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天津地区护士职业倦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护士职业倦怠问卷(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350名在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病房护士的职业倦怠程度高于门诊;工作职称越高,职业倦怠程度越低;个人月收入越低,职业倦怠程度越高。②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情绪耗竭、去人格化维度与护士工作压力源5个方面存在正相关,低个人成就感与护士工作压力源5个方面呈负相关。③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护士总体工作压力对情绪耗竭、去人格化和低个人成就感3个维度均具有预测作用;个人月收入和职称对情绪耗竭和低个人成就感2个维度均具有预测作用;工作类型对情绪耗竭、来自专业及工作的压力对去人格化均具有预测作用。结论不同的工作压力源和个人背景对护士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具有不同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地处三峡库区的重庆市万州区基层医疗机构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职业倦怠状况,探讨其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减轻其职业倦怠状况,让其更好地为广大居民健康服务。方法采用普查的方式,自编一般人口学资料问卷及李超平翻译并修订的国际通用职业倦怠普适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general Survey,MBI-GS)对重庆市万州区1 266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职业倦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万州区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情绪衰竭维度平均得分(1.51±1.39)分,玩世不恭维度平均得分(1.03±1.21)分,成就感低落维度平均得分(3.70±1.94)分;各个维度中、高度倦怠程度比例分别为32.0%、19.3%、48.2%。结论基层医疗机构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在情绪衰竭、成就感低落2维度比较严重,职业倦怠现象明显存在,其中性别、工作地点、学历、职称、薪酬等是其职业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泰安市乡村医生的职业倦怠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使用Maslach职业倦怠普适量表(MBI-GS)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结果 75.6%的乡村医生存在职业倦怠现象;乡村医生在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处于重度倦怠的比例分别为34.8%、38.3%和35.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从医年限和家庭年收入是乡村医生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泰安市乡村医生存在职业倦怠的比例较高,应采取以增收入、促发展为主的手段,预防和控制职业倦怠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压力、应对方式、职业倦怠现状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绵阳市中心医院手术室护士65人为调查对象,调查工作压力源量表(NJSQ-R)、简易应对方式量表、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MBI-HSS)。结果手术室护士NJSQ-R评分为(2.54±0.53)分,压力来源前3位的因素为工作量与时间分配、护理专业与工作、病人护理。手术室护士的积极应对评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消极应对评分明显低于全国常模(P0.05);MBI-HSS中情感淡漠、情绪衰竭评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个人成就感评分明显低于全国常模(P0.05);情感淡漠、情绪衰竭、个人成就感缺乏均以中度为主。职业压力、消极应对与职业倦怠中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呈正相关,与个人成就感呈负相关(P0.05);而积极应对与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呈负相关,与个人成就感呈正相关(P0.05)。结论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压力及职业倦怠问题突出,职业压力越大、消极应对方式会增加职业倦怠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层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进行职业心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对济南市372名基层服务站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人员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其中74.68%有低中度情绪耗竭现象,48.68%有去人性化,31.41%个人成就感处于低水平。单因素分析显示,医护人员在专业、工龄、收入、职称及机构类型方面的职业倦怠各维度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职业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收入、机构类型、职称和工作年限,总贡献率为34.25%。结论: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医护人员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应对其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西安市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女护士职业倦怠的现状,为预防和降低护士的职业倦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于2015年4至6月对西安市3家三级乙等综合医院960名女护士进行一般情况和职业倦怠程度调查,并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西安市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女护士职业倦怠总得分为43.65±15.43分,其中情感衰竭(12.17±7.60)分;去人格化(6.53±5.85)分;个人成就感(24.90±8.68)分。在960名护士中,职业倦怠的发生率为88.4%,其中轻度65.9%,中度15.3%,重度7.2%。不同科室(F=4.55,P=0.00)、不同工作年限(F=7.91,P=0.00)、不同婚姻状况(F=7.88,P=0.00)的护士职业倦怠状况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内科护士的职业情绪衰竭程度(13.32±7.69)及去人格化程度(7.08±5.81)较高,门诊科护士(27.63±8.77)和工作10年以上的护士(26.49±8.74)个人成就感较高。结论西安市三级乙等医院女护士职业倦怠的发生率处于高水平状态,倦怠程度处于轻中度水平,工作时间、工作科室、个人婚姻状况是影响护士职业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北京市3家三甲医院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现状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马斯勒职业倦怠问卷-服务行业版(MBI-HSS)对北京市3家三甲医院心血管科120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现状以及影响因素。结果 120名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3个维度为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和低个人成就感,得分分别为25.77±10.24、13.73±6.48、16.23±9.48,均高于北美地区以及我国医护人员常模水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称、参加工作时间、对工作的满意度、有无子女、月夜班次数均与职业倦怠3个维度有关,其中睡眠时间只对情感耗竭、去人格化有影响,对低个人成就感无影响。