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石》1987,(4)
[本刊讯]中国-加拿大联合考察队最近在我国新疆准噶尔盆地将军戈壁发现一批恐龙化石,其中包括巨型蜥脚类、兽脚类等,除外还有一些鳄类化石。上述化石均产自侏罗纪地层中(距今约1.50亿年)。考察队  相似文献   

2.
最近,玉门矿务局吐鲁番勘探大队吴忠兴同志,在吐鲁番盆地老第三系中,采集了几个哺乳类的牙齿。很清楚的是一种原始的恐角兽类(Dinocerata)的化石,属于过去发现于蒙古人民共和国上古新统格沙头组(Gashato)中的原恐角兽属(Prodinoceras)。这个发现在地层及古生物上有很大意义。因为这是我国境内首次发现的古新世哺乳类化石;因此,也是我国目前唯一知道的古新统脊椎动物化石层位。在古生物方面,恐角兽类化石,过去我国仅在内蒙二连伊尔丁曼纳层中,发现过一种时代较晚(晚始新世),和相当特化的戈壁兽(Gobiatherium),吐鲁番盆地原始类型的发现是这方面知识上一个重要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最近,笔者在整理昆虫化石的时候,发现了许多蠊目化石标本保存很好,在地层的分布上从老到新发现较全,实为可贵,值得予以报道。 以往,我国的(虫非)蠊化石描述很少。仅在本世纪20年代初期葛利普(Grabau,1923)描述了山东的四种昆虫化石,其中有二种属(虫非)蠊目;后为秉志所订正,一起载入《中国之白垩纪昆虫化石》一文中。秉志文中有关(虫非)蠊目者计有下列种属:Laiyangia paradoxiformis(Grabau),Sinoblatta laiyangensis(Grabau),Mesoblattina sinicus Ping。这些化石按秉志意见,认为其地质时代属早白垩世。1935年秉氏又描述了我国抚顺地区下第三系含煤地层里的琥珀化石Cainoblattinopsis fushuensis Ping。此后虽也有少数发现,但未被描述。  相似文献   

4.
准(礻责)翅目昆虫繁盛于古生代和中生代早、中期。国际上对这类化石研究较早,发表论文较多,如Handlirsch(1904,1906,1911,1925),Sdlards(1909),Pruvost(1912),Martynov(1928,1930,1936,1937,1940),M.Zalessky(1929),G.Zalessky(1939,1951,1955),Carpenter(1949,1950),Sharov(1961,1962)等,其中较为重要的著作为Sharov(1962)对准(礻责)翅目昆虫所作的系统性总结。我国对准(礻责)翅目昆虫的研究较迟,这次发现的标本,属、种虽少,但说明了不仅我国古生代地层含有丰富的准(礻责)翅目化石,而且中生代地层也有该目化  相似文献   

5.
描述了来自内蒙古二连盆地的戈壁兔新材料,并命名了一个戈壁兔新种Gobiolagus aliwusuensis sp.nov.。化石产于额尔登敖包剖面中阿里乌苏地点,传统地层划分中的下红层,时代约为中始新世。该种具有中等个体,P3主尖前壁具有小的附尖,P4颊侧有两个明显的尖。这些化石材料保存了戈壁兔材料中仅有的完整上齿列,其中的P2和M3形态是首次报道,为了解亚洲早期兔形类的演化增加了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余汶  朱祥根 《古生物学报》1990,29(1):124-124
一、前言1982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新疆地层古生物研究队在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吉木萨尔地区考察时,笔者之一(朱祥根)曾在大龙口剖面小龙口组采到一批腹足类化石。1983年和1985年又进行了化石的补充采集和详细的地层工作,采获丰富的腹足类化石,计得2属、3种(包括1新属、2新种),它们是Xinjiangospira rotundata gen. et sp. nov., Xinjiangospira cf. gondwanica (Cox), Bernicia? jimsarensis sp. nov.。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1982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新疆地层古生物研究队在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吉木萨尔地区考察时,笔者之一(朱祥根)曾在大龙口剖面小龙口组采到一批腹足类化石。1983年和1985年又进行了化石的补充采集和详细的地层工作,采获丰富的腹足类化石,计得2属、3种(包括1新属、2新种),它们是Xinjiangospira rotundata gen. et sp. nov., Xinjiangospira cf. gondwanica (Cox), Bernicia? jimsarensis sp. nov.。  相似文献   

