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辐照猪皮在烧伤治疗中的作用,探讨更好地重建及修复皮肤屏障的方法。方法对48例烧伤患者的创面应用辐照猪皮覆盖,浅Ⅱ度创面经清创、去除水疱皮后直接覆盖,深Ⅱ度创面削痂后复盖。尽量保证猪皮紧贴创面、平整,边缘超过创缘2cm,张力适度,厚层敷料包扎。结果经辐照猪皮覆盖创面,Ⅰ期愈合38例,经后期换药或植皮愈合者10例,浅Ⅱ度创面7~9愈合,平均7.5天,供皮区创面7~12天愈合,平均9.2天,深Ⅱ度创面12~21天愈合,平均16.6天。有15例随访超过3个月,其中5例超过1年,创面瘢痕增生少,部分有色素沉着或花斑样改变明显,部分削痂较深者和经后期换药愈合者瘢痕增生较明显。结论烧伤创面使用辐照猪皮可促进创面愈合,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痛苦,疗效可靠,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病例女,39岁。纺织浆液烧伤,烧伤总面积71%,双下肢部分为深Ⅱ度、余浅Ⅱ度,伤后2小时入院给予抗休克补液治疗,休克期平稳渡过。清创后四肢外用辐照猪皮后包扎。3天后双下肢部分猪皮出现霉斑,揭除其全部猪皮后见基底已加深,遂更换辐照猪皮,伤后9天行双下肢削痂术,大部削至脂肪层。术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伤后24h内削痂手术对深Ⅱ度烧伤创面局部释放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AB)及其对组织修复的影响.方法选12例以深Ⅱ度烧伤为主的患者,每例患者均选择相对均匀的深Ⅱ度创面作为实验创面并分为3个研究区域,即手术前、手术后和未手术实验区.伤后24h内行削痂术.术前在实验创面切取创面组织,作为手术前实验区标本,行削痂后创面均以辐照猪皮覆盖.术中部分创面保留不予手术,该保留创面作为未手术实验区.于伤后5~7d行第2次手术,分别切取经削痂处理和未手术区的创面组织,作为手术后和未手术实验区标本.采用组织培养和ELISA技术测定创面组织释放EGF、FGF-2和PDGF-AB的水平,并对创面组织中新生肉芽形成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半定量分析.结果伤后24h内削痂手术后,创面组织局部释放EGF、FGF-2和PDGF-AB的水平较手术前和未手术创面有显著升高(P<0.05);创面局部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手术后创面新鲜肉芽组织形成较手术前和未手术创面显著(P<0.05).结论伤后24h内削痂手术可以促进局部组织释放EGF、FGF-2和PDGF-AB,促进新生肉芽形成,有利于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从而提示了伤后24h内削痂优于常规手术.  相似文献   

4.
深度烧伤创面通常采用切痂和削痂的方法以去除坏死组织,为自体皮移植提供良好的受皮床。对于深Ⅱ度偏深创面和未伤及皮下组织的Ⅲ度创面,常采用削痂术,但此方法存在削痂平面不易掌握、出血多等缺点。笔者对本单位4 7例深度烧伤患者创面采用电刀浅筋膜层切痂,取得良好的效果。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4 7例,男36例、女11例,年龄19~5 1岁。烧伤总面积2 %~6 6 % [(12 .5±19.5 ) % ],其中深Ⅱ度(7.2±6 .6 ) %、Ⅲ度(4 .6±4 .3) %TBSA。一次手术切痂面积为1%~15 % [(3.9±1.4 ) % ]。手术部位分布在双手及前臂者4 2例、面部3例、大…  相似文献   

5.
摩托车排气管烫伤的治疗与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6年来,我院收治被摩托车排气管烫伤的病例共23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男3例,女20例,40岁以上2例,20岁以下5例,20~40岁16例。被摩托车排气管烫伤右小腿中下段内侧22例,左小腿中下段外侧1例。创面多为椭圆形或长条形,面积5 cm×3 cm~1.2 cm×6.0 cm,均为深Ⅱ度~Ⅲ度;伤后48 h 住院4例(均合并其它外伤),3~45天住院19例。5例切痂后植皮,3例削痂植皮,15例肉芽创面植皮,均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选择性脱细胞猪皮覆盖大面积烧伤早期创面的研制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2001年1月~2002年5月,对1例深Ⅱ度15%、Ⅲ度25%烧伤患者的右前臂和右小腿,行选择性脱细胞中厚猪皮早期覆盖.戊二醛交联后表皮面黏贴于容器,边缘包埋.在含0.25%胰酶的PBS液中37℃消化2小时,去污剂处理24小时后,漂洗备用.将处理后猪皮应用于1例切削痂自体微粒植皮创面覆盖约2%,大体和光镜观察其功能和外观恢复情况. 结果组织学观察见表皮层基本完整,真皮内无细胞.初步临床观察显示,选择性脱细胞猪皮的真皮可在创基成活,失活表皮可被宿主自体表皮替代. 结论选择性脱细胞猪皮有望替代现有材料用于大面积烧伤切削痂创面的早期覆盖.  相似文献   

7.
