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建芳  马玉魂  王铁武  李又平  胡怡 《临床荟萃》2008,23(22):1626-1627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的定量与肝脏炎症无明显的关系,肝组织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核心抗原(HBcAg)的定量与肝脏的炎症有明显的关系,但血清HBV DNA与肝脏内HBsAg和HBcAg的表达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学者意见不统一。我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51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检测,以了解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的定量及肝脏炎症与肝组织HBsAg和HBcAg的表达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HBeAg阴性和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肝脏组织学变化情况。方法对266例行肝活检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行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HBsAg、HBcAg的变化;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前S1蛋白、HBV—DNA、HBsAg等的变化。按肝组织炎症、纤维化程度分组,比较HBeAg阳性和阴性的分布,并比较肝组织中HBsAg、HBcAg在HBeAg阳性和阴性组的阳性率。结果HBeAg阳性和阴性组肝组织炎症程度分布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c=2.716,P〈0.01)。HBeAg阳性和阴性组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分布比较差异无显著性(Uc=1.493,P〉0.05)。HBeAg阳性组血清前S。蛋白、HBV—DNA及肝组织中的HBsAg、HBcAg的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χ^2=8.47~41.29,P〈0.01)。结论HBeAg阳性组肝组织炎症程度高于阴性组。HBeAg阳性组血清前s。蛋白、HBV—DNA及肝组织中的HBsAg、HBcAg等病毒复制指标的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细胞内HBsAg、HBcAg的表达与肝组织病理及血清HBV DNA定量、肝组织HBV DNA定量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88例CHB患者进行肝组织穿刺活检,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肝细胞内HBsAg、HBcAg的表达,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肝炎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同时测定其肝组织及血清中HBV DNA含量。结果在CHB患者肝组织内HBsAg和HBcAg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7%和77.1%。HBsAg表达方式主要为胞浆型(98.3%);HBcAg表达方式为浆膜型和胞核型,分别为62.1%和37.9%,浆膜型组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分型均高于胞核型组(P<0.05);浆膜型组血清和肝组织的HBV DNA含量均显著高于胞核型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14,P=0.042;χ2=11.250,P=0.010)。结论在CHB患者肝组织免疫损伤发生的免疫应答中,HBcAg的表达方式与病毒的复制有关,与肝组织炎症、纤维化损伤有直接关系。肝组织中HBcAg的表达结合HBV DNA载量作为抗病毒治疗指标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组织乙型肝炎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HBV CccDNA)水平与病毒复制、肝组织损伤的关系.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4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HBV CccDNA水平,同时检测肝组织和血清中HBV DNA、肝细胞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表达及肝功能.