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糖尿病足的中医综合治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足(diabetesfoot),属中医“消渴病”继发的“血痹”、“脱疽”、“筋疽”范畴。以消渴病失治误治,热伤气阴,气阴两虚,甚或阴阳俱虚,久病入络,络脉血瘀,或痰瘀互结为发病基础。或有热毒外犯,或有热毒、湿热邪毒内生,壅遏气血,肉腐为脓,则可表现为溃疡、痈疽,甚至进一步发生筋烂骨脱。早在《内经》中就有论及,其后历代医家更积累了丰富经验。近年来,糖尿病足的中医药综合治疗技术日益受到关注。今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国乡村医药》2006,13(1):70-71
乳痈乳痈,常见于产后哺乳期,尤以初产妇为多见。中医认为由于肝气郁结,阳明经瘀热壅滞,或乳儿口热,致使乳汁凝滞而发病。也有因寒凝气滞而发病者。古人对乳痈的病因、发病经过、症状、以及预后有详尽之描述。如隋·巢氏《诸病源候论》中云:“足阳明之经脉,有从缺盆下于乳者,劳伤血气,其脉虚,腠理虚寒,客于经络,寒搏于血,则血涩不通,其血又归之,气积不散,故结聚成痈。痈气不宣,与血相搏,则  相似文献   

3.
肺痈是以发热、咳嗽、胸痛、咯吐腥臭脓血浊痰为其临床特征。本病的发生多由于外感风热,邪袭于肺或肺经痰热素盛内外合邪而形成,病理表现为肺经热毒瘀结成痈。初热犯卫,肺失清肃,继则邪热壅肺,蒸液成痰,热壅血瘀,蕴酿成痈,肉腐血败而化脓,最后肺损络伤,脓疡溃破,排出大量腥腻臭脓痰或脓血痰,因此在护理上除做好一般护理外更应重视辨证施护,对每一位肺痈患者要根据不同证型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1.21 真武汤加味 (源于《伤寒论》,印氏加味) [方药组成]茯苓30克,熟附片15克,白术12克,桂枝10克,白芍15克,甘草10克,生姜10克。 [功用] 温肾化水。 [主要症状] 水肿重在下肢或在脐下,四肢清凉,心悸头眩,筋惕肉目闰,小便短少,动则气喘。舌淡苔少,脉沉细。 [辨证要点]本证因肾阳不足,不能化水为气而产生水肿,肾居下焦,故下肢为重;肾阳虚不能温布于四肢,故四肢清凉;水气内聚,心阳不得伸展故心悸;清阳之气不能上升入头故头眩;水气停渍于内,阳气不得通行故见筋惕肉(目闰);水不化气,气不化水故尿少;肾虚不能纳气故动则气喘。  相似文献   

5.
胸痹本虚标实,其本虚多以心气亏虚为主,或累及心阳、心阴、心血。《素问·平人气象论》亦云:“藏真通于心,心藏血脉之气也。”气为血之帅,血随之而运行。血液之所以能够在脉管中正常运行,全赖心气之推动。脉管是血液运行之通道,为血之府,通于心。其通畅与否,主要取决于心气之盛衰。《灵枢·经脉篇》云:“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  相似文献   

6.
忌六久     
久视伤心损血,久坐伤脾、损肉,久卧伤肺损气,久行伤肝损筋,久立伤肾损骨,久听伤精损神。忌六久!〔明〕@周履靖  相似文献   

7.
中医认为,人体组织由血、肉、筋、骨所构成,指为"筋之梢",舌为"肉之梢",齿为"骨之梢",发为"血之梢",四梢与脏腑功能息息相关。人一过花甲之年,身体机能下降,通过对四梢的养生保健,可改善气血亏虚,肝肾不足,从而疏  相似文献   

8.
<正>前列腺作为解剖器官的名称,并不见于中医学中,而奇恒之腑中的女子胞,在男子并无对应。《素问五藏别论篇第十一》:"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魄门亦为五藏使,水谷不得久藏。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府者,传化物  相似文献   

