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儿男,6个月。因颜面,臀部及四肢起皮疹,伴发热,咳嗽,腹泻2月余,于2005年4月12日收治我院。2月多月前颜面部出现红色米粒至黄豆大的丘疹、结节,  相似文献   

2.
17例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组织胞浆菌病的症状、诊断、实验检查和治疗进行了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3.
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胞浆菌病国内报道较少,播散型者更为罕见[1-4]。我们曾诊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4岁,云南陇川县人,未到过外地,不明原因发高热3月来就诊。无伴随其它症状,曾疑为败血症、伤寒、肺结核,治疗无效。体检:T39℃,R30次,P120次,BP13/gkPa,神清,贫血貌。肝肋下3.5cm,剑下4.5cm,脾肋下1.5cm。其它各系统检查无异常。Hb100g/L,WBC5.0×109/L,尿常规正常。ANA及dsDNA阴性。IgG、IgA、IgM,C3,C4,淋转率均正常。白蛋白0.595,α10…  相似文献   

4.
报告1例来自非流行区的播散型苹膜组织胞浆菌病。患者男,32岁。首发症状为高热、头痛,血细胞进行性下降,血真菌培养阴性。骨髓真菌培养25℃时为霉菌相,镜下可见齿轮状大分生孢子,37℃时为酵母相。经给予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治疗后痊愈。提示本病在我国有散发,且不限于某些地区和人群,避免误诊的关键是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及对可疑病例做真菌学检查。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31岁。多发性骨关节疼痛伴发热8月,多发性皮肤脓肿4月。脓液及组织真菌培养可见双相真菌荚膜组织胞浆菌,经rDNA的ITS区鉴定该菌与荚膜组织胞浆菌荚膜变种高度同源。诊断:播散性皮肤组织胞浆菌病。予口服伊曲康唑0.2g(2次/d)和5-氟胞嘧啶1g(3次/d)治疗,5个月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6.
报告1例原发于口腔黏膜的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患者男,40岁。首先出现口腔黏膜溃疡,随后出现发热、寒战、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减退、下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发病前有短暂吸毒史。骨髓穿刺涂片证实为荚膜组织胞浆菌病,给予两性霉素B治疗,取得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7.
播散性毛孢子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毛孢子菌及其分型,以及毛孢子菌的临床特征,指出阿萨希毛孢子菌是毛孢子菌属中最重要的临床致病菌。对毛孢子菌与深部播散性感染的关系以及毛孢子菌所致播散性毛孢子菌病的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播散性毛孢子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毛孢子菌及其分型,以及毛孢子菌的临床特征,指出阿萨希毛孢子菌是毛孢子菌属中最重要的临床致病菌。对毛孢子菌与深部播散性感染的关系以及毛孢子菌所致播散性毛孢子菌病的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系统性荚膜组织胞浆菌(HC)感染侵及泌尿生殖者较少见。该文报告1例附睾组织胞浆菌病从精液中培养出HC,附睾活检曾误诊为结核肉芽肿,但后来复看病理片见到HC。 患者男性,55岁,诉间隙性低热、咳嗽咳痰,体重减轻。2年前发现左侧阴囊肿块,但无尿痛或血尿等泌尿系症状。5年前曾临床诊断为肺结核,抗结核治疗无效。1年前附睾活检,  相似文献   

10.
荚膜组织胞浆菌病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图 1患者左小腿多发结节溃疡损害 图 3 SDA培养菌落镜检示小分生孢子和厚壁带刺的齿轮状孢子 (乳酸酚棉蓝染色× 400)图 2病灶直接涂片细胞内荚膜样孢子 (瑞氏染色× 1 000)患者男, 41岁。 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于左腋窝起脓疱,后破溃,继而出现溃疡,右下后牙龈部出现相似损害,并累及左腹股沟及小腿,右肘起肿物,间有发热、关节痛,在口腔医院经病理检查诊断为组织胞浆菌病。后转我院诊治,常规作真菌培养。皮肤及粘膜检查:右下第 3磨牙的牙龈出现约 1 cm× 1 cm浅溃疡;右肘伸侧鸡蛋大皮下肿物,暗红色,边界清楚,质软,轻压痛,上…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51岁,以口腔疼痛性溃疡2个月入院,无发热等全身症状,临床损害表现为口腔上腭两处浅表溃疡。实验室检查示外周血白细胞减少,骨髓涂片示增生象,X线胸片及腹部B超检查正常,HIV抗体检测阴性,CD细胞分类CD3 0.559,CD4 0.289,CD8 0.207,CD4/CD8 1.4,均在正常范围。溃疡组织病理示肉芽肿性炎症,PAS染色见少量簇集状酵母样细胞;溃疡组织真菌培养,长出白色丝状菌落,双相生长,小培养及电镜下见典型舵轮状大分生孢子;扩增分离菌株ITS间区及D1/D2区序列并测序,其ITS1、D1/D2区测序结果与组织胞浆菌荚膜变种基因同源性分别为97%、99%。拟诊:原发性口腔黏膜组织胞浆菌病。治疗:口服伊曲康唑400 mg/d治疗2个月痊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报道1例阿萨希毛孢子菌血症播散性消化系统及皮肤感染,探讨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2年多的病史及其就诊的多家医院诊治资料。反复取多个部位溃疡坏死组织分别做组织病理检查,真菌学检查,取血、尿、粪行真菌培养,并作体外药物敏感试验,将培养菌落作rDNA ITS序列测定。作腹部B超、肝胆核磁共振及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等检查。及时联合应用足量的抗真菌药物系统治疗和局部治疗。结果 病理检查发现坏死组织内大量成团孢子、少许菌丝、关节孢子及芽生孢子。坏死组织压片镜下发现大量菌丝、桶状关节孢子、芽生孢子。血液和多处溃疡组织培养均为阿萨希毛孢子菌生长。测序结果为阿萨希毛孢子菌。溃疡坏死组织及十二指肠乳头部炎性肉芽组织内均有菌丝、关节孢子。影像学检查及肝胆核磁共振及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发现肝内外胆管炎、慢性胰腺炎、十二指肠乳头炎。确诊为阿萨希毛孢子菌血症--播散性毛孢子菌病。予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联合治疗,后改为伊曲康唑治疗取得理想疗效。结论 在诊断复杂的疑难病例时,特别是在按结核、结节病等久治无效反而加重时,应及时考虑深部真菌病。抗真菌药物应早期足量,随病情好转后渐渐减量,直至各部位炎症痊愈时才停药。  相似文献   