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对工作满意度、有无子女以及每日睡眠时间为情感耗竭的影响因素,对工作满意度和婚姻情况为低个人成就感的独立影响因素,而婚姻状况以及对工作满意度为去人格化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当前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状况显著,需要护理管理部门给予更多的支持以及关注,提高此类人群的工作满意度,从而降低职业倦怠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科护士职业倦怠对代谢性指标的影响和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在湖北省9家三级甲等医院工作的426名儿科护士参加本次调查。所有被调查者建立个人档案,记录基本信息。测量身高、体重和血压,计算体质指数(BMI)。血糖和血脂数据来源于问卷调查1周内的职工健康检查数据。健康检查时间为2019年9—11月。使用职业倦怠量表(MBI-HSS)中文版调查护士职业倦怠情况。结果所有被调查者性别均为女性,平均年龄为(29.5±5.5)岁。所有被调查对象按情感衰竭维度划分,轻度倦怠126人(29.58%),中度倦怠230人(53.99%),重度倦怠70人(16.43%);按去人格化维度划分,轻度倦怠183人(42.96%),中度倦怠168人(39.44%),重度倦怠75人(17.61%);按个人成就感维度划分,轻度倦怠178人(41.78%),中度倦怠205人(48.12%),重度倦怠43人(10.09%)。在情感衰竭维度,不同职业倦怠情况人群BMI、收缩压和总胆固醇(T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去人格化维度,不同职业倦怠情况人群BMI(P0.05)、收缩压(P0.05)和T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情感衰竭维度,职业倦怠评分分别与BMI、收缩压和TC呈正相关(r=0.131、0.145、0.149,均P0.05);在去人格化维度,职业倦怠评分分别与BMI、收缩压和TC呈正相关(r=0.134、0.135、0.194,均P0.05)。线性回归模型显示,在情感衰竭和去人格化维度,职业倦怠评分分别与BMI(P0.05)、收缩压(P0.05)和TC(P0.01)存在线性相关。在情感衰竭维度和去人格化维度,职业倦怠均能够正向预测儿科护士的收缩压(γ=0.18,t=3.55,P0.01;γ=0.16,t=4.22,P0.01)。结论在情感耗竭和个人成就感维度,职业倦怠能增加湖北省9家三级甲等医院儿科护士BMI、收缩压和TC升高的风险,职业倦怠能正向预测儿科护士的收缩压。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四川省三级甲等医院护士长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护士长人格特质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为护士长培训及选拔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1年4—9月按比例抽取四川省66家三级甲等医院1 067名护士长作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大五人格问卷简式版进行资料收集,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四川省66家三级甲等医院1 067名护士长职业倦怠总分为(31.78±18.22)分,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为情绪耗竭(17.01±10.29)分,低个人成就感(10.60±8.18)分,去人格化(4.17±2.97)分。人格特质中神经质人格与情绪耗竭、低个人成就感、去人格化呈正相关(r=0.339~0.605,均P<0.01),宜人性、严谨性、开放性、外向性人格与情绪耗竭、低个人成就感、去人格化呈负相关(r=-0.106~-0.525,均P<0.01)。工作年限、神经质、严谨性、宜人性、外向性、开放性人格是护士长职业倦怠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四川省66家三级甲等医院1 067名护士长处于轻度职业倦怠,具有积极人格特质的护士长职业倦怠发生的几率小,具有神经质人格的护士长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肿瘤科护士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倦怠及离职倾向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某市6所医院的肿瘤科护士304名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分析社会人口学信息、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及离职倾向。结果离职倾向与情绪耗竭、去人格化倾向呈正相关,与成就感低落、工作满意度呈负相关(P0.05);工作满意度与成就感低落呈正相关,与情绪耗竭、去人格化倾向呈负相关(P0.05);情绪耗竭与去人格化倾向呈正相关,与成就感低落呈负相关(P0.05)。回归分析显示,学历、工龄、工作满意度、成就感低落、情绪耗竭是预测离职倾向的影响因素。工作满意度对职业倦怠和离职倾向有直接效应(P0.05)。工作满意度对职业倦怠的直接效应为-0.687,工作满意度对离职倾向的直接效应为-0.374,工作满意度通过职业倦怠对离职倾向的间接效应为-0.063,工作满意度对离职倾向的总效应为-0.437;职业倦怠对离职倾向的直接效应为0.092。结论肿瘤科护士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处于中等水平,有较高的离职倾向,职业倦怠与离职倾向有正相关关系,工作满意度与离职倾向有负相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助产士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现状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运用方便抽样法,2017年2月-2018年2月抽取山东省5所三级医院的130名助产士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助产士一般情况调查表,护士职业压力源量表、职业倦怠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助产士职业倦怠程度为中等水平,去人格化属于中度倦怠,情绪耗竭、低成就感达到了高度倦怠;工作量及时间分配为主要压力源;助产士职业倦怠各维度及总分与职业压力各维度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P0. 05)。情绪耗竭与职业压力各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去人格化与职业压力各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低成就感与职业压力各维度(患者护理问题除外)呈显著正相关(P0. 05)。结论助产士职业压力较大,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对工作及身心健康均有严重影响,应引起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缓解,保证助产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高校医护人员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重庆市高校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现状,探讨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单维度工作压力量表和马斯勒职业倦怠量表,对重庆市高校医院(卫生科)的医护人员536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医护人员职业倦怠量表中情感耗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3个维度的得分分别为(15.43±7.13),(15.80±8.21),(35.59±9.39)分;53.6%的被试压力轻微,28.0%的被试压力较大;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情感耗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相关系数分别为0.523(P<0.01),0.341(P<0.01),0.020(P>0.05).结论 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情感耗竭、去人性化2个维度呈正相关,尤其是工作压力可以很好地预测情感耗竭.  相似文献   

13.