9.
骨性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因关节软骨退行性变所引起的以骨质增生为主要表现的关节病变,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近年来,中医在治疗骨性关节炎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治疗手段多样化,发现了许多有益的方药和治疗方法,在减轻症状、调整体质、延缓或消除病因等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1古今文献回顾骨性关节炎属于中医学“骨痹”范畴,首见于《黄帝内经》,为中医痹病理论之源。《素问.痹论》提出“筋痹”、“脉痹”、“肌痹”、“皮痹”、“骨痹”的概念,描述其特异性症状“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涩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金匮要略》记载“中风历节病”的病理为“筋伤”、“骨痿”,临床主要表现为“历节痛,不可屈伸”,近似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理和临床特点,并组合了甘草附子汤、桂枝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等方剂。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提出瘀血致痹学说,治身痛逐瘀汤等方,别具一格,进一步丰富了中医痹病理论。现代中医对骨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认识与古代基本一致,多数医家认为本病的特点是“本虚标实”,故多以补肝肾、强筋骨、补益气血以治其本,祛风散寒胜湿、活血通络止痛以治其标[1]。2内治法2.1辨证分型治疗《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将其证候分...  相似文献   

10.
氨中毒是肝性脑病发病的重要因素,血氨增高是肝性脑病重要临床特征之一.肝功能衰竭时,体内产生过多的氨不能通过肝脏代谢去毒,而透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干扰脑的能量神经传导而发生昏迷.中医认为,脏腑气血亏虚,气血湿热瘀毒互结于肝.腑气通降失调,痞塞不通,气滞血瘀,郁久化热,热入营血,热腐成脓.通腑能泄热,泻下亦可通腑.因泻下而使腑气得以下降,炎症消除;可减少内毒素的产生并阻止其吸收入门静脉,并对进入血循环中的内毒素进行直接拮抗和破坏.故采用杜秘克通腑泻下可以荡涤积滞,抑制过程发酵,解除肠道组织缺血缺氧状态,恢复肠粘膜屏障功能,阻止肠道细菌移位,避免肠源性内毒素的吸收.我科近年来将杜秘克应用于临床参与肝硬化肝昏迷的治疗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股骨头坏死为多种原因引起股骨头的血液循环障碍,最后造成髋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发病率较高,从儿童到老年人均可发病。股骨头坏死在我国中医中称为骨蚀",认为其主要由意外的创伤、慢性劳损、七情内郁、六淫之邪侵袭、饮食不节所致内损或用伐损之药所致。病变涉及肾、肝、脾。其中,"肾为先天之本",在体内合骨,生髓通脑,肾精充足,则骨髓的生化有源,骨骼得到髓的充分滋养而坚固有力;反之,则不能营养骨骼,使之出现骨骼脆弱无力。肝主筋藏血与肾同源,二者荣衰与共,若肝脏受累、藏血失司,则肝脏所储藏的血液输布外周,血量不能得以正常调节,血液营运不周,营养难  相似文献   

12.
“痹”即闭阻不通之意。胸痹是指胸中气血闭阻塞滞而致胸膺满闷不舒 ,疼痛时作 ,甚则疼痛如绞 ,彻背引臂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本病多见于中年人或老年人。现代医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心肌梗死引起的心绞痛等均可参照胸痹进行辨证论治。1 病因病机1.1 病因1.1.1 寒邪内侵 素体阳衰 ,胸阳不振 ,阴寒之邪乘虚侵袭 ,寒凝气滞 ,血行不畅 ,而成胸痹。1.1.2 情志失调 郁怒伤肝 ,肝失疏泄 ,肝郁气滞 ,甚则气郁化火 ,灼津成痰 ;或忧思伤脾 ,脾虚气结 ,运化失司 ,津液不得输布 ,遂聚而为痰。气滞血瘀痰阻皆可使心脉…  相似文献   

13.
功能性子宫出血,中医称之为崩漏。多与精神情绪有关,如暴怒伤肝,则肝不能藏血,使血液妄行,如思虑,则脾虚不能摄血,偶也有因热伤血络。我院近年来,应用电针加穴位注射等方法,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2000余例。疗效显著。本组病例数2000余例,最大  相似文献   