曾麦秋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4):269-270
目的:探讨早期削痂(伤后24h内)对深Ⅱ度烧伤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0例深Ⅱ度烧伤患者,根据手术时间将伤后24h内进行削痂手术的22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将伤后4~6天行削痂术的2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休克期静脉补液量及尿量、休克征象发生率及并发症情况、创面愈合时间。结果:伤后前3天,两组患者血浆补液量、平衡液补液量以及尿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为(22.4±4.6)天,对照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28.6±5.4)天,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休克征象发生率为18.18%,对照组发生率为21.43%,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削痂是治疗深Ⅱ度烧伤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深Ⅱ度烧伤创面伤后24小时内削痂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目的 探讨深Ⅱ度烧伤患者伤后 2 4h内创面行削痂术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 方法12例有削痂手术指征并在伤后 2 4h内行削痂术的深Ⅱ度烧伤患者为A组 ;14例削痂条件相似并按常规在伤后 4~ 6d行削痂术的深Ⅱ度烧伤患者为B组。比较两组休克期补液量、休克征象发生率、回吸收期的生命体征、尿量及愈合时间。 结果 两组患者在休克期补液量、休克征象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A组休克期尿量明显增多 ,回吸收期的体温、心率与B组明显不同(P <0 .0 5~ 0 .0 1) ;A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较B组短 (P <0 .0 1)。 结论 深Ⅱ度烧伤创面于伤后2 4h内削痂是安全的 ,并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9.
深Ⅱ度烧伤创面削痂、自体皮片移植后的物理性损伤和感染的存在,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移植皮片的成活。实验将弱直流电阳极与尼龙银敷料相连,观察了弱直流电对削痂创面上移植物成活和生长的影响。取400±25g的雄性Hartley豚鼠,背部脱毛,将近头部的背部浸于78℃热水中10秒钟,造成4.5×5.5cm~2(占体表面积8~9%)的深Ⅱ度烧伤创面。1小时后用电动取皮机削去0.022in厚的焦痂,并于近尾端躯干切取同样厚度和大小的皮片移植于削痂创面上,然后用尼龙银敷料包扎,其中实验组的尼龙银敷料连结直流电阳极,持续通40μA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四肢创面采用整体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4年8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大面积烧伤患者中,选择双侧肢体创面烧伤深度相同的患者48例,深Ⅱ度创面浅削痂,Ⅲ度创面切痂植皮,同一患者双侧肢体创面处理方法相同,然后,一侧肢体创面采取整体封闭负压引流,作为观察组,对侧肢体常规纱布包扎,作为对照组.比较48例成活患者治疗后第4、7、10、14天两组间创面愈合率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第7、10、14天深Ⅱ度浅削痂创面和Ⅲ度切痂植皮创面的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创面在早期切削痂治疗后应用整体负压封闭引流,可促进创面愈合时间,对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深Ⅱ度烧伤创面伤后24h内削痂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12例有削痂手术指征并在伤后24h内实施削痂术的深Ⅱ度烧伤患者为实验组,并选14例条件相似并按常规在伤后4~6d行削痂术的深Ⅱ度烧伤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病人在休克期补液量、休克期休克征象发生上无显著差别,而实验组创面愈合天数为(19.08±5.31)d,较对照组(29.36±7.03)d明显减少(P<0.01),同时实验组的休克期尿量明显增多,回吸收期的体温、心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深Ⅱ度烧伤创面伤后24h内削痂是安全的,并能缩短创面平均愈合天数.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美国Galveston烧伤中心4年间收治的32例烧伤总面积大于80%,Ⅲ°烧伤面积超过70%,年龄在7个月~17岁的病例,并通过分析生存者与未生存者各项资料数据,推测儿童大面积烧伤死亡率的决定因素。 32例患儿Ⅱ°烧伤创面均用局部抗菌药物(1天2次),Ⅲ°创面在住院后24小时内(伤后72小时内)全部切除,大多数病人需切至深筋膜,削痂仅用于Ⅱ°深创面。切、削手术后将4:1网状自体皮移植其上,再复以2:1网状尸体皮,无自体皮复盖的区域植以异体皮,供  相似文献   

13.
