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影响LLDPE装置聚合反应的催化剂质量因素进行讨论,以工业装置催化剂的配制类型为依据,分析生产不同牌号产品所需催经剂类型,以便于加强装置的稳定生产。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原料杂质对原料精制床层、装置能耗物耗、反应活性、反应器运行及产品质量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控制手段,为今后生产中出现类似问题提供指导性建议,以确保装置的安稳长满优运行。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国内外已经使用和正在开发的烷基化技术发展情况,对原料中不同烯烃组分在不同工艺装置反应对产品质量、装置物耗以及长周期运行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原料中携带的杂质对装置酸耗、设备腐蚀及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根据气相聚乙烯工艺流程特性及其原料工艺特性,聚乙烯粒料产品和粉料产品因原料系统的影响,会对最终产品的气味产生直接影响,分别对原料系统和乙烯聚合装置的可能含气味因素作了定性分析,以利于在聚乙烯生产中降低气味对产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HDPE树脂中残余催化剂,对产品的加工及使用性能的影响。并结合大庆HDPE装置的生产实际,探讨了消除催化剂对产品质量影响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通过实例分析了原料质量,界区条件、操作参数、设备状态和生产管理几方面因素对LDPE产品质量的影响,提出了增设乙烯预热器,严格监控原料的杂质,减少开、停车次数和优化操作条件等措施,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7.
改变剂油比对催化裂化工艺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叙述了剂油比在催化裂化装置操作中的重要地位,着重论述了改变剂油比对催化裂化反应、反应-再生两器热平衡化及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在实际生产中,适时调整剂油比使装置适应不同性质的原料、生产不同的产品、提高装置的适应弹性,最大程度地发挥装置的作用,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炼油厂通过改进流化催化裂化预处理(FCC-PT)技术,可克服超低硫汽油生产过程不断增加的困难,并使产品满足规格要求。FCC-PT装置适用范围广,通过改变操作条件可加工组成和杂质含量不同的各类重质原料。与其它直接生产清洁燃料的工艺不同,FCC产品收率、产品质量和操作苛刻度都会影响FCC-PT的经济价值。预处理目标依炼油厂实际需要而定,主要目标包括:(1)追求产品脱硫水平,达到汽油硫含量和FCC装置的SO_x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加氢裂化装置在加工高硫原料过程中出现的裂化反应器床层压力降上升过快、设备腐蚀加重以及产品中杂质含量升高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发现这些问题是由于脱丁烷塔操作不正常造成的 ,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实际生产表明 ,这些方法很有成效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24万t/a乙烯改扩建完成后,进一步消除了乙烯生产装置的瓶颈,使乙烯产量增加,为聚乙烯生产提供了更多的原料。因此,高密度聚乙烯装置由原来的7万t/a已扩能到10万t/a,并一次开车成功,现正在进行高负荷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11.
选择规范PAS2050作为石化产品碳足迹研究的基础方法依据,以某企业生产的沥青产品为评价对象,对该企业的沥青产品碳足迹进行研究,温室气体核算时间范围为2014年1—12月。分别对原料获取阶段、运输阶段、生产阶段、配送阶段和使用阶段的碳排放情况进行研究,得到原料获取阶段、运输阶段、生产阶段、配送阶段和使用阶段的碳排放系数分别为0.208,3.901×10~(-3),0.057 85,0.117,2.570 8t/t,最终得出该企业生产的沥青产品碳足迹为2.957 5t/t。在沥青全生命周期各阶段中,沥青使用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占全部排放量的86.92%。降低沥青环境影响的主要措施是将沥青循环利用,减少使用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12.
采用作业成本法将各装置生产过程中的能耗折合成碳排放量,分配到该装置的产品中,成为产品携带的碳排放,逐级向下游装置传递,并建立便于推广应用的传递计算模型,可用于准确计算各中间组分、各产品的碳排放量。作为模型应用实例,测算了汽油质量升级对炼油生产过程碳排放的影响。随着质量升级,炼油厂总碳排放增加,高标号汽油碳排放显著提升。综合考虑汽油生产和使用环节,低标号乙醇汽油碳排放减少,但高标号乙醇汽油碳排放增加。  相似文献   

13.