结果 将肝组织中HBVCccDNA定量水平分为低(<104copies/mg)、中(104~106copies/mg)、高(>106 copies/mg)3组,3组中HBsAg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105~106copies/mg和>107copies/mg组HBcAg阳性表达高于<104 copies/mg组,分别为105~106copies/mg组HBcAg表达14例(63.6%)和>107copies/mg组7例(77.8%)vs<104copies/mg组2例(13.3%)(P<0.01);HBeAg阳性组肝组织中HBV CccDNA和肝组织总HBV DNA均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分别为肝组织中HBV CccDNAHBeAg阳性组(8.72±1.94)log10 copies/mg vs HBeAg阴性组(6.54±1.56)log10 copies/mg;肝组织中HBV DNAHBeAg阳性组(7.45±1.82)1og10 copies/mg vs HBeAg阴性组(5.27±1.48)log10 copies/mg(均P<0.01);肝组织中HBV CccDNA与肝组织总HBV DNA、血清HBV DNA呈正相关(均P<0.05);而与肝组织炎症程度、肝纤维化程度、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无相关性.结论 肝组织中HBV CccDNA定量能准确反映病毒复制水平,但不能将其视为肝组织损伤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DNA芯片检测肝组织及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DNA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DNA芯片检测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肝组织及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应用价值。方法:用点样仪将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的HBV DNA探针制成基因芯片。对15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血清和肝活检组织,99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组织,分别用基因芯片、原位分子杂交、免疫组织化学和雅培试剂检测HBV DNA、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结果:用基因芯片对15份HBsAg,HBeAg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检测,HBV DNA均阳性,阳性率符合率为100%;15份肝活检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法检测HBcAg阳性15例,原位分子杂交法和基因芯片检测HBV DNA均阳性14例,阳性率93%。99份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标本,HBcAg阳性67份,HBV DNA阳性53份,基因芯片检测HBV DNA阳性46份,阳性率分别为69%、88%。32例HBcAg、HBV DNA阳性的肝组织中,基因芯片检测HBV DNA均为阴性。结论:肝炎基因诊断芯片可检测肝组织及血清中HBV DNA,诊断准确率高,假阳性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基于血清HBsAg水平、HBV DNA载量、HBsAg/HBV DNA比值判别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不同病理学分级和分期的Fisher判别函数,评价Fisher判别函数判别肝组织不同病理学分级和分期的效能。方法 472例经肝组织活检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HBeAg阳性279例,HBeAg阴性193例。血清HBsAg采用Abbott Architect I2000及其配套试剂检测,血清HBV 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统计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结果 HBeAg阳性患者血清HBsAg、HBV DNA与病理学分级和分期呈显著负相关(P〈0.05);血清HBsAg/HBV DNA与病理学分级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病理学分期无显著相关性(P〉0.05)。HBeAg阴性患者血清HBsAg与病理学分级和分期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血清HBV DNA、HBsAg/HBV DNA分别与病理学分级和分期呈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P〈0.01)。根据Bayes逐步判别分析,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符合判别不同病理学分级的模型纳入自变量标准的指标分别只有血清HBsAg和HBsAg/HBV DNA,符合判别不同病理学分期的模型纳入自变量标准的指标分别有血清HBsAg、HBV DNA和HBV DNA。判别HBeAg阳性患者不同病理学分级的Fisher判别函数判别G1、G2、G3的一致率分别为5.8%、51.1%、59.1%,判别HBeAg阴性患者不同病理学分级的Fisher判别函数判别G1、G2、G3的一致率分别为95.5%、0.0%、5.7%;判别HBeAg阳性患者不同病理学分期的Fisher判别函数判别S1、S2、S3、S4的一致率分别为36.4%、34.9%、21.6%、57.9%,判别HBeAg阴性患者不同病理学分期的Fisher判别函数判别S1、S2、S3、S4的一致率分别为86.7%、29.4%、0.0%、0.0%。结论基于血清HBsAg和基于血清HBsAg、HBV DNA的Fisher判别函数分别对HBeAg阳性患者肝组织病理学分级G3和分期S4有重要的判别价值;基于HBsAg/HBV DNA比值和基于血清HBV DNA的Fisher判别函数对HBeAg阴性患者肝组织病理学分级G1和分期S1有重要的判别价值。  相似文献   

7.
