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一种简单的制备碳包覆金属Co纳米粒子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亲水性较强的多糖(蔗糖、纤维素等)为碳源,钴的硝酸盐为金属源,通过500℃碳化,700~1000℃退火,浓硝酸浸泡纯化等工艺制备了碳包覆金属钴纳米颗粒.采用XRD、HRTEM等测试手段对产物的形态、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具有明显的Co/C核壳结构,金属Co核尺度为20~50nm,碳壳一般由十到二十几个石墨结构层组成.此外,还系统考察了制备过程主要工艺参数参数,如碳源与金属初始比例、退火温度、退火时间等对碳包覆Co纳米颗粒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一种简单的制备碳包覆金属Co纳米粒子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亲水性较强的多糖(蔗糖、纤维素等)为碳源,钴的硝酸盐为金属源,通过500 ℃碳化,700~1 000 ℃退火,浓硝酸浸泡纯化等工艺制备了碳包覆金属钴纳米颗粒.采用XRD、HRTEM等测试手段对产物的形态、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具有明显的Co/C核壳结构,金属Co核尺度为20~50 nm,碳壳一般由十到二十几个石墨结构层组成.此外,还系统考察了制备过程主要工艺参数参数,如碳源与金属初始比例、退火温度、退火时间等对碳包覆Co纳米颗粒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氩等离子体电弧,熔炼名义组成分别为Ca3Co4O9、Ca2Co2O5、Ca3Co2O6的样品,对所得熔炼样品在不同温度下进行退火处理。实验表明,在1200℃下退火后,能够在样品局部区域内获得具有高度取向排列的线束状组织。物相分析和微区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线束状组织是含钙氧化亚钴。  相似文献   

4.
以CoCl2·6H2O和硫脲CS(NH2)2为前驱物,利用超声喷雾热解法在300℃玻璃衬底上制备了Co9S8的纳米球壳.运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产物进行了物相和形貌分析,结果表明:产物为直径约500nm,形状相似但不规则的Co9S8球壳.同时,对其生长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以CoC l2.6H2O和CS(NH2)2为先驱物,运用超声喷雾热解法在300℃的玻璃衬底上成功地制备了Co9S8纳米线,所得Co9S8纳米线的直径约为500 nm.利用X射线衍射(XRD)、光学显微镜分别对产物的物相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同时讨论了产生大尺度纳米线的软模板机理.  相似文献   

6.
针对汽车尾气中的NO污染物制得Co/Al2O3催化剂,考查了不同因素对Co/Al2O3催化剂还原NO的影响.用不同方法对该催化剂的活性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该催化剂纯度高,其中Co负载量为2%的催化剂催化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7.
何方    冯菊红    葛燕丽    胡学雷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7,39(4):353-358
以硝酸钡、硝酸铁和硝酸钴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o2Z型铁氧体(Ba3Co2Fe24O41)粉末,制备工艺的最佳条件为溶液pH=12、煅烧温度为1 300 ℃和煅烧时间为4 h. 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产物晶型和形貌进行了表征. 考察了Co2Z型铁氧体对溶液中亚甲基蓝的吸附作用. 结果表明:铁氧体质量为0.10 g、溶液pH=12、亚甲基蓝的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时,铁氧体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率可达89.49%,最大吸附量为9.181 mg/g. Co2Z型铁氧体(Ba3Co2Fe24O41)对亚甲基蓝有较好的吸附作用,可用于亚甲基蓝染料废水处理.  相似文献   

8.
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Co3O4三维花状结构材料.以Co(NO3)2·6H2 O为钴源,引入氢氧化钠、乙二醇溶液为辅助溶剂,通过改变氨水的用量以调节其材料的内部结构,探索Co3O4三维花状球形结构生长的最佳条件.对制得的Co3O4三维花状结构材料进行SEM和XRD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氨水的用量优化了材料的微观结构,当氨水...  相似文献   

9.
实验采用固相合成方法成功的制备了Ca3Co4O9热电材料。通过对不同烧成温度和时间的样品微观结构的分析研究,从而得到最佳的制备工艺。实验结果表明:二次研磨烧结有利于Ca3Co4O9片状组织的生长;900℃二次研磨烧结能够制备出较纯的Ca3Co4O9热电材料。  相似文献   

10.
通过简单的水热法成功合成了不同维度、不同形貌的金属Co单质,如六角片状、柱状、杨桃状等结构。前驱体混合溶液中乙二胺的剂量可以调节反应体系pH值的反应速度。-NH2可以选择性的吸附在不同的晶面上以改变其晶面的生长速率,合成出不同维度的单质Co磁性纳米材料。在溶液中加入了不同量的十二烷基磺酸钠表面活性剂,改变不同晶面的表面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晶体的生长方式,最终合成出了不同形貌的单质Co颗粒。通过对不同形貌的颗粒进行磁学参数的检测,可知室温下二维片状Co的饱和磁化强度远小于柱状,而矫顽力有较大的提高,同时,表面粗糙的样品具有较大饱和磁化强度和较小矫顽力。  相似文献   