对叔丁基邻苯二酚的合成与反应过程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邻苯二酚和甲基叔丁基醚为原料、浓硫酸为催化剂合成对叔丁基邻苯二酚(4-TBC)。采用13C-NMR与气相色谱结合的方法分析表征4-TBC合成产物,采用13C-NMR方法实时监测4-TBC的反应过程,并对反应工艺条件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单纯采用气相色谱方法分析表征产物时,过程复杂且对杂峰无法判定,而采用13C-NMR方法可以确定分子结构中不同碳位的化学位移、推测反应碳位与机理,并能更清晰判定产物中组分的组成。在邻苯二酚与MTBE物质的量比为1.1、硫酸用量为邻苯二酚质量的6%、反应温度为(120±2)℃、MTBE 滴加时间为2.0~2.5 h的条件下,MTBE滴加完成后1.5 h时反应混合物中4-TBC质量分数为84.3%,3,5-DTBC质量分数为1.6%。  相似文献   

14.
石油化工生产过程具有投入1种原料生产多个产品的特点,碳足迹评价中以产品质量来分配共生过程的碳排放量,其结果不能体现生产过程碳排放的来源。石油化工装置能量利用状况是影响碳排放的重要因素,依据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过程进行碳足迹评价,其结果可以反映产品生产所导致碳排放的根源和本质。对某10 Mt/a常减压装置的换热网络和分馏塔进行能量核算,确定产品的能量变化过程,依据用能系统的碳排放计算碳足迹。结果显示:其减压塔顶油气碳足迹最高,达到43.748 kgCO2/t,常一线碳足迹最低,为11.546 kgCO2/t;由所有产品碳足迹计算的碳排放与装置碳排放吻合。因此基于能量平衡的产品碳足迹评价方法,可以按照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将装置的碳排放分配到所有产品中,产品碳足迹结果与碳排放的来源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从工业应用出发,研究了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W-201催化剂的结炭数量及再生、催化剂杂质元素分析、原料中异丁烯杂质及操作参数对催化剂结炭的影响等。讨论了催化剂的结炭成因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
采用低压气相法聚乙烯生产工艺(UCC工艺),在生产HDPE的过程中,导出熔体指数(MI)与操作参数H_2、CO_2浓度关系的经验公式:lgMI=B+θ.5668lg[H_2]+θ.1593lg[CO_2],用于控制DMD7008中间产品的MI.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了化石燃料制氢、工业副产氢、电解水制氢以及光解水和生物质等新型制氢的方法,叙述了冷凝-低温吸附、低温吸收-吸附、变压吸附、钯膜扩散、金属氢化物分离五种氢气提纯方法,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氢气所依据的相关标准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氢气中总硫、一氧化碳、甲醛与甲酸、总卤化物、氨气、二氧化碳、水、总烃、氧气、颗粒物、...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重烷基苯精馏釜底产物的产品品质和应用范围,探索了白土和活性炭吸附剂吸附脱色和催化加氢脱色以及这两种方法的组合对其脱色效果的影响。通过考察脱色过程的各种影响因素,发现单用吸附脱色时,活性炭比白土脱色效果好;原料色度较低时,用吸附脱色或催化加氢脱色都能达到较好的脱色效果;原料色度较高时则需要使用这两种方法的组合工艺才能得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以富芳烃重馏分油(FCCDO)和聚乙二醇(PEG)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共炭化反应得到可纺中间相沥青并制备力学性能优异的碳纤维。借助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氢核磁共振等表征手段深入分析PEG添加量对中间相沥青结构组成及碳纤维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共炭化机理进行推测。结果表明,随着PEG添加量增加,所得中间相沥青的软化点降低,收率增加,分子中烷烃结构数量明显增多,同时产物沥青的光学组织由中间相充分发展的广域流线型转化为小域流线型,最后转化为两相(中间相和各向同性相)共存的混合沥青。碳纤维的力学性能随着PEG添加量的增多而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PEG添加量(w)为5%时可制备出直径为11.4 μm、拉伸强度最高可达2.4 GPa的碳纤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车用氢燃料是连通氢能产业上游制氢环节和下游应用场景的核心介质,针对现行产品标准GB/T 37244-2018《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用燃料 氢气》中涉及的杂质含量限值和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研究探讨。 方法梳理国内氢燃料产品质量标准的演进历程,对比国外相关的氢气产品指标及分析方法标准,调研国内氢源现状衍生的杂质组分情况和实际分析需求现状。 结果氢燃料中关键杂质以及其他杂质的组成要求应根据实际研究结果完善限值指标。建议针对氢燃料来源多样导致引入杂质组分的不同,采用关键组分核查与型式检验、出厂检验相结合的检测方式。 结论在满足国内氢燃料质量要求和国际标准ISO 14687:2019《Hydrogen fuel quality-Product specification》的前提下修订现行的产品质量标准,完善健全氢燃料质量分析方法标准体系和溯源链条,以保证分析的准确性和提高分析效率。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