我们通过检测22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HBeAg含量、肝组织内HBcAg表达情况,探讨血清病毒载量与肝脏病毒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与丁型肝炎病毒(HDV)重叠感染后血清病毒性肝炎标志物的变化,为临床对乙肝患者病情的观察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156例HBsAg携带者,用ELISA法检测HBV和HDV免疫血清标志物(HBVM: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HDVM:HDAg和抗-HD),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HBV-DNA指标.结果 156例HBsAg携带者血清HDVM检出率为10.26%,HBV复制活跃组HDVM检出率为3.13%,较HBV复制缓慢组HDVM检出率21.67%明显低(P<0.001),HBV重叠感染HDV患者血清中HBV-DNA的检出率均明显低于单一HBV感染者,P<0.05.结论 HBV重叠感染HDV后,HDV复制可抑制HBV的复制和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慢性HBV感染者不同肝脏病变程度与HBsAg及HBV DNA水平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316例慢性HBV感染者进入研究,含慢性乙型肝炎(CHB)119例,肝硬化(LC)99例,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98例。HBsAg定量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法,HBV DNA定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组织病理炎症(G)分为1~4级,纤维化程度(S)分为0~4期。比较CHB、LC和ACLF患者间以及肝组织病理炎症和纤维化程度不同的CHB患者间HBsAg和HBV DNA水平的差异。结果 CHB、LC和ACLF组患者组间HBsAg和HBV DNA的总体水平无明显统计学意义;G1、G2、G3和G4患者的HBsAg水平分别为(288.8±182.1)IU/ml、(264.8±175.6)IU/ml、(279.8±163.6)IU/ml和(317.8±150.0)IU/ml,HBV DNA水平分别为(5.0±2.1)log10IU/ml、(6.1±1.7)log10IU/ml、(5.6±1.8)log10IU/ml和(5.8±1.7)log10IU/ml;S0~1、S2、S3、S4患者HBsAg水平分别为(234.7±182.5)IU/ml、(261.2±175.6)IU/ml、(305.8±149.2)IU/ml和(320.8±157.4)IU/ml,HBV DNA水平分别为(5.5±2.1)log10IU/ml、(6.2±1.9)log10IU/ml、(6.0±1.5)log10IU/ml和(5.3±1.8)log10IU/ml,各组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较明显的G3、G4以及S3、S4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其他患者。结论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病变程度与HBsAg和HBV DNA水平无明显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DNA及其血清标志物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株洲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与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六项指标检测的相互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HBV感染者进行HBV标志物测定,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结果 乙肝e抗原(HBeAg)阳性组HBV DNA阳性率为71.2%;HBeAg阴性组中HBV DNA阳性率为37.0%.结论 HBV DNA能较好地反映HBV感染及复制情况,是评价抗病毒疗效的相关血清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后不同时期外周血HBeAg滴度的变化,并探讨其与HBeAg血清转换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2例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随访2年,分别于抗病毒治疗的基线、12周、24周、48周和96周收集患者的血清,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HBsAg、HBeAg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同时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水平.结果 抗病毒治疗2年后,7例患者发生HBeAg血清转换,15例患者HBeAg仍为阳性.两组在基线状态下HBV DNA、HBsAg和HBeAg定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过程中,发生HBeAg血清转换的患者12周HBV DNA和12周、24周、48周HBeAg滴度的下降率均高于未转换的患者(P<0.05).12周达到HBV-DNA阴转的患者在后期仍有36.4%的概率不发生HBeAg的血清学转换.12周、24周和48周HBeAg水平小于0.976、1.059和0.369(log10 S/CO)以及12周HBeAg较基线下降大于45.3%、48周较基线下降大于82.1%,均可预测2年后e抗原的血清转换,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33,0.859,0.962,0.872和0.910(P<0.05),敏感性均为83.3%,特异性分别为92.3%,92.3%,100%,92.3%和100%.