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随着电视业产业不断的发展,原有的电视播出系统已经不能更好满足满足电视行业发展需求。计算机网络技术及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电视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对电视系统有重要影响。采用以计算机为主的电视硬盘系统后,不仅提高了播出信号质量、保证了播出安全,同时也提高了电视产业效率,减轻了相关技术人员工作劳动强度,拓展了相关播出功能。本文主要从数字电视技术下的硬盘自动播出系统特点、数字电视技术下的硬盘自动播出系统构成及系统设备方面,对数字电视技术下的硬盘自动播出系统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朱光铨 《电视技术》2023,(4):217-220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视技术不断更新迭代,从模拟电视到数字电视,从标清信号到高清信号,从硬盘播出到IP播出,电视播出系统变得越来越智能化,集成化程度也越来越高。浙江省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目前电视播出系统已全面进入高清化时代。随着时代的发展,安全播出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阐述安全播出的重要性,以建德市融媒体中心高清电视播出系统的建设为例,从供电、信号源、素材存储、信号链路、网络安全五个方面,介绍高清电视安全播出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3.
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日益成熟,以及各项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中的综合应用,使得传统的电视播出系统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从手动播出、半自动播出到全自动播出,在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转变的进程中,数字化硬盘播出首当其冲。近几年来,广告节目硬盘自动播出和新闻节目硬盘自动播出等系统在许多电视台已成功应用,尤其是视频压缩技术、大容量存储技术和传输技术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数字化时代下,我国数字电视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好,相关的系统技术也在不断优化更新。数字电视硬盘播出系统是电视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应用于电视播出中不仅可以确保节目画面的清晰度和稳定性,还可以提升信息接收速度,对数字电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分析数字电视硬盘播出系统的技术要点,为数字传播发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5.
电视播出系统不断发展主要历经手动磁带播出、自动磁带播出、硬盘磁带播出、全硬盘播出等阶段。播出系统由单频道工作站播出向多频道服务器播出、模拟系统播出向数字系统播出逐渐转换。安全播出是电视台的生命保障,播出系统的稳定可靠性尤为重要,是众多电视台选购硬盘播出系统首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在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转变的进程中,数字化播出的改造首当其冲,随着视频压缩技术,大容量存储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的发展,使得以硬盘存储为基础建立电视数字化硬盘播出系统的方式已被各电视台大量采用,电视播出系统也逐渐从传统AV电视技术平台过渡到以网络为基础的IT信息技术平台,随着数字硬盘播出建设的深入,不仅提高了电视播出的安全性,稳定性,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流程,而且也对周边的调度,切换,控制系统的构架也随之产生了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2003年最后一个月,武汉广电数字电视有限公司终于将数字电视全面实现了商业化,播出的数字电视节目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数字电视是从电视节目录制、播出、发射、接收全部采用数字编码与数字传输技术的新一代电视。它具有可实现双向交互业务、抗干扰能力强、频率资源利用率高等许多优点,它可提供优质的电视图像和更多的视频服务(如交互电视、远程教育、会议电视、电视商务、影视点播等)。下面结合播出实践,将播出环节的数字化设备,即硬盘播出系统与数字电视的关系及其结构性能做一简述。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电视播出备份方式已经非常成熟,并广为各电视台所采用,但硬盘播出系统中仍采用传统的备份方式,播控工作站就会具有一定的“瓶颈”问题,本文介绍一种全备份,全自动倒换硬盘播出系统的技术方案,希望对其它电视台解决硬盘播出系统的安全可靠性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媒体技术也出现了新的发展形式。电视媒体开始运用先进的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等形成了新兴的数字电视。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电视硬盘的播出系统中,电视节目的上载是节目能顺利播出的前提条件。而节目上载的质量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节目的播出质量。因此,节目上载工作对安全播出影响重大。本文就硬盘播出系统中上载对安全播出的影响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10.