8.
本文记述的(虫非)蠊盖翅化石采自河南巩县大峪沟煤矿北面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灰黑色粉砂质泥岩中;同层位的共生化石有植物Pecopteris(Asterotheca)orientalis(Schenk), Pecopterissp., Taeniopteris sp.; 瓣鳃类? Anthraconautasp.。二叠纪是研究(虫非)蠊历史演化问题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昆虫化石比较少,本文所描述的宗系(虫非)蠊属(Phyloblatta),是我国二叠纪地层里的首次发现。它的盖翅翅脉还保留有  相似文献   

9.
正翼龙是地球上第一类真正飞行也是唯一绝灭的飞行脊椎动物。由于飞行的需要,翼龙演化出了纤细中空的骨骼,因此翼龙化石十分稀少,而翼龙蛋和胚胎化石更是罕见。经过十余年连续的野外科考工作,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等人在新疆哈密戈壁早白垩世地层中发现并抢救性采集了一件超过200枚翼龙蛋、胚胎和骨骼化石三维一体保存的重要标本,  相似文献   

10.
宁夏的含(竹蜓)地层出露较好,剖面和柱状剖面有7处.含(竹蜓)地层自下而上为:下石炭统臭牛沟组、中卫组,上石炭统羊虎沟组,上石炭—下二叠统太原组.(竹蜓)动物群有15属68种及亚种,其中1新种.可建立(竹蜓)化石带 Eostaffella-Mediocris 带 (C_1), Profusulinella 带 (C_2~1) 及 Sphaeroschwagertna 带 (P_1~1),并与甘肃靖远及华北地台其它地区的(竹蜓)化石带对比.  相似文献   

11.
描述河南西峡盆地晚白垩世含恐龙蛋地层中的腹足类化石5属2种、3未定种。根据Bithynia cf.elongata Martinson和Mesolanistes efremovi(Martinson)在地层中的分布和对比,含化石地层时代为晚白垩世桑托期(Santonian stage)至马斯特里赫特期(Maastrichitian stage)。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云南马研究史及化石的新发现1926—1927年间,格兰阶(W.Granger)在我国云南元谋采得一批更新世化石,其中包括30个左右的马颊齿。这批化石经柯伯特(E.H.Colbert)研究,于1940年发表论文。他将马化石鉴定为一新种——云南马(Equus yunnanensis),同时,主要根据马化石的对比,将元谋产化石地层,与缅甸伊洛瓦底层等同起来,即更新世初期。  相似文献   

13.
1956年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局某野外队在库鲁克塔格山地的硫磺山(东经88°30′,北纬42°30′)的奥陶纪地层中,发现了一些形体细小,非常值得令人注意的珊瑚化石。这些化石标本均保存在紫红色的泥质石灰岩中,与其共生的,尚有许多头足类化石,其中经穆恩之、梁希洛先生鉴定的,计有Michelinoceras(Orthoceras),Discoceras,Troedssoneeras,Gobyoceras 等属,于是此紫红色含化石地层之時代,应属中奥陶纪无疑。该区下古生代地层的层序,根据野外队的划分,自上而下,大致可归纳如次:上覆地层:中生代——侏罗纪地层  相似文献   