结论 HBeAg阳性CHB患者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后,血清HBeAg定量的快速下降,可作为预测后期HBeAg血清转换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模式与HBV DNA载量的关系.方法 选择442例HBsAg阳性(ELISA检测)患者及45例HBV-M各指标均为阴性的健康者(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 DNA;根据HBV-M不同模式进行分组统计.结果 不同HBV-M模式组HBV DNA阳性率和HBV DNA拷贝数存在差异;HBeAg与HBV DNA拷贝数呈正相关.结论 HBV-M与HBV DNA都能反映HBV感染与传染性;HBeAg、HBV DNA联合检测对HBV感染的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的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1000例血清样品进行HBV DNA定性检测,其中100份样品采用荧光标记(Ampli5ensor)定量方法.结果 定性PCR与免疫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在不同HBV-M模式中均可检出HBV DNA,其中HBsAg、HBeAg、抗-HBc阳性组HBV DNA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 除HBsAg、HBeAg、抗-HBc阳性者外,其余HBV-M的各项表现形式中,均可存在不同程度的HBV复制,对HBV-M临床意义的认识需进行观念更新.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定量与血清标志物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与HBV DNA定量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PCR(FQ-PCR)对391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血清进行检测,分析检出率及相关性。结果391例HBsAg阳性血清共检出7种模式,以HBV DNA含量大于5×10^2copy/mL为阳性。HBsAg阳性(+)、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模式的阳性检出率较高,为96.9%,HBV DNA含量也较高,其中大于10^7copy/mL的血清为53.8%。HBsAg(+)、抗-HBe(+)、抗-HBc(+)模式中阳性检出率为25.3%,171例(74.7%)HBV DNA含量小于5×10^2copy/mL。HBsAg(+)、抗-HBc(+)模式中阳性检出率为65.4%。结论HBsAg和HBV DNA联合检测,更能反映乙型肝炎患者HBV感染、传染性及体内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HBcAg与HBVDNA水平及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提供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传染性及诊断的实验室依据。【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053例HBsAg阴性标本的六种血清标志物,同时对其中107例标本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HBVDNA。【结果】1053例HbsAg阴性中HBcAg阳性率为7.31%。在同时检测HBcAg和HBVDNA的107例各种感染模式中.HBcAg阳性率为10.28%,HBVDNA阳性率为8.65%,且阳性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含量均低于10^4Copies/mL。[结论]HBcAg可反映HBV病毒感染与复制,是乙型肝炎早期诊断的可靠指标。HBcAg检测作为HBV血清学方法的补充.对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与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2(IL-12),IL-10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肝功能、病毒裁量及肝纤维化程度,研究HBeAg阴性和阳性CHB患者细胞因子作用,总结HBeAg阴性CHB病情特点.方法 HBeAg阴性CHB患者33例与HBeAg阳性CHB患者41例,分别检测其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定量,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G-Ⅲ)、Ⅳ型胶原(C-Ⅳ)、层黏连蛋白(LN)等肝纤维化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以及血清IL-12、IL-10及IFN-γ水平.结果 HBeAg阴性CHB患者病程较HBeAg阳性CHB患者长,(6.8±6.2)年vs(3.8±4.0)年(P<0.05);两组患者肝功能和PTA在轻、中、重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阴性CHB患者HBV DNA定量水平低于HBeAg阳性CHB患者,(5.1±1.4)vs(6.2±1.5)(P<0.05),IL-12、IFN-γ水平高于HBeAg阳性CHB患者,分别为(71.3±32.0)ng/L vs(57.7±23.1)ng/L、(16.1±4.8)ng/L vs(13.4±3.3)ng/L(P<0.05),两组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阴性CHB患者肝纤维化指标LN重于HBeAg阳性CHB患者,(123.6±61.3)μg/L vs(91.6±45.6)μg/L(P<0.05).结论 HBeAg阴性CHB患者病程较长,与HBeAg阳性CHB患者肝功能损害轻、中、重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eAg阴性CHB患者HBV DNA复制水平低于HBeAg阳性CHB患者,IL-12、IFN-γ对HBeAg阴性CHB患者病情变化有非常重要的作用;HBeAg阴性CHB患者肝纤维化指标重于HBeAg阳性CHB患者,提示HBeAg阴性CHB患者较HBeAg阳性CHB患者更易向肝硬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cccDNA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肝细胞核内可检测到一种不同形式的病毒DNA-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closed circular DNA,cccDNA).cccDNA是乙肝病毒基因组的复制中间体,是病毒mRNA和前基因组RNA转录的模板,它的存在是病毒复制的一个重要指标.