目的:克服四肢环状混合型Ⅱ度烧伤保守治疗存在的弊端,促使深Ⅱ度早期愈合,减轻疤痕增生。方法:25例早期削痂,浅Ⅱ度创面和较浅的深Ⅱ度创面术后用凡士林覆盖,功能部位愈合能力差的深Ⅱ度创面在同期植皮。结果:浅Ⅱ度创面削痂后愈合时间未受影响,深Ⅱ度创面整体愈合时间较保守方法提前,术区无感染现象,后期疤痕形成较轻,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四肢环状混合型Ⅱ度烧伤,开展早期削痂手术,可以避免创面感染,有利于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4.
烧伤后24 h内削痂防治深Ⅱ度创面进行性加深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目的 探讨烧伤后 2 4h内行削痂手术 ,对深Ⅱ度烧伤创面进行性加深的防治作用。方法 选择 12例深Ⅱ度烧伤患者 ,在伤后 2 4h内进行创面削痂手术。分别从手术前、手术后 (伤后 5~7d)和未手术创面 (伤后 5~ 7d)获取标本。采用HE染色、Masson′s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标记Vi mentin抗原阳性细胞的方法 ,对创面组织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 结果 随病程演进 ,未手术创面炎性反应程度明显加重 ,组织坏死范围扩大 ,原来残存的皮肤附件因炎症加重而消失 ;Masson′s染色棕红色范围扩大 ,亮绿色范围缩小 ;Vimentin抗原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伤后 2 4h内削痂创面局部炎症反应较未削痂创面明显减轻 ,可见新鲜肉芽形成和部分上皮修复 ,组织坏死范围未见进一步扩大 ,与未手术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Masson′s染色亮绿色范围无明显缩小 ;Vimentin抗原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多于未手术区 (P <0 .0 5 )。 结论 烧伤后 2 4h内削痂 ,能适时去除创面坏死组织、阻断组织变质性损害的加剧 ,从而有效改善深Ⅱ度创面的进行性加深现象 ,对创面愈合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面部深Ⅱ度烧伤治疗的最佳方法。方法:选择140例成人烧伤总面积2%~48(%儿童1%~10%)、头面部以深Ⅱ度烧伤为主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试验组于伤后2~3天行磨削、搔刮、削痂综合治疗,覆盖异体皮保护创面;对照手术组同期行单纯削痂,0.5%碘伏油纱包扎创面;对照换药组用SD-Ag霜进行换药治疗。分别观察手术去除坏死组织和消除肿胀、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情况等,并随访观察瘢痕增生情况。结果:患者血容量是否充足的指标、有无并发症的产生,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无差异(P>0.05),试验组在去除坏死组织和消除肿胀方面,与传统削痂术相似,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出血量方面,每1%TBSA的出血量试验组(8.1ml±6.4ml)较对照手术组(13.9ml±11.5ml)明显减少(P<0.05)。试验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13.32±1.57)天,较对照削痂组(22.37±5.39)天及对照换药组(36.89±5.32)天均明显缩短(P<0.05),试验组在愈合质量及瘢痕增生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削痂组和对照换药组(P<0.05)。结论:磨、刮、削痂综合治疗面部深Ⅱ度烧伤,不受面部凹凸处的限制,磨削痂的深浅度易掌握,既有效清除坏死组织,又最大程度的保留间生态上皮,比传统削痂术损伤轻,符合整形外科微创手术的技术要求,瘢痕增生明显减少,色素沉着少,提高了创面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含纳米生物相容剂的高分子活性伤安素敷料在烧伤换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门诊烧伤换药病人40例,根据烧伤深度,烧伤面积,随机分成伤安素换药组20例,其中13例为新鲜烫伤的浅Ⅱ度~深Ⅱ度,7例皆为偏深的深Ⅱ度残余创面之中3例伴有糖尿病。生理盐水清洁创面,引流水疱液,保留疱皮。0.25%碘伏溶液消毒,伤安素直接贴于创面,无菌敷料覆盖,绷带包扎;对照组20例,其中17例浅Ⅱ度~深Ⅱ度创面,3例为偏深的深Ⅱ度残余创面。处理方法除用0.25%碘伏纱布包扎外,其它同伤安素组。结果:伤安素换药组,浅Ⅱ度~深Ⅱ度创面,首次伤安素敷料包扎后,间隔2~5d 后换药。外层敷料清洁、干燥,创面无明显红、肿,疼痛明显减轻。偏深的深Ⅱ度尤其伴有糖尿病的创面去坏死痂皮效果明显,促上皮生长效果佳。创面愈合时间提前1~2d。且愈合后的创面色素较对照组浅、淡。结论:伤安素敷料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质地柔软,无致敏,无刺激性。消炎效果好,减少换药次数,减轻痛苦,促进创面愈合,是经济方便的外用烧伤敷料。  相似文献   

17.
