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临床治疗。方法对40例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0例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经治疗,治愈18例,好转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0%。结论防止高尿酸血症尿酸盐沉积的控制;迅速停止急性关节炎的发作,防止尿酸结石的形成和对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2.
袁立  胡咏华 《中南药学》2012,10(10):764-767
痛风是一种以尿酸钠晶体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沉积为特征的关节炎[1].高尿酸血症被认为是发生痛风的前期状态[2],然而并非所有高尿酸血症患者都会发展为痛风.由于疼痛、活动受限以及致残等原因,急性和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下降.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此寻找抗痛风的新药及新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目前临床上的药物治疗主要有痛风的急性发作期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治疗以及预防期药物治疗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资料,总结减轻疼痛的技术和方法。结果通过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症状得到控制,疼痛缓解或消失。结论做好疼痛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对症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正>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是指没有发生痛风的高尿酸血症,在临床上单纯使用药物干预对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脂血症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为此,笔者采用通过生活方式干预结合药物干预治疗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痛风是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目前临床尚未研制出可根治原发性痛风的药物,主要借助控制患者血尿酸水平的方式加以治疗。秋水仙碱、2IL-1R拮抗剂、别嘌醇、非布司他等药物均为当前治疗该病的主要药物。文章就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关系、临床表现及治疗与促进尿酸排泄的相关药物现状以及药物研发方向等问题进行了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痛风与进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和原发性痛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95例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和384例原发性痛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与原发性痛风患者均易伴发高血压病、冠心病、脂质代谢紊乱、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结论: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及原发性痛风的发病率已明显升高,危害性增加,应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两者均应积极控制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7.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代谢性疾病。痛风除高尿酸血症外可表现为特征性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慢性关节炎、尿酸性尿路结石、慢性间质性肾炎,甚至痛风性肾病肾功能衰竭等。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无症状期,只有出现前面所述的临床表现时,才称之为痛风。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是继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之后又一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对患者实施饮食指导可有效预防高尿酸血症发展为痛风,减少痛风急性发作次数及并发症的发生。我们通过对76例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进行科学的饮食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或痛风老年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06例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包括普及疾病知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运动护理、临床用药护理等,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的血压及血尿酸及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情况,观察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的血压和血尿酸水平显著降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治疗依从性明显改善,与护理干预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明显改善了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或痛风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痛风及其发病的主要原因——高尿酸血症,在日本痛风患者数约有40万人;而称为痛风的“预备军”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数,估计有数百万,它与高血压和糖尿病并驾齐驱,正成为日本代表性的成人疾病。痛风最具特征的临床症状——下肢关节剧烈疼痛,即所谓痛风发作的治疗是比较容易的,投用可的松和非类固醇抗炎镇痛剂,多数都可以获得可靠的镇痛效果。然而,对痛风发病的基础——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就不那么简单。虽然有一些较好的尿酸生成抑制剂或尿酸排泄促进剂,但需要终生投用。加之,若适应症选择不当,不仅没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肺神经内分泌癌化疗诱发痛风发作患者提供药学监护的要点。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药物治疗全过程,从化疗引起高尿酸血症的防治、痛风患者的饮食及用药教育等方面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药学监护。结果与结论:对于因肿瘤化疗引起的痛风发作,临床药师应及早从化疗方案预处理、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急性发作防治等方面进行密切监护,及时干预。临床药师应利用药学专业知识,协助医、护人员做好肿瘤化疗诱发痛风发作风险的防治工作,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药学监护。  相似文献   

