患者快速进入昏迷,其余患者症状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记忆力下降,视物模糊,肢体乏力、疼痛、麻木,行走不稳,言语不清,5例患者症状表现为进行性加重,其中1例发展为偏瘫,另1例逐渐进展至昏迷。cT表现:血肿多位于大脑突面,双侧出现血肿的4例,单侧13例。额颞部血肿9例,额颞枕顶部血肿6例,额顶部2例,其中3例有大脑镰区血肿。13例单侧发病病例中10例位于左侧,3例位于右侧。血肿位于颅内板与脑皮质问,呈新月形、带状、镰状、梭形,或表现为大脑镰增厚。血肿CT值17—57Hu,等密度5例,低密度5例,高密度3例,混杂密度4例,其中一例出现分层征。17例中,4例占位效应轻微,9例占位效应较明显,4例形成脑镰下疝。17例均无颅骨骨折表现。结论自发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表现无特征性,CT可显示血肿的直接征象和占位效应等间接征象,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对大脑镰、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CT表现的识。方法101例因各类头部外伤患者在伤后1/2~24小时内首次CT检查,73例于48小时至4周内复查。结果表现为单纯大脑镰急性硬膜下血肿15例;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14例;大脑镰兼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17例;大脑镰、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伴蛛网膜下腔出血16例;大脑镰、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伴颅骨下方颅脑凸面硬膜下血肿11例;脑挫裂伤、脑内血肿合并大脑镰、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28例。大脑镰急性硬膜下血肿可表现为条索、条带状高密度影;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可表现为片状、新月形、"V"形、"M"形或哥德氏弧形等。结论大脑镰、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是一类发生于颅脑非凸面的硬膜下血肿,易和正常大脑镰、小脑幕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相混淆,应注意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肾上腺血管瘤的CT征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肾上腺血管瘤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1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肾上腺血管瘤的CT平扫和动态增强表现。结果 3例可见点状和条状钙化。2例表现为密度不均匀的实性肿块,增强扫描动脉期可见与血管密度相近的边缘条状强化,逐渐向中心扩大。2例肿瘤合并出血表现为囊性或囊实混杂密度病灶,可见分隔,囊壁和实性部分有延迟强化。结论肾上腺血管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这些特征有助于肾上腺血管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种CT征象对胃癌浆膜外侵犯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马鞍山市人民医院进行胃癌根治性切除术的173例患者的术前CT检查资料.根据手术病理结果有无浆膜外侵犯分为浆膜外侵犯阳性组96例(阳性组)和浆膜外侵犯阴性组77例(阴性组),对比分析亮线征、浆膜面毛糙、索条、膨隆、结节、脂肪浑浊及血管异常等CT征象在两组患者中的差异.结果 阳性组中亮线征、浆膜面毛糙、索条、膨隆、结节、脂肪浑浊及血管异常等CT征象的出现率分别为35.42%、96.88%、86.46%、64.58%、40.63%、68.75%、26.04%,均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胃癌浆膜外侵犯的CT征象中,亮线征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最高,分别为97.40%、94.44%,浆膜面毛糙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最高,分别为96.88%、93.88%,浆膜面索条的符合率、比值比和ROC曲线下面积最高,分别为83.24%、12.767、0.828(P<0.001).多种CT征象联合诊断胃癌浆膜外侵犯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7(P<0.01).结论 亮线征、浆膜面毛糙、索条、膨隆、结节、脂肪浑浊及血管异常等CT征象对胃癌浆膜外侵犯有诊断价值.浆膜面索条的诊断性能较好,多种CT征象联合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CT对肾嗜酸细胞腺瘤术前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肾嗜酸细胞腺瘤的动态增强CT表现,记录病灶部位、大小、密度、边缘、强化形式,分别测量病灶在CT动态增强各期的CT值.[结果]CT平扫;13例肾嗜酸细胞腺瘤平均直径4.64 cm,3例密度均匀,7例病灶内见瘢痕样低密度影,3...  相似文献   

17.
丁昊  邓琳  陈立珂  陈岷辉  游潮 《四川医学》2011,32(2):212-214
目的探讨硬膜下积液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关系以及影响硬膜下积液向慢性硬膜下血肿转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对62例硬膜下积液患者进行连续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形成慢性硬膜下血肿组与未形成血肿组,回顾分析两组间在年龄、伤后GCS评分、硬膜下积液厚度、硬膜下积液CT值等因素间有无差异。结果形成慢性硬膜下血肿组患者与未形成血肿组患者的伤后硬膜下积液厚度与积液CT值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下积液存在向慢性硬膜下血肿转化的趋势,对于CT检查发现硬膜下积液相对较厚、CT值相对较高患者这一趋势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无典型钙化征象的肺错构瘤的CT特征,以提高临床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3年10月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肺错构瘤影像学资料,10例行动态增强CT扫描,1例行普通CT扫描。结果:11例病灶位于右肺7例,左肺3例,气管内1例。病灶大小0.7 cm×0.7 cm~3.0cm×2.5 cm,平均直径1.8 cm。3例可测及脂肪密度,6例为软组织密度,所有病灶均未测及钙化密度。6例有分叶征,均无毛刺、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等恶性征象。动态增强,9例强化值<20 HU,1例强化值在30~40 HU之间。结论:无典型钙化征象的肺错构瘤形态学上表现为良性肿瘤特征,分叶征较为常见,易误诊为肺癌,借助薄层CT扫描,可发现病灶内部细小的脂肪成分,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高场强磁共振在急性硬膜下血肿的应用并与CT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高场强MRI在急性硬膜下血肿(acute subdural hematoma ASDH)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6月~2005年6月253例颅脑损伤患者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于伤后3天内行常规CT横切位扫描及高场强磁共振成像系统扫描,分析高场强MRI对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显示情况并与CT扫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MRI诊断323处ASDH阳性病灶中,常规CT扫描只显示其中63.2%(204/323);MRI和CT对总体阳性病灶比较,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58 p<0.05);MRI诊断的阳性病灶中,随着血肿厚度的减少,CT对比MRI的显示率逐渐下降,在血肿<7.5mm时,CT显示范围在47.4~65.8%,血肿>7.5mm时,CT显示范围在71.4-86.0%.结论 高场强MRI对ASDH显示清晰,诊断率较常规CT明显提高,血肿厚度越薄,优势越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