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自然通风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战友 《建筑节能》2007,35(7):20-23
自然通风是建筑节能的一种有效手段,对于降低能耗,提高室内舒适度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介绍了自然通风的两种基本形式(风压通风和热压通风)的原理以及国外自然通风建筑的实例,旨在揭示自然通风技术的重要性及复杂性.最后,利用自然通风技术为下沉式窑洞民居室内环境的改善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根据传热学基本原理分析了建筑墙体的瞬态传热特性,测试了夏季通风墙体与非通风墙体的日温度变化,以及通风墙体房间在自然通风与非自然通风状态下的温度变化。实验结果显示:通风墙体对温度波幅的衰减系数较小,有利于减小室内空气温度的波动,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性;通风墙体减小传热过程中内侧墙体的温度梯度,减少了通过墙体的热流量,有利于减少房间的空调冷负荷;自然通风对室内温度波的影响较大,对于夏热冬冷地区利用自然通风技术排除室内余热的非空调建筑,太阳直射辐射的墙体采用通风墙体能取得良好隔热效果。  相似文献   

3.
利用自然通风技术降低建筑能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涛  王勇  罗庆 《建筑节能》2007,35(5):12-14
自然通风是一项无能耗的通风技术,利用得当可以解决建筑中的通风和排热等问题,在解决建筑能耗的研究中,利用自然通风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通过CFD模拟和实验研究得到了利用自然通风技术降低建筑能耗的方法。经过结果对比,得到了较好的结论,为建筑节能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4.
为了深入研究和应用自然通风技术中的热压通风模式,文章对常规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技术原理做了详细的论述,指出常规热压作用自然通风模式对单层建筑比较有效,同时分析了多层建筑利用该通风模式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多层住宅建筑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热压引射自然通风模式,初步探讨了该通风模式的原理、特点,并建立了相应的模型,确定了该模式下的通风量要求、中和面的位置和各层通风动力大小。最后针对住宅中某典型户型做了初步的模拟分析,计算所得出的结果证实了热压引射自然通风模式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也为今后更进一步的研究热压作用自然通风新技术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现代建筑中自然通风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鑫  苏亚欣 《建筑节能》2007,35(9):9-12,18
自然通风是指利用空气的温差引起的热压或风力造成的风压来促使空气流动而进行的通风换气.在建筑中合理地利用自然通风技术,有利于节约能源,改善室内生态环境.主要介绍了现代建筑中自然通风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方式,以及影响自然通风的相关因素和限制条件.  相似文献   

6.
自然通风分为两类,一种是利用风压实现自然通风,一种是利用热压实现自然通风。其中,热压通风主要利用“烟囱效应”把室内高温低压低密度空气从通风井排出.新鲜空气从建筑物底部吸入。重庆市全年过渡季节有5个月,平均风速为1.3m/s,风压通风不能满足办公建筑室内空气流通的需要.故应设置利用热压原理通风的通风井。本文以某绿色建筑示范中心设计方案为模型,对通风井设计因素及优化技术进行分析,旨在得到更佳通风效果。  相似文献   

7.
自然通风是实施绿色建筑中常用的一项技术措施。随着节能减排的大力倡导,自然通风技术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目前,人们已通过不同的措施与手段来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通风以满足舒适度要求,其中太阳能烟囱作为一种利用热压来强化自然通风的有效技术也被广泛采用。太阳能烟囱的通风效果除与烟囱尺寸及当地太阳辐射强度密切相关外,也与其自然通风建筑特性有关。采用FLUENT软件对太阳能烟囱结合不同建筑开口形式及不同开口尺寸的自然通风模型进行了三维稳态数值模拟。研究了在不同方案下,不同开口形式对通风量的影响,分析了通风量随进风口尺寸的变化情况。模拟结果表明,在相同热流密度情况下,单开口建筑下的太阳能烟囱诱导的通风量大于双开口建筑,且当进出风口面积比A1/A2=2.5~4时,竖直集热板屋顶式太阳能烟囱能诱导更多的空气。  相似文献   

8.
针对于家堡地下交通枢纽的特点,利用CFD模拟分析了过渡季半地下空间利用自然通风进行换气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过渡季合理利用自然通风可以有效排除半地下站房内部的热量,保证环境舒适并减少通风空调系统能耗;合理布置天窗及出入口对于自然通风换气排热效果显著,过渡季主导风向上设置出入口有利于风压的利用,顶部天窗有利于热压的利用,且对自然通风效果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
自然通风作为一种对自然资源的可再生利用,对于同时满足建筑节能减排和改善室内热环境的双重作用具有显著的效果。以重庆地区为例,通过对重庆地区的自然通风作用的风力资源分布的分析,得到了重庆地区夏季主导风向为西北,冬季主导风向为西北,常年风力分布为西北偏北风为主。通过对实地建筑的室内通风效果的测试研究表明,在考虑了自然通风的作用下,室内的气流速度由0.00变为0.15,室内环境的温度最高由28.5变为27.1,室内热环境的不满意率由25%~30%变为10%~15%,由此可见,自然通风对于改善室内热环境的作用较为显著。通过研究,初步探明了重庆地区自然通风对室内热环境的改善强度,并为建筑设计充分考虑自然通风的作用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张淇 《住宅科技》2013,(11):48-53
当在利用窗等自然通风开口时不能满足室内气流要求时,可考虑利用住宅自然通风辅助设备如捕风器、太阳能烟囱来辅助增加室内气流的扰动.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采用室内平均风速作为参考量,分别分析在不同的自然通风辅助设备对于室内通风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现有隧道内通风量计算偏保守,往往需开启更多风机,导致能源浪费严重。本文提出一种考虑随机自然风影响下的隧道内通风量计算方法。将风频引入隧道通风量计算中,指出隧道内风频的两种表示方法,离散型风频分布和韦布尔风频分布,通过最小误差逼近算法计算韦布尔风频分布中的尺度系数A和形状系数K。通过算例可得,进口处考虑随机风比不考虑随机风的通风量多37.8%,说明考虑随机风影响可明显降低风机开启数量。  相似文献   