13.
正组织胞浆菌病由荚膜组织胞浆菌感染引起,该病在美国中西部和拉丁美洲流行。既往认为该病在我国为输入性感染。随着医疗水平的改善,越来越多本土感染的组织胞浆菌病病例被报道。以组织胞浆菌菌素皮试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我国存在区域性组织胞浆菌病流行。对现有病例进行检索统计,发现中国报道的300例有较为完整临床资料的组织胞浆菌病患者中有178例明确为本土感染,75%的病例发生在长江流域的9个省市。  相似文献   

14.
见于我国的杜波型组织胞浆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长法  郭宁如 《中华皮肤科杂志》1991,24(6):413-415,T002
  相似文献   

15.
伴发于艾滋病的皮肤组织胞浆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30岁,面部首先出现皮损,2个月内皮损进行性发展至头、躯干、上下肢、外生殖器及肛周。皮损表现为多发性结节及溃疡,部分孤立,部分连接形成疣状斑块。自觉轻度瘙痒及疼痛。伴全身不适,发热及体重减轻6公斤。患者有嫖娼史。实验室检查:CD4+淋巴细胞15%,CD8+淋巴细胞81%,CD4+/CD8+为018。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血清HIV阳性并经蛋白印迹试验确认。组织病理显示致密的淋巴及组织细胞浸润伴大量空泡形成,HE及PAS染色发现组织细胞内酵母样细胞。活检组织培养荚膜组织胞浆菌生长。组织胞浆菌素皮试阴性,沉淀及补体结合试验均阳…  相似文献   

16.
<正> 临床资料选择停药2周以上,真菌镜检阳性,常规治疗无效的皮肤癣菌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治疗组):男58例,女22例;17~64岁,平均31岁,病期1.5~9年,2年以上67例;其中股癣18例,体癣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1例寻常性天疱疮患者,当用皮质类固醇和硫唑嘌呤治疗时,并发了播散性球孢子菌病而死亡。患者男,57岁,因泛发性寻常性天疱疮1年而入院治疗。入院前每周肌注氨甲喋岭25毫克,每日口服强的松龙80毫克,病情未能控制。既往史有X线检查发现肺尖纤维化,疑为结核性慢性非活动性肉芽肿病,但未找到结核菌。其一姐妹患糖尿病。入院时根据临床及活检诊断为泛发性寻常性天疱疮。入  相似文献   

18.
皮肤播散性孢子丝菌病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男,74岁.因半个月前胸部出现一结节,并渐增多,于2004年10月22日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就诊.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发现胸部出现一结节,约黄豆大,不久胸部及背部陆续出现高粱粒至黄豆大结节,并逐渐增大如蚕豆大,无自觉症状.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皮肤科检查:胸部、右上肢、背部共可触及七八个皮下结节,黄豆至蚕豆大,表面皮肤发红(图1),质地中等,无触痛.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尿、粪常规正常.肝、肾功能及血糖正常.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HIV抗体(-),外周血淋巴细胞亚型正常.免疫球蛋白检测正常.  相似文献   

19.
播散性球毛壳菌病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14岁,因面部红斑进行性加重,发黑伴疼痛40余天,双上肢淤点4d入院。入院前40d。皮损面积逐渐扩大,累及双颊,颏部,并融合成大斑块,中部变成为炭黑色,边缘鲜红,伴痒痛和烧灼感。入院前4d,额、上肢出现散在红色斑点,  相似文献   

20.
组织胞浆菌病主要发生在一些特殊地域,如美国中西部、非洲及拉丁美洲。在中国也有散发病例。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组织胞浆菌感染率呈地区性分布,主要是长江流域的九省,多雨潮湿的中南、华东和西南感染率较高;患者多为系统性感染者(85.0%),主要临床特征为发热(89.1%)和肝脾肿大。组织胞浆菌病的诊断较困难,主要根据症状、相关疫源地的旅游史或居住史。真菌培养的阳性率低,血液裂解离心系统可提高培养阳性率。其治疗推荐使用两性霉素B相关制剂、伊曲康唑及氟康唑,氟康唑疗效不及伊曲康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