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脑卒中是指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次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1]。我国第三次国民死因调查结果表明,脑卒中已经升为中国第一位死因,脑卒中除了高致死率外,还具有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严重威胁国民生命安全和生活质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stroke)是指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被称为脑血管意外[1].脑卒中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具体病因是患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由于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以及闭塞或破裂,从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在临床上具体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从而使患者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和制约[ 2].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理念的日益更新,如何更为有效的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并迅速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目前治疗的关键[3].因此,2010年2月至201 1年4月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其临床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称脑血管意外,指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进而造成的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1-2]。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的难治性疾病,发病人群中超过70%的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无法自理,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3]。目前,对于脑卒中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脑卒中主要是指脑动脉系统病变引起的血管痉挛、闭塞或破裂,造成急性发展的脑局部循环障碍和以偏瘫为主的肢体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5.
张萍  杨宇 《中国康复》2016,31(6):469-472
<正>脑卒中也称脑血管意外,以弥散性或局限性脑功能损伤为主要临床特征,通常表现为一次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1]。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是目前造成人类死亡、残疾及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2]。脑卒中一旦发生,多数患者治疗效果不满意,在存活者中,有50%~80%的患者急性期后会遗留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多种功能障碍[3],其中的平衡功能障碍是常见的功能障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致废用综合征的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是指脑动脉系统病变引起的血管痉挛、闭塞或破裂,造成急性发展的脑局部循环障碍和以偏瘫为主的肢体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stroke)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指由于机体脑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征或急性脑血管病事件,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1]。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高、致残率和复发率高。目前,国内脑卒中护理的重点在患者住院期间,如超早期的溶栓治疗和护理、急性期的治疗和护理、病情稳定后的早期康复护理[2]。  相似文献   

8.
李琴  决培兰 《临床医学》2008,28(3):126-127
脑卒中是一组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表现为病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甚至伴随有意识障碍且发病持续24 h或以上.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是急性脑循环障碍迅速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床事件,虽然不能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神经损害,但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精神创伤,特别是老年群体,及时给予脑卒中患者心理关注,了解患者心理现状,并进行应激障碍的预防性干预,可有效降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本研究以老年脑卒中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该类人群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特点和相关因素,通过对脑卒中后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于减少心理困扰、改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社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失语症是指缺乏或丧失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主要表现为听觉理解障碍,口语表达障碍,阅读书写障碍等等。语言是通过口语来表达和交流思想。它是人们进行思维和社会活动的重要手段。现代临床康复治疗中发现,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抑郁情绪问题已经非常突出。脑卒中患者患病后由于失语症丧失了对语言的表达或理解能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使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产生抑郁情绪,加重了患者的预后,而且脑卒中后失  相似文献   

11.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1].  相似文献   

12.
张昕  秦冬冬  尹勇 《中国康复》2018,33(2):152-155
正脑卒中是指由于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或全面性脑功能障缺损综合征,或称为急性脑血管事件。在脑卒中的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最为常见,约占总数的88%,出血性脑卒中占9%,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3%~([1])。据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显示,脑卒中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是影响伤残调整寿命年第3位的原因~([2]),而2015年美国心脏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脑卒中的致死率已上升至第2位~([3])。因脑卒  相似文献   

13.
<正>脑卒中(Stroke),中医称中风,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是指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的脑内动脉的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的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脑卒中病人由于脑高级运动调控中枢受损,使其对脊髓等低级运动中枢的调控与抑制作用中断,反射活动活跃、增强,致使低级中枢的原始功能的释放,导致运动环路的兴奋性增强,使患侧肢体  相似文献   

14.
舒宇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8):1013-1013
脑卒中是我国中老年常见的严重疾病,其临床特点是起病急,带有意识障碍,病死率及致残率相当高[1],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种。缺血性脑卒中是指脑血栓形成或脑血栓的基础上导致脑栓塞,脑动脉堵塞而引起的偏瘫和意识障碍,病死率和致残率非常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偏瘫的社区康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脑卒中是指发展迅速、具有血管源性、局灶性脑功能障碍 ,且持续时间超过 2 4小时 ,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症候群。主要病理过程为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可单独或混合存在 ,也可反复发作。脑卒中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 ,约 70 %— 80 %的幸存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疾 ,及早接受康复治疗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1脑卒中的诊断1.1脑血栓形成 :①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 ;②大多数无明显头痛和呕吐 ;③发病可较缓慢 ,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进展 ,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也可见于动脉炎、血液病等 ;④一般发病后 1— 2天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的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床事件,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根据近年来卫生部对全国36个城市90个县的死亡监测资料显示,脑卒中一直是我国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占总死亡比例的20%,急性脑卒中事件在急性期(发病后28d内)病死率分别为男性33%和女性38%。  相似文献   

17.
韦德云 《天津护理》2011,19(4):223-224
脑卒中(Stroke)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大部分脑卒中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生活自理能力缺陷,极易发生跌伤、烫伤、感染等不安全事件。  相似文献   

18.
吴敏 《上海护理》2008,8(2):54-57
脑卒中(stroke)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脑循环障碍而导致脑功能缺损的一组疾病的总称。根据脑血管损害的性质和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临床上以运动功能障碍最为常见,而偏瘫是脑卒中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脑卒中的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已成为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脑卒中偏瘫致残后必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与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早期进行肢体康复训练,有利于防止肢体挛缩和肌萎缩,最大限度地恢复或改善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跌倒是住院患者常见的意外事件之一,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还容易造成医患纠纷[1]。且跌倒是老年人容易发生的意外事件,其危险性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神经内科是住院患者意外发生的高发区,意外的结果可能造成患者身心损害[2]。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是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是急性脑循环障碍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床事件,通常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卒中成为重要的致残疾病,我国城市居民死因中脑卒中居首位,农村居于第2位。已成为重要的严重致残疾病,约有3/4存在不同程度的丧失劳动能力。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加强脑卒中患者康复期健康指导、肢体功能训练,以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