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战争军事意象是稼轩词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突出特征.密集的军事意象群,连结成雄豪壮阔的审美境界,体现了辛词的个性特点,也反映了两宋词史上的又一重大变化,即男子汉气概的激扬,词中女性的柔婉美最终让位于血性男子的力度美和崇高美.稼轩豪放词中的军事意象,体现了作者博大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盼望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的强烈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2.
中性美是当今出现的一种新的审美潮流,这种审美潮流带来了新的审美转向。本文从中性美这种审美现象出发,结合传统的审美积淀,探讨中性美出现的原因,以及在消费社会中带来的新的审美转向。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美的概念、女性身体的审美演绎与各阶段女性身体美的时代特征的阐述,分析各个不同时期对女性身体审美的实质:男性,通过以男性为中心的主流文化,构建了美的标准,女性顺从这种标准以满足男人的审美欲望,才能得到以男性为中心的主流文化认可.男权文化通过社会审美标准重重叠叠地控制女性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从而再现历史上两性权力和地位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4.
应制诗的装饰美学效果通过“添饰”和“秩序感”来实现。色彩、空间词本身具有装饰性和图案效果,添饰主体后突出和映衬了主体的特征;本身不具备图案性的名词、数量词添加到主体名词前,很好地衬托了主体,起到极佳的装饰效果。装饰美和秩序感有紧密的联系,“秩序”是营造装饰美的重要手段。应制诗人通过对诗歌结构的精心安排、时间和空间的合理配置及诗歌内在感情的逐层递进,形成充满节奏的秩序感,召唤读者对秩序感的本能审美需要,形成富有装饰意味的心理构图。  相似文献   

5.
李清照是位善于发现美、创造美的词人 ,综观她的词 ,我们不难发现 ,“美”是她词创作的灵魂。本文将从个性美、愁情美、情操美三个方面来论述李清照词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6.
女性人物形象书写是花间词人创作的基本取向。但同为花间词大家的温庭筠和韦庄,其词风有着较大的区别。温词尤为注重名物装饰,韦词则常以舒畅、淡秀的笔触去描写女性的音容与情怀。温庭筠与韦庄词中所使用的语言,无论内容意识,还是外在形式,都带有强烈的女性语言特色。韦庄词以一种冷静旁观的角度去描写女性形象,他笔下的女性往往是"被看"的"他者"和客体,而温词却与之相反,仍以闺阁女性的口吻述说着婉丽绮靡的相思愁怨。两种不同词风的形成,与他们的生活道路、师承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孙犁是解放区学中最擅长描写女性的艺术家,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与同期作家塑造的女性相比,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以青年女性为主;具有丰富复杂的内涵;具有艺术形式的诗意美。这种特殊的女性形象的选择与塑造,与作的家庭出身、个性气质、情感经历和审美追求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魏晋时期,玄学盛行,社会风气开放,使这一时期的男性和女性群体在审美趣味上发生了转移,男性开始追求阴柔美而女性则呈现一种气度的阳刚之美,这与当时特定的社会思想背景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9.
文学艺术是美的科学,数学也是一门美的科学。我们从中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方法、逻辑等方面,早已领略和体会到了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相似美、和谐美和奇异美。数学美不仅可以是一种审美标准,而且这种审美效应还可以直接作用于解题。解题过程中,一旦题目提供的知识信息与主体的审美情感相吻合,就会激起审美直觉,使人们能够迅速地确定解题思路或解题策略。可以这样说,数学美在解题的思维过程中,起着宏观的调控和决策作用。  相似文献   

10.
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还具有至高的美,这种美没有华丽的装饰,而是一种纯净而崇高的美。数学美是科学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方法应用于美学能充分发挥美学的社会效益,共创美好的未来,从而达到一种只有艺术才能显现的那种完美境地。本文从四个角度出发阐述数学美是美学的一种高级形式,是一种深奥的美。  相似文献   

11.
清代满族女词人顾太清的词作在文坛上久负盛名。尽管她的词没有突破闺怨题材的局限,但以女性的细腻情感和灵动笔触,且不失豪迈洒脱的气度,表现了女性特有的柔美蕴藉。纵观她的词,其沉着深挚的气格、别出心裁的意象与生机勃发的女性意识,让人领略到一种独具特色的个性之美,从而产生一种荡气回肠的感受。  相似文献   

