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心脏纤维化与多种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显著影响患者的临床预后.非编码RNA(ncRNA)参与调控心脏纤维化发生发展,在心脏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有望成为新兴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标.该文介绍ncRNA在心脏纤维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B型钠尿肽的临床应用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问诊和体格检查结合心电图和心脏彩超等辅助检查提高了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效率.标志着医学从单纯凭经验推断发展为结合形态、功能和病理生理改变化确立为诊断治疗的新医学模式。目前,心血管疾病所导致的死亡占全世界死亡总数的10%,占我国死亡总数的35%以上.迫切需要有心血管疾病的快速准确的手段来改善预后。监测生物标志物已经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危险分层、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3.
正心血管疾病高居城乡居民总死因之首,据统计全球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在过去的20余年里增加了近40%[1]。传统的心脏生物标志物,如肌钙蛋白、脑钠肽、肌酸激酶等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危险分层及预后中起着关键作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 CysC)作为一种新型心血管疾病生物标志物,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就Cys C与常规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一种心血管疾病,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负担.尽管医疗技术在不断地进步,但目前广泛应用于冠心病诊断及评估的方法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寻找一种新的用于冠心病早期诊断、严重性评估及预后判断的生物标志物是非常必要的.近年来新发现的循环miRNA有望成为许多疾病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如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5.
正在接受具有心脏毒性的肿瘤治疗患者中,血清生物标志物是基线风险评估和心血管疾病(CVD)诊断的重要工具。包括肌钙蛋白(cTn)和利钠肽(NP)在内的心脏生物标志物可用于指导肿瘤治疗期间启动心脏保护治疗、监测心脏保护治疗效果及提供预后价值。本文主要对2020年欧洲心力衰竭协会肿瘤心脏病学组和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肿瘤心脏病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发布的血清生物标志物在接受抗肿瘤治疗患者中作用的立场声明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6.
<正> 众所周知,动脉粥样硬化(athemsclemsis,AS)所致心血管疾病是一个慢性的、多因素参与的病理过程。随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心力衰竭(HF)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心脏标志物被广泛应用于ACS、HF等心脏疾病的早期诊断、危险评估、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等方面。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检验水平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心脏标志物相继被发现,心脏标志物的临床研究与应用极大促进了心血管疾病诊治水平的提高。1 反映心肌缺血损伤的生物标志物1.1 心肌肌钙蛋白(cTnI/cTnT)cTnl/cTnT因其高灵敏度、高特异性、诊断窗口期长等优点,被证明是反映心肌缺血损伤、ACS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的首选确诊标志物。此  相似文献   

7.
全球每年约有1 900万人死于心脏疾病,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为最主要的临床类型。生物标志物已成为心血管疾病诊断、危险分层和预后不可或缺的工具。通过可靠的生物标志物改善风险分层并提高预后预测仍然是一项挑战。半乳糖凝集素-3(Gal-3)是一种与炎症和纤维化有关的生物标志物,可导致多种组织和器官纤维化,对评估ACS的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实验和临床研究均显示,Gal-3是ACS后全因死亡率、心血管死亡和心力衰竭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本文拟对Gal-3在ACS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心力衰竭(心衰)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其致残致死率高、预后差。而生物标志物对心衰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疗效评估、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均有重要价值。本文将就生物标志物在我国的临床应用现状、新型标志物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研究发现自身免疫机制参与心脏损伤,促进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β1ARAb)是靶向心脏β1受体的自身抗体,可与心脏β1受体结合,激活相应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在心肌病、心力衰竭、心房颤动等多种心血管疾病中起重要作用.对其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β1ARAb成为心血管疾病新的病因诊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心脏生物标志物在心血管疾病诊断治疗中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成斌 《心电学杂志》2010,29(5):396-398
近20年来,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心脏标志物领域出现以肌钙蛋白(cTn)为核心、肌红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利钠肽(BNP)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新标志物,促进了心血管疾病诊断水平的提高,也使鉴别诊断、判断预后的能力大大提高。特别是cTn的检测出现后,临床提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扩展了诊断治疗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