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DTA/GC在线联用技术,分别在氮气和空气气氛中对导热油热稳定性进行研究,提出并探讨了以热分析方法来确定导热油最高使用温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合成导热油在使用过程中品质变化的测定和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合成导热油加热过程的分析,提出了确定使用中的合成导热油品质变化程度的六个项目和测定方法,并提供了评价使用中的合成导热油品质变化的指标。分别对苏州首诺化工有限公司两个型号的4批产品进行了测定和评价,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4.
用微分连续法求解Newton运动方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微分连续构造性地证明了Newton运动方程周期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并给出了数值计算方法及数值计算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所用方法不仅大范围收敛,而且还具有收敛快,精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介绍如何利用^1H-NMR,^1H-^1H相关、^1H-^1H耦合和DEPT谱对烷氧钇单体合成物的结构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6.
用微分连续法构造性地证明了Newton运动方程(组)周期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并给出了数值计算方法及数值计算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所用方法不仅大范围收敛,而且还具有收敛快、精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用Pielke等的中尺度两维原始方程数值模式研究海气相互作用和其它非绝热加热过程对热带气旋生成的作用。进行了7种数值试验,即:(1)只考虑无云情况下的辐射加热作用;(2)考虑辐射加热和不均匀的云量效应;(3)只考虑海气交界面上的潜热和感热通量;(4)大尺度凝结、对流调整、辐射和洋面上潜热感热输送;(5)积云对流凝结加热和云天辐射;(6)积云对流凝结加热和洋面上的潜热感热通量;和(7)积云对流凝结加热、洋面上的潜热、感热通量和云天辐射等全部加热过程。 结果表明:积云对流凝结加热对热带气旋的生成起最重要的作用,大尺度凝结加热和对流调整趋于使低压填塞,而洋面上的潜热、感热通量也起不可缺少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9.
应用摩尔比法确定混合溶液中形成沉淀的组成,和Asmus的等摩尔连续变化方法得到一致的结果.方法较简便些,不需特殊的设备,在一般实验条件下,即可确定溶液中形成沉淀的组成.本文对实验原理、方法、数据处理和实验图形进行了解释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吐哈油田丘东天然气处理系统的导热油炉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分析了燃烧系统的各分系统,并进行相应的技术改造,保证了导热油炉关键设备整体的可靠性、简易性和实用性,从而保证天然气处理装置的正常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1.
受飓风、暴雨、泥石流等恶劣天气的影响,埋地管道可能局部处于半掩埋状态。目前半埋管道传热计算多采用“线性插值”模型。建立了半埋热油管道的流(空气水)—管—土耦合传热机理模型,并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对不同条件下管道的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管道的总传热系数、出口温度和土壤蓄热量与管道的相对埋入面积呈明显的非线性关系;线性模型与机理模型的计算结果在趋势与数值方面均具有较大偏差;管道刚好完全掩埋时与完全不掩埋时相比,总传热系数出口温度的差异较大,且管径越大,差异越显著;当环境流体的温度较低时,管道出口温度对相对埋入面积更敏感。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导热油夹套高温加热存在的温度分布不均匀,传热系数和热效率低等不足,开发了一种新型传热夹套,即从夹套的上封板插入搅拌装置和电热棒,选用能促进轴向混合的螺旋桨叶,利用夹套的不对称性,通过搅拌装置有效促进导热油的湍流混合,强化传热,实验表明,在很低的转速下,整个夹套上的温度已经相同;随着转速的增加,夹套传热系数明显提高,新型搅拌传热夹套的传热系数是整体式夹套的3倍以上,是螺旋板式蜂窝点夹套的2.5倍以上,新型搅拌传热夹套特别适用于分子蒸发/蒸馏和中小型反应设备的加热过程。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油页岩地下原位转化的新方法,即压裂-注氮原位裂解油页岩技术.油页岩储层压裂后,在加热井内下入电加热器,然后向井内注入氮气,利用加热后的高温氮气原位裂解油页岩.介绍了该方法与传统的电加热法和对流加热法相比的优势,以及特别适用的地层,并且对加热氮气过程进行了传热模拟,优化了气体加热器的参数,确定加热器的最佳长度为30 m,其热流密度为11 k W/m2.针对本工艺方法特别适用的薄层油页岩地下原位开采,进行了地层加热时间的传热模拟,确定了80 d即可将井距15 m,矿层1.5 m厚的油页岩加热到裂解温度,较电加热法和对流加热法的加热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4.
蓄热装置是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的关键部件之一。对混凝土蓄热装置的传热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得到了混凝土蓄热器内部的温度等特征参数,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较大的导热系数有利于提高蓄热温度,导热油进口温度和速度较大的时候,明显提高了换热效果,增加了蓄热装置的蓄热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比较化工传热过程计算中的平均温度差法(MTD法)和传热单元数法(NTU法),找出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这两种方法的优点,组合成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应用于化工传热过程的计算,可使计算过程大为简便,同时又可评价换热设备流动型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含油制冷剂在小管径换热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含油制冷剂在6.34和2.50 mm换热管内的流动沸腾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测试质量流率为200~400 kg/(m2.s),热流密度为3.2~14 kW/m2,蒸发温度为5°C,进口干度为0.1~0.8,干度变化0.1~0.2,平均油质量分数为0~0.05.定量分析了不同质量流率和干度时,润滑油对制冷剂在小管径换热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的影响.与大管径换热管相比,油的换热增强效果在小管径换热管内减弱甚至消失,在高干度和高油浓度区,油的存在使换热严重恶化.对于上述换热管,换热系数、油影响因子以及基于制冷剂物性的两相换热增强因子随油浓度的变化规律缺乏一致性.采用局部油浓度下的制冷剂-润滑油混合物性计算得到的两相换热增强因子能较好地反映润滑油对制冷剂流动沸腾换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钢瓶热载体烤漆加热系统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电加热烤漆能耗成本高、一次能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能耗费用较低的热载体烤漆供热系统,给出了该系统的主要组成设备及其作用与选用要求.应用实例表明,用该烤漆供热系统替代传统的电加热烤漆,能耗成本降幅最大可达86%,一次能源的利用率提高了20%.此外,该系统不仅可以满足烤漆供热工艺温度要求,烤漆质量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8.
摩擦接触界面传热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摩擦接触界面的传热现象比较复杂,难以精确描述。该文对其传热规律进行了研究,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归纳出了具有接触热阻和摩擦产热的接触界面处的边界条件,并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接触分热阻的概念,完善了接触界面传热边界条件的描述。  相似文献   

19.
根据多孔介质的对流-辐射能量转换效应,在圆筒型管式加热炉中加装多孔介质后,使炉内温度显著升高,排烟温度明显降低.在内径为400mm的模型炉实验中,有多孔介质时的炉温比无多孔介质时的炉温升高约50~100℃,有多孔介质时的炉子热效率比无多孔介质时炉子热效率提高约10个百分点.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