12.
唐代女性的"奇妆" 习尚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是封建社会的盛世,也是中国古代妇女化妆的鼎盛阶段,出现了“额黄“、“花钿“、“妆靥“、“斜红“、“胡妆“等今天看来极其特别的妆饰,这是当时整个社会的经济、文化、生活习尚影响的结果.在传统社会中,女性一直是审美客体,自身的审美需求长期被忽视,而唐代这种独特妆饰的出现,也是女性自身追求美的表现,可以说,是女性作为审美主体出现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高温颜色釉陶瓷为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当代高温颜色釉装饰打破了青花瓷和彩瓷局限,装饰手法上开放与独立,直逼陶瓷材质的审美属性,追求材料、语言、形式的统一,自然之美与人文精神完美结合,开拓了陶瓷装饰审美新境界,展现陶瓷古老艺术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必将成为陶瓷发展的新坐标。  相似文献   

14.
崔玲 《皖西学院学报》2009,25(1):110-112
花意象蕴含着独特的审美意蕴,百花或悲或喜,或怒放或泣咽,或含苞或凋零,表达出不同的思想感情,这与婉约词高度的暗示性、含蓄性相吻合;婉约词词境细腻、精致.花的细蕊、暗香、轻盈、娇嫩以及凋落时的忧伤,无疑使之成为婉约词人创造词境的绝好意象;纤巧柔美是造物主赋予花的美态,深深地迎合了婉约词人在意境创造上的需要;婉约词产生于花间樽下,以爱情为主要题材,而花正是暗示爱情的最佳物象;婉约词的抒情主人公大都是女性,以花暗喻美人,以花暗示女性的命运、情感、幽怨更是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15.
纳兰词所表现的美是一种凄清深婉伤感之美,这种风格的形成,得益于他对意象的选择.“西风”是古典诗词,也是纳兰词中的重要意象.纳兰词中的“西风”意象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成为他悼念亡妻、诉说离伤和感叹兴亡的感情载体.  相似文献   

16.
在生活之外去寻求一种超然的美还是从生活当中去发掘实在的美,这是中国古代审美主义与审美现代性的一个分水岭。将审美理想视为人生理想的候补,即把美视为存在于世俗生活之外的更高贵的东西,这种从与生活疏离甚至对立的角度来张扬所谓纯粹美的观念,是中国古代审美主义思想的固疾。在现代性的视野中如若还不加区别地一味褒扬这种传统士大夫的审美观,并美之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值得反省的。  相似文献   

17.
魏晋时期,对于男性容貌仪表的关注品评蔚然成风,男性超过女性而成为审美的主要对泉。《世说新语·容止》通篇描述男子的美姿容与妙神韵,塑造了一批卓尔不群的美男子形象。当时特殊的社会背景,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玄学的兴起等,都与这种男色受宠的独特审美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熊琏是清代杰出的女词人,其澹仙词内涵丰富,个性鲜明。主要表现在感怀词活现词人心灵,咏物词寄托意蕴深远,题画词深刻发明画意,悼亡词震撼读者心魄。论其审美价值,澹仙词具有感人肺腑的真情美,妙语天成的自然美,写貌传神的形象美,情景浑融的意境美,以及沉郁凄婉的风格美。  相似文献   

19.
一在对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词进行审美判断的过程中,有个问题是容易为大家所忽略的,即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情感究竟是不是美的情感,作为美的艺术,它的情感因素是否应有高下之分?诸如李二主、晏欧词和辛弃疾词,它们是美的,都能激起我们的审美情感,但是,就其作品本身所表现出来的情感而论,前者不过是对已经失去的帝王享乐生活的留恋和饮酒狎妓生活的描述和追怀,是无所谓美的。相形之下,稼轩词却以高度的爱祖国、爱人民和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塑造了一个崇高的精神美的自我形象,他用自己悲壮激烈的一生,谱写了一曲奋求者的悲歌。这显然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人类的情感是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过程。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在这种认识中引起主体对事物(包括自身状况)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装饰均反映出至善至美的本质,“祥”、“美”同源的审美意识始于原始时期,“纹化”在意象丰富的纹样、装饰之中。吉祥装饰背后蕴藏了国人追求幸福生活的热望,反映着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主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