彭成 《有线电视技术》2004,11(20):52-55
在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转变的进程中,数字化播出改造首当其冲。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压缩技术、高速宽带网络技术和高速大容量存储介质的不断完善,以及数字化系统有着高质量、无损复制、资源共享、易编辑和可高速存取等诸多优越性,使得以硬盘存储为基础建立电视数字化播出系统的方式已被业内所认同,并正在逐步得以推广应用。全国绝大部分省电视台已有自己的硬盘播出系统,目前还有相当数量的省市电视台正进行数字化改造。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数字电视节目制作系统设备的技术现状,讨论了SDI信号和数字音频嵌入等数字电视的关键技术,阐述了电视节目制作中心的设计构想、关键技术、基本系统构成以及基于直播体制的整体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王麟 《电视技术》2017,(11):123-129
信源系统是地面数字电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时需要考虑大量的细节问题.以安徽省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信源系统的设计思路为例,探讨了地面数字电视信源系统的功能要求、不同的组成形式、关键技术等问题,介绍了该信源系统的具体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3.
李芳 《中国有线电视》2011,(12):1385-1393
为确保广播电视信号不间断传输,增强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能力,杭州利用1 550 nm传输技术结合色散补偿技术,建设了区县数字电视灾备信号模数混合传输网。介绍杭州区县1 550 nm灾备传输网设计方案和系统指标测试,证实1 550 nm经过300多km传输后仍然具有优良的播出质量,满足国家广电总局新颁布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的要求,1 550 nm光纤传输技术在数字电视区县联网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地面无线数字电视系统是有线电视线路无法达到的区域覆盖方式的一种,其技术方案也有不同,系统建成后应可以提供标清电视业务、数字声音广播业务、多媒体广播和数据服务业务等。建设的方案要能尽可能地利用原有的各种资源,尽可能地缩减成本,设计方案是按照安徽广电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的网络架构进行设计的。  相似文献   

15.
清远有线数字电视系统安全播出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赖少武 《中国有线电视》2010,(11):1281-1283
介绍清远有线数字电视系统安全播出的规划建设,阐述在各个环节如何部署安全备份措施以实现数字电视的安全播出,希望通过清远有线前端的安全播出介绍,能够为各台搭建一个具有合理备份措施的数字电视播出平台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阐述并分析数字电视的特点、发展方向和国内外市场情况。指出一方面在主要大中城市开播数字电视,形成数字电视市场,另一方面加速建立我国自主的数字电视产业,这样,才能推动我国数字广播和互联网业务,使数字电视展现出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7.
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是数字电视加密控制的核心技术保证,实现各项数字电视广播业务的授权管理和接收控制。设计一种适合各中小广播电视运营商开展数字电视广播业务需要的条件接收系统,给出了系统的总体设计和结构。  相似文献   

18.
曹健  陈浩 《电视技术》2015,39(18):75-81
随着广播电视数字化、高清化、网络化的发展,各级电视台都相继完成了高清数字播出平台建设和升级。广电技术的发展不仅体现在系统设备投资建设上,对播出数据进行挖掘与分析、将播出系统的设备投入和运营成本纳入每个频道的播出成本,对电视台的节目生产成本和发展规划有着积极的作用,符合电视台面向市场的发展要求。本台在建设新型电视播出控制系统的同期,开发了一套播出成本核算管理系统平台。该系统最大程度地挖掘了系统设备、播出数据、频道播出情况等现有资源,集成了ASP.NET框架、C#、JSP、JQuery、SQLSERVER等先进技术,选用.NET的MVC三层软件设计模式及B/S架构进行开发,并运用EXCEL验证模型来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实践证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低成本、高可靠性、高耦合度和可扩展等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19.
以泰顺县广播电视台的数字电视平台建设为例,介绍如何建设全IP化数字电视平台,描述平台各子系统的设计与功能,分析全IP化数字电视平台系统解决方案的亮点,该平台符合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和业务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同步支撑网伴随着现代电信和广播电视网的快速发展而诞生,在网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专为广播电视数字化而开发的同步支撑网将时钟同步和节目同步紧密集成,大大提高了该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管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