12.
自然通风对通风设备选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些工程中未考虑自然通风对通风设备选择的影响而造成初投资偏大、运行费用偏高的问题,通过建立建筑分析模型引入了一种计算风压的方法。从理论上推导出热压、风压以及二者共同作用下的自然通风计算方法。结合具体工程,通过分析计算得出了考虑自然通风对通风设备选择的影响可以减小通风设备容量,从而节约能源。  相似文献   

13.
对建筑自然通风设计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凤  于蕾  王静静 《山西建筑》2009,35(1):201-202
介绍了自然通风在生态建筑中的应用,并对自然通风的研究方法及研究工具做了简单介绍,分析了建筑设计对自然通风的影响,通过对国内外著名生态建筑中采用的自然通风技术的例子,提出了一些对于风能利用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自然通风是节能建筑中广泛采用的一项技术手段。根据自然通风的实现原理不同可分为:利用风压实现的自然通风、利用热压实现的自然通风、风压与热压相结合的自然通风以及机械辅助通风等几种形式,着重从自然通风的实现方法着手,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其原理,并对双层维护结构和高层建筑的自然通风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住宅中太阳能与混合通风复合能量系统的设计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混合通风是综合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两种手段的通风技术,可使建筑在保持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以及室内热舒适的前提下,能耗最小化。将太阳能与混合通风复合能量系统应用于住宅建筑,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风能、太阳能等自然能源,削减不可再生能源的耗费。通过介绍太阳能与混合通风复合能量系统的原理,并结合国内外一些工程实例,提出5种方案供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fluent模拟软件对诸多因素中最为关键的风向、风速、开窗位置及面积等进行了优化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西安地区,南向为最佳风向,室外风速在1.3~2.5 m/s之间,基本上都能满足自然通风要求,最佳风速为1.5 m/s;综合考虑采光和自然通风因素,窗户开在墙的中间为宜;北向面积适当减小有利于自然通风在室内形成较均匀的气流,在保证建筑节能标准的前提下,增大南向窗户面积有利于自然通风。  相似文献   

17.
《Energy and Buildings》1999,30(2):147-153
Approximately one-third of the primary energy resources are consumed in space heating, cooling, and air-conditioning with a very low exergetic efficiency. The depleting nature of primary energy resources, negativ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fossil fuels and low exergetic efficiencies obtained in conventional space heating and cooling are the main incentives for developing alternative heating, ventilating, and air-conditioning (HVAC) techniques which can employ low density and interrupted energy sources. In this respect, in spite of difficulties primarily encountered in coupling wind energy with conventional space heating and cooling equipment, wind energy seems to be an exciting alternative provided that synectic combinations are pursued and applied. In this paper, a new wind turbine coupled hybrid HVAC system is presented, which consists of an optimum combination of convective and radiant heating and cooling systems with in-space thermal energy storage. A design case for a single family home is presented. In this study a 6 kW(e) wind turbine drives a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GSHP) which is coupled to a hybrid HVAC system to satisfy the thermal loads of a 100 m2 home. In this example, sensible heating and cooling loads are satisfied by the high mass radiant floor which matches the daily peak demand and the available peak wind energy. Latent heating and cooling loads, along with ventilation requirements are satisfied by a forced-air system. Variable radiant and convective split type of control is implemented, and both systems are served by the same GSHP which also satisfies the domestic hot water (DHW) demand.  相似文献   

18.
自然通风与建筑节能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自然通风是改善室内热环境和空气品质的主要手段,热压、风压是通风形成的基本条件,合理组织自然通风能够节约建筑耗能,通过分析建筑室内通风组织的措施,为建筑师提供一定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文章根据国内外大量的文献资料对作为自然冷源的夜间风的降温节能潜力、通风效果影响因素及应用领域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基于已取得的夜间通风技术研究成果,指出应改善国内自然通风的研究方法,开展对过渡季节夜间通风的应用研究,同时应分析不同地区夜间通风适用性和夜间通风情况下室内热舒适性,以拓展夜间通风应用的领域。  相似文献   

20.
史岩  樊莹 《建筑知识》2014,(8):49-49
自然通风是无动力的空调方式,是廉价的节能技术。自然通风是指利用空气的密度差引起的热压或者风力造成的风压来促使空气流动而进行的通风换气。自然通风不仅能有效的减低室温还能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同时极大地改善室内空气品质。本论文论述了豫中风环境对其合院式民居的影响,以荥阳秦氏旧宅为例来探讨自然通风对合院式民居建筑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