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慢性乙肝患者肝组织HBV cccDNA水平,同时检测肝组织、血清HBV DNA,肝细胞HBcAg表达及肝功能等,以探讨HBV cccDNA与病毒复制、肝实质损害的关系及在抗病毒治疗中的意义,为确定抗病毒治疗的最佳方案、治疗终点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杨岩  赖娅芳  盛慧萍  张小亚 《临床荟萃》2010,25(10):839-841
目的定量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中HBVcccDNA与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探讨CHB患者肝组织中HBVcccDNA定量与机体免疫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FQ-PCR)检测CHB患者肝组织内HBV cccDNA水平,同时检测肝组织、血清HBV DNA,并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LISA)定量测定血清IFN-γ、IL-10、TGF-β1水平。结果①患者的血清中IFN-γ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IL-10及TGF-β1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546.29±208.68)pg/L vs(762.82±78.58)pg/L,(403.71±177.48)pg/L vs(228.86±61.39)pg/L,(608.57±142.88)pg/L vs(373.86±86.18)pg/L(均P〈0.05)。②肝组织HBVcccDNA定量与肝组织HBV DNA及血清中HBV DNA定量均呈正相关(r=0.856、0.602,均P〈0.01),肝组织HBV DNA定量与血清中HBV DNA也呈正相关(r=0.745,P〈0.01)。③肝组织HBVcccDNA定量和肝组织HBV DNA定量均与血清中IFN-γ呈负相关(r=-0.679、-0.523,均P〈0.01),血清HBV DNA定量与IFN-γ呈负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198,P〉0.05);肝组织HBVcccDNA定量、肝组织HBV DNA定量及血清HBV DNA定量与IL-10呈正相关(r=0.723、0.657、0.458,均P〈0.01),与TGFβ1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肝组织内HBVcccDNA、HBV DNA、血清中HBV DNA载量与血清中IFN-γ、IL-10水平有相关性,说明病毒活跃及持续感染,除了取决于病毒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外,更重要的是与宿主的免疫功能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HBV DNA表达水平与HBeAg的关系及其与肝细胞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290份CHB患者血清中HBV DNA含量,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病毒标志物,肝功能检测用常规法,并对HBeAg阳性、阴性与HBV DNA含量及ALT水平进行分析。结果290例CHB患者中HBeAg阴性159例,占54.8%(159/290),HBeAg阳性131例,占45.2%(131/290)。HBV DNA〉10^5拷贝/ml的患者,HBeAg阴性组63例,占39.6%(63/159),HBeAg阳性组123例,占93、9%(123/131),HBeAg阴性组低于阳性组(x^2=91.97,P〈0.01)。159例HBeAg阴性CHB患者79例血清ALT〉80U/L,随着HBV DNA增高其所占例数也相应增高,ALT分布随HBV DNA含量不同而有显著性差异(x^2=22.95,P〈0.01),血清病毒载量与ALT水平戍正相关。131例HBeAg阳性CHB患者93例血清ALT〉80U/L,ALT分布随HBV DNA含量不同而无显著性差异(x^2=2.71,P〉0.05),血清病毒载量与ALT水平无关。结论HBeAg阳性与HBV DNA复制密切相关。19.5%HBeAg阴性CHB患者HBV DNA复制活跃,可能存在HBV的前c区变异。血清HBV DNA含量可作为判断HBeAg阴性CHB患者肝细胞损害程度的指标,血清HBV DNA水平愈高肝细胞损害往往愈重。血清HBV DNA含量不能反映HBeAg阳性CHB患者肝细胞损害的程度。临床上应重视HBeAg阴性而病毒复制活跃的CHB患者的随访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李华  彭亮  高志良 《新医学》2012,43(9):662-665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MSC)的HBV感染状况,探讨体外培养条件下慢乙肝患者MMSC能否被HBV感染。方法:分离慢乙肝患者MMSC后,分别以Cult—M培养液及HBVDNA阳性患者自体血清培养液培养,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MMSC的HBsAg及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表达情况,巢式PCR法检测体外培养条件下MMSC的HBVDNA及环状DNA的表达情况。结果:慢乙肝患者MMSC内HBsAg及HBcAg表达均为阴性,HBVDNA及环状DNA均未检测到;HBVDNA阳性慢乙肝患者自体血清培养的第1、3、5代MMSC中均未检测到HBsAg、HBcAg、HBVDNA及环状DNA。结论:慢乙肝患者MMSC内不存在HBV感染;在以HBVDNA阳性血清体外培养的情况下,MMSC亦未发生HBV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