14.
河南孟县一新种水牛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牛的化石在中国发现的地点和材料不少,它是牛亚科化石中最常见的一种,包括的种也很多,因而在地层上的价值也比较大。中国的水牛化石曾先后经胡步伍(Hop-wood),布尔(Boule),德日进(Teilhard de Chardin),杨钟健,步林(Bohlin),高井冬二,柯伯特(Colbert),何尤(Hooijer)等研究过。杨钟健教授在1936年时曾将当时中国所发现的水牛类化石进行过初步的总结,但此后又有不少新的发见和报道。在这篇短文內,我们准备介绍河南孟县发现的一个新种,和江苏青浦的一个上臼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四子王旗晚古新世地层及哺乳动物群的性质与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几年来,我国好几个省区都发现了古新世哺乳类化石,其中除新疆吐鲁番盆地的几个地点外,都发现于南方各省(广东、湖南、江西、安徽),而广大的华北地区,则仍然是一个空白。 1973—1975年间,内蒙古博物馆两次在自治区四子王旗脑木根公社境内收集到古新世哺乳动物化石。1975年夏,内蒙地质局及本文作者(齐陶),对化石产地地层进行了调查;区测队的同志首次发现了古新世南方有蹄类化石。李荣又去作了补充采集。在此基础上,我们于同年十月间去作了一次较广泛的调查,以便了解产化石地层的层位和分布、追索有关的地层露头,并在当地各级党组织和工人、贫下中牧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采集了更多的化石。本文主要是关于脑木根公社产古新世哺乳类化石地层的介绍,以及动物群性质的初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北京平原的第四纪地层中,特别是晚更新世的河湖相地层里,相继发现了廿多个哺乳动物化石地点,计有十余种化石,其中以古菱齿象(Palaeoloxodon)化石较丰富,而披毛犀(Coelo-donta)化石则屈指可数。(表2)。本文记述的这件披毛犀下颌骨,是1972年春在阜成门地铁槽发现的。该资料虽然早被有关学者所引用,但标本  相似文献   

17.
试论早寒武世早期带球状始部的直锥型小化石的分类位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二十年的研究表明,早寒武世早期地层中报道的直管螺型锥壳小化石并不都是软舌螺动物,其中还有环节动物(Annelida),如似软舌螺类(Hyolithelminths),托莫特类(Tommotids);腔肠动物(Coelenterata),如锥石类(Conulata)、钵水母类(Scyphozoa);原牙形刺(Protoconodonts),如原始赫兹刺(Protohertzina);分节动物(Agmata)中的Salterella,等等。但是,在这同时期中带有球状始部的直锥型小化石的归属问题并没有解决。一般认为带球状始部的直锥型小化石是竹节石Tentaculira始部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广西隆林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地层发育,岩相稳定,岩层连续,(竹蜓)类化石极其丰富,是研究我国南方石炭-二叠系界线理想的地区之一。董文兰、龙家荣(1977),黄志勋(1979),夏国英等(1986)先后在这一地区做过工作。1982年底,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石炭-二叠系界线工作小组对该地区进行了重点研究,在隆林县卜糯乡常么村附近测制了1条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的地层剖面。本文研究的(竹蜓)类化石就是这次采获许多门类化石中的一部分。野外工作中得到吴望始教授等的帮助,成文过程中又受到张遴信教授的指点,蒋汉培磨制薄片,陈毅勇摄影,在此一并致谢。  相似文献   

19.
大庆油田介形类化石在油层对比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辽盆地白垩纪地层颇为发育,剖面完整,地层分布广泛,沉积厚度大,其中含有丰富的化石,如介形类、叶肢介、腹足类、瓣鳃类、植物、少量的爬行类、昆虫及鱼类等。尤其是介形类化石分布广泛,数量多,保存很好。通过多年的地质勘探工作,古生物工作者对白垩纪地层中的介形类化石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从纵向上建立了14个介形类化石组合(表Ⅰ),为区域地质勘探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起了一定的作用。在  相似文献   

20.
周建平 《古生物学报》1991,30(3):396-405
一、前言广西隆林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地层发育,岩相稳定,岩层连续,(竹蜓)类化石极其丰富,是研究我国南方石炭-二叠系界线理想的地区之一。董文兰、龙家荣(1977),黄志勋(1979),夏国英等(1986)先后在这一地区做过工作。1982年底,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石炭-二叠系界线工作小组对该地区进行了重点研究,在隆林县卜糯乡常么村附近测制了1条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的地层剖面。本文研究的(竹蜓)类化石就是这次采获许多门类化石中的一部分。野外工作中得到吴望始教授等的帮助,成文过程中又受到张遴信教授的指点,蒋汉培磨制薄片,陈毅勇摄影,在此一并致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