在300例应用湿润暴露疗法的烧伤病例中,选择同一个体、不同部位、相同深度、不同治疗方法对比观察76例;并随机抽样100例(简称湿疗组)与传统干燥暴露或湿敷包扎疗法100例(简称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湿疗组创面愈合天数浅Ⅱ度为30±3天,深Ⅱ度为50±3天;对照组浅Ⅱ度为11±3天,深Ⅱ度为21±3天。湿疗组有23例改用手术植皮治愈,2例发生全身侵袭性感染;对照组除6例手背部深Ⅱ度创面行早期削痂植皮治愈外,仅2例因感染加深后改用手术植皮治愈。湿疗组愈后均留有不同程度瘢痕增生。临床应用表明湿润烧伤膏并非治疗烧伤“良药”,不宜盲目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电热暖手器烧伤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热暖手器是近年开发的取暖新产品,使用不当可致烧伤。1994年12月至1995年3月间我院收治了12例。临床资料男9例,女3例,年龄15~69岁,平均42.5岁。烧伤部位:小腿11例,足背1例。烧伤创面直径2~5cm 不等,为Ⅲ度烧伤。伤后48小时内就诊者5例,3~40天者7例。创面30天内治愈2例,余在30~60天内治愈,平均44天。典型病例女,15岁。1994年12月10日晚入睡时将电热暖手器放入被絮中取暖,次晨感左小腿疼痛,局部发红有小水泡。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浅Ⅱ度烧伤,治疗35天不见好转,来院就诊。查左小腿中段胫前及外侧分别有直径5cm 和4cm 创面,已呈黑色于痂。入院  相似文献   

19.
复合皮混合移植治疗深Ⅱ度烧伤患者创面疗效观察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目的观察深Ⅱ度烧伤患者创面削痂术后应用复合皮混合移植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3例烧伤患者的30个深Ⅱ度烧伤肢体在伤后3d内分次行削痂术,削至浅筋膜后移植大张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然后切取大张自体刃厚皮(0.10~0.25mm)覆盖于其上。术后10—12d计算移植皮片的存活率,记录创面愈合时间。观察随访3—6个月时患者的肢体外观及功能恢复情况。取1例患者随访3个月时的愈合创面皮肤标本,行病理学观察。结果本组患者复合皮片成活率为93%,7%的皮片因术中固定较差,移植后自体刃厚皮与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分离致皮片坏死,或因感染致皮片溶解。随访3—6个月,移植部位皮肤外观、弹性及功能恢复良好。病理学观察显示,成活皮片表皮、真皮结构正常。结论烧伤后早期削痂立即移植复合皮是治疗深Ⅱ度创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削痂对深Ⅱ度烧伤局部IL-8释放及创面炎性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削痂手术对深Ⅱ度烧伤创面局部 IL-8水平和炎性反应程度的影响。方法检测7例烧伤病人深Ⅱ度创面削痂手术前、手术后和未手术之创面组织在体外组织培养中释放 IL-8的水平,同时通过组织病理学观察创面局部炎性反应程度。结果削痴手术后创面组织释放 IL-8水平较手术前和未手术创面有显著降低.局部组织形态学观察亦显示,手术后创面的炎性反应较手术前有明显减轻,未手术创面除有大量中性粒细咆浸润外,坏死范围较手术前扩大,残留的少量皮肤附件因炎症扩大而消失。结论削痂手术能减少局部组织 IL-8的释放,改善炎性反应,对防止深Ⅱ度创面组织进行性加深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