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炉膛压力变化情况下,对增压锅炉相关热力计算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针对某型增压锅炉进行了实例计算,得出了其烟气流速及炉膛黑度随压力的变化曲线。增压锅炉炉膛压力升高时,其容积热负荷和炉膛黑度将增大,炉膛出口烟温及线性流速等将减小,而烟气的对流换热系数等参数不变。  相似文献   

2.
船用增压锅炉炉膛出口烟气温度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几种热力计算方法,对某型船用增压锅炉低负荷工况的炉膛出口烟气温度进行了计算。结合船用增压锅炉的特点,分析了不同方法对炉膛出口烟气温度计算结果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原因,指出船用“КВ76”计算方法应该是目前比较适合的方法。为最终确立更适合于船用增压锅炉炉膛的热力计算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对流管束的热力计算是船用增压锅炉国产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利用热工基本理论研究在一定压力下高质量流速烟气与对流管束的换热强化机理,探讨适合增压锅炉对流管束热力计算的方法。通过选择合理的相关计算参数,应用所选择的计算公式对某型增压锅炉对流管束进行热力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际运行数据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张勇 《热能动力工程》2007,22(6):634-637
由于增压锅炉燃烧压力的提高,强化了对流传热,如果仍按常压燃烧锅炉炉膛热力计算,忽略对流传热,将直接影响增压锅炉炉膛热力计算的准确性。文中对增压锅炉与常压燃烧锅炉炉膛特性参数进行了比较,对前苏联增压锅炉的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探讨,指出了增压锅炉炉膛对流传热的影响因素。同时提出增压锅炉炉膛传热计算应将辐射与对流传热分开计算,给出了适用于增压锅炉炉膛对流传热的计算公式,并进行了实例计算分析,与前苏联增压锅炉试验的计算数据结果相近。对于完善增压锅炉的炉膛热力计算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光纤光谱仪的光谱分析 ,火焰监测系统可实时监测锅炉火焰各特征区的平均温度和火焰黑度。在此基础上 ,笔者利用锅炉炉膛的一些设计参数和设计算法重新计算了炉膛出口烟气温度等参数 ,并简要介绍了数值模拟结果。最后讨论了炉膛出口烟气温度的新计算值的意义 ,结合实践提出了炉膛污染指数这一新概念。这为以后的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根据船用增压锅炉炉膛换热的特点,通过一种在前苏联1973年热力计算标准方法基础上改进的热力计算方法,计算对流换热在炉膛总换热量中的比例,并据此分析锅炉负荷与结构对炉膛换热的影响,其结论为船用增压锅炉热力计算方法提供了借鉴.实例计算表明,其结果较好地满足了要求.  相似文献   

7.
用指统计窄带模型结合Mie氏散射理论计算了带有颗粒物的富氧燃烧锅炉炉膛内烟气的黑度,与逐线计算的富氧燃烧气体的黑度以及空燃时烟气黑度结果的比较表明,此方法可以准确地计算富氧燃烧条件下烟气的黑度,并计算了常规燃煤时颗粒物浓度下不同射线行程、不同烟气循环比、不同温度下富氧燃烧烟气的黑度。结果表明:颗粒物对烟气黑度的计算有较大影响;同时,由于富氧燃烧中CO_2和H_2O比例的增大,气体成分对燃烧产物的黑度也存在较大影响。本研究可为富氧燃烧锅炉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吴海波  张缦  孙运凯  吕清刚 《动力工程》2012,32(8):586-590,611
根据300MW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现场测试数据并结合以往CFB锅炉传热系数的研究成果,建立了屏式受热面烟气侧的传热模型,包括辐射传热模型和对流传热半经验公式.利用该模型对某300MWCFB锅炉在94%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BMCR)工况下炉膛内屏式受热面的传热系数进行了计算,分析了屏式受热面管间节距、炉膛温度、工质温度、壁面黑度及烟气速度等因素对传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烟气速度、炉膛温度和壁面黑度对传热系数的影响较大,所建立的传热模型能够合理地反映主要因素对CFB锅炉屏式受热面传热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增压锅炉为研究对象,利用SIMPLE方法求解N-S方程,对燃烧器的燃烧特性及炉膛传热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基于Fluent软件的计算结果,分析得出不同压力下炉膛内部温度场、回流区速度和湍流强度的变化规律,初步揭示了增压强化燃烧的机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炉膛压力的升高,增压锅炉炉膛换热强度增强,炉膛容积热负荷明显增大,为进一步确立增压锅炉炉膛热力计算方法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考虑大型超(超)临界煤粉锅炉受热面的布置特点,将炉膛分为自由炉膛区段和含屏炉膛区段,对按照苏联1973标准计算得到的有效辐射厚度、辐射减弱系数和火焰中心高度系数等关键参数进行了修正,建立了新的一维分区段热力计算方法,并采用该方法对4个电厂的600MW超临界煤粉锅炉和2个电厂的1 000MW超超临界煤粉锅炉进行了传热计算.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计算得到的炉膛出口烟气温度与设计值的偏差明显小于苏联1973标准,可以满足工程应用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1.
热平衡计算是锅炉热力性能计算的关键.针对带涡轮增压机组做功的增压锅炉结构特点和工作特点进行分析和阐述,提出了考虑空气夹层吸热的船用增压锅炉热平衡及热损失的计算方法,给出了进入炉膛热量、各种损失、特别是增压机组热损失和保热系数的计算式,并对某增压锅炉有、无空气夹层的影响进行了热力校核计算,计算结果接近实际情况.本研究提出的计算方法可为船用增压锅炉热力性能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船用增压锅炉风烟系统的流体网络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增压锅炉和涡轮增压机组的风烟系统具有很强的热力耦合关系,风烟系统的阻力特性对二者的匹配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流体网络的增压锅炉风烟系统建模方法,建立增压锅炉风烟系统各部分的流网模型,采用流体网络解算增压锅炉风烟系统的流量、压力耦合关系,仿真结果和实验数据对比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仿真精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基于涡轮增压机组与增压锅炉匹配工作两者之间存在的热平衡关系、压力平衡关系,以及涡轮增压机组内部存在的功率平衡关系,考虑机组管路系统的阻力特性和边界条件约束等,采用集中参数法给出了增压机组与增压锅炉两者配合工作的联合工作方程组,建立了适用于研究两者工作匹配特性的热力平衡计算模型,提出了一种迭代求解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仿真试验与机组主要测试数据的对比分析,证明了计算方法的可行性,以及建立的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还进一步研究分析了海况环境进气温度条件变化对两者的热力配合特性的影响。本研究为建立和掌握增压锅炉装置涡轮增压机组与主锅炉的热力匹配设计方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增压6缸柴油机排气压力波变化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某增压6缸柴油机进行了不同负荷特性下的排气压力波测量,分析了不同负荷特性下排气压力波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增压6缸柴油机,当配气相位相同时,在不同的负荷特性下,排气压力波平均值的变化规律是相同的,排气压力波平均值随着扭矩的增加而增大;不同转速下相同扭矩测试点的排气压力波平均值进行横向对比时以及在外特性上,排气压力波平均值随着转速的增加而增高.在不同的负荷特性下,排气压力波强度的变化规律是相同的,排气压力波强度随着扭矩的增加而增高;不同转速下相同扭矩测试点的排气压力渡强度进行横向对比时,排气压力波强度随着转速的增加而增高,但是在外特性上,随着转速的增加,排气压力波强度先增加后减小.  相似文献   