采用护士职业倦怠量表(NBS)简化版和职业倦怠量表(MBI),对唐山市某医院302名护士进行职业倦怠、压力源、个性特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现状调查。护士职业倦怠评分为66.38±18.27,情绪衰竭维度得分24.95±11.43,去人格化维度得分8.65±7.99,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32.83±8.88。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情绪衰竭水平的影响因素依次是压力源、积极人格特征、收入满意度、社会支持、再选护理工作;去人格化水平影响因素依次是积极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压力源、积极应对方式、收入满意度;个人成就感的影响因素依次是积极人格特征、积极应对方式。该医院护士普遍存在职业倦怠,工作压力源、个性特征和应对方式对护士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有不同的影响。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广西从事艾滋病工作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职业倦怠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9年1月11日—3月14日,从广西区内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定点医疗机构的工作交流微信群中招募324名医护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微信网络平台发放自制的电子问卷,以网上自填方式进行基本情况和职业倦怠量情况的调查,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非参数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共收集到问卷324份,其中有效问卷324份,有效率为100.00%。在324名调查对象中,99.07%的医护人员出现职业倦怠,其中16.67%为轻度职业倦怠,37.35%为中度职业倦怠,45.06%为重度职业倦怠。情绪耗竭维度得分为(28.93±10.86)分,人格解体维度得分中位数为13.5分,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得分(34.60±8.46)分。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30岁以下医护人员相比,40岁以上和30~40岁者职业倦怠发生的可能性分别是0.28倍和0.47倍,为保护因素;与从事艾滋病相关工作年限3年以下医护人员相比,工作5年以上和3~5年者职业倦怠发生的可能性分别是3.08倍和2.34倍,为危险因素。结论广西从事艾滋病工作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现象较为普遍,应重点关注低龄组和从事艾滋病工作年限长者,可通过提供情感支持、心理健康培训和提高工作待遇等方式应对职业倦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实习护生的情绪劳动水平,分析其与工作倦怠的相关性,为提高实习护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价值观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情绪劳动量表和护士工作倦怠量表对本院264名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生情绪劳动条目均分为(3.56±0.57)分,由低到高依次为表层扮演(3.00±0.94)分、情绪表达要求(3.35±1.04)分和深层扮演(5.14±0.79)分;护生工作倦怠情感耗竭维度得分为(20.52±9.67)分,处于中度水平,去个性化维度得分为(5.21±4.97)分,处于较低水平,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为(14.63±7.03)分,处于高度水平,与护士群体工作倦怠的常模值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情绪劳动的表层扮演与工作倦怠呈正相关(P<0.05),情绪劳动中的深层扮演与工作倦怠呈负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表层扮演对情感耗竭(β=0.328,P<0.01)、去人格化(β=0.361,P<0.01)和个人成就感(β=0.245,P<0.01)有正向预测作用;深层扮演对情感耗竭(β=-0.240,P<0.01)、去人格化(β=-0.288,P<0.01)和个人成就感(β=-0.400,P<0.01)有反向预测作用。结论 实习护生的情绪劳动水平处于中等水平,情绪劳动和工作倦怠感存在相关性,当护生的情绪体验与实习情景中的工作要求有冲突时,护理管理者须根据护生的不同情绪体验制定相应的职业发展管理策略,增强护生的职业认同感,减少护理后备人才的流失。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四川省艾滋病护理人员心理一致感与职业倦怠水平,了解艾滋病临床护理人员心理一致感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心理一致感量表(SOC-13)、职业倦怠量表(MBI)对四川省艾滋病治疗定点医疗机构的158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用偏相关分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护士的心理一致感总分(58.72±9.75分),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即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得分(28.63±7.74分)、(11.35±3.83分)和(34.79±6.50分);偏相关分析显示,护士的心理一致感3个维度与职业倦怠3个维度的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艾滋病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情况严重,心理一致感与职业倦怠具有显著相关性,护士心理一致感水平越高,职业倦怠水平越低,提高艾滋病临床护理的人员心理一致感,可以有效缓解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上海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专职人员的职业倦怠的水平,为促进健康教育人员队伍的良性建设 提升健康教育服务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问卷星,使用通用职业倦怠问卷(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General Survey,MBI-GS)中文版对上海市市、区两级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的所有在编健康教育专职工作人员进行调查。