11.
采用"原位合成模板法"以硅酸为模板、硝酸钴为钴源,制备了中孔Co3O4材料,研究了模板和硝酸钴的质量比对所制得的中孔Co3O4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用N2等温吸附—脱附和X线衍射测试了其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随着模板质量比的增加,制备得到的Co3O4材料的比表面积增加,中孔结构越明显,结晶性逐渐降低.在6 mol/L氢氧化钾电解液中测试了其电化学性能,最优质量比制得的样品在5 mV/s扫描速率下的比电容达329 F/g.即使在较高扫描速率下,该质量比的中孔Co3O4比电容依然具有很好的保持性.  相似文献   

12.
链状结构金属钴单质亚微米粒子的制备及磁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氯化钴,水合肼为起始原料,乙二醇为溶剂,采用溶剂热法制得链状结构的金属钴亚微米粒子。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制样品组成、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样品为六角堆积(hcp)结构的钴单质,所得的粒子呈链状聚集状态,长度10um~15gm,构成长链的次级结构为球形,尺寸在400nm-800nm。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试了样品的静磁性能,饱和磁化强度(MD、剩磁(Mr)和矫顽力(Hc)分别为163.76emu/g,12.88emu/g和104.20Oe。同时简要探讨了链状结构的钴亚微米粒子形成机理,初步认为链状结构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络合-还原-成核-组装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在Al/Pb/α-PbO2-WC表面恒电流电沉积制备了β-PbO2-WC(Co3O4)复合沉积层,获得了Al/Pb/α-PbO2-WC/β-PbO2-WC(Co3O4)复合材料.考察了WC、Co3O4颗粒掺杂对β-PbO2复合材料物理性能及其在锌电积模拟体系中的耐蚀性、析氧电催化活性、交流阻抗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WC与Co3O4颗粒在β-PbO2中的掺杂,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显微硬度,降低了电阻率及锌电积模拟体系中的析氧过电位,增强了锌电积模拟体系中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4.
纳米四氧化三钴(Co3O4)催化剂对废水中有机物具有良好的催化降解活性,但纳米催化剂难从溶液中分离的缺点限制了其应用.通过将不同量的纳米Co3O4催化剂自组装在纳米四氧化三铁(Fe3O4)上,制备出了一系列不同纳米Co3O4催化剂含量的纳米Fe3O4/Co3O4,并将该系列纳米Fe3O4/Co3O4用于双氧水(H2O2)氧化降解亚甲基蓝的反应来测试其催化性能和回收再利用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尽管纳米Co3O4催化剂的含量对于纳米Fe3O4/Co3O4的催化性能有所影响,但该系列纳米Fe3O4/Co3O4相对纯纳米Co3O4催化剂仍表现出很好的催化活性和回收再利用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合成了La(Ba)Co(Fe)O3钙钛矿型氧化物催化剂,通过XPS、XRD、H2-TPR、FT-IR、BET等表征手段考察了催化剂分解NO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LaCoO3的A位掺杂适量Ba可以提高催化剂表面的氧空位浓度,La0.8 Ba0.2CoO3的B位掺杂Fe,活化了Co-O键,产生协同作用,提高了分解NO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两步高能球磨法制备了一种新的锂离子电池硅基复合负极材料Si1.81Co0.6Cr0.6Zn0.2/MGS.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表征了材料的组成和形貌结构.电化学测试表明,Si1.81Co0.6Cr0.6Zn0.2/MGS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首次可逆容量为561 mAh.g-1,50个循环后,可逆容量的保持率为91%.Si1.81Co0.6Cr0.6Zn0.2/MGS循环性能的改善归因于电极结构在循环过程中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CaF2掺杂固相烧结法制备了Ca3Co4O9热电材料,通过与纯样对比,讨论了掺杂与二次烧结工艺对其显微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掺杂CaF2有利于Ca3Co4O9片状晶体组织的生长,进行二次烧结,对Ca3Co4O9材料矿物的形成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18.
The electromagnetic properties of Ba2Co1.8Cu0.2Fe12O22 (Co2Y) and Ba3Co2Fe23.4Zn0.6O41 (Co2Z) were studied by measuring microwave scattering parameters.In the transmission spectra of Ba2Co1.8Cu0.2Fe12O22,a forbidden band emerges due to ferromagnetic resonance,and the permeability will turn to negative in the vicinity of the ferromagnetic resonance frequency.In the complex permittivity spectra of Ba3Co2Fe23.4Zn0.6O41,the negative permittivity can be obtained due to dielectric resonance.Therefore,Co2Y and Co2Z can be used to construct left-handed materials possessing negative permeability and negative permittivity simultaneous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