15.
为模拟增压柴油机在高原条件下运行的性能,开发了一种计算程序。计算程序包括了缸内工作过程的简化计算、进排气过程计算、增压系统计算等模块,可以预测增压柴油机的功率、扭矩、油耗率、最高燃烧压力、压气机流量、压比、膨胀比、涡轮前排温等参数。用此程序对3台不同型号的增压柴油机,分别进行了2 206、3 800和4 550 m海拔高度的高原性能模拟计算。为了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利用车载检测系统,在不同海拔高度进行了实地台架试验。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达到了一定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6.
对卧式燃油燃气锅炉或加热炉,炉胆传热计算是热力计算中的重要计算,其主要目的是确定炉胆出口烟温。本文对已有的卧式内燃燃油燃气锅炉炉胆传热计算公式进行了比较,提出了适合加热炉炉胆传热计算的方法和简化算法。  相似文献   

17.
涡轮增压柴油机高海拔(低气压)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内燃机高海拔(低气压)模拟试验台上,对不同模拟海拔高度下的涡轮增压柴油机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海拔高度的变化对涡轮增压柴油机动力性、经济性的影响,研究了涡轮增压柴油机最大转矩、最低燃油消耗率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提高高海拔地区涡轮增压柴油机的性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锅炉受压元件高温蠕变-疲劳寿命的设计计算方法.该方法建立在线弹性应力分析理论基础上,对我国锅炉制造业长期积累的锅炉受压元件寿命设计计算经验和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参照了美国ASME等国际先进标准.它给出了电站锅炉高温受压元件蠕变、低周疲劳及交互作用条件下的寿命损伤计算方法和典型结构及材料的设计计算参数,可供水管锅炉高温受压元件寿命设计使用,在役元件的高温蠕变及高温蠕变-疲劳寿命计算也可借鉴.  相似文献   

19.
梁辰  崔毅  邓康耀  赵同宾  周晓洁  李静芬 《柴油机》2013,35(3):16-20, 24
建立了某涡轮增压柴油机一维工作过程模型并经试验验证;用该模型研究了排气背压的升高对涡轮增压柴油机输出功率的影响,并通过增压系统的重新匹配和设计改造,探讨了两种改善发动机环境背压适应性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高背压环境条件下涡轮增压柴油机排气系统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多脉冲引射排气系统和定压增压排气系统的模拟计算,研究了高背压和高真空环境条件下废气涡轮增压柴油机的排气系统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多脉冲引射排气系统对高背压环境条件下的自由废气涡轮增压柴油机并未显示其通常的优越性,而定压增压排气系统却表明具有明显的优点。文章也拟定了4脉冲引射排气系统的模拟计算方法,讨论了多脉冲引射排气系统的排气引射系数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