11.
马培奇 《上海医药》2012,33(3):18-20
作为常见炎症性关节炎类型之一,痛风是长期高尿酸血症造成的后果之一.所以,痛风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降低并长期维持血清尿酸浓度在其饱和度以下.痛风患者高尿酸血症管理长期来几乎完全依赖别嘌呤醇.随着非布司他和培格洛替酶相继获准上市,不能耐受或不适别嘌呤醇治疗以及别嘌呤醇治疗无效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有了替代和后续治疗选择,标志着降尿酸药物研究与开发已获得一次重大进步.本文概要介绍非布司他和培格洛替酶的临床研究数据,并就这两降尿酸新药在痛风患者高尿酸血症管理领域中的作用和地位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2.
徐蕾 《医药论坛杂志》2005,26(23):75-76
目的通过运用渗湿通络法与痛风利仙对照治疗高尿酸血症,观察渗湿通络法对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尿酸的影响。方法选择高尿酸血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予渗湿通络法,对照组30例,予痛风利仙。结果渗湿通络法降尿酸较痛风利仙有效,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渗湿通络法不仅可以抑制尿酸生成,也可以促进尿酸排泄,且对肾功能无损害。  相似文献   

13.
110例高尿酸血症及痛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俊发  郭素箴 《天津医药》1996,24(6):353-355
报告的110例高尿酸血症及/或痛风患者占我科(老年病科)同期住院患者13%。在出现痛风症状之前可有长期持续高尿酸血症过程。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在临床多见,病因除与相关疾病有关外,还与长期使用利尿剂、含利尿剂的降高血压药物及祛脂排石药有关。原发性痛风:继发性痛风=3.2:1,继发性痛风肾功能(BUN、Cr)受损害程度比原发性要重(P〈0.05,P〈0.01)。选择降血尿酸药物应视患者肾功能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武昌医院南湖分院周边社区患高尿酸血症居民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情况。方法对在我院参加体检的960例社区居民按照年龄、性别、血尿酸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体检人群中高尿酸血症患者总患病率14.7%,高尿酸血症组的痛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的发病率比非高尿酸血症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与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存在相关性。社区居民应当注重高尿酸血症防治。  相似文献   

15.
高尿酸血症为一种尿酸合成增多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的血尿酸增高的代谢性疾病.既往医学界及患者对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形成、发展、治疗、预防等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高且呈明显上升趋势,而且高尿酸血症是肾脏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与糖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也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研究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对防治本病发生有重要意义.我们就高尿酸血症发病主要相关因素进行梳理、回顾及分析、讨论,以示同道.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非布司他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某院就诊的166例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83例,对照组口服别嘌醇片治疗,实验组口服非布司他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尿酸水平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10.84%)例,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2(2.4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布司他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中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疗效。方法:将124例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痛风饮组(治疗组)和别嘌呤组(对照组),分别测定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尿酸水平和肝功能水平。结果:痛风饮组治疗有效55例,有效率为88.7%,肝功能受损人数0例,肝功能异常率为0;别嘌呤组治疗有效53例,有效率为85.4%,肝功能受损4例,肝功能异常率为6.5%。结论:四味痛风饮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疗效与别嘌呤相似,但其对于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扩大了高尿酸血症的治疗范围。  相似文献   

18.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最终会导致关节、肾等重要组织、器官损害而致残、致命。高尿酸血症的治疗主要在于饮食治疗、抑制尿酸合成和加强尿酸排泄等。本研究发现ACEIs-Enalapril,可增加高尿酸血症扣痛风病人对尿酸的廓清,有效地降低血尿酸,与别嘌呤醇合用可控制所有病人的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19.
邝红漫  高荣 《云南医药》2011,(4):430-431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重要生化指标。人类血尿酸水平波动在较窄范围。但在临床观察中我们发现,并不是所有高尿酸血症的患者都会发生痛风性关节炎,高尿酸血症只有10%~20%发生痛风。究竟哪些可能的因素会导致痛风性关节炎发作呢?我们做了以下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高尿酸血症为痛风的早期阶段,长期高尿酸血症除易诱发痛风外,尚易累及肾脏和心脑血管系统,导致严重的肾脏及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对高尿酸血症病因、病机及治疗的研究日益增多,本文从中、西医角度对近年来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