14.
《中国乡村医药》2003,10(8):63-64
2.7 肺痈 肺痈早见于仲景《杂病论》,并指出了发病或因风寒犯肺;或因外热不解,内热壅闭,热伤血脉,蕴结成痈。证见咳喘胸满,振寒脉数,口干不渴,吐腥臭浊痰,久则吐米粥样脓痰等。外科书又称内痈。 本病初起多见发热恶风,鼻塞,咳嗽,吸气困难,脉多紧数或浮数。久延失治或服发散药后,仍时时振寒发热,咳嗽,声重,出汗,不得卧,咳引胸痛,口燥不渴,吐腥臭稠痰,胸胁胀满,脉滑数或数实。甚则咳吐脓痰,量多腥臭,或吐脓血,胸胁烦满,咳嗽胸痛,胸中甲错、微热等症。  相似文献   

15.
人体的"四梢",即筋之梢为手脚指甲,肉之梢为舌头,血之梢为头发,骨之梢为牙齿。人一过花甲之年,"四梢"定是筋肉萎缩、骨骼松驰、头发花白、筋梢回抽、背弯腰痛。只有坚持合理锻炼,再适当加强营养,方能推迟衰老,延年益寿。老年人散步时,尽量穿平底鞋,两脚行走以趾抓地,这样则能起到舒筋活血作用。  相似文献   

16.
痢症第六“湿热伤,赤白痢,热勝湿,赤痢渍,湿勝热,白痢墜。”“原註”①田王認庵論痢專主湿热,其症里急后重,腸癌,欲便不便,膿血穢濁,或白、或赤、或赤白兼半。②胃为多气多血之海,热陽邪也,热勝于湿,則伤胃之血分而为赤痢。⑧湿陰邪也,湿勝于热,則伤胃之气分而为白痢。“淺說”痢疾是一种由細菌或原虫所引起的消化道傳染病,其病理变化主要在結腸或迴肓部,其症狀特点主要是:腹痛,腹瀉,里急后重,膿血便,以及所合併的全身中毒症狀,如果僅据症狀上的描述來進行中医文献上的分析与  相似文献   

17.
瘰疬是发生于颈部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因其结核累累如贯珠之状,故名瘰疬,俗名“老鼠疮”.多见于儿童或青壮年,好发于颈部,起病缓慢,初起时肿块小如豆,硬滑,皮肤色不变,以后逐渐增生,成串,成脓时皮色较为暗红.溃后脓水清稀,夹有败絮状物,难以愈合,形成窦道.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颈部淋巴结核.1 病因 由于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滞伤脾,脾失健运,痰热内生,结于颈项.后期肝郁化火,下烁肾阴,热性肉腐成脓,或脓水淋漓,耗伤气血,而导致虚损.亦有肺肾阴虚,阴虚火旺,肺津不能输布,而灼津为痰,痰火互结,结于颈项而发此病.2 辨证要点:2.1 发病前有虚痨病史.2.2 初期 结核如豆大小,一般无全身不适,一枚或数枚不等,皮色不变,按之坚实,推之能动,不热不痛.  相似文献   

18.
中药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医学认为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多为肝郁气滞,气血瘀滞,湿邪内伏,血流失畅,瘀血阻于胞宫,痰凝阻于胞脉,胞宫胞络受阻,不通则痛,瘀血停滞,内留则蓄积成瘤块。故患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者临床上有经期延长、  相似文献   

19.
善养生者则不然矣.清虚静泰,少私寡欲,知名位之伤德,故忽而不营,非欲而强禁也;识厚味之害性,故弃而弗顾,非贪而后抑也.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气以醇泊独著.  相似文献   

20.
疝任病,归厥阴,寒筋水,气血寻,狐出入,(疒頹)頑麻,耑治气,景岳箴。“原註”:①經云,任脉为病,外結七疝,女子带下(疒段)聚,丹溪专治厥阴者,以肝主筋,又主痛也。②寒疝、水疝、筋疝、气疝、血疝。③狐疝臥則入腹,立則出腹;(疒頹)疝大如升斗,頑麻不痛。④景岳云,疝而日气者,病在气也,塞有塞气,热有热气,溼有溼气,逆有逆气,俱当兼用气葯也。“淺說”:“疝”病一般又称“疝气”。根据中医文献中的記載,其包括范圍极其广泛,有的系用以泛指人体少腹及前后阴疾患,如巢氏病源諸疝候謂:“疝者痛也,或少腹痛不得大小便,或手足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