结果203名健康教育专业人中,60.10%的有轻、中度职业倦怠(122/203),8.37%的有重度职业倦怠(17/203)。职业倦怠程度均分为(2.05±1.12)分,其中,情绪耗竭维度为(2.07±1.38)分,人格解体维度为(1.30±1.19),低成就感维度为(2.07±1.54)分。新闻传播专业背景人员的情绪耗竭得分高于其他专业背景的人员,初级职称人员的情绪耗竭得分高于高级、中级和其他或无职称人员;31~35岁和36~40岁人员的人格解体得分显著高于41岁及以上人员;硕士及以上人员的低成就感得分明显高于本科和大专及以下学历者。结论上海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专职人员的职业倦怠情况比较严重。应根据员工的职业特征和职业倦怠状况,利用自身的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健康科普专业技能强的机构优势,提出有针对性的缓解措施,从而提高整个健康教育机构的效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目前脑力工作者的职业倦怠情况,为脑力工作者职业倦怠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选取新疆乌鲁木齐市脑力作业人员1 200名,采用职业倦怠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对其中1 100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结果 1脑力工作者的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3个维度的总检出率分别为17.45%、45.91%和60.91%,轻度、中度和重度倦怠的检出率分别为33.27%、37.91%和8.64%,其中科研人员职业倦怠的检出率、中度和重度职业倦怠的检出率均高于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2科研人员在人格解体、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3不同民族在职业倦怠各维度和职业倦怠总得分上均无差异,女性、未婚、低收入及低教育水平者较容易发生职业倦怠;4脑力工作者出现职业倦怠更可能是在工作早期。结论脑力工作者职业倦怠状况较严重,并且以科研人员的职业倦怠情况最为严重,因此应该受到重视。此外,脑力劳动者的职业倦怠情况因人口学特征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临床研究协调员(clinical research coordinator,CRC)职业倦怠水平,提出相关应对措施,为促进CRC行业发展,保障临床试验的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19年11月通过中国CRC之家核心联络员对我国CRC进行线上问卷调查,并采用职业倦怠量表(中国版)测量CRC的职业倦怠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结果 发放问卷3 139份,回收有效2 840份,有效率90.5%。被调研对象大多为女性(占94.9%)、未婚(占64.2%)。职业倦怠量表中,情绪耗竭维度得分为(11.72±5.64)分,去人性化维度得分为(6.65±4.77)分,低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为(15.79±6.62)分。CRC职业倦怠检出率为51.4%,其中轻度758人(占26.7%),中度504人(占17.7%),重度199人(占7.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相比≤25岁的CRC,26~30岁的CRC发生职业倦怠的可能性更低(OR=0.79,P <0.05)。工作年限为1~2年及> 2年的CRC发生职业倦怠的可能性分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银川市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程度及工作能力现状,探讨职业倦怠与工作能力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职业倦怠指数量表(MBI)和工作能力指数量表(WAI),对银川市10所医院的522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生的职业倦怠与护士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医生在消极怠慢及成就感方面的得分高于护士(P<0.01和P<0.05),而两者在工作能力方面的得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质医院的医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及职业倦怠得分也均有统计学意义,国营医院医生的情绪耗竭程度高于私立医院的医生(P<0.05),而其成就感低于私立医院的医生(P<0.01),其工作能力得分也低于私立医院的医生(P<0.01);国营医院护士的成就感得分低于私立医院护士(P<0.05),其工作能力得分也低于私立医院的护士,而在情绪耗竭及消极怠慢方面得分国营和私立医院护士间均无统计学意义。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医护人员的工作能力及其各因子均与职业倦怠及其各因子均呈显著性负相关关系(r=-0.113~-0.494,P<0.01),即随着职业倦怠程度的增加,医务人员的工作能力随之降低。进一步经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情绪耗竭、成就感、睡眠状况、工龄及工作班类型因素进入了工作能力评分的回归方程中,提示这些因素对医务人员工作能力评分影响较大。结论不同医院、不同职业类型的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程度有所不同,且已影响到其工作能力状态。通过增进医护人员的成就感、调整职业倦怠程度因素及改善睡眠状态可提高其工作能力